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苣酸在治疗眼底病变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978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菊苣酸在治疗眼底病变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菊苣酸苷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菊苣酸在制备治疗眼底病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医药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眼底病包括了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的炎症、肿瘤、各类血管的病变、各种变性疾病及多系统疾病引起的眼部病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大。所以, 眼底病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并在不同的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常见而又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底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这些疾病的临床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1.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AMD是最严重损害老年人视功能的眼病之一。调查显示AMD的患病率约为4. 9% 8.4%,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亦明显地增高,年龄在7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40%。AMD的病因仍未清楚,但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环境、饮食和遗传因素亦是值得重视的病因。AM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慢性光损害、基因突变、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硬化和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衰老、亚临床炎症和各种血管生长因子增多(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等因素有关。目前,根据眼底的表现将AMD分为萎缩型和渗出型。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适当服用抗氧化剂和锌剂可以延缓AMD的发生和发展。在治疗上,目前仍然未有一种确切的方法。2.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
RVO是一种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0)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0)。RVO 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于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及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近几年虽然出现了不少治疗CRVO的新疗法,其中有对灌注型CRVO应用激光造成脉络膜血管与视网膜静脉吻合,以改善阻塞静脉血循环,减少灌注性CRVO转变成非灌注 CRVO发生率,减轻黄斑水肿,增进视力。近几年亦有动、静脉鞘切开术治疗BRVO和应用视神经巩膜环切开术治疗灌注型CRVOR成功的报道,但这些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需要较贵重的设备和熟练的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技巧,必要时要加用激光视网膜光凝,所以目前仅在较大的医院有选择地进行,要确定这些手术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DR是糖尿病主要致盲的并发症。1995年我国约有2 000万糖尿病患者,到2002已达 3 000万。DR的患病率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的,我国的住院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率已达15% 25%,可见我国DR患病率已较高,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但是在实验研究方面,尚缺乏造成动物眼底病的成熟方法。本研究建立了豚鼠缺血性眼底病的模型和家兔眼球结膜微循环障碍的模型,探讨菊苣酸-7-0-β -D-葡萄糖醛酸苷对眼底病和眼底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菊苣酸-7-0-β-D-葡萄糖醛酸苷的临床治疗眼底病提供实验依据。 本发明涉及的菊苣酸是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别名苦碟子)中提取的有机酸类化合物,结构式为 分子量:474. 37 分子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菊苣酸在制备治疗眼底病药物方面的用途。本发明的创新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 1.建立了眼底病动物模型
根据临床上某些高血压、肾病、严重感染等患者,可因眼底血管痉挛、栓塞等循环障碍形成眼底疾病,我们试用结扎一侧颈总动脉方法造成同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形成眼底病。实验看到这种方法可使豚鼠结扎颈总动脉侧眼VER的P波振幅显著降低,N波振幅也降低,P波和N波潜伏时均有延长,证明已形成明显眼底病,可用于研究药物对眼底病的影响。2.菊苣酸对眼底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在结扎豚鼠一侧颈总动脉并用菊苣酸治疗一周后,测定豚鼠结扎侧眼VER结果,盐水对照组P波振幅显著降低,潜伏时延长;菊苣酸组P波振幅不降低或降低程度较小,潜伏时延长的少或缩短。证明菊苣酸对眼底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3.治疗作用机理的研究
根据造成豚鼠眼底病的原因是使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不足,可知菊苣酸的治疗作用与改善眼底循环作用有关;从家兔眼底照相结果证明,菊苣酸可扩张眼底动脉血管;从家兔眼球结膜微循环实验证明,菊苣酸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全身微循环障碍, 看到眼球结膜微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血球聚集程度有改善,因此可认为菊苣酸对豚鼠眼底病的治疗作用与该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加侧支循环和改善眼底微循环作用有关。本发明以菊苣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治疗眼底病的药物,下列实验表明了本发明对眼底病的药理作用,选用相近似的动物模型或试验方法,对本发明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眼底病作用进行研究,为其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本发明以菊苣酸作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治疗眼底病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试验药品与试剂
⑴受试药物纯度为98%以上的菊苣酸。
4
⑵高分子右旋糖酐(瑞典产重均分子量为50万的右旋糖酐,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0%溶液,供动物微循环障碍造型用)
⑶戊巴比妥钠(Serva进口分装) 试验动物SD大鼠200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G 士SD)表示,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显著性检验,P <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试验方法
视觉脑干诱发电位测定,豚鼠以腹腔注射35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于头部顶骨靠近额骨端的正中部,左侧乳突部和右侧乳突部剃毛,分别与脑圆盘电极的正极、负极和地线相连,将豚鼠放于屏暗室中。于麻醉后20分钟开始测试,即于一侧眼40cm处(另一侧遮住光), 用MS-2PS型光刺激器(刺激间隔0. 5秒)对眼进行光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经脑电圆盘电极输入生物电极放大器,经滤波器(15HZ-1000 Hz)和主波放大器输入计算机,用x-y记录仪记录视觉诱发电位。同法对眼球结膜微循环血流速度的测定,将高压汞灯(800w,200v)放入铁皮制的圆形灯罩内,灯罩斜下方打一直径1.5cm小孔,插入一导光玻璃试管,导光试管口直径 1.5cm,往下逐渐变细,管底吹成小圆球形,管内盛满蒸馏水,除小圆球底部外整个试管涂墨汁遮光。灯光通过试管的水使光源变成冷光源,通过试管底部小圆球达到聚光,使光线聚成直径约3mm的圆形光点。将此光线以45度角投射到家兔眼球结膜上,用普通显微镜放大 100倍,观察眼球结膜微血管血流速度和红血球聚集情况。调节示波扫描速度,使与血流速度同步,此时示波器扫描速度即为微血管血流速度。实验与结果实验例1
对豚鼠眼底病的治疗作用
一、菊苣酸对眼底病的治疗作用
(一)正常状态下豚鼠视觉诱发电位(VER)的测定
体重200—400g的豚鼠40只,按上述方法测定VER,除8只动物没出现明显波形外,其余32只均出现明显P波(正相波)和N波(负相波)。不同动物之间P波和N波振幅相差较大,波动在4一34 μ ν之间,不同动物之间P 波和N波出现的潜伏时,相差相对较小。但同一动物经不同时间测定其VER中P波和N波振幅大小和潜伏时是相近的,较为稳定。对32只豚鼠64只眼VER正常值测定结果列于表 1。从表中看到豚鼠两侧眼VER的P波、N波振幅和潜伏时很接近,P波振幅均大于N波振幅。表1.正常豚鼠VER中P波和N波振幅(μ ν)和潜伏时(ms)
权利要求
1. 一种菊苣酸在治疗眼底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以菊苣酸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成治疗眼底病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
全文摘要
一种菊苣酸治疗眼底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能以菊苣酸为主要活性成分制备成治疗眼底病变的药物。加入一种或多种天然或合成的与其具有协同或辅助作用的活性成分制成治疗眼底病的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31/216GK102379867SQ2011103511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于玲玲, 王学东, 王淞林, 生可心, 胡爽, 马占芝 申请人:沈阳双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