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71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流产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可视人流吸引管是在吸引管顶端的透明罩内设置一微型可视化模组,该模组的可视方向与吸引口的轴向方向垂直,因此可视范围受到限制,在吸引管进入宫腔的过程和手术过程都不能准确地定位吸引管顶端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术过程中能准确定位吸弓I管顶端位置的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吸引管的中部设负压吸引口,吸引管的顶端设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置一微型可视化模组,所述微型可视化模组由包括FPC板、连接在所述 FPC板上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和光源、安装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上的光不镜头, 还包括一棱镜,所述棱镜设在所述光源的光线射出区域。还包括套装所述光学镜头的透镜盖。所述透明罩为半球形。所述光学镜头包括凸透镜。所述光源为LED灯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的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基础上增设棱镜,棱镜将吸引管顶端的前方和负压吸引口开口方向的光线折射后,通过光学镜头在图像传感器芯片上显示出相应的成像区,这样在外接的显示器上就能看到两个不同方向的画面窗口,能更准确地定位吸引管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操作吸引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的中部设负压吸引口 1,在吸引管的顶端设透明罩2,所述透明罩2为半球形,所述透明罩1内防水密封一微型可视化模组。所述微型可视化模组包括FPC板7、连接所述FPC板7的图像传感器芯片5和光源、安装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5的感光区域上的光学镜头6。所述光源由一组LED灯组3组成。在所述LED灯组3的光线射出区域还设一棱镜4.为了保护所述光学镜头6,还设一透镜盖(图未示)套装在所述光学镜头6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下LED灯组3发出光线,棱镜4将照射在吸引管顶端的前方8和负压吸引口 1的开口方向的光线折射后,通过光学镜头6在图像传感器芯片5上显示出相应的成像区,这样在外接的显示器上就能看到两个不同方向的画面窗口,便于对吸引管更好地定位和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其中部设负压吸引口,在吸引管的顶端设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置一微型可视化模组,所述微型可视化模组包括FPC板、连接在所述FPC板上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和光源、安装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上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棱镜,所述棱镜设在光源的光线射出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所述光学镜头的透镜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为半球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包括凸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灯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光路可视人流吸引管,其中部设负压吸引口,吸引管的顶端设透明罩,所述透明罩内置微型可视化模组,所述微型可视化模组包括FPC板、连接所述FPC板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和光源、安装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上的光学镜头,在所述光源的光线射出区域还设一棱镜。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可视人流吸引管的基础上增设棱镜,将照射在吸引管顶端的前方和负压吸引口开口方向光源折射至光学镜头,能更准确地定位吸引管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操作吸引管。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2113140SQ2011201446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姚力萍, 孙安玉 申请人:广州南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