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986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将中医经络学、西医的心理治疗法、 全息医学及物理学相结合用于对人体进行全身性保健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及其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水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保健方法,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各式各样的保健疗法、保健设施、保健器具及保健用品应运而生。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去医院体检,各项指标都没问题,完全符合正常标准,可是有时候身体某个部位会有不正常的反应,会有一些疼痛,这是哪里出了问题?身体在欺骗我们?还是医院在欺骗我们?我们处在这个信息社会里,并非一个个体生命,而是承载了很多的信息,比如,我们会受到大街上陌生人的责骂或赞扬,我们也会帮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这一切的联系都决定我们是一个时时刻刻接收信息能量的载体,我们的喜怒哀乐,不单纯来源于自身了,更多的是来源于其它,肖然的身心整合疗法,让我们对于健康,对于自己和身体,有了重新的认识,我们也因此不能忽略身体和情绪的关系。疾病的产生跟患者的个性特质、生活方式、处事模式、家庭环境、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非常大。身心能量是交互作用的。如果单纯解决身体层面的问题,不改变患者对健康的认识,不促使其在日常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能真正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只有从身心两方面着手,让患者成为自己的医生,健康才是真正有保证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借鉴《道德经》中“三德七善”的水的柔软智慧,追求身体的柔软,心灵的至善,提倡用接纳,包容、柔软的心面对身体每个信息,打通郁结的能量,恢复身心能量的交融,重获幸福与快乐。一、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治疗的过程,是一个和身体对话的过程1、在能量治疗中,治疗师采用一定的手法,把能量阻塞的部位疏通开。也就是把能量阻塞后出现的结锁、包块经过按摩后,使其变成柔软、具有弹性的正常组织,从而在身体内形成一个畅通的能量通道,使能量可以正常的流动到人体内的各个器官,这样能量就恢复了自然的流动;2、当能量可以重新自然的流动,并正常供给器官之后,器官的自我痊愈的功能就能够得到恢复,可以自行修复损伤,人体也就可以自行恢复健康。比如你愤怒时感觉腰痛,那么你可能有恐惧;如果后背痛可能你有压力;头疼可能有未达成的目标。——身体的感觉可以引领你看到问题的真相,这就是身体智慧。二、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治疗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一次深入梳理的过程1、我们的身体是智慧的,就像一个账本,记载着我们一生的经历;
2、一个疾病或疼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经历或是一个事件;3、我们生命能量的一部分停滞在那个时刻,形成一种纠结,在体表组织形成相应的结锁反应;4、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的不同性质的结锁,就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情绪;5、这些结锁的存在,阻滞了生命能量的正常流动,从而引发不同的病症;6、当进行身心能量整合治疗时,就是重新梳理人生,与生命做深层对话的过程。往往是当我们发现了生命的真相,改变就已经在发生了。现实生活中,保健足道是已被人们接受的一种保健设施和疗法;现有的保健足道一般是在公园内或社区内露天修筑一条专门用于健身的道路,该道路由不规则分布在水泥面上的多个卵石组成。这种足道的不足之处是不卫生,不安全,不能调节刺激强度故对体弱者易造成伤害而不能确保疗效、不能使保健持之以恒,且功能单一只限于机械作用没有其他物理因子的作用,没有根据不同人体状况进行调节的结构,不能产生针对性的疗效;只能对足底进行刺激,不能对足内/外侧、足跟/足尖、足背进行刺激,更不能对全身经络全息的穴/区进行刺激;没有对机体的“体衡”(即对人体“经络全息/脏腑/气/血/津液”的八纲平衡)进行保健,也没有对机体的“体能”(即对人体“经络全息/脏腑/气/血/津液”的八纲能量强度)进行保健。另一种保健足道是在一基板/垫毯上固定有多个不规则分布的类卵石的塑料凸头。该器具可以置于家中,但仍有上述卵石足道的不足之处。至于火针疗法,它是中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一支奇葩,在中医皮肤科,内科,外科美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古称火针为“燔针”早在《内经》就有“悴刺者,刺燔针以取痹也”。阐明了火针的治疗机理及适应症,其后历代均有发展。《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以前的治疗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火针针具直到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改进。首先是针具材质从单一金属变为不锈钢及其多种合金制造;其次加热方式上从明火加热到电加热的改进等。使用火针进行针刺治疗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即迅速出针。对针刺深度的控制尤为重要,《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因此火针疗法对操作技巧的要求特别高,非专业的针灸医师不能掌握其操作要领,这使得火针疗法这一瑰宝仅囿于少数医院的针灸治疗室中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虽然从针具材质到加热方式有了诸多的创新和发展,但具体操作时的手动模式使这些创新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火针对操作的专业性要求,令众多医者望而却步,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中国古典经络医学中的时间针灸理论对人体经络气血随时间的运动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周期性规律,以口诀的方式流传至今,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然而这样的方式口诀难以记忆,根据日期时辰的推算方法也非常复杂,只有对此有相当深入研究的专家才能掌握运用。目前现有的实用新型专利972^130. 4“子午流注多功能治疗仪”,虽然体现了中医时间针灸的精髓,但鉴于本身条件所限,有待提高的方面也很多就产品本身而言,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的单片机芯片速度比较慢,存储器件容量也比较小,操作比较复杂,屏幕展示方式比较单一和粗糙,已满足不了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穴位与疾病资料,但彼此间没有联系,仅仅单纯显示内容,起不到智能分析和判断的作用,从而无法实现中医强调的辩证施治的特色。中医针灸由于其具有范围广、见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患的关注, 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针灸治疗设备,超声针灸以其独特的无创性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采用的超声针灸治疗方式主要有超声波辐照穴位、利用超声振动带动银针实现捻针、以及超声波药物导入等。目前临床上进行超声针灸时大都采用平面超声换能器。如公开号为CN 1803221A 和授权公告号为CN 1206005C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超声针灸装置都采用的是平面超声换能器,而这种换能器由于输出面积大,能量不集中,在穴位治疗上疗效不显著,超声辐照总剂量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CN 92101460. 0)中公开的电子超声针灸多用仪,该专利中虽然采用了聚能式超声换能输出头,包括声阻抗大的材料制成的背盖板,中间是平面换能器,前面采用低声阻抗材料制成的聚能片,解决了平面超声治疗能量不集中的问题,但是中医穴位治疗中,由于各个穴位的深度不一致,且在治疗中需要对银针进行捻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该专利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此外由于其采用的是透镜式的聚能换能器, 存在交界面的超声波反射,容易给其他穴位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超声波的衰减也较大。此外,公开号为CN 1803221A的中国专利中公布的针灸仪,它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来实现“捻”的目的,但它这里的“捻”实质上是对穴位进行轴向上的上下运动,没有周向上的运动,而传统针灸的捻既包括了轴向上的运动同时也包括了周向上的运动,因此上述这些设备都不能很好的满足超声针灸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头颈处于人体上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头脑处于人体之巅,是人体的“中枢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以及工作学习等无时无刻不受到大脑的控制、 指挥与协调。脖颈上接头部中枢大脑,下接身躯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大脑中枢发出的各种指令和身体各部分、各系统及各脏腑信息反馈给大脑的各种信息的神经信息高速公路。 在头颈医疗保健范围内有二种重要的方面,一是脸面的美容保健,二是头颈疾患的康复治疗,如中风等的康复治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努力保持代表人形体美的面部健美,几乎是男女老少人人重视。为了维持面部的健美,从古到今,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普遍使用的有按摩、温热、膏液面膜敷贴、药物薰洗及各种护肤品的使用等。设想,如果上述方法能同时使用则效果更好。 特别是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新陈代谢。这些方法如果能在人的整个脸面部同时进行则延缓皮肤衰老的护肤作用会更好。但是,由于人的脸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曲线体,脸面上的口、鼻、眼等器官大小不一、凸凹不平,不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脸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如高低、胖瘦、男女之间、不同脸型等,很难找到一种使整个脸面肌肉皮肤都同时得到按摩的方法及器具。因此,现在的按摩方法及器具一般都是局部按摩、按摩面小,而人脸部肌肉皮肤组织是一个有机体,如果能同时得到按摩、电子针灸、温热、护肤品等的作用,效果会更好。从人体生理构造及解剖学的角度看,脸面的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和整个头部及颈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的。而现在一般常用的美容保健方法及器具,一般都是在脸面局部进行的,却忽略了头部及颈部,因此,美容保健效果必大打折扣。中风即脑
6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以脑部为主的一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头晕、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世界上各种疾病公认的三大死因之一。中风的发生一大部分缘于脑部血管疾患,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颈部血管病变引起的。对于中风的救治,一般采用内科方法(如应用中西医药物治疗)、 外科方法及康复疗法等,康复疗法还包括中医针灸疗法及应用一些医疗器械等。上述疗法, 互有所长、各有千秋,但从疗效上讲还不尽如人意,并且有些疗法还存在着费用高、副作用大、不易普及等缺点。如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中医救治中风的有效方法,但针灸只有极少数的有经验的专业医务人员才能操作,由于针刺属于创伤性疗法,患者大多怕痛不愿接受针刺疗法。另外,在现代社会由于艾滋病、乙肝等血行传染病的存在,使一些病人对针灸疗法望而却步,也使针灸疗法有逐渐萎缩失去医疗市场的危险。传统用于穴位针灸的,主要是银针,单独用银针刺激穴位,效果较差,实际运用中, 常常辅助以某些手段a、药疗在某些能渗透药物的穴位针刺部位,放上药膏等,让药物渗透到穴位,来达到穴位药疗的目的。b、灸在银针末端点燃灸,银针发热,达到热疗即灸的目的。C、拔火罐穴位位置较深时,需浅化,拔火罐能使穴位浅化,然后予以热疗疏通经络。d、捻手拿住银针末端,来回转动,以加强银针对穴位的刺激。e、电疗给银针以脉冲电,磁化穴位,来加快疏通经络等。这些辅助手段,操作不方便,唯以调节,没有叠加效应,效果仍较差。本世纪,颈椎病作为多发病,它是颈椎疾病的一部分,是脊椎骨关节炎骨关颈椎间盘脱出症、增生性颈椎周围转组织炎性及水肿一系列所致的神经根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椎部分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外因则有损伤、劳累以及受寒着凉等。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急性闪挫,气滞血瘀;(2)外感风寒湿邪,经络闭塞;(3)久病劳损,肾虚型。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1、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3、牵引疗法4、 物理治疗5、推拿治疗6、针灸治疗7、封闭疗法8、小针刀疗法9、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括治疗性药物和缓解症状类药物,由于腰椎间盘的特殊结构决定很多一般药物难有治疗作用,因此一般中西药物也只有止痛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为主,达不到根治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牵引疗法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所以做过理疗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疗时会舒服一点,不做后又会和从前一样。所以说,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 只用于腰突症的配合治疗;封闭治疗分两种应用方法,一种为椎管内封闭,一种为神经根封闭。顾名思义,椎管内封闭是直接用药物注射到椎管内,神经根封闭是把药物注射在神经根周围。注射的药物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局部麻醉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和水肿;麻醉药物则为止痛,麻醉神经使其敏感性降低。我们都知道, 腰突症为什么会导致腰腿痛,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压迫神经后导致神经根发生水肿和无菌性炎症,所以封闭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压迫无法解决,当封闭药效过后腰腿痛症状马上又恢复;小针刀治疗其实就是一种封闭疗法的改良,其治疗效果等同封闭。由于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用会引起如骨质疏松、胃肠反应、痤疮多毛,向心性肥胖等,而且同时伴随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禁用;手术治疗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结构,造成手术损伤大,易造成腰椎术后失稳,术后瘢痕组织粘连,术中误伤神经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多数病人惧怕手术,加之手术费用高,也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近几年出现了一种穴位埋药线疗法,该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从渊源上说,穴位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一个分支,由起源于20世纪 50年代的穴位埋藏疗法改良而来。针灸或点穴时,外力对穴位产生刺激,一旦针或手指离开穴位以后,对穴位的刺激就随之消失了,例如当胃溃疡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中医大夫就采用针灸治疗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处扎一针,即刻就会缓解疼痛,但是起针后,疼痛依然会发作。后来医生就把一根针埋在病人的“足三里”穴中,让它长期刺激穴位,这就是最初的穴位埋藏疗法。从这个角度讲,穴位埋藏疗法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随着科学的发展,以一种动物蛋白载体,比如羊肠线,代替银针埋在穴位中通过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 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载体在一段时间内会自然溶解,被人体吸收,穴位埋线疗法也因之得名。除针和羊肠线以外,穴位埋藏疗法使用的载体还有钢圈和磁块等。在专利号为 02132660. 6的文献中公开的“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疾病的药线及其应用”,选用羊肠线载体经药物泡制后形成药线,主要是针对骨质增生疾病及由骨质增生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药线的制备也较为复杂。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数众多,而现有穴位埋药线疗法还没有专门针对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线,在公开的文献中也没有相关的记载。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电疗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已被证实对20余种神经功能失调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因而在临床上(尤其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被国内外普遍使用。 神经电刺激疗法与中医针灸疗法相结合形成了针灸电针疗法。这种疗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灸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其优点是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在中医针灸治疗中,电针仪的广泛使用起于上世纪70 80年代,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针疗仪(或称电针仪)虽然种类很多,但从原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蜂鸣式电针仪,是一种利用电铃振荡原理,将直流电转换成脉冲电流,最后作用于人体。这种脉冲电流波形较窄,如针尖状,且不对称。由于耗电量大,有噪音,现在已很少使用。2、降压式交流电针仪,是一种以一般市电交流电源经变压器将电压降至25V以下,再经电阻和电位器加以调控输出,以获得适当的刺激强度。由于频率不可调,现在也很少使用。3、音频振荡电针仪,是一种利用音频振荡器,在20 200Hz范围内,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波电针仪。虽然频率与输出强度可调,但波形单纯,疗效较差,因此目前亦很少应用。4、晶体管噪音式电针仪。此种电针仪的电源为直流6V,噪音频率为15000 20000Hz,调制频率为3 30Hz,输出电压为0 50V。主要用于针麻与镇痛治疗等,但在治疗中易对针灸针造成电化学反应,引发意外。5、声波电针仪,即声电针,是将音波发生器所产生的多种声源,如音乐、戏剧、歌曲、广播等声波输入电针仪,输出通过导线与刺入穴位的针灸针相连,从而产生一种错综复杂、参差不齐、随机瞬变的复合声电波刺激,故不易引起人体的适应性,从而长时间治疗时其作用不衰减。由于无较强的基波干扰,刺激较舒适,患者易接受,而且声电流比一般脉冲波镇痛效果好。6、脉冲式电针仪,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一种电针仪。它采用间歇振荡为脉冲发生器,由可变电阻改变电路的时间常数,控制脉冲频率。在振荡变压器上绕有多组相互隔离的输出绕组,绕组的输出经电位器分压后输出。由多谐振荡器输方波,可获得疏密波以及断续波与脉冲波型。但是这两种波形的频率是不可调的,方波产生的起伏信号可调制其幅度,可获得起伏波以及锯齿波等脉冲波型。在中医针灸治疗中,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电针是依赖外加电流(电压)的作用来兴奋穴位组织,易产生效应疲劳(传入神经发放稳定地衰减),而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达到刺激穴位组织的目的。因此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针感与传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前者以麻为主,主要经以II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后者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III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实验证明,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痫样放电、降低癫痫状态下升高的皮层 Ach和K+活度、提高痫症状态下降低的Na+活度等方面均较电针为佳,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对与前阿皮素有关的多肽的影响方面则较手法运针为好。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中医针灸界均在普遍研究如何提高电针的临床效果,换句话说就是研究开发既能节省人力,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体现电针疗法优点和作用,又能吸收手法运针效果,客观地控制刺激量的新型中医针灸方法和针疗仪(或称电针仪)。这已成为目前中医针灸治疗和保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至今国内外尚无不通电、高能量、高穿透力、永久性功能、可随身携带使用、连续长时间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起到无针针炙作用(无针刺感)的安全、高效、速效、长效、实用、 方便、温和、舒适、经济的自我理疗保健产品。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物理保健冶疗技术,虽有一定的优点和效果,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激光、微波、超声波、电脉冲、电针、电脉冲交变电磁场、静电场等疗法,其通电的不确定性,会对人体带来电气污染和安全隐患,发达国家对此更为重视。有些疗法还可能产生组织损伤等危害;2、现有的物理治疗(非针炙穴位经络),是短时间作用于人体局部组织,其效果是局部的、短暂的,不能整体性的改善人体的生理活动;此外,现有的手工金属针针炙,电脉冲电针针炙、微波针炙等,只能短时间(半小时左右)作用于人体穴位经络,尤其是需通电的理疗仪器,不能随身携带、连续长时间使用,因此其治疗慢性疾病的周期较长(需1 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在一定的场所,占用工作、生活时间,须固定体位由专业人员进行治疗。手工金属针炙虽有独特的疗效, 但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施针者的经验不同,选穴、针穴的精确度不同,针刺深度、力度和手法不同等因素,其治疗效果也不同,还可产生组织损伤(刺破皮肤、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管等)、交叉感染、疼痛、紧张等隐患和不适。又如现有的电脉冲电针针炙能产生静电污染、 穴位电位失衡、痉挛、疼痛和紧张。近年来,国内外现有的传统远红外光疗及恒定直流磁场的磁疗(这种生物光、 磁、电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虽对人体有益无害,但还存在以下不足1、国内外传统远红外光疗的主要不足之处①传统陶瓷远红外辐射材料及其制成的医疗保健用品发射的远红外光的波长为4 14微米,只是少部份被经络穴位组织传输、吸收,只能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不能整体性改善人体生理活动;②国内外传统的陶瓷远红外粉(如中国专利 ZL91100557. 9)中含有10%左右的有放射性的氧化锆和有毒性的氧化铬,这是保健产品不允许的。③陶瓷远红外粉的远红外辐射特性不够好(远红外辐射功率和辐射效率较低。远红外光的波段分散性较大、稳定性较差)。④国内外陶瓷远红外化纤中陶瓷远红外粉的含量太少(受陶瓷粉脆硬的限制,其含量不得超过7% ),陶瓷远红外化纤与其他化纤混纺成的织物中的陶瓷远红外粉的含量更少,只是我们的新型远红外涂层织物的1/5 1/8。因此,其远红外辐射能量太小,经权威部门检测,含有陶瓷远红外化纤的织物的远红外辐射率比不含陶瓷远红外化纤的原化纤织物只提高2%。因而其医疗、保健、保温效果不明显。另外,国内外传统远红外陶瓷粉是用高温烧结复杂工艺制成,耗电量很大,生产成本很高是我们应用化学合成、人工组合的生命波远红外辐射材料的6倍(国产) 30倍 (日本产);而国内外传统磁疗用的磁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一直存在着以检测磁具的表面磁感应强度GS值来表示其磁力能量大小的偏见。我们通过大量模拟人体的检测和临床实验证明在磁场有效刺激深层的穴位经络组织能起到无针针炙的理疗保健作用时, 磁具的表面磁感应强度与磁力作用的有效深度及其强度是成反比的,现有传统磁疗器具的有效作用深度只有2 15mm,在深层穴位经络处的磁场强度只是高能生物磁无针针炙要求的1/10 1/30。所以,传统磁疗效果不明显、不确切,根本不可能起到无针针炙的理疗保健作用,这是个重要的发现。它可以解释国外发达国家医疗权威部门多次报导传统磁疗器具的疗效是安慰性的根本原因。(2)传统的高磁永磁材料制成的磁片,由于该材料脆硬和易锈,一直存在着高能磁片因吸力大而撞击损坏及防锈电镀层不耐磨、起壳、脱落、锈蚀以及磁片周围的尖边处不能加工成大的圆角,造成高能磁片在使用中易夹伤皮肤、手指,使消费者害怕使用和易引发伤害赔偿纠纷。上述不足影响到磁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至今尚无完善的解决办法。(3)现有的热疗未能与远红外光疗结合,不能充分发挥远红外光疗的潜能。现有的热袋只是用于病痛处热敷,使用寿命短,安全性差,而且规格单一,不具有手控自动二次加热的功能,热能保持时间短,不能即用即热,影响实用性。在疾病治疗上,利用脉冲等方式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病目的仪器有很多种。常见有采用物理输出或物体代替针灸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式,一般采用的是磁针、静电脉冲束以及电震或红外射线,这些方式作为物理疗法能达到其治疗的效果,但这些产品仅仅依据普通的物理原理或简单的中医常识,没有将现代电子技术与中医理论的精髓相结合,因而达不到突出的治疗效果。中国专利1103321公开了一种子午流注电针治疗仪,由单片机系统,经络经穴图动态显示系统和电针治疗系统组成,经络经穴图绘制在面板上,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各经络经穴点的开穴状态,电针治疗系统可产生不同的信号,同时输出8路,可完成补泻治疗,对同一条经上各穴位可按顺序依次定时施加电脉冲信号。它是利用子午流注原理去寻找开穴的穴位,实施简单的电脉冲刺激和共振实现某些疾病的诊治,而按子午流注原理,具有选择开穴的模糊性及多样性,因而不能辨症治疗。中国专利1030599公开了另外一种子午流注治疗仪依据时间医学理论,用电脑按纳甲法和灵龟八法选取开穴进行治疗,治疗电极采用内装磁片的触头铜盒使之兼有电针和磁疗效果。仍然需寻找开穴的穴位,实施治疗,同样具有选择开穴的模糊性及多样性,不能辨症治疗的缺点。现有的声、光、电、磁、热、药疗及按摩设备,或功能单一,只能利用其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能量进行治疗;或原理简单,只能运用固定频率、固定幅度,或单一调频,或单一调幅的信号进行理疗;或作用范围有限,只能定点或局部区域进行理疗;一言以蔽之,没有更多的选择方案和综合治疗能力。更重要的是没有音乐、语言、图象等的听、视觉诱导,使接受治疗者都处于被动状态,未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未能提高接受者的心理素质及自我调适能力,未能调动受治者的自我潜能,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未能快速地打通其全身经络,离开理疗仪后就无法进行自我调节治疗。现有的电子理疗设备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电极,所有的刺激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电极施加的,当多个刺激源同时或依次施加刺激时,它们都将汇流于同一公共参考电极,这将因公共电极的汇流集中使局部刺激过重,而路径长的刺激点又刺激不足。或者,当多点循环或步进式刺激时,由于每一个刺激点都以同一公共电极为施加刺激的参考点,这就难于避免各刺激点通过不同路径同时指向公共电极的无序状态,不能用它来实现按指定路线循经走穴,打通受体全身经络而调动自身潜能的目的。现有的理疗设备未把受体的整体,包括生理、心理、病理等诸多因素及环境因素当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来处理,不免失之片面。针对上述不足,发明人在继承祖传中医的基础之上,系统地学习了西医和中医。经过二十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将传统的中医与西方的心理治疗相结合,对于人体运行的深层规律,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形成了一套新的观点和理论,创立了新颖的疗法,也形成了全新的“身体观”、“疾病观”、“身心能量观”、“家庭五行观”、“新冰山理论”等观念。发明人以人体能量系统理论为核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待疾病的形成和消解,并依照局部和整体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制定出治疗策略的治疗体系;同时把心理治疗和身体推拿治疗技术融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身心治疗的方法——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发明人把受体的生理、心理、病理检测参数和外围条件相关,不只是着眼于某个局部,而是把所有因素的影响都纳入的一个巨系统,进行全面的调适和进一步的探索与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可使得十二大经络得到充分按摩以达到放松肌肉,疏通经肪以促使纠结的经脉顺通,从而将使用者的堵塞经脉的部分排出体外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具有板式体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纵向中央区域的十二个通过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膨胀、收缩的体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气囊,其中,前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3375 15625cm3 ;以及对十二个气囊的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控制的十二个对应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所述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均为薄膜芯片状,设置在各个气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个气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的人体背部的十二大经络所大致对应的部位,各个气囊的底部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之间设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动的其下部带有滑轮和定位栓的传动板,以便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动的调节各个气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上表面上均勻设置有9 25个穴位电磁探测头、4 9个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所述穴位电磁探测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4. 6 4.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电绝缘的加热器件、产生轴向对称声场的声场调节单元的超声换能器、带有低电阻的软磁芯电感、远红外辐射感应器、 电磁传感接收器,上述声场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超声换能器中采用轴向对称的换能器片;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23. 2 23.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高电阻的软磁芯电感、压力感应器、压力传感接收器,其中,压力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分布直径为可连续调节,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为顺时针一为逆时针分布,每位为单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的头部安装有与内置的所述压力感应器连接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有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 微电子振动器;该按摩装置的内置电源通过导线分别和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微电子振动器并联连接组成工作电路;将上述气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连接板式体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参数的检测及其自适应良性反馈控制设备,全息摄影设备、经络显示的传感及仿真图像设备、三维动画与数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作为一个优选方式,所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3375cm3。作为一个优选方式,所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4096cm3。作为一个优选方式,所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15625cm3。本发明的一种上述任一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通过理疗师的肘部力量对使用者的经络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其特征是经络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分为男女两类不同的整合疗法女子经络疏通按摩整合疗法步骤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按摩;(1)理疗师使用肘部的力量按腹部五分钟;( 理疗师使用左手肘部按百会穴,右手肘部按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四寸膻中穴;双手肘部按压腹点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 (4)脐下1.5寸气海、关元和曲骨每一寸使用肘部按压一次;( 以上脘至曲骨为一条经络旁开1.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依次;(6)右手按合谷,左手按养老,外关上一寸支沟,手三呈、曲池,云门,中府,交换按另一侧;(7)放松腿部按摩,点按髌骨内侧上对丘海穴,上四寸箕门穴对应外侧伏兔穴,犊鼻穴以小腿骨两侧一些穴位,其中每寸一个,至脚上太冲穴; (8)揉按背部五分钟;(9)颈椎点旁开1. 5寸以1寸的规律下按,肩甲骨开3寸以1寸的规律向下按;(10)揉按臀部五分钟;(11)点按环跳穴;(1 揉按大腿提臀,按风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仑为一条线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及脚心足临泣、地五会、侠溪三个穴位阶梯式按,然后敲脚心左脚以上到下右脚从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条经络;男子经络疏通按摩整合疗法步骤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按摩;(1)揉按腹部五分钟;(2)左手按百会穴,右手按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四寸膻中穴;(3)双手中指指腹点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 脐下1. 5寸气海,关元;(5)以上脘至关元为一条经络旁开2.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然后再以以上脘旁开1.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6)脘至关元为一条经络旁开3寸以3寸的距离向下按;(7)右手按合谷,左手按养老,外关上一寸支沟,手三呈曲池,云门,中府,交换按另一侧;(8)放松腿部按摩,点按风市穴,再按犊鼻穴以小腿骨两侧一些穴位,及脚上太冲穴;(9)揉按拍打腿部按过的穴位;(10)揉按背部五分钟;(11)颈椎点旁开1. 5寸以1 寸的规律下按,肩甲骨开3寸以1寸的规律向下按;(12)揉按臀部五分钟;(13)点按环跳穴;(14)揉按大腿提臀,按风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仑为一条线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及脚心足临泣、地五会、侠溪三个穴位阶梯式按,然后敲脚心左脚以上到下右脚从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条经络。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不仅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有新的用途和效果,它是将安全、高效、速效、长效的现代理疗保健技术与现代经络学说相结合。在用途、功能、形状、结构上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经过发明人的研究和在国内外多例的临床病例验证及试用组多年的使用验证和
13实验探索,对穴位经络的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重大发现的具有重要的原创性意义的现代经络理论。本发明不仅具有镇痛、消炎、消肿、镇静的及时效果,该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及其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对腰间盘凸出、腰颈椎增生、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植物神经紊乱、心律失常、高血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黄褐斑、更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失眠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穴位经络的功能即增强人体自身固有的自我调整(平衡、扶正)——免疫力——修复能力——人体固有的自然治愈力。从发挥我国现代经络学说的优势及中西医学互补的创新可见是具有独创性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从与现有技术对比分析和临床效果可见本发明是现代健康大产业中的一项比较实用、便宜、受老百姓欢迎的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新技术、新发明;这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及其身心能量整合疗法,还适用于各种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严重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各种生理功能的紊乱和失调,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或其他工作所导致的负性情绪的积累,身心失调,包括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职业枯竭(心理倦怠)等症状。目前受益于这种调理方法的海内外患者达十万余人。即从传统磁疗发展为高能生物磁无针针灸理疗保健是革命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新技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具有板式体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纵向中央区域的十二个通过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膨胀、收缩的体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气囊,其中,前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3375cm3 ;以及对十二个气囊的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控制的十二个对应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所述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均为薄膜芯片状,设置在各个气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个气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的人体背部的十二大经络所大致对应的部位,各个气囊的底部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之间设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动的其下部带有滑轮和定位栓的传动板,以便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动的调节各个气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上表面上均勻设置有9 25个穴位电磁探测头、4 9个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所述穴位电磁探测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4. 6 4.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电绝缘的加热器件、产生轴向对称声场的声场调节单元的超声换能器、带有低电阻的软磁芯电感、远红外辐射感应器、 电磁传感接收器,上述声场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超声换能器中采用轴向对称的换能器片;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23. 2 23.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高电阻的软磁芯电感、压力感应器、压力传感接收器,其中,压力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分布直径为可连续调节,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为顺时针一为逆时针分布,每位为单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的头部安装有与内置的所述压力感应器连接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有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 微电子振动器;该按摩装置的内置电源通过导线分别和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微电子振动器并联连接组成工作电路;将上述气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连接板式体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参数的检测及其自适应良性反馈控制设备,全息摄影设备、经络显示的传感及仿真图像设备、三维动画与数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实施例2: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具有板式体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纵向中央区域的十二个通过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膨胀、收缩的体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气囊,其中,前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4096cm3 ;以及对十二个气囊的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控制的十二个对应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所述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均为薄膜芯片状,设置在各个气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个气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的人体背部的十二大经络所大致对应的部位,各个气囊的底部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之间设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动的其下部带有滑轮和定位栓的传动板,以便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动的调节各个气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上表面上均勻设置有9 25个穴位电磁探测头、4 9个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所述穴位电磁探测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4. 6 4.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电绝缘的加热器件、产生轴向对称声场的声场调节单元的超声换能器、带有低电阻的软磁芯电感、远红外辐射感应器、 电磁传感接收器,上述声场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超声换能器中采用轴向对称的换能器片;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23. 2 23.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高电阻的软磁芯电感、压力感应器、压力传感接收器,其中,压力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分布直径为可连续调节,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为顺时针一为逆时针分布,每位为单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的头部安装有与内置的所述压力感应器连接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有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 微电子振动器;该按摩装置的内置电源通过导线分别和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微电子振动器并联连接组成工作电路;将上述气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连接板式体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参数的检测及其自适应良性反馈控制设备,全息摄影设备、经络显示的传感及仿真图像设备、三维动画与数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
台匕实施例3 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具有板式体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纵向中央区域的十二个通过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膨胀、收缩的体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气囊,其中,前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15625cm3 ;以及对十二个气囊的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控制的十二个对应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所述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均为薄膜芯片状,设置在各个气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个气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的人体背部的十二大经络所大致对应的部位,各个气囊的底部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之间设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动的其下部带有滑轮和定位栓的传动板,以便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动的调节各个气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上表面上均勻设置有9 25个穴位电磁探测头、4 9个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所述穴位电磁探测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4. 6 4.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电绝缘的加热器件、产生轴向对称声场的声场调节单元的超声换能器、带有低电阻的软磁芯电感、远红外辐射感应器、 电磁传感接收器,上述声场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超声换能器中采用轴向对称的换能器片;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23. 2 23.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高电阻的软磁芯电感、压力感应器、压力传感接收器,其中,压力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分布直径为可连续调节,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为顺时针一为逆时针分布,每位为单能量的或多能量的; 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的头部安装有与内置的所述压力感应器连接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有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 微电子振动器;该按摩装置的内置电源通过导线分别和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微电子振动器并联连接组成工作电路;将上述气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连接板式体床板部外置的生理、心理或病理参数的检测及其自适应良性反馈控制设备,全息摄影设备、经络显示的传感及仿真图像设备、三维动画与数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实施例4 一种上述任一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通过理疗师的肘部力量对使用者的经络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其特征是经络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分为男女两类不同的整合疗法女子经络疏通按摩整合疗法步骤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按摩;(1) 理疗师使用肘部的力量按腹部五分钟;( 理疗师使用左手肘部按百会穴,右手肘部按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四寸膻中穴;双手肘部按压腹点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脐下 1. 5寸气海、关元和曲骨每一寸使用肘部按压一次;(5)以上脘至曲骨为一条经络旁开1. 5 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依次;(6)右手按合谷,左手按养老,外关上一寸支沟,手三呈、曲池,云门,中府,交换按另一侧;(7)放松腿部按摩,点按髌骨内侧上对丘海穴,上四寸箕门穴对应外侧伏兔穴,犊鼻穴以小腿骨两侧一些穴位,其中每寸一个,至脚上太冲穴;(8)揉按背部五分钟;(9)颈椎点旁开1. 5寸以1寸的规律下按,肩甲骨开3寸以1寸的规律向下按;(10)揉按臀部五分钟;(11)点按环跳穴;(1 揉按大腿提臀,按风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仑为一条线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及脚心足临泣、地五会、侠溪三个穴位阶梯式按,然后敲脚心左脚以上到下右脚从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条经络;男子经络疏通按摩整合疗法步骤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按摩;(1)揉按腹部五分钟;( 左手按百会穴,右手按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四寸膻中穴;C3)双手中指指腹点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脐下1.5寸气海,关元;(5)以上脘至关元为一条经络旁开2.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然后再以以上脘旁开1.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6)脘至关元为一条经络旁开3寸以3寸的距离向下按;(7)右手按合谷,左手按养老,外关上一寸支沟,手三呈曲池,云门,中府,交换按另一侧;(8)放松腿部按摩,点按风市穴,再按犊鼻穴以小腿骨两侧一些穴位,及脚上太冲穴; (9)揉按拍打腿部按过的穴位;(10)揉按背部五分钟;(11)颈椎点旁开1. 5寸以1寸的规律下按,肩甲骨开3寸以1寸的规律向下按;(12)揉按臀部五分钟;(13)点按环跳穴;(14) 揉按大腿提臀,按风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仑为一条线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及脚心足临泣、地五会、侠溪三个穴位阶梯式按,然后敲脚心左脚以上到下右脚从下到上;(1 拍打背部五条经络。本发明为了保证涉及内容的权威性,本发明中所应用的关于针灸医学时间针灸原理、数据与原理,辨证治疗疾病与处方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参见如下列国家标准GB 12346-1990 经穴部位GB/T 15657-1995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GB/T 16751. 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 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 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经络针灸学科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4月印刷《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10月印刷《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6月印刷《实验针灸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印刷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改变和变形。这些相应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具有板式体床板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纵向中央区域的十二个通过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膨胀、收缩的体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气囊,其中,前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3375 15625cm3 ; 以及对十二个气囊的气流或水流的进出进行控制的十二个对应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 所述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均为薄膜芯片状,设置在各个气囊的面部上;上述十二个气囊基本分布在平躺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的人体背部的十二大经络所大致对应的部位,各个气囊的底部与所述板式体床板部之间设置有可向前后左右移动的其下部带有滑轮和定位栓的传动板,以便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可移动的调节各个气囊的位置;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上表面上均勻设置有纩25个穴位电磁探测头、4、个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所述穴位电磁探测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4. 6 4.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电绝缘的加热器件、产生轴向对称声场的声场调节单元的超声换能器、带有低电阻的软磁芯电感、远红外辐射感应器、电磁传感接收器,上述声场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超声换能器中采用轴向对称的换能器片;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内置有依次连接的带有软磁芯的电感应线圈、电阻为23. 2 23. 9欧姆的平衡电阻器、带有高电阻的软磁芯电感、压力感应器、压力传感接收器,其中,压力感应器的感应范围的分布直径为可连续调节,为逐位依序分布、或偶跳位分布、或一为顺时针一为逆时针分布,每位为单能量的或多能量的;所述电磁压力理疗刺激头的头部安装有与内置的所述压力感应器连接的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线连接的有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微电子振动器;该按摩装置的内置电源通过导线分别和磁性按摩针体、导电橡胶片条、远红外发热装置、微电子振动器并联连接组成工作电路;将上述气囊及其上述薄膜芯片状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连接板式体床板部外置的 生理、心理或病理参数的检测及其自适应良性反馈控制设备,全息摄影设备、经络显示的传感及仿真图像设备、三维动画与数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所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3375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所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4096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所述气囊均为立方体,体积大小为15625cm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通过理疗师的肘部力量对使用者的经络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其特征是经络按摩疏通放松肌肉的身心能量整合疗法分为男女两类不同的整合疗法女子经络疏通按摩整合疗法步骤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按摩;(1)理疗师使用肘部的力量按腹部五分钟;(2)理疗师使用左手肘部按百会穴,右手肘部按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四寸膻中穴;双手肘部按压腹点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脐下1. 5寸气海、 关元和曲骨每一寸使用肘部按压一次;(5)以上脘至曲骨为一条经络旁开1.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依次;(6)右手按合谷,左手按养老,外关上一寸支沟,手三呈、曲池,云门,中府,交换按另一侧;(7)放松腿部按摩,点按髌骨内侧上对丘海穴,上四寸箕门穴对应外侧伏兔穴,犊鼻穴以小腿骨两侧一些穴位,其中每寸一个,至脚上太冲穴;(8)揉按背部五分钟;(9)颈椎点旁开1. 5寸以1寸的规律下按,肩甲骨开3寸以1寸的规律向下按;(10)揉按臀部五分钟;(11)点按环跳穴;(12)揉按大腿提臀,按风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仑为一条线以 1寸的距离向下按及脚心足临泣、地五会、侠溪三个穴位阶梯式按,然后敲脚心左脚以上到下右脚从下到上;(13)拍打背部五条经络;男子经络疏通按摩整合疗法步骤依次如下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按摩;(1)揉按腹部五分钟;(2)左手按百会穴,右手按天突穴,璇玑穴, 华盖穴,四寸膻中穴;(3)双手中指指腹点按上脘,中脘,健理,水分;(4)脐下1. 5寸气海, 关元;(5)以上脘至关元为一条经络旁开2.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然后再以以上脘旁开 1. 5寸,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6)脘至关元为一条经络旁开3寸以3寸的距离向下按;(7) 右手按合谷,左手按养老,外关上一寸支沟,手三呈曲池,云门,中府,交换按另一侧;(8)放松腿部按摩,点按风市穴,再按犊鼻穴以小腿骨两侧一些穴位,及脚上太冲穴;(9)揉按拍打腿部按过的穴位;(10)揉按背部五分钟;(11)颈椎点旁开1. 5寸以1寸的规律下按,肩甲骨开3寸以1寸的规律向下按;(12)揉按臀部五分钟;(13)点按环跳穴;(14)揉按大腿提臀,按风市穴再以承扶至昆仑为一条线以1寸的距离向下按及脚心足临泣、地五会、侠溪三个穴位阶梯式按,然后敲脚心左脚以上到下右脚从下到上;(15)拍打背部五条经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心全息经络电磁复位整合通络的治疗系统、身心能量整合疗法或身心能量整合疗法系统,通过板式体床板部、设置在所述板式体床板部纵向中央区域的十二个体积大小均不相同的气囊、各个气囊对应的空气压力传感控制装置、生理、心理或病理参数的检测及其自适应良性反馈控制设备,全息摄影设备、经络显示的传感及仿真图像设备、三维动画与数字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使十二大经络得到充分按摩达到放松肌肉,疏通经肪以促使纠结的经脉顺通,从而将使用者的堵塞经脉的部分排出体外实现经络全息物理保健功能。
文档编号A61N2/02GK102397156SQ20111035142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肖然 申请人:肖然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