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60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蜜蜂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治疗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蜂针针毒进行治疗的蜂针治疗器的蜜蜂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进行蜂针针毒进行治疗时使用蜂针治疗器,该治疗器在使用前,要先把蜜蜂赶入治疗器的筒管内,由于治疗需要,筒管的开口端小,蜜蜂一次飞入筒管的空间小,收集蜜蜂比较困难,而要达到需要的蜜蜂数量时非常的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蜜蜂收集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收集蜜蜂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管,装在所述筒管内的带孔的上、下隔板,与上、下隔板相连的内外推杆,所述内外推杆的一端从筒管封闭端伸出,所述筒管开口端套接有透明的收集管,该收集管小端与所述筒管套接,大端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是所述收集管壁上可开有至少一个口,所述口上可接有透明引蜂管子,该引蜂管子另一端与另一筒管套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筒管开口端与收集管的小端连接,收集管的大端对准蜂箱出入口,可以同时收集很多只蜜蜂进入筒管,不费时。2、由于收集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口,蜜蜂可以从不同的口飞入延伸到不同科室的引蜂管子,最后进到各自的筒管,满足多个科室的治疗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1,它包括有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管1,装在筒管1内的带孔的上下隔板2和3,与上下隔板相连的内外推杆4和5,内推杆4比外推杆5长,两推杆的一端从筒管1封闭端伸出,隔板2和隔板3把筒管分为第一蜂室6和第二蜂室7,隔板上的孔的大小与一只蜜蜂大小相近,内推杆4和外推杆5可以带动隔板2在筒管内上下移动,还可分别带动上下隔板作360度转动,外推杆5上有限位螺母和冲击限制螺母,筒管1 开口端套接有透明的收集管8,该收集管小端与筒管1套接,大端开口。[0013]使用时,将收集管的大端对准蜂箱蜜蜂出入口,蜜蜂一起飞,即可一群一群进入收集管内,并从收集管内进入筒管内,当飞入筒管内的蜜蜂数量达到治疗的数量时,将整个装置从蜂箱移开,并脱下收集管并用布塞住筒管口,转动推杆,使上下隔板上的孔重合,打开第一蜂室向第二蜂室的通道,推动推杆,使隔板压近蜜蜂,蜜蜂从第一蜂室爬进第二蜂室, 蜜蜂全部爬进第二蜂室后,转动推杆,使上下隔板孔错开;治疗时,将筒管开口端对准穴位后,操作推杆将上下隔板孔重合,打开了第二蜂室通往第一蜂室的通道,使一只蜜蜂进入第一蜂室后,又关闭通道,推动推杆向下压进蜜蜂,蜜蜂受撞击当即呈自卫反应,用尾针扎向穴位皮肤,完成进针过程。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2,收集管18壁上开有至少一个口,这个口上接有透明引蜂管子11,该引蜂管子伸进需要做蜂针治疗的科室,该引蜂管子另一端与另一筒管套接,这样就满足了多个科室的治疗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蜜蜂收集器,包括有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管,装在所述筒管内的带孔的上、下隔板,与上、下隔板相连的内外推杆,所述内外推杆的一端从筒管封闭端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开口端套接有透明的收集管,该收集管小端与所述筒管套接,大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蜜蜂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口, 所述口上接有透明引蜂管子,该引蜂管子另一端与另一筒管套接。
专利摘要一种蜜蜂收集器,涉及医用治疗器技术领域,包括有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管,装在所述筒管内的带孔的上、下隔板,与上、下隔板相连的内外推杆,所述内外推杆的一端从筒管封闭端伸出,所述筒管开口端套接有透明的收集管,该收集管小端与所述筒管套接,大端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收集蜜蜂费时费力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H39/08GK201969013SQ20112004922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梁洪德, 梁灵捷 申请人:梁洪德, 梁灵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