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8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手术治疗脊柱畸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我国20世纪80 年代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至今,从最初的Harrington (哈氏棒)技术到70年代的Luque锥板下钢丝固定,再到CDKotrel-Dubousset)内固定系统,脊柱内固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脊柱内固定技术使用的器械包括椎弓根钉、棒、压棒器、蛙式钳、摇摆钳等。棒与椎弓根钉相对固定,通过使用压棒器、蛙式钳、摇摆钳等器械对具有一定塑性的棒进行弯棒、 压棒、旋棒等操作从而带动椎弓根钉,实现对椎体的矫形复位。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椎弓根钉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椎弓根钉包括钉座和钉体,钉体可植入脊柱中,钉座设置有U 型槽1,棒可以置入椎弓根钉钉座的U型槽1中,在U形槽1的上方沿槽的侧壁上方设置有螺纹2,该螺纹2与适当的锁紧螺母配合能够将棒锁紧。在进行脊柱内固定技术时,先选择适当的椎弓根钉,将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脊柱中;再使用蛙式钳将适当的棒压到椎弓根钉的U型槽1的底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棒压到椎弓根钉的钉座的凹槽中,由于椎弓根钉是根据人体生理曲线植入的,因此将棒穿入设置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多个椎弓根钉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将棒顺利的装入U型槽,并将棒塑型至患者的生理曲线,除了要使用蛙式钳外,还必须使用摇摆钳、压棒器等大量的配套器械进行拉棒、压棒操作。装棒、压棒操作完成后,再进行复位矫形操作;在复位矫形操作过程中, 通过旋棒操作,用弯棒工具对棒进行体内预弯,使棒能够很好的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同时还需要配合其他部件进行撑开和加压等操作。以上弯棒、撑开、加压等操作常常是交替进行的。由上述手术操作过程的介绍可知,在装棒和压棒操作中,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椎弓根钉和压棒器的操作过程非常复杂,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提供一种方便进行治疗脊柱畸形手术操作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该脊柱变形矫正装置能够方便进行脊柱变形矫正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包括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所述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需要矫正的脊柱的椎体内,所述纵向连接棒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凹槽插接,所述压棒器套于所述椎弓根钉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内螺纹配合;横向连接器分别与位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的尾部管连接;位于脊柱纵向的多个横向连接器通过纵向连接框架连接。优选的,所述椎弓根钉包括钉体、与钉体连接的钉座,所述钉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钉座的尾端面设有尾部管,所述尾部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钉体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尾部管上设有沿尾部管轴向延伸的供所述纵向连接棒沿尾部管径向插入的长圆孔,该长圆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尾部管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内螺纹的外径。优选的,所述尾部管的管壁设置有相对的、分别与中心孔相通的两个穿棒槽,两个所述穿棒槽形成所述长圆孔;所述穿棒槽的外端封闭。优选的,所述压棒器为管状结构,所述压棒器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尾部管的外径,所述压棒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单向锁紧的锁紧结构。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为与所述尾部管侧壁上的倒齿相配合卡齿。优选的,所述压棒器的侧壁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弹片,该弹片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尾部管侧壁上的圆齿相配合的斜坡圆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包括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所述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需要矫正的脊柱的椎体内,所述纵向连接棒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凹槽插接,所述压棒器套于所述椎弓根钉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内螺纹配合;横向连接器分别与位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的尾部管连接;位于脊柱纵向的多个横向连接器通过纵向连接框架连接。这种结构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仅采用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 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即可实现脊柱变形矫正手术,可使得脊柱变形矫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操作、手术精确、危险性小。

图1为现有技术中椎弓根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脊柱变形矫正装置的椎弓根钉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椎弓根钉的侧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椎弓根钉的三维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的尾部管与钉座分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椎弓根钉的尾部管分体加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棒器的剖视图。图8为锁紧螺母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图10为椎弓根钉植入椎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脊柱上植入多个椎弓根钉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压棒器进行压棒操作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13为多个椎弓根钉穿有纵向连接棒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由横向连接器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位于脊柱纵向的多个横向连接器由纵向连接框架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该脊柱变形矫正装置能够方便进行脊柱变形矫正操作。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包括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所述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需要矫正的脊柱的椎体内,所述纵向连接棒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凹槽插接,所述压棒器套于所述椎弓根钉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内螺纹配合;横向连接器分别与位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的尾部管连接;位于脊柱纵向的多个横向连接器通过纵向连接框架连接。这种结构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仅采用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 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即可实现脊柱变形矫正手术,可使得脊柱变形矫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操作、手术精确、危险性小。其中,如图2-图4所示,椎弓根钉100包括钉体8和钉座7,钉座7的尾部设置有在其尾端面开口的凹槽72,凹槽72内侧壁设有内螺纹71。钉座7的尾端面设有尾部管4, 尾部管4具有预定的长度,其延伸方向与钉体8的延伸方向相反。尾部管4为管状结构,其内径dl不小于内螺纹71的外径d2 (图中所示为两者相等的情况)。尾部管4的管壁上设置有相对的、分别与尾部管4的中心孔11相通的两个穿棒槽10 ;穿棒槽10在所述尾部管4 的中心线方向延伸,且内端与凹槽72相通,两个穿棒槽10形成供所述纵向连接棒40沿尾部管径向插入的长圆孔,该长圆孔即中心孔11 ;尾部管4的管壁外表面设置有卡止口朝向其内端倒齿5。所述纵向连接棒40与所述凹槽插接,压棒器20套于所述椎弓根钉100的外侧,上述锁紧螺母30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这种结构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在进行装棒操作时,由于具有预定长度的尾部管 4,在钉体8植入脊柱后,多个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外端可以偏离椎弓根钉100的植入点,进而使多个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外端排列位置与纵向连接棒40延伸方向更接近;这样,在穿棒操作中,可以更容易地将纵向连接棒40依次穿过多个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穿棒槽10中。在压棒操作中,利用后述的压棒器20使棒顺着穿棒槽10向尾部管4内端移动;由于穿棒槽10的内端与钉座7的凹槽72相通,因此,可以将纵向连接棒40顺利地压到椎弓根钉100的钉座7的凹槽72中。在利用压棒器20进行压棒时,纵向连接棒40顺穿棒槽10移动的同时,纵向连接棒40还能够带动椎弓根钉100移动,实现一定的矫形复位。穿棒及压棒操作完成后,由于尾部管4的内径不小于内螺纹71的外径,可以将锁紧螺母30从尾部管4的中心孔11中穿过,到达内螺纹71处,再锁紧锁紧螺母30,使纵向连接棒40与椎弓根钉100的保持相对固定。因此,该椎弓根钉100能够方便进行装棒和压棒操作。这种结构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能够方便进行装棒和压棒操作。同时,在进行压棒操作中,可以使椎弓根钉100随纵向连接棒40摆动,从而能够实现一定的复位矫形,为后续复位矫形操作提供良好前提。倒齿5的卡止口朝向尾部管4的内端,且倒齿5与压棒器20的卡齿相配合,这样, 在将纵向连接棒40压入凹槽72或压到预定位置时,倒齿5与压棒器20的卡齿相配合可以使压棒器20与尾部管4保持相对固定,使棒保持暂时锁止,从而为进行固定纵向连接棒40 或其他操作提供前提。此外,尾部管4上,倒齿5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设置有多个倒齿5时,可以将多个倒齿5沿一个或者两个穿棒槽10的外边缘设置,如图4中所示;将多个倒齿5沿穿棒槽10设置可以使压棒操作更加方便。当然,倒齿5也可以设置在尾部管 4的管壁外表面的其他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椎弓根钉100中,穿棒槽10的外端封闭,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穿棒过程中,纵向连接棒40滑出穿棒槽10,同时还能够增加尾部管的强度,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当穿棒槽10的外端采用封闭结构时,可以在尾部管4的外端部分设置相对的两个 U型开口 9 ;两个U型开口 9与两个穿棒槽10在尾部管4的中心线垂直投影面上相互交错; 同时,在尾部管4的管壁外表面设置延伸方向与尾部管4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折断槽3 ;其中,第一折断槽3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2小于U型开口 9的底端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i,并且大于穿棒槽10的外端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3。这样在手术完成后,可以将两个U型开口 9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折断槽3折断,进而使穿棒槽10外端转换成开口结构,为进一步折断穿棒槽10的两侧部分提供便利。为了便于折断穿棒槽10的两侧部分,进一步地,在尾部管4的管壁外表面设置有延伸方向与尾部管4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二折断槽6,第二折断槽6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大于第一折断槽3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2 ;在压棒操作完成后,可以沿第二折断槽6折断穿棒槽10两侧部分,进而缩短椎弓根钉100的长度。第二折断槽6可以设置在第一折断槽3与尾部管4的内端之间。优选的实施方式, 是将第二折断槽6设置在尾部管4与钉座7的连接处,并使第二折断槽6的延伸方向与尾部管4的中心线垂直。这样,在进行折断操作时,可以完全将尾部管4去掉,仅保留椎弓根钉100的钉体8和钉座7,减少手术后椎弓根钉100占用的空间。第二折断槽6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U型开口 9的底端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i、第一折断槽3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2以及穿棒槽10的外端与尾部管4的外端之间的距离L3的数值范围是配合设置的,即尾部管4采用不同的长度、穿棒槽10采用不同的长度,上述距离都会有所变化,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上述第一折断槽3和第二折断槽6的设置并非只限定了折断槽的为两个,折断槽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操作进行选择,当然,在尾部管材料易折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折断槽。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将穿棒槽10的外端设置为开口结构。采用开口结构时,在
6手术后对尾部管4的折断操作也会比较方便。当穿棒槽10为开口结构时,尾部管4的管壁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延伸方向与尾部管4的中心线垂直的折断槽,为手术后的折断操作提供方便,并且折断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加工的需要进行设置。以上所述外端和内端均是相对于钉体8而言,即靠近钉体8的一端为内端,远离钉体8的一端为外端。尾部管4和钉座7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即使尾部管4和钉座7 —体成型。相对于钉座7,由于尾部管4较长,对钉座7的内螺纹71的加工会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加工,尾部管4与钉座7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即在分别加工后,再采用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采用焊接方式时,需注意为了不影响第二折断槽6的设置,焊接位置要与第二折断槽6的位置错开。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椎弓根钉的尾部管与钉座分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椎弓根钉的尾部管分体加工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将尾部管4分体加工是指,首先,将尾部管4的一部分与钉座7加工为一体, 尾部管4的另一部分单独加工后,将尾部管4的两部分焊接,然后再加工穿棒槽10、U型开口 9以及倒齿5等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加工工艺过程。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棒器的剖视图。如图7中所示,该压棒器20为管状结构,压棒器20的内径D2不小于上述尾部管 4的外径D1,压棒器20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与上述倒齿5相配合的卡齿12。卡齿12可以通过弹性片或其他弹性部件与压棒器20的内壁的相连;这样,在进行压棒操作过程中,可以使卡齿12在倒齿5顶端作用下向外摆动,以方便压棒器20向下滑动;弹性部件能够保持卡齿12向内移动趋势,以在预定的位置保持与倒齿5的配合。另外,在压棒器20的内径更大,且具有合适尺寸时,也可以使卡齿12与压棒器20 内壁保持固定;该情况下,在压棒时,需要使压棒器20的中心线偏离尾部管4的中心线,使卡齿12与倒齿5保持分离,在压棒器20到达预定位置后,再使压棒器20平移,使卡齿12 与倒齿5保持配合。进行压棒操作时,由于压棒器20的内径D2不小于尾部管4的外径D1,因此,可以将压棒器20套到椎弓根钉100尾部管4外。将压棒器20下压,使纵向连接棒40沿穿棒槽方向移动,在需要定位时,使卡齿12与倒齿5配合,暂时将棒锁止。在卡齿12和倒齿5相配合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压棒器20的定位和纵向连接棒40的暂时锁止,因此,压棒器20 可以适用于尾部管4的外径小于其内径的不同型号的上述椎弓根钉100。此外,在压棒器20的一侧端面设置有相对的两个棒卡槽13。操作过程中,棒卡槽 13用于卡在纵向连接棒40的侧面上,在压棒器20的作用下使纵向连接棒40沿穿棒槽10 移动。压棒器20的卡齿12可以只设置一个,压棒器20进行压棒时,随着压棒器20的下移,卡齿12能够与压棒器20中心线方向上位置不同的倒齿5配合,同样能够在预定的位置将棒暂时锁止。当然,卡齿12还可以设置为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用于单向锁紧压棒器20的锁紧结构,采用与所述尾部管侧壁上的倒齿相配合卡齿的结构,所述锁紧装置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压棒器20的侧壁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可沿压棒器20径向弹性变形的弹片,该弹片的内侧面设有斜坡圆台,该斜坡圆台的侧面可与尾部管侧壁上设置的圆齿相配合,以单向锁紧压棒器20;在退出压棒器20时,可下压弹片,使得斜坡圆台与圆齿脱离配合。当纵向连接棒40压入椎弓根钉100的钉座上的凹槽内时,为了固定纵向连接棒 40,可采用锁紧螺母30与凹槽上的内螺纹形成配合,如图8所示,锁紧螺母30从尾部管4的中心孔11中穿过,到达内螺纹71处,再锁紧锁紧螺母30,使纵向连接棒40与椎弓根钉100 的保持相对固定。具体的方案中,所述横向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4所示,横向连接器50可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100连接,可用于调整两个椎弓根钉100之间的夹角。具体的方案中,所述纵向连接框架的结构如图15所示,纵向连接框架包括横向连接杆和并排设置的两个纵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连接多个横向连接器50,横向连接杆连接两个纵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上设有与卡槽结构,可活动调节两个纵向连接杆之间的距离, 并可单向锁紧,以起到固定作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的使用方法,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其进行简单介绍。请参看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脊柱变形矫正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将椎弓根钉100的钉体植入椎体内。如图10所示,根据需要,选择具有合适长度、直径的椎弓根钉100,在锥体上选择合适的入钉角度、入钉点,在所述入钉点植入椎弓根钉100的钉体;如图11所示,在脊柱的两侧分别沿A1、A2方向,在多个锥体上植入多个椎弓根钉100。步骤102,将纵向连接棒40插入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中心孔11内。将纵向连接棒40插入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中心孔11内,一个纵向连接棒40依次插入脊柱同一侧的多个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中心孔11内。步骤103,如图12所示,将压棒器20套装在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的外侧,移动压棒器20,使得压棒器20的底部抵靠纵向连接棒40,向下压纵向连接棒40,直至将纵向连接棒40压入椎弓根钉100的钉座7的凹槽内,如图13所示,纵向连接棒40穿过多个椎弓根钉100,纵向连接棒40穿过多个椎弓根钉100时,可对脊柱进行初步复位调整。步骤104,将锁紧螺母30通过尾部管4进入钉座内,锁紧螺母30与钉座7的内螺纹71形成配合,可对纵向连接棒40形成临时锁紧。步骤105,进行脊柱复位操作。对脊柱进行矫正复位,可采用横向连接器50,如图 14所示,横向连接器50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100连接,可调整两个椎弓根钉100 之间的夹角,可通过横向连接器50及纵向连接框架60对脊柱进行矫正复位操作。步骤106,对脊柱进行矫正复位操作完毕后,旋紧锁紧螺母30,将纵向连接棒40锁紧。步骤107,折断椎弓根钉100的尾部管4。锁紧纵向连接棒40后,去除尾部管4,具体通过折断的方式去除尾部管4,脊柱的矫正复位操作完成。这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的使用方法,能够方便进行装棒和压棒操作,能够较容易地实现脊柱的矫正复位操作。[0079]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棒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所述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需要矫正的脊柱的椎体内,所述纵向连接棒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凹槽插接,所述压棒器套于所述椎弓根钉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内螺纹配合;所述横向连接器分别与位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的尾部管连接;位于脊柱纵向的多个所述横向连接器通过所述纵向连接框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椎弓根钉包括钉体、 与钉体连接的钉座,所述钉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钉座的尾端面设有尾部管,所述尾部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钉体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尾部管上设有沿尾部管轴向延伸的供所述纵向连接棒沿尾部管径向插入的长圆孔,该长圆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尾部管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内螺纹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管的管壁设置有相对的、分别与中心孔相通的两个穿棒槽,两个所述穿棒槽形成所述长圆孔;所述穿棒槽的外端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棒器为管状结构,所述压棒器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尾部管的外径,所述压棒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单向锁紧的锁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为与所述尾部管侧壁上的倒齿相配合卡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棒器的侧壁设有凹槽,该凹槽内设有弹片,该弹片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尾部管侧壁上的圆齿相配合的斜坡圆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脊柱变形矫正装置,包括椎弓根钉、纵向连接棒、压棒器、锁紧螺母、横向连接器及纵向连接框架;所述椎弓根钉的钉体植入需要矫正的脊柱的椎体内,所述纵向连接棒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凹槽插接,所述压棒器套于所述椎弓根钉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椎弓根钉的内螺纹配合;横向连接器分别与位于同一椎体上的两个椎弓根钉的尾部管连接;位于脊柱纵向的多个横向连接器通过纵向连接框架连接。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1930060SQ20112000925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邱勇 申请人:邱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