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156阅读:115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
背景技术
肌体肿胀、瘀血是外科临床中常见症状,其因主要是由于组织遭受损伤,毛细血管大量破裂,血液或体液渗透瘀积于受伤组织,造成组织瘀血水肿,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一旦发生炎症,将有可能引起受伤组织的坏死溃烂,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消肿化瘀的治疗方法很多,静脉注射、内服、外洗药物治疗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中药外洗效果明显,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肿化瘀效果好、见效快、副作用小的外洗中药。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组合而成白芷 4-8克,当归6-12克,牛膝6-12克,没药6_12克,丹参10-14,乳香6_12克,伸筋草6_12克, 千年健10-14克,蒲公英10-14克,赤芍10-14克,五加皮8_10克。使用方法按量取上述中药,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煮60分钟,然后先将患处放置于药液上方熏蒸,待药液冷却至适宜的温度(不烫为宜)后再对患处浸泡清洗30分钟,如果受伤部位有创口不宜清洗,可采用药液浸泡的毛巾热敷,每日二次。本发明最佳配方按重量克组成为白芷6克,当归9克,牛膝9克,没药9克,丹参 12克,乳香9克,伸筋草9克,千年健12克,蒲公英12克,赤芍12克,五加皮9克。本发明配方中各原料药的药效为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能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用于阳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风寒湿痹,腰背疼痛,常与羌活、 独活、威灵仙同用。本品能消肿排脓,止痛。此外,本品尚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及毒蛇咬伤。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用于血虚, 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当归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故可随证配伍应用。如治跌打损伤,常配乳香、没药等。《景岳全书 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现代药理学研究当归对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家兔软脑膜急性微循环使血流速度增快,血细胞解聚,流态改善。阿魏酸钠腹腔或皮下注射均能升高小度,表明有改善外周微循环和扩张血管作用。阿魏酸是当归“温化寒瘀”的重要成分。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及跌打伤痛。本品性善下行,活血通经,治妇科经产诸疾、跌打损伤,腰膝瘀痛者,配续断、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没药味苦、辛,性平。归心、肝、脾经。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品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科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心腹诸痛,常与乳香相须为用。二者之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本草汇言》 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戻,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乳香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本品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去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常与没药,血竭等配伍,如七厘散。用于瘀血阻滞诸痛证。如心腹瘀痛,症瘕积聚及风湿痹痛等。本品辛散温通,能活血行气。止痛,又能化瘀伸筋蠲痹,故治上述诸证。治心腹瘀痛,症瘕积聚,常配当归、丹参、没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治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常配羌独活、秦艽等同用,如《医学心悟》蠲痹汤。《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一疗风瘾疹痒毒。”《药性论》 “主打磕损,心腹血瘀,伤折倭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本草纲目》散血消肿, 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跌打损伤。本品辛能行散以舒筋活络, 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多配苏木、土鳖虫、红花、桃仁等活血通络药,内服外洗均可。千年健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 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 小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本发明中药的疗效机理为中药外洗时其有效成分通过透皮吸收直接到达病所,也就是“靶器官”,直接发挥作用。其作用比内服以后通过体内代谢达到病所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衰减少,透皮吸收以后,发挥药效,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经过体内代谢,肝脏解毒,排出体外。药效直接、毒副作用小,这也是外用药物的优点。药物渗透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二 一是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即表皮途径,这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在这条途径中,药物可以穿过角质层细胞到达活性表皮,也可以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到达活性表皮。 由于角质层细胞扩散阻力大,药物分子主要由细胞间隙扩散通过角质层。角质层细胞间隙是类脂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类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水分子形成水性区,而类脂分子的烃链部分形成疏水区。极性药物分子经角质层细胞间隙的水性区渗透,而非极性药物分子经由疏水区渗透。二是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即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的渗透速率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皮肤附属器在皮肤表面所占的面积只有0. 1% 左右,因此不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当药物渗透开始时,药物首先通过皮肤附属器途径被吸收,当通过表皮途径的药物到达血液循环后,药物的渗透过程达稳态,则附属器途径的作用可被忽略。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药物难以通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表皮途径的渗透速率很慢,则附属器途径显得重要。皮肤附属器亦是离子导入过程中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重要通道。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药物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本发明中药治疗外伤所致肿胀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配方白芷4-8克,当归6-12克,牛膝6-12克, 没药6-12克,丹参10-14,乳香6-12克,伸筋草6-12克,千年健10-14克,蒲公英10-14克, 赤芍10-14克,五加皮8-10克。使用方法按量取上述中药,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后, 文火煎煮60分钟,然后先将患处放置于药液上方熏蒸,待药液冷却至适宜的温度(不烫为宜)后再对患处浸泡清洗30分钟,如果受伤部位有创口不宜清洗,可采用药液浸泡的毛巾热敷,每日二次。实施例2 —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最佳配方白芷6克,当归9克,牛膝9克,没药 9克,丹参12克,乳香9克,伸筋草9克,千年健12克,蒲公英12克,赤芍12克,五加皮9 克。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临床实验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对2009年以来住院治疗的52例脚踝扭伤病人进行对比实验,患者年龄在12-76周岁的外伤病人,平均43岁;其中男30例,女22例;病程1天至 7天。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例)和对照组( 例),其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1、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外洗中药熏蒸、清洗,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温洗后用红花油涂抹。
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外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疗效指标分级与评分(1)肿胀测量踝关节周围肿胀变化。以mm计算。(2)疼痛分四级。无压痛计分40分;轻度压痛重压时有压痛,被动活动不受限,计分30分;中度压痛重压时有压痛,被动活动轻度受限,计分20分;重度压痛重压时有压痛,且退缩逃避,被动活动严重受限,计分10。3、治疗结果对肿胀的分析(X士 S)
权利要求
1. 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组合而成白芷4-8克, 当归6-12克,牛膝6-12克,没药6-12克,丹参10-14,乳香6_12克,伸筋草6_12克,千年健 10-14克,蒲公英10-14克,赤芍10-14克,五加皮8-10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肿化瘀外洗中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组合而成白芷4-8克,当归6-12克,牛膝6-12克,没药6-12克,丹参10-14,乳香6-12克,伸筋草6-12克,千年健10-14克,蒲公英10-14克,赤芍10-14克,五加皮8-10克。最佳配方白芷6克,当归9克,牛膝9克,没药9克,丹参12克,乳香9克,伸筋草9克,千年健12克,蒲公英12克,赤芍12克,五加皮9克。使用方法按量取上述中药,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煮60分钟,然后先将患处放置于药液上方熏蒸,待药液冷却至适宜的温度(不烫为宜)后再对患处浸泡清洗30分钟,如果受伤部位有创口不宜清洗,可采用药液浸泡的毛巾热敷,每日二次。本发明中药治疗外伤所致肿胀效果明显、使用方便、副作用小。
文档编号A61K36/888GK102406773SQ2011103596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张鹏, 李杨 申请人:张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