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09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比较多,但是药效都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病的药物的药效更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药效显著,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桂枝15-25份,陈皮15-25份,生姜40-70份。
如上所述的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桂枝20份,陈皮20份,生姜60份。
本发明能有效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药效显著,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桂枝15-25份,陈皮15-25份,生姜40-70份。
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桂枝20份,陈皮20份,生姜60份。
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径,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作用。
陈皮味辛而微苦,归脾、肺径,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温,化痰作用。
生姜辛,微温,归脾、肺、胃径,具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和胃生沣,解蟹毒,解药毒作用。
本发明根据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阴盛阳虚,以发表而愈”为理论依据,桂枝、陈皮和生姜,三种药物结合,具有活血、行气,温阳、杀毒、发表的作用。
寒性病毒性乙肝会出现肝郁气滞,口苦,舌胎白黄腻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或沉迟,面色晦暗等。
寒性艾滋病会出现舌黄、白腻厚、有齿痕,脉沉迟,细弱,头晕,疲力,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寒性病毒性感冒、伤寒会出现舌黄、白腻厚、有齿痕,脉沉迟,细弱,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
病例一陈XX,男J6岁,广西人
遗传性寒性乙肝,口苦,两胁疼痛,食欲下降,乏力,低烧,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5天后,临床症状消失。
病例二王X,女,30岁,广东人
寒性艾滋病人,舌黄、白腻厚、有齿痕,脉沉迟,细弱,面色晦暗,食欲下降,低烧等, 用本发明药物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人状态。
病例三黎X,男,35岁,广东人
寒性病毒性感冒,表现为舌黄、白腻厚、有齿痕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用本发明药物治疗2天后,临床症状消失。
病例四赵X,妇,20岁,湖南人
寒性病毒性伤寒,出现舌黄、白腻厚,恶心、呕吐,腹痛,用本发明药物治疗3天后, 临床症状消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桂枝15-25份,陈皮15-25份,生姜40-7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桂枝20份,陈皮20份,生姜6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桂枝15-25份,陈皮15-25份,生姜40-70份。本发明能有效治疗寒性乙肝、寒性艾滋、寒性感冒、寒性伤寒,药效显著,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P31/00GK102512641SQ2011104159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廖建宏 申请人:廖建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