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9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
背景技术
病毒性感冒,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细菌性感冒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其主要不同是致病因素不同,病毒性感冒是由于病毒所致,而细菌性感冒是由于细菌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荆芥10-20份、挂金灯20-30份、桑叶10-30份、莱菔子20-50份、川芎5-15份、鸡内金5-15份、麦冬5-10份、女贞子10-20份和厚朴10-20份。优选地,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荆芥15份、挂金灯25份、桑叶20份、 莱菔子30份、川芎10份、鸡内金10份、麦冬8份、女贞子15份和厚朴15份。优选地,所述药剂为片剂、分散片、速溶片、散剂或颗粒剂。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中使用天然药物,因此其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本发明散剂的制备取荆芥150克、挂金灯250克、桑叶200克、莱菔子300克、川芎100克、鸡内金100 克、麦冬80克、女贞子150克和厚朴150克,粉碎,过100目筛,然后加入蔗糖200克和甘露醇100克,混勻,装入100袋中即得。实验例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5 51岁,平均32岁。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52.)来进行诊断,具有下列症状1、发病急骤,高热不退,或汗出蒸蒸似伤寒,而经相应的血象检查,排除伤寒、疟疾、流脑,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病;2、发热38°C以上,排除各类炎症及器质性病变,并经胸透、血象检验无异常者;3、汗出,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日渐消瘦,或骨蒸、潮热、盗汗,朝轻暮重,诸药不验,查无其它异常病变者。使用实施例1中制得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其中一天2次,每次一袋,治疗3天为一个疗程。疗效标准显效体温恢复至(37士0. 2) °C的正常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体温仍高于37. 5°C,或体温虽低于37. 5°C而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经过有一个疗程的观察,发现全部50例患者均符合显效的疗效标准,并且在整个治疗期间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一个疗程后每周均对患者进行随访,持续半年,并未发现复发的迹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荆芥10-20份、挂金灯20-30份、桑叶10-30份、莱菔子20-50份、川芎5_15份、鸡内金5_15 份、麦冬5-10份、女贞子10-20份和厚朴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荆芥15份、挂金灯25份、桑叶20份、莱菔子30份、川芎10份、鸡内金10份、 麦冬8份、女贞子15份和厚朴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片剂、 分散片、速溶片、散剂或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荆芥10-20份、挂金灯20-30份、桑叶10-30份、莱菔子20-50份、川芎5-15份、鸡内金5-15份、麦冬5-10份、女贞子10-20份和厚朴10-20份。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剂中使用天然药物,因此其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2302665SQ2011102519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吕淑霞, 高新华 申请人:吕淑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