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47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具体涉及临床医疗各科室直视下诊疗工作所用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内窥镜技术已全面应用到临床医疗各学科中,促进了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提高了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使传统的医疗技术焕然一新。目前通常的手术用的内窥医疗装置包括一体化设计的树脂塑胶插入部分和塑胶手柄操作部分,其中在塑胶插入部分内设置有与塑胶部分不可分离的兼作吸引管的钳道管和水气管以及光电偶合器CCD模组管线,并在塑胶手柄操作部分设置不可分离的吸引控制开关、 水气控制开关。手术钳由钳道管插入体内,对内部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和切除。吸引管通过吸引控制开关并由塑胶手柄操作部分的近端延伸出塑胶手柄操作部分,外接吸引泵;水气管通过水气控制开关控制并由塑胶手柄操作部分延伸出塑胶手柄操作部分,外接至气泵和储水罐。手术时操作吸引控制开关可以将内部病变组织的体液以及切除的病变组织吸出, 操作水气控制开关可以向内部打气,扩展空间,以便于医生利用内窥镜观察内部病变组织, 或者输入生理盐水对组织进行清洗。其优点是通过设置在工作区域可视化的光电偶合器 CCD模组,使其在手术时快速、准确地找到病变组织,利用手术钳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或切除,使病变组织的手术操作一次性快速完成,从而减少塑胶插入部分出入病体的次数,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但是现有的内窥镜的普及应用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临床使用内窥镜检查和手术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由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内窥镜本身结构的特点,用传统的消毒方法清洗消毒既繁琐又不彻底,购置专用清洗消毒设备又增加巨额支出,反复清洗消毒又直接影响内窥镜的使用寿命,同时如果内窥镜清洗消毒不合格,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医院内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隐患,也是卫生监督部门监控感染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其钳道管、水气管一次性使用的净化式的医用内窥镜,该净化式的医用内窥镜从结构上分成了内窥镜图像形成系统及传输系统的CMOS主体和与病人身体及粘液、组织相接触的管道系统,其中管道系统可以与内窥镜图像形成系统及传输系统的CMOS主体分离,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可拆除销毁,因此,就不存在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不彻底、容易引起病人交叉感染的问题,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医疗部门内窥镜消毒灭菌的一大难题,极大地方便了相应的临床医疗工作。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包括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在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设置有内窥镜主体,所述内窥镜主体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由内窥镜主体引出接至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包容在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中且可在使用后由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拔出,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由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末端穿出,连接各自的正向和逆向气泵,用脚踩踏各自气泵的各个开关就能达到向胃肠腔内注水或注气,吸水或抽气;在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上设置有钳道插入支管,所述钳道插入支管与设置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靠近末端的部位侧壁上的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对接。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窥镜主体为由医用树脂材料将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 光纤导光束、电源线和信号线包箍在一起成一与外界密封结构,其中CMOS成像镜头组件和 LED光源位于内窥镜主体靠近前端的部位,光纤导光束的入光口对接所述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的入光口延伸至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前端,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CMOS成像镜头组件后方;电源线分别与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连接,给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供电, 所述的信号线的输入端与所述CMOS成像镜头组件连接,将CMOS成像镜头组件的信号导入主机;在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引出端配置有接插头,以插入主机上的对应的插孔内。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配置在所述内窥镜主体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主体为圆柱状线状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部分或全部由纵向分开的两半部组成,其中两半部通过扣合装置连接。采用该结构后,可暴露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的两端接口,因此可以简单地把每次使用后的被污染的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拆除,待内窥镜主体和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消毒灭菌后重新安装上新的清洁的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包含着前端的可弯曲插入部和后端的硬性操作部,在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内安装有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弯曲的蛇骨,在所述蛇骨上通过铆钉连接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左右上下运动的四根牵拉钢丝的一端,并在所述硬性操作部安装有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左右上下运动的操作手柄,四根牵拉钢丝的另一端沿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内壁延伸至所述的操作手柄并与所述的操作手柄连接。在操作手柄的作用下,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可向上下左右弯曲,便于全方位地观察检查病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窥镜主体镶嵌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中心,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轴向平行配置有轴向贯穿整个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吸引管放置孔和水气管放置孔,所述吸引管插入孔和水气管插入孔位于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外侧,所述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与所述吸引管插入孔贯通,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分别置入所述吸引管插入孔和水气管插入孔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设置有一轴向通孔并包含一端盖;所述的端盖上配置有内窥镜主体定位孔、吸引管定位孔和水气管定位孔,所述内窥镜主体与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一并插入所述的通孔内并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前端伸出,分别插入端盖上的内窥镜主体定位孔、吸引管定位孔和水气管定位孔中。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包含有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的内窥镜主体制成完全密封防水结构,而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制成与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可分离的独立结构,彻底解决了传统内窥镜中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被使用污染后,由于细长管腔无法满意地进行消毒灭菌的重大弊病,使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真正成为独立的可拆卸的一次性产品,彻底解除了临床上内镜使用时交叉感染的隐患,具有重大的意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包括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包含着前端的可弯曲插入部110和后端的硬性操作部120,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可弯曲插入部110内安装有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可弯曲插入部110的前端弯曲的蛇骨111,在蛇骨111上通过铆钉连接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 的可弯曲插入部110的前端左右上下运动的四根牵拉钢丝112的一端,并在硬性操作部120 安装有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可弯曲插入部110的前端左右上下运动的操作手柄 113,四根牵拉钢丝112的另一端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内壁延伸至操作手柄113并与操作手柄113连接。在操作手柄113的作用下,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可弯曲插入部110的前端可向上下左右弯曲,便于全方位地观察检查病灶。内窥镜主体400镶嵌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中心,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 100内轴向平行配置有轴向贯穿整个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吸引管放置孔130和水气管放置孔140,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靠近末端的部位侧壁上设置有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121,吸引管插入孔130和水气管插入孔140位于内窥镜主体400的外侧,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121与吸引管插入孔130贯通,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200和水气管300分别置入吸引管插入孔130和水气管插入孔140内,钳道插入支管210与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121 对接,这样活检钳就能通过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121、钳道插入支管210、吸引管200伸入到胃肠腔内,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或切除。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200的前端开口,末端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末端穿出, 接至吸引泵600,吸引泵600上设置有脚踏开关,医生用脚踩脚踏开关就可以开启吸引泵 600通过吸引管将内部病变组织的体液以及切除的病变组织吸出。 水气管300的前端开口,末端由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末端穿出,并形成分支分别接至生理盐水储罐700和充气泵800,充气泵800上设置有脚踏开关,医生用脚踩脚踏开关就可以开启充气泵800,通过水气管300向胃肠腔内充气,扩展空间,以便于医生利用内窥镜观察胃肠腔内部病变组织,或者向生理盐水储罐700充气,将生理盐水储罐700内的生理盐水压出,通过水气管300对胃肠腔内注水。[0022]内窥镜主体400为圆柱状线状结构,由医用树脂材料将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电源线和信号线包箍在一起成一与外界密封结构,其中CMOS成像镜头组件和LED光源位于内窥镜主体靠近前端的部位,光纤导光束的入光口对接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的入光口延伸至内窥镜主体100的前端,LED光源位于CMOS成像镜头组件后方;电源线410分别与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连接,给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供电,信号线420的输入端与CMOS成像镜头组件连接,电源线410和信号线420沿内窥镜主体400 轴向延伸并由内窥镜主体400末端引出,在电源线410和信号线420引出端上配置有接插头,以插入主机500上的对应的插孔内,将CMOS成像镜头组件的信号导入主机500。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的部分或全部由纵向分开的两半部组成,其中两半部通过扣合装置连接。采用该结构后,可暴露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200和水气管300的两端接口,因此可以简单地把每次使用后的被污染的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200和水气管300拆除, 待内窥镜主体400和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消毒灭菌后重新安装上新的清洁的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实施例2参见图2,图中所示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就是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内设置有一轴向通孔114并包含一端盖160,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 靠近末端的部位侧壁上设置有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121,端盖160上配置有内窥镜主体定位孔161、吸引管定位孔162和水气管定位孔163,内窥镜主体400与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 200和水气管300 —并插入轴向通孔114内并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100前端伸出,分别插入端盖160上的内窥镜主体定位孔161、吸引管定位孔162和水气管定位孔163中;钳道插入支管210与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121对接。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包括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在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设置有内窥镜主体,所述内窥镜主体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由内窥镜主体引出接至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包容在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中且可在使用后由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拔出,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由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末端穿出;在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上设置有钳道插入支管,所述钳道插入支管与设置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靠近末端的部位侧壁上的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主体为由医用树脂材料将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电源线和信号线包箍在一起成一与外界密封结构,其中CMOS成像镜头组件和LED光源位于内窥镜主体靠近前端的部位, 光纤导光束的入光口对接所述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的入光口延伸至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前端,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CMOS成像镜头组件后方;电源线分别与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 光源连接,给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供电,所述的信号线的输入端与所述CMOS成像镜头组件连接,将CMOS成像镜头组件的信号导入主机;在电源线和信号线的引出端配置有接插头,以插入主机上的对应的插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配置在所述内窥镜主体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窥镜主体为圆柱状线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部分或全部由纵向分开的两半部组成,其中两半部通过扣合装置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包含着前端的可弯曲插入部和后端的硬性操作部,在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内安装有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弯曲的蛇骨,在所述蛇骨上通过铆钉连接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左右上下运动的四根牵拉钢丝的一端,并在所述硬性操作部安装有可使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可弯曲插入部的前端左右上下运动的操作手柄,四根牵拉钢丝的另一端沿所述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内壁延伸至所述的操作手柄并与所述的操作手柄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主体镶嵌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中心,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轴向平行配置有轴向贯穿整个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的吸引管放置孔和水气管放置孔,所述吸引管插入孔和水气管插入孔位于所述内窥镜主体的外侧,所述钳道插入支管引出孔与所述吸引管插入孔贯通,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分别置入所述吸引管插入孔和水气管插入孔内。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设置有一轴向通孔并包含一端盖;所述的端盖上配置有内窥镜主体定位孔、吸引管定位孔和水气管定位孔,所述内窥镜主体与所述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一并插入所述的通孔内并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前端伸出,分别插入端盖上的内窥镜主体定位孔、吸引管定位孔和水气管定位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净化式医用内窥镜,包括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内设置有内窥镜主体,其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包容在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中且可在使用后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拔出,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由内窥镜软性总体外壳末端穿出,连接各自的正向和逆向气泵。本实用新型将包含有CMOS成像镜头组件、LED光源、光纤导光束的内窥镜主体制成完全密封防水结构,而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制成可分离的独立结构,彻底解决了传统内窥镜中兼作钳道管的吸引管和水气管被使用污染后,由于细长管腔无法满意地进行消毒灭菌的重大弊病,真正成为独立的可拆卸的一次性产品,彻底解除了临床上内镜使用时交叉感染的隐患,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档编号A61B1/012GK202010140SQ201120060599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徐重人, 方刚 申请人:上海菲捷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