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92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复旧不全引起乳腺结构不良的一种疾病,乳房增生症是乳房部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好发于30-40岁妇女。病程长,发展慢。临床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有时可有乳头溢液为特征。本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其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量增多或相对增多。中医称本病为“乳癖”,临床辨证可分为肝郁疾凝,冲任失调两个证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具有价格低廉,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的特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萎30g、皂角刺15g、枳实9g、全蝎6g、香附9g、川芎12g、赤芍15g、红花 10g、橘叶 12g。本发明中的瓜萎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消痈肿,润肠通便。《中国药典》中皂角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枳实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功效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橘叶苦,平。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为治乳房肿块常用药。上述各药合用,理气疏肝,化痰散结,诸症自除。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本发明为汤药,水煎服。一煎加凉水500ml,浸泡1小时,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取汁150ml ;二煎加热水500ml,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续煎,取汁150ml,两遍药汁混合。早晚各服150ml,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一日一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寒凉食物。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疗效好,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的特点,有效率85%,治愈率62%。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萎30g、皂角刺15g、枳实9g、全蝎6g、香附9g、川芎12g、赤芍15g、红花10g、橘叶 12go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本发明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有25例病人服用。均为已婚妇女。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30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1年。(二)诊断标准乳房肿块,经前期肿痛明显,经后减轻,与月经周期明显相关。(三)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乳房肿块消散,自觉症状消失。好转乳房肿块减小,自觉症状减轻。未愈服药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四)治疗效果服药15天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痊愈,重者两疗程痊愈。有效率 85%,治愈率62%。(五)典型病例1、王XX,女,36岁。两侧乳房肿块3年,月经来潮前胀痛,经后逐渐减轻。服用“乳癖消”、“逍遥丸”,治疗效果不显。服用本发明中药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又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2、初XX,女,38岁。双侧乳房肿块胀痛已5年,月经前期加重,月经后期减轻,并伴有心烦易怒,曾用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服用本发明中药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又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萎30g、 皂角刺15g、枳实9g、全蝎6g、香附9g、川芎12g、赤芍15g、红花10g、橘叶12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萎30g、皂角刺15g、枳实9g、全蝎6g、香附9g、川芎12g、赤芍15g、红花10g、橘叶12g。本发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有效率85%,治愈率62%。
文档编号A61K36/8905GK102370843SQ20111037943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姜晓红 申请人:姜晓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