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12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0910019212. 3公开的“一次性无菌吸氧加湿器”具有以下技术缺陷1.此加湿器由专用接头、过滤器、加湿袋、阀门、接头、吸氧管、家液袋等部件构成, 作为一次性的医疗用品,成本过高。用后只能将其整体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2.氧气的气泡在加湿袋中的运动方式为直线上升方式,由于气泡和加湿液接触的时间较短,氧气被加湿的程度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加湿器的部分构件作为一次性用品以降低成本,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加湿效果的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由上盖、上密封圈、上隔离板、出气针、过气体、过气道、下盖、下密封圈、进气针、脚架、进气嘴、下隔离板、条袋、阀门和出气嘴构成。其中,过气体为圆柱形,过气体的上、下端均有圆柱形的凹坑,过气体内有开有多条过气道,每一条过气道为螺旋条形,且过气道的上、下端口开敞。条袋是条形的塑料薄膜袋,每条条袋的开口密封且袋内装有加湿液。每条过气道中装有一条条袋,过气体的上端边缘粘接有一圈上密封圈,上密封圈的内侧面有一环形凹槽,上隔离板为圆盘形,上隔离板的边缘嵌入上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内,上隔离板上固定有多个竖向的出气针,出气针的上下端开敞且相通,出气针的尖端朝下。每个出气针的尖端插入一条条袋的顶端内,加湿液的液面与条袋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气针的尖端与条袋顶部之间的距离。上盖为下端开敞的圆筒形,上盖的内侧壁有与过气体的上端外侧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上盖旋于过气体的上端且上盖顶板的底面边缘压在所述上密封圈的顶面上。上盖的顶端中央是与上盖为一整体的出气嘴,出气嘴中部设有阀门。过气体的下端边缘粘接有一圈下密封圈,下密封圈的内侧面有一环形凹槽,下隔离板为圆盘形,下隔离板的边缘嵌入下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内,下隔离板上固定有多个竖向的进气针,进气针的上下端开敞且相通,进气针的尖端朝上。每个进气针的尖端插入一条条袋的底端内。下盖的形状为上端开敞的圆筒形,下盖的内侧壁有与过气体的下端外侧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下盖旋于过气体的下端且下盖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压住所述下密封圈的底面。下盖的底端中央是与下盖为一整体的进气嘴。下盖的底面的边缘上还有与下盖为一整体的脚架。所述出气针和进气针的内直径为0. 8mm,所述上隔离板、出气针、进气针和下隔离板的材料均为不锈钢。使用时,先将进气嘴与氧气瓶连接,再将出气嘴与带有吸氧器的吸氧管连接。氧气从进气嘴进入,经过进气针进入到条袋中,氧气气泡在加湿液中螺旋上升后到达加湿液的液面和条带顶端之间的空间内,然后经由出气针进入到出气嘴内,最终进入人体。使用完毕后,只需将条袋、上隔离板、出气针、进气针和下隔离板更换后又可进行新一次的使用。上隔离板、出气针、进气针和下隔离板经高温消毒后又可再次使用。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进步1.由于本发明使氧气气泡沿着螺旋方向上升,延长了氧气气泡在加湿液中的停留时间,增强了对氧气的加湿效果。2.由于本发明采用条袋和过气体相组合的方式,这样可仅将成本低廉的条袋作为一次性用品,用完将其丢弃。这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将加湿器由完全的一次性用品向部分的一次性用品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大大降低了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费。3.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出气针和进气针插入条袋的方式来进行氧气的输入和输出, 在组装时非常快捷方便。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进气针、出气针以及滤液条袋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盖2.上密封圈3.上隔离板4.出气针5.过气体6.过气道 7.下盖8.下密封圈9.进气针10.脚架11.进气嘴12.下隔离板13.条袋14.阀门15.出气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由上盖1、上密封圈2、上隔离板3、出气针4、过气体5、过气道6、下盖7、下密封圈8、进气针9、脚架10、进气嘴11、下隔离板12、条袋13、阀门14和出气嘴15构成。其中,过气体5为圆柱形,过气体5的上、下端均有圆柱形的凹坑,过气体 5内有开有多条过气道6,每一条过气道6为螺旋条形,且过气道6的上、下端口开敞。条袋13是条形的塑料薄膜袋,每条条袋13的开口密封且袋内装有加湿液。每条过气道6中装有一条条袋13。过气体5的上端边缘粘接有一圈上密封圈2,上密封圈2的内侧面有一环形凹槽,上隔离板3为圆盘形,上隔离板3的边缘嵌入上密封圈2的环形凹槽内,上隔离板3上固定有多个竖向的出气针4,出气针4的上下端开敞且相通,出气针4的尖端朝下。 每个出气针4的尖端插入一条条袋13的顶端内,加湿液的液面与条袋13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气针4的尖端与条袋13顶部之间的距离。上盖1为下端开敞的圆筒形,上盖1的内侧壁有与过气体5的上端外侧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上盖1旋于过气体5的上端且上盖1 顶板的底面边缘压在所述上密封圈2的顶面上。上盖1的顶端中央是与上盖1为一整体的出气嘴15,出气嘴15中部设有阀门14。过气体5的下端边缘粘接有一圈下密封圈8,下密封圈8的内侧面有一环形凹槽,下隔离板12为圆盘形,下隔离板12的边缘嵌入下密封圈8 的环形凹槽内,下隔离板12上固定有多个竖向的进气针9,进气针9的上下端开敞且相通, 进气针9的尖端朝上。每个进气针9的尖端插入一条条袋13的底端内。下盖7的形状为上端开敞的圆筒形,下盖7的内侧壁有与过气体5的下端外侧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下盖 7旋于过气体5的下端且下盖7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压住所述下密封圈8的底面。下盖7的底端中央是与下盖7为一整体的进气嘴11。下盖7的底面的边缘上还有与下盖7为一整体的脚架10。所述出气针4和进气针9的内直径为0. 8mm,所述上隔离板3、出气针4、进气针 9和下隔离板12的材料均为不锈钢。使用时,先将进气嘴11与氧气瓶连接,再将出气嘴15与带有吸氧器的吸氧管连接。氧气从进气嘴11进入,经过进气针9进入到条袋13中,氧气气泡在加湿液中螺旋上升后到达加湿液的液面和条带顶端之间的空间内,然后经由出气针4进入到出气嘴15内,最终进入人体。使用完毕后,只需将条袋13、上隔离板3、出气针4、进气针9和下隔离板12更换后又可进行新一次的使用。上隔离板3、出气针4、进气针9和下隔离板12经高温消毒后又可再次使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由上盖、上密封圈、上隔离板、出气针、过气体、过气道、 下盖、下密封圈、进气针、脚架、进气嘴、下隔离板、条袋、阀门和出气嘴构成,其特征是过气体为圆柱形,过气体的上、下端均有圆柱形的凹坑,过气体内有开有多条过气道,每一条过气道为螺旋条形,且过气道的上、下端口开敞,条袋是条形的塑料薄膜袋,每条条袋的开口密封且袋内装有加湿液,每条过气道中装有一条条袋,过气体的上端边缘粘接有一圈上密封圈,上密封圈的内侧面有一环形凹槽,上隔离板为圆盘形,上隔离板的边缘嵌入上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内,上隔离板上固定有多个竖向的出气针,出气针的上下端开敞且相通,出气针的尖端朝下,每个出气针的尖端插入一条条袋的顶端内,加湿液的液面与条袋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气针的尖端与条袋顶部之间的距离,上盖为下端开敞的圆筒形,上盖的内侧壁有与过气体的上端外侧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上盖旋于过气体的上端且上盖顶板的底面边缘压在所述上密封圈的顶面上,上盖的顶端中央是与上盖为一整体的出气嘴,出气嘴中部设有阀门,过气体的下端边缘粘接有一圈下密封圈,下密封圈的内侧面有一环形凹槽,下隔离板为圆盘形,下隔离板的边缘嵌入下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内,下隔离板上固定有多个竖向的进气针,进气针的上下端开敞且相通,进气针的尖端朝上,每个进气针的尖端插入一条条袋的底端内,下盖的形状为上端开敞的圆筒形,下盖的内侧壁有与过气体的下端外侧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下盖旋于过气体的下端且下盖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压住所述下密封圈的底面,下盖的底端中央是与下盖为一整体的进气嘴,下盖的底面的边缘上还有与下盖为一整体的脚架,所述出气针和进气针的内直径为0. 8mm,所述上隔离板、出气针、进气针和下隔离板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组合式无菌氧气增湿器由上盖、上密封圈、上隔离板、出气针、过气体和条袋等部件构成。其中,过气体为圆柱形,过气体内有开有多条过气道,每一条过气道为螺旋条形,条袋是条形的塑料薄膜袋,每条条袋的开口密封且袋内装有加湿液,每条过气道中装有一条条袋。本发明使氧气气泡沿着螺旋方向上升,延长了氧气气泡在加湿液中的停留速度,增强了对氧气的加湿效果。同时本发明将加湿器由原来的完全的一次性用品更改为部分的一次性用品,大大降低了成本,避免了材料和能源的浪费。
文档编号A61M16/16GK102526855SQ2011104624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梁德富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云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