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59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
技术背景在人体手术中,经常要形成手术切口,这就必定需要缝合。现有缝合技术是应用穿刺套管和一般的手术缝合钳类,进行人体手术切口缝合。其缺陷是需要将缝合钳和缝合针分别进行操作,手术切口位置较深时无法缝合,并且在缝合过程中需要绕针、穿针、打结等, 缝合手术工序多,手术时间长,满足不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缝合打结、可缝合深度手术切口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它包括有主壳体、设于主壳体尾部的扳机、设于主壳体头部的矩形滑移结构架、两根套管、两根穿刺针,矩形滑移结构架的尾部穿入主壳体内部并与扳机连接,两根套管的尾部设置在矩形滑移结构架的头部,两根穿刺针的尾部分别插设在两根套管的头部上,两根穿刺针的头部相互靠近。其中一根穿刺针的头部向着另一根穿刺针弯曲。所述矩形滑移结构架包括有两根平行的推杆,两根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联接片连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两根套管的尾部分别连接在推杆的头部。所述推杆的内侧开设有条形槽,联接片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根推杆相应的条形槽中。所述推杆前段部分的外侧表面为锥形面或弧形面。所述推杆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头部的夹槽,套管的尾部夹设在夹槽中。所述主壳体上设有调节推杆位置的旋钮。所述主壳体上设有卡位滑块。所述主壳体的尾部设有把手,扳机设置在靠近把手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主壳体、设于主壳体尾部的扳机、设于主壳体头部的矩形滑移结构架、两根套管、两根穿刺针,矩形滑移结构架的尾部穿入主壳体内部并与扳机连接,两根套管的尾部设置在矩形滑移结构架的头部,两根穿刺针的尾部分别插设在两根套管的头部上,两根穿刺针的头部相互靠近,扳动扳机可带动矩形滑移结构架运动,使两根穿刺针按特定的运动轨迹产生相对运动,自动完成穿线、缝合、打结过程, 简化了缝合手术工序,手术时间短,减小麻醉剂的用量,从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人的手术风险,并且可缝合深度手术切口。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结过程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线在穿刺针中的对接和固化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对接棒与穿线的联接方式示意图。图6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矩形滑移结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7所示,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它包括有主壳体1、设于主壳体1尾部的扳机2、设于主壳体1头部的矩形滑移结构架3、两根套管4、两根穿刺针5,矩形滑移结构架3的尾部穿入主壳体1内部并与扳机2连接,两根套管4的尾部设置在矩形滑移结构架3的头部,两根穿刺针5的尾部分别插设在两根套管4的头部上,两根穿刺针5的头部相互靠近,其中左穿刺针5的头部向着右穿刺针5 弯曲。扳动扳机2可带动矩形滑移结构架3运动,使两根穿刺针5按特定的运动轨迹产生相对运动,自动完成穿线、缝合、打结过程,简化了缝合手术工序,手术时间短,减小麻醉剂的用量,从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人的手术风险,并且可缝合深度手术切口。可以应用于深度微形手术切口,解决了位置较深而常规无法缝合时的穿线缝合难题,特别适合纤维环逢合。矩形滑移结构架3包括有两根平行的不锈钢推杆31,两根推杆31的两端分别通过不锈钢联接片32连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可使左推杆31向前右方向移动,两根套管4的尾部分别连接在推杆31的头部。推杆31的内侧开设有条形槽311,联接片3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根推杆31相应的条形槽311中,联接片32有四片。推杆31前段部分的外侧表面为锥形面或弧形面,形成从宽到细的梯级结构,既保证强度又节约空间,有利于减少推杆31 占用空间。主壳体1上设有调节推杆31位置的旋钮6。推杆31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头部的夹槽312,套管4的尾部夹设在夹槽312中。 因左右推杆31是深度作业,都比较长,有200mm以上,直径1. 8mm的孔很难加工,为解决这一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两面开夹槽312,让两夹槽312重合,形成避空长空的空腔的方法。 而以设计要求右穿刺针5应能缩入右推杆31,这样右穿刺针5就会在运动中变形,本实用新型预埋了一条外径1. 8mm、内径1. 3mm的套管4,让外径1. 2mm的穿刺针5在内径1. 3mm的套管4内运动,灵活、稳定。主壳体1的尾部设有把手11,扳机2设置在靠近把手11的位置处,方便手持和扳动扳机2。主壳体1上设有卡位滑块7。对接时,左穿刺针5的头部内穿设对接棒8,右穿刺针5的头部设不锈钢弹性穿孔圈10,穿刺针5内部穿设穿线9,穿线9为金属细丝,如穿线9可以为直径0. 25mm不锈钢丝, 如用具有弹性记忆功能的镍丝效果会更佳。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细丝的弹性,放大了对接孔,保证了对接的可靠性。因右穿刺针5外直径1. 2mm,内径0. 9mm,穿孔最大到直径0. 7mm,而左穿刺针5的对接棒8直径0. 2匪加上穿线9直径0. 25mm,理论上需至少直径0. 45mm的孔可穿过,以0.45mm穿0. 7mm的孔,机构的累积精度要保证到0. 125mm,很难做到,成本也高。而本实用新型利用直径0. 25mm细不锈钢丝的弹性,可使穿孔的直径达到1. 5mm以上,以0. 45mm穿
1.5mm的孔,很容易做到,加工精度要求也不高,使成功性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加放大的效果,可把弹性穿孔圈10做成菱形,效果更佳。打结过程为在穿刺初始状态时,先在右穿刺针5上预设一个线扣,一端下行固定,另一端下行在右推杆31下部转左推杆31下部上行,经左穿刺针5的0. 4mm缺口处同对接棒8联合。当逆时针转动旋钮6时,左推杆31右移上行与右推杆31并拢,再扣动扳机2, 推杆31推出对接棒8到部分穿过右穿刺针5上的弹性穿孔圈10完成对接;转动右侧旋钮 6时,对接棒8在弹性穿孔圈10的拉动下,弯折变形,被拉入右穿刺管内。继续旋转右侧旋钮6,右穿刺管被拉入预设一个线扣以下,完成了打结。当对接棒8钻入弹性穿孔圈10后,弹性穿孔圈10下拉,对接棒8变形折弯,被收于右穿刺针5内,穿线9也随对接棒8 一起被带入预设一个线扣以下,穿线9和对接棒8是联合的,对接棒8 —旦被折弯就不能在右穿刺针5这样小的空间里复原,就形成了固定。因为对接棒8自身直径只有0.2mm,一端与左穿刺针5内的传管套接,另一端需向弹性穿孔圈10传线,只能在其中部扭一小圈,固定缝合线。弹性穿孔圈10孔直径约0. 2mm, 在穿线9与弹性穿孔圈10捆结后,压扁以减少空间。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主壳体(1)、设于主壳体(1)尾部的扳机O)、设于主壳体(1)头部的矩形滑移结构架(3)、两根套管G)、两根穿刺针(5),矩形滑移结构架(3)的尾部穿入主壳体(1)内部并与扳机(2)连接,两根套管的尾部设置在矩形滑移结构架(3)的头部,两根穿刺针(5)的尾部分别插设在两根套管的头部上,两根穿刺针(5)的头部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穿刺针(5) 的头部向着另一根穿刺针(5)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滑移结构架(3)包括有两根平行的推杆(31),两根推杆(31)的两端分别通过联接片(3 连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两根套管的尾部分别连接在推杆(31)的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1)的内侧开设有条形槽(311),联接片(3 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根推杆(31)相应的条形槽(311) 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1)前段部分的外侧表面为锥形面或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1)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头部的夹槽(312),套管的尾部夹设在夹槽(3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设有调节推杆(31)位置的旋钮(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上设有卡位滑块(7)。
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尾部设有把手(11),扳机( 设置在靠近把手(11)的位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创手术深度自动缝合器,其包括有主壳体、设于主壳体尾部的扳机、设于主壳体头部的矩形滑移结构架、两根套管、两根穿刺针,矩形滑移结构架的尾部穿入主壳体内部并与扳机连接,两根套管的尾部设置在矩形滑移结构架的头部,两根穿刺针的尾部分别插设在两根套管的头部上,两根穿刺针的头部相互靠近,扳动扳机可带动矩形滑移结构架运动,使两根穿刺针按特定的运动轨迹产生相对运动,自动完成穿线、缝合、打结过程,简化了缝合手术工序,手术时间短,减小麻醉剂的用量,从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病人的手术风险,并且可缝合深度手术切口。
文档编号A61B17/04GK202036260SQ20112004916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周建吾 申请人:周建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