一种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61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医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组方,是ー种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
背景技术
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是ー种内科常见病,当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可有效缓解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症状,且疗效显著,药物成本低,疗程短,耗药量少,不产 生任何副作用。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依据中医诊断理论为法则,即健脾补肾、股脱止泻。本发明是依据上述法则组成的,治疗功效显著。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配方
陈皮炭5—IOg青皮炭5—IOg获茶6一9g
获神6—9g炒吴茱萸5—9g炒黄连5—9g
炒苍术6—9g炒白术6—9g苦參10 — 15g
党參6—9g椿根皮10—15g赤石脂10—15g
禹余粮10 —15g川朴5—9g炎甘草3—5g
补骨脂6—9g煨肉果6—9g血余炭6—9g
蚕沙10 — 15g干姜炭5—9g五味子3—5g。本发明配方各原料最佳配比是
陈皮炭7g青皮炭7g获茶8g
获神8g炒吴茱萸6g炒黄连6g

炒苍术7g炒白术8g苦參12g
党參7g椿根皮12g赤石脂12g
禹余粮12g川朴8g炎甘早4g
补骨脂8g煨肉果8g血余炭8g
蚕沙12g干姜炭6g五味子4g。本发明制作过程是将上述干药材按比例配制,除去杂质,毎日ー剂,水煎服,使用效果明显,疗效好,易吸收,大大提高患者健康状态。具体实施办法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药方陈皮炭7g青皮炭7g获茶8g
获神8g炒吴茱萸6g炒黄连6g
炒苍术7g炒白术8g苦參12g
党參7g椿根皮12g赤石脂12g
禹余粮12g川朴8g炎甘早4g
补骨脂8g煨肉果8g血余炭8g
蚕沙12g干姜炭6g五味子4g。本发明制作过程是将上述干药材按比例配制,除去杂质,毎日ー剂,水煎800毫升,分两次服用,使用效果明显,疗效好,易吸收,大大提高患者健康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陈皮炭5—IOg青皮炭5—IOg获茶6一9g 获神6—9g炒吴茱萸5—9g炒黄连5—9g炒苍术6—9g炒白术6—9g苦参10 — 15g党参6—9g椿根皮10—15g赤石脂10—15g禹余粮10 —15g川朴5—9g炎甘草3—5g补骨脂6—9g煨肉果6—9g血余炭6—9g 蚕沙10 — 15g干姜炭5—9g五味子3—5g。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其中各料重量配比是 陈皮炭7g青皮炭7g获茶8g 获神8g炒吴茱萸6g炒黄连6g 炒苍术7g炒白术8g苦参12g 党参7g椿根皮12g赤石脂12g 禹余粮12g川朴8g炎甘早4g 补骨脂8g煨肉果8g血余炭8g 蚕沙12g干姜炭6g五味子4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涉及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的中药方。它以陈皮炭、青皮炭、茯苓、茯神、炒吴茱萸、炒黄连、炒苍术、炒白术、苦参、党参、椿根皮、赤石脂、禹余粮、川朴、炙甘草、补骨脂、煨肉果、血余炭、蚕沙、干姜炭、五味子为原料制成。本发明有效地治疗慢性肠炎(脾肾两虚、久痢滑脱)病症,且疗效显著,不产生任何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00GK102847079SQ20111017566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张红旗 申请人:张红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