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98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IPC的“人类生活需要”部,“医学、卫生学”分部,“可植入血管内的为防止其塌陷的装置,如支架(stents) ”大组,“定位在预定的位置后,支架(stents) 保持其形状”小组的技术领域中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
背景技术
临床上的脑血管搭桥手术及血管成形手术均是神经外科高难手术。目前,主要应用于(1).慢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 . 一部分复杂的巨大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因夹闭或栓塞困难必须闭塞载瘤动脉而载瘤动脉远端缺血又不能耐受的病人的手术治疗;(3). 少数颅底肿瘤侵及颅内重要血管,为了全切肿瘤,需要预先血管搭桥手术。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的手术并发症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术中脑缺血;另一个是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两种并发症均导致病人脑功能受损的严重后果。血管搭桥、成形手术过程中需临时阻断脑血管,血管吻合及血管成形缝合完成后方能开放临时阻断。脑组织对缺血耐受力是全身最弱的组织,完全阻断血流的情况下耐受的缺血时间不超过5分钟,缺血时间过长脑组织就发生不可逆性损害。目前主要是依靠术中应用脑保护剂延长脑缺血耐受时间;提高血管吻合显微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两种途径来防止手术造成的脑缺血损害。但是,由于脑血管位置深、血管壁薄、管径细,血管吻合术野狭小,这两种办法的作用仍然有限。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原因仍是血管吻合技术问题。主要是手术过程中血管内皮损伤重和吻合口几何形状不佳血液流动形成湍流所致。鉴于血管吻合、血管成形技术难度和术中脑缺血的高风险、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当前脑血管搭桥、血管成形手术在世界范围内还不能普遍开展。如何提高血管搭桥手术血管吻合速度和吻合质量就成为脑血管搭桥手术技术开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该支架可加快血管搭桥吻合速度,避免血管吻合过程中临时阻断血脑流时间过长,所致的脑缺血损害;可使吻合血管匹配适应,吻合口几何形态良好,避免吻合口处血液流动出现湍流,防止术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为此,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具有支架本体,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在相对所述直通管的正中且垂直位置上设有一通管,其通管与所述支架本体连为一个整体。优选的,在相对所述直通管的一端设有两根与所述直通管相连接的斜通管,其斜通管与所述支架本体连为一个整体。[0010]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其直通管的两端端口分别是斜面端口。优选的,作为支架本体的直通管其外径有1.5毫米至4.0毫米之间的选择且每0. 1 毫米为一个型号,管壁厚度的为0. 05至0. 3毫米。同理,与支架本体相连为一体通管、斜通管其直径范围选在1. 5毫米至3. 5毫米之间。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支架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在临床应用上可避免吻合口漏血;可促进吻合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狭窄;可避免长期服抗凝药物。

图1是支架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直通管与支架本体为一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两个斜通管与支架本体为一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关于图2的临床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是关于图2的临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关于图1的临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关于图6的临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关于图1及图2改良的支架本体两端端口具有斜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本体,11-支架本体斜面端口,2-通管,21-搭桥血管,3-斜通管, 4-脑血管,41-病变血管,42-血管成形缝合口,5-穿支动脉,6-穿支动脉对应处开口,7-手术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其支架材料是可以被血管组织吸收的,这是因为出于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的特殊性,所修复的血管可以吸收“补丁”,而这一“补丁”就是人造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olylactic acid polyglycolic acid, PLGA)为主的可吸收材料,也可选择可替代的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 或聚左旋乳酸(PLLA)或纳米生物降解药物释放材料等。术中所使用的支架本体其管径也有具体要求,例如,作为支架本体的直通管其外径有1.5毫米至4.0毫米之间的选择且每0. 1毫米为一个型号,管壁厚度的为0. 05至0.3 毫米。同理,与支架本体相连为一体通管、斜通管其直径范围选在1. 5毫米至3. 5毫米之间。参见附图1至附图8,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 具有支架本体,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1,在相对所述直通管的正中且垂直位置上设有一通管2,其通管2与所述直通管1连为一个整体。根据临床需要,在相对所述直通管 1的一端可以设置两根与所述直通管相连接的斜通管3,其斜通管3与所述直通管1连为一个整体。同理,根据临床需要,其直通管1的两端端口分别是斜面端口 11。具体地说,图2、图4、图1、图3、图5、图8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支架应用于在脑血管搭桥术中的几种形状正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支架本体在术中使用过程中一个例子,其搭桥血管21套接在直通管 1上方的支架通管2上。图5.是支架本体术中使用过程中的另一个例子,支架本体插入脑血管4,实现脑血管4与搭桥血管21的端侧吻合,进一步将吻合口显微缝合完成血管搭桥手术。图6、图7.是血管成形术中的支架本体与穿支动脉5吻合的血管成形前后对比的示意图。图8是支架本体两端端口具有斜面结构示意图。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支架产品具有制作、应用两大方面技术贡献。其一是制作,根据常见脑血管搭桥血管的口径所制作出不同规格的“T”形支架,其支架材料为生物可吸收材质;在血管搭桥手术中选择合适口径的可吸收支架备用;先在支架上套接上搭桥血管,支架内充满肝素盐水;临时阻断脑血管,切开管壁,用肝素盐水冲洗,插入“T”形可吸收支架,将脑血管与搭桥血管缝合两针固定;开放脑血管临时阻断,开放搭桥血管;在脑血流充分的情况下,从容轻松地缝合好吻合口,使搭桥血管平滑舒展地吻合好。其二是使用,在血管成形手术过程中,先置入可吸收支架,在保持血流正常供应的情况下,从容地缝合血管,大大提高血管成形质量。可吸收支架起到临时转流管的作用。根据穿支血管情况还可以在相应支架部位开孔,避免穿枝血管闭塞脑缺血。示意图见图6和图7。另外,临床中还需要少量的直型(图1)、Y型(图3)和T型改良支架(图4),可同理制备,供手术中使用。T型改良支架(图4)是改变支架部分形状以利于术中置入。由于采用了以上支架套接技术,保证了手术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恢复脑供血避免了术中脑缺血脑损害的发生;同时又由于支架置入使吻合过程中没有吻合口漏血现象, 术野干净清晰,术者可以在显微镜下从容地缝合血管,减少血管壁的损害和周围组织损害, 术后愈合快;支架置入还使吻合口处几何形状良好,避免术后吻合口血液形成湍流而出现吻合口血栓形成;并且支架采用可吸收材料制作,术后短时间完全吸收没有残留,故术后不必像其他血管支架置入那样需要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
权利要求1.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具有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在相对所述直通管的正中且垂直位置上设有一通管,其通管与所述支架本体连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在相对所述直通管的一端设有两根与所述直通管相连接的斜通管,其斜通管与所述支架本体连为一个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其直通管的两端端口分别是斜面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其外径设置在1. 5毫米至4. 0毫米之间,每相差0. 1毫米为一个型号,其管壁的厚度为0. 05至0. 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其特征在于,与支架本体相连为一整体的斜通管其管的直径范围设定在1. 5毫米至3. 5毫米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一种脑血管搭桥、成形手术中可吸收支架,具有支架本体,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为一直通管,在相对所述直通管的正中且垂直位置上设有一通管,其通管与所述支架本体连为一个整体。该支架在临床应用上可避免吻合口漏血;可促进吻合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狭窄;可避免长期服抗凝药物。
文档编号A61F2/82GK201949180SQ201120022200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赵维刚 申请人:赵维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