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71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针组件,尤其是能够防止注射器和采血器等医疗器械所使用的针头在使用后发生意外刺伤的安全针组件。
背景技术
在医疗实践中,带有尖锐的针头的医疗器械使用得非常广泛,例如注射器、采血器等。这些医疗器械不仅是在医疗机构中由专业人员使用和处理,而且还常常由非专业人员在家庭中使用和处理,例如糖尿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由于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其针头露在外面,很容易刺伤相关人员,给收集处理造成非常大的困难。这种刺伤还可引起感染病菌。为了防止意外刺伤的发生,人们提出了使用后针头能够缩回的注射器。但是,这种注射器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针组件,不仅能够防止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和采血器等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发生意外刺伤,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针组件,其包括针头,所述针头包括针座和安装在所述针座上的针;以及针头防护装置。所述针头防护装置包括安装部和防护臂。所述安装部包括针座孔,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针座孔被安装在所述针座上。所述防护臂的一侧形成有开口,所述防护臂通过铰链与所述安装部结合成一体,且以所述铰链为中心在所述安装部一侧转动,所述防护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到防护位置,在所述防护位置,所述针经过所述开口进入到所述防护臂的内部。位于所述安装部两侧有一对第一卡合构件, 位于所述防护臂两侧也有一对第二卡合构件,当所述防护臂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到所述防护位置时,所述一对第二卡合构件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卡合构件相互卡合。其中,在所述针座和所述针座孔之间形成有能够防止所述针座和所述针座孔在轴向和周向方向相对运动的凸凹结构。优选的,所述凸凹结构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中的任意一个之上的周向凹槽和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中的另一个之上的、能够与所述周向凹槽卡合的周向凸起。所述凸凹结构还可以包括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的多个轴向凸起和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中的另一个之上的、能够与所述轴向凸起卡合的轴向凹槽。优选的,所述安全针组件还可以包括保持装置和罩在所述针头上的保护帽。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从所述安装部向着所述防护臂一侧延伸的保持臂、位于所述保持臂自由端的第一突起和位于所述防护臂上的第二突起。其中,当所述防护臂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到接近所述包装位置时,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接合并越过所述第一突起而被约束在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保护帽之间,从而使所述防护臂被以可解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包装位置。所述保持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保持臂自由端并与所述第一突起方向相反的第三突起。在所述第三突起的远离所述第一突起的一侧形成有凹部。当所述防护臂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到远离所述针的使用位置时,所述防护臂上的第二突起接合所述第三突起并越过所述第三突起伸入所述凹部,以将所述防护臂以可解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可以包括柱状部分和从所述柱状部分的一端向着所述防护臂一侧延伸出的连接部分。所述针座孔形成在所述柱状部分中间,所述一对第一卡合构件从所述柱状部分的周面沿切向对称地延伸,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防护臂可以包括底防护壁和从所述底防护壁的两侧向着所述安装部一侧延伸的一对侧防护壁,所述底防护壁和所述一对侧防护壁形成了所述防护臂的所述开优选地,所述底防护壁的两侧可以通过一对铰链构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分。所述保持装置可以位于所述一对铰链构件之间,其中,所述保持装置的所述保持臂形成在所述连接部分上,所述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底防护壁上,与所述保持臂相对。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构件可以包括从所述安装部向着所述防护臂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分、从所述延伸部分的自由端向着所述安装部倾斜延伸的第一楔状部分和在所述楔形部的向着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形成的第一钩状部分。所述第二卡合构件可以包括第二楔状部分和第二钩状部分。所述第二楔状部分向着所述安装部一侧,所述第二钩状部分远离所述安装部一侧。当所述防护臂转动到所述防护位置时,所述第二楔状部分越过所述第一楔状部分,使得所述第二钩状部分和所述第一钩状部分以不可退出的方式卡合。优选的,所述防护臂还可以包括端防护壁,所述端防护壁位于所述防护臂上与连接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端防护壁将所述底防护壁和所述一对侧防护壁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防护臂还可以包括第一钩状构件,所述第一钩状构件包括从所述底防护壁向着所述安装部一侧延伸的立柱部和在所述立柱部的自由端弯向所述底防护壁的钩部。所述防护臂还可以包括第二钩状构件,所述第二钩状构件和所述第一钩状构件沿着所述防护臂的延伸方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二钩状构件和所述第一钩状构件的钩部交错相对。优选的,在所述底防护壁的远离所述安装部一侧的底面上形成有防滑结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针组件,其包括针头,所述针头包括针座和安装在所述针座上的针;针头防护装置。所述针头防护装置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针座孔,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针座孔被安装在所述针头的针座上;防护臂,所述防护臂形成有开口并以可转动的方式于所述安装部连成一体,所述防护臂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到防护位置,在所述防护位置,所述针经过所述开口进入到所述防护臂的内部;此事位于所述针座孔两侧的一对第一卡合构件和位于所述防护臂两侧的一对第二卡合构件分别卡合; 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包括从所述安装部向着所述防护臂一侧延伸的保持臂;位于所述保持臂自由端的第一突起;位于所述防护臂上的第二突起。其中,当所述防护臂相对于所述安装部转动到接近所述针的包装位置时,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相互接合,以使所述防护臂被保持在所述包装位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安全针组件的剖视图,其中,防护臂位于包装位置。图2是图1的安全针组件的剖视图,其中,防护臂位于使用位置。图3是图1的安全针组件的剖视图,其中,防护臂位于防护位置。图4是图1的针头防护装置的透视图。图5是图1的针头防护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图1的针头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图1的针头防护装置的仰视图。图8是沿图6中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6中IX-IX截取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6中X-X截取的剖视图。图11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1的针座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针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针组件包括针头10和针头防护装置1。针头 10包括针座12和安装在针座12上的针11 ;针头防护装置1包括能够安装在针座12上的安装部2和通过铰链构件4以可转动的方式一体结合于安装部2的防护臂6。防护臂6能够以铰链4为中心在安装部2的一侧转动。针头10在用于注射器等场合下也称为“注射针”,针11也称为“针管”。本实用新型不是针对针头10本身提出的改进,因此,本领域已知的各种需要使用后进行防护的针头都可以用来构造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针组件。在图示的具体例子中,针头10通过针座12固定到针筒15的锥头14上。其中,图 1所示的是产品使用前的包装状态,这时,针帽16罩住针11,防护臂6位于靠近针1 (或者针帽16)的位置,即包装位置。可以理解,防护臂6越靠近针11 (或者针帽16),就越可能节约包装空间。图2所示的是产品的使用状态,这时,针帽16被去掉,防护臂6被转动到远离针11 (或者靠近针筒1 位置,即使用位置。图3所示的是产品的使用后状态,这时,防护臂6被转动到将针11收纳在其内部的位置,即防护位置。下面参照图4 图11描述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针头防护装置1。针头防护装置1的安装部2包括针座孔21。针座孔21的形状和大小主要取决于针头10的针座12,本实用新型对此没有限制,只要能够通过针座孔21将安装部2安装到针座12上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针座12和针座孔21之间形成有凸凹结构。这种凸凹结构能够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例如使用注射器注射时,防止针头防护装置1相对于针座12发生相对运动,例如周向转动和/或轴向窜动,从而防止针头防护装置1干扰甚至危及正常的医疗操作。参见图1、2、4、8,特别是图11,图11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凸凹结构包括形成在针座孔21上(内表面)的周向凸起22和形成在针座12上 (外表面)的周向凹槽13。周向凸起22能够卡合在周向凹槽13内。在图示的具体例子中, 周向凸起22和周向凹槽13分别沿周向一周基本连续地形成在针座孔21和针座12上,以防止针头防护装置1和针座12间发生轴向窜动。在本实施例中,凸凹结构还进一步包括在针座孔21上形成的沿针座孔2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即两个以上)轴向凸起23。图6 中清楚地显示了四个对称设置的轴向凸起23,但显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参见图12, 与轴向凸起23相对应地,在针座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轴向凹槽17,轴向凸起23能够卡进轴向凹槽17并能够在轴向凹槽内17滑动,以防止针头防护装置1和针座21之间发生周向相对转动。在将针头防护装置1安装到针座12上时,先使轴向凸起23对准轴向凹槽17,将轴向凸起23卡进轴向凹槽17中,然后使针头防护装置1在轴向凸起23和轴向凹槽17的引导下滑动,直到周向凸起22卡入周向凹槽13中。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没有示出),周向凸起22可以形成在针座12上(外表面), 而周向凹槽13可以相对应地形成在针座孔21上(内表面)。类似地,轴向凸起23可以形成在针座12上,而对应的轴向凹槽17可以形成的针座孔21上。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没有示出),周向凹槽13和周向凸起22可以不是连续的, 而是沿着相对表面形成的分散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两对以上凸、凹特征。这时,周向凹槽和周向凸起形成的凸凹结构就可以同时完成针座和针座孔之间的轴向和周向定位,可以不另外设置轴向凸起23和轴向凹槽17。作为替换方式,周向的凹槽和凸起,也可以是轴向的凹槽和凸起,还可以是斜向的凹槽和凸起,以及各种方式的凹槽/凸起的组合,只要不连续即可。如图4和6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安装部2包括柱状部分20和从柱状部分20的一端向着防护臂6 —侧延伸出的连接部分M。针座孔21形成在柱状部分20中间。 连接部分M通过铰链构件4与防护臂6可转动地相互连接在一起。防护臂6是截面大致为“U”字形的臂状结构件,包括底防护壁63和从底防护壁63 的两侧向着安装部2 —侧延伸的一对侧防护壁61。底防护壁63和一对侧防护壁61形成了防护臂6的开口 60。参见图5和图8,防护臂6可以包括两个大体平行第一部分68和第二部分69,第一部分68相对于第二部分69更加向着安装部2所在的一侧突出,这两个部分68和69由拐角部分67连接在一起。底防护壁63可以是大体平面的形状,也可以为曲面形状;或者如图9、图10所示, 一部分(例如第一部分68)的底防护壁63为曲面,而另一部分(例如第二部分69)的底防护壁63为大体平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向着安装部(所在的)一侧”指的是防护臂6在使用前的包装位置或者使用完毕后的防护位置时面对安装部2的一侧,即图1、3的图纸左侧、图2的图纸右侧、图4的读者所看见的一侧、或者图5和8的图纸上侧;“远离安装部(所在的)一侧”指的是防护臂6的与“向着安装部(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向着(或者远离)防护臂(所在的)一侧”与上述的定义相类似,不同之处是讨论的对象为安装部2,而参照的对象是防护臂6。铰链构件4可以包括设置在防护臂6的底防护壁63两侧(或者大致在一对侧防护壁61的延伸方向上)的一对铰链构件。本实用新型不是为了设计或者改进铰链结构,因此,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铰链结构都可以考虑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的铰链构件4。例如, 注塑工艺中广泛采用的由弱化结构形成的铰链构件。优选地,铰接构件4能够使得防护臂保持在某一个或者某些转动位置。更优选地,弱化结构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使得防护臂在超过受到保持的一个转动位置后可以自动转向其他位置。如图1 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针头防护装置1还可以包括保持装置5。如图8最为清楚示出的,保持装置5包括从安装部2向着防护臂6 —侧延伸的保持臂50、位于保持臂50自由端的第一突起51和位于防护臂6上的第二突起52。在图4 所示的具体例子中,保持装置5位于一对铰链构件4之间,其中,保持装置5的保持臂50形成在连接部分M上,第二突起52形成在底防护壁63上,与保持臂50相对。如图1所示, 当防护臂6相对于安装部2转动到接近针11的包装位置时,第二突起52与第一突起51接合,然后克服第突起51的阻力越过第一突起51,从而在防护臂6处于包装位置时,第二突起 52被约束在第一突起51和针帽16之间的空间内,使防护臂6被保持在该包装位置。通过设计两个突起51、52的尺寸使其在防护臂6转动到包装位置时相互间发生干涉,可以实现上述两个突起的接合。参见图8,保持装置5还可以包括位于保持臂50的自由端并与第一突起51方向相反的第三突起53。在第三突起53的远离第一突起51的一侧形成有凹部M。如图2所示,当防护臂6相对于安装部2转动到远离针11的使用位置时,防护臂6上的第二突起52 与第三突起53接合,然后克服第三突起53的阻力越过第三突起53而伸入凹部54,于是, 第二突起52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凹部M的两侧,使得防护臂6被托住,从而将防护臂6保持在使用位置,防止其沿远离针头10的方向继续转动而接触针筒15,也防止其从使用位置脱离,妨碍正常的医疗操作。可以理解,防护臂被保持在上述预定位置上是一种可解除方式的保持,即可以通过向防护臂施加更大的力而被解除。这可以通过将相互作用的结构件设计为弹性来实现。 例如这里的“臂”和“突起”本身是一种有弹性的悬臂结构,以及/或者使用有弹性的材料。 这种可解除的保持还可以通过在相互接触的部位上使用倒角或者圆角等便于进入和退出的结构来实现。如图3所示,在产品使用完毕后,防护臂6从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被转动到防护位置。如图1和图6最清楚所示出的,在安装部2两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在防护臂 6两侧形成有一对第二卡合构件8。一对第二卡合构件8分别卡合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从而将防护臂6卡合到安装部2。第一卡扣构件7和第二卡扣构件8可以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能够将两个部分锁定、固定或者卡合在一起的结构,例如凹/凸结构或者卡扣等。优选的是,防护臂6和安装部2以不可退出的方式卡合在一起,从而防护臂6被永久性地保持在防护位置,既可以防止用过的产品再次使用,也可以防止防护臂因为外力作用意外脱离而暴露针头。[0052]在图4和6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从安装部2的柱状部分20的周面沿切向对称地延伸,并通过连接部分M连接在一起。第一卡合构件7包括从安装部2向着防护臂6 —侧延伸的延伸部分71、从延伸部分71的自由端向着安装部2倾斜延伸的第一楔状部分72和在楔形部72的向着安装部2的端部形成的第一钩状部分73。 应该明白,将第一卡合构件7分成若干组成部分,仅仅是描述上的方便,这些部分可以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卡合构件8分成两个部分向着安装部2所在一侧的第二楔状部分81和远离安装部2所在一侧的第二钩状部分82(见图4)。当防护臂6转动到防护位置时,第二楔状部分81越过第一楔状部分72,使得第二钩状部分82和第一钩状部分73以不可退出的方式卡合。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前使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限定词,仅仅表示同类结构或者构件中的不同个体。如图3所示,当防护臂6转动到防护位置时,针头10的针11经过防护臂6的开口 60进入到防护臂6的内部。为了进一步保证针11不会从防护臂6中脱离,参见图4、9和 10,防护臂6还可以包括第一钩状构件64。第一钩状构件64包括从底防护壁63向安装部 2 一侧延伸的立柱部641和在立柱部641的自由端弯向底防护壁63的钩部642。通过弯向底防护壁63的钩部642,针11可以容易地被引导进入钩状构件64的钩部642并被以不可退出的方式卡在钩部642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防护臂6还可以包括第二钩状构件65。第二钩状构件65和第一钩状构件64具有相同的结构,沿着防护臂6的延伸方向布置,使得第二钩状构件65和第一钩状构件64的钩部交错相对。这种交错相对的布局,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引导针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8、9所示,通过在底防护壁63上切割出钩状构件,然后向防护臂6的开口侧立起钩状构件,来形成上述的钩状构件。这样,在底防护壁63上面对着钩状构件的钩部的位置上形成了开口。作为更加优选的方式,还可以沿着一对侧防护壁61的内侧设置一对上端有导引斜面的导引肋66。这种设置特别有利于将针11约束到钩状件64、65所在位置,因此特别适合于针11在使用后发生弯曲的情形。防护臂6上与连接安装部2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即与铰链构件4所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还可以形成将底防护壁63和一对侧防护壁61连接在一起的端防护壁62。端防护壁62提供了针对被卡在钩状构件中的针11的进一步防护。针头防护装置1可以使用塑料材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形成,作为一体注塑件;或者分别注塑带有保持装置5的第二突出部分52的防护臂6和带有保持装置5其他部分的安装部2,然后再将二者通过铰链构件的注塑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臂结构在注塑时无需要使用带有滑块的模具,简化了模具结构,大大提高了模具腔的数量(例如可以达到96腔),非常有利于采用大模具通过一次注塑成型获得大批量的模塑产品,显著地降低了防护臂的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臂结构的开模要求低,也有利于模具结构的简化,降低模具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7所示,在底防护壁63的远离安装部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防滑结构9。防滑结构9可以是图示的多个凸棱,也可以是其他可以防滑的结构,例如凹凸不平的表面或者粘附在底防护壁表面上的粗糙或者摩擦系数大的片材等。防滑结构9可以形成在防护臂6的第二部分69的底防护壁上;还可以形成在拐角部分67上,成为防滑转角。防滑结构便于相关人员用手抓握,防止意外滑脱。另一方面,在收集和整理使用后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时,防滑结构,尤其是防滑转角,有利于这些医疗器械的排列,并防止这些医疗器械之间的相互滑动。 上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上面的具体描述仅仅是举例性质的,用于说明性的目的,并非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得益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具体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各种变型、修改或者替换,这些变型、 修改或者替换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10),所述针头(10)包括针座(1 和安装在所述针座(1 上的针(11);以及针头防护装置(1),所述针头防护装置(1)包括安装部O),所述安装部(2)包括针座孔(21),所述安装部(2)通过所述针座孔安装在所述针座(12)上,防护臂(6),所述防护臂(6)的一侧形成有开口(60),所述防护臂(6)通过铰链构件 (4)与所述安装部(2)结合成一体,并且能够以所述铰链构件(4)为中心在所述安装部(2) 的一侧转动,所述防护臂(6)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防护位置,在所述防护位置,所述针(11)经过所述开口(60)进入到所述防护臂(6)的内部,和位于所述安装部(2)两侧的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和位于所述防护臂(6)两侧的一对第二卡合构件(8),当所述防护臂(6)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所述防护位置时,所述一对第二卡合构件(8)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卡合,其中,在所述针座(1 和所述针座孔之间形成有能够防止所述针座(1 和所述针座孔在轴向和周向相对运动的凸凹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1 中任意一个上的周向凹槽(1 和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1 中另一个上的、能够与所述凹槽(1 卡合的周向凸起 (22);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1 中任意一个上的轴向凹槽(17)和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1 中另一个上的、能够与所述轴向凹槽(17)卡合的轴向凸起 (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凹结构包括在所述针座孔 (21)和所述针座(1 中任意一个上形成的不连续凹槽和形成在所述针座孔和所述针座(1 中另一个上的、能够与所述不连续凹槽卡合的不连续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针组件还包括罩住所述针头(10)的针帽(16)和保持装置(5),所述保持装置( 包括从所述安装部O)向着所述防护臂(6) —侧延伸的保持臂(50);位于所述保持臂(50)自由端的第一突起(51);和位于所述防护臂(6)上的第二突起(52),其中,当所述防护臂(6)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接近所述针(11)的包装位置时,所述第二突起(5 与所述第一突起(51)接合并越过所述第一突起(51)而被约束在所述第一突起(51)和所述针帽(16)之间,使所述防护臂(6)以可解除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包装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5)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持臂(50)自由端并与所述第一突起(51)方向相反的第三突起(53),在所述第三突起(53) 的远离所述第一突起(51)的一侧形成有凹部64),当所述防护臂(6)相对于所述安装部 (2)转动到远离所述针(11)的使用位置时,所述防护臂(6)上的第二突起(52)与所述第三突起(53)接合并越过所述第三突起(53)而伸入所述凹部(54),以将所述防护臂(6)以可解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包括柱状部分00) 和从所述柱状部分OO)的一端向着所述防护臂(6) —侧延伸出的连接部分(M),所述针座孔形成在所述柱状部分OO)中间,所述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从所述柱状部分OO) 的周面沿切向对称地延伸,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04)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臂(6)包括底防护壁(63) 和从所述底防护壁(63)的两侧向着所述安装部(2) —侧延伸的一对侧防护壁(61),所述底防护壁(63)和所述一对侧防护壁(61)形成了所述防护臂(6)的所述开口(60),其中,所述底防护壁(63)的两侧通过一对铰链构件(4)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分0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5)位于所述一对铰链构件(4)之间,其中,所述保持装置(5)的所述保持臂(50)形成在所述连接部分04)上, 所述第二突起(5 形成在所述底防护壁(6 上,与所述保持臂(50)相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构件(7)包括从所述安装部O)向着所述防护臂(6) —侧延伸的延伸部分(71);从所述延伸部分(71)的自由端向着所述安装部(2)倾斜延伸的第一楔状部分(72);和在所述楔形部咖的向着所述安装部O)的端部形成的第一钩状部分(7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构件(8)包括第二楔状部分(81),所述第二楔状部分(81)向着所述安装部( 一侧;和第二钩状部分(82),所述第二钩状部分(8 远离所述安装部( 一侧,其中,当所述防护臂(6)转动到所述防护位置时,所述第二楔状部分(81)越过所述第一楔状部分(72),使得所述第二钩状部分(8 和所述第一钩状部分(7 以不可退出的方式卡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臂(6)包括底防护壁(63) 和从所述底防护壁(63)的两侧向着所述安装部(2) —侧延伸的一对侧防护壁(61),所述底防护壁(63)和所述一对侧防护壁(61)形成了所述防护臂(6)的所述开口(6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臂(6)还包括端防护壁 (62),所述端防护壁(62)位于所述防护臂(6)上与连接所述安装部(2)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端防护壁(62)将所述底防护壁(63)和所述一对侧防护壁(61)连接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臂(6)还包括第一钩状构件(64),所述第一钩状构件(64)包括从所述底防护壁(63)向着所述安装部(2) —侧延伸的立柱部(641)和在所述立柱部(641)的自由端弯向所述底防护壁(63)的钩部(64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臂(6)还包括第二钩状构件(65),所述第二钩状构件(65)和所述第一钩状构件(64)沿着所述防护臂(6)的延伸方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二钩状构件(6 和所述第一钩状构件(64)的钩部交错相对。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防护壁(63)的远离所述安装部(2) —侧的底面上形成有防滑结构(9)。
16.一种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10),所述针头(10)包括针座(1 和安装在所述针座(1 上的针(11);罩住所述针头(10)的护帽(16);针头防护装置(1),所述针头防护装置(1)包括安装部O),所述安装部(2)包括针座孔(21),所述安装部(2)通过所述针座孔安装在所述针座(12)上,防护臂(6),所述防护臂(6)的一侧形成有开口(60),所述防护臂(6)通过铰链构件 (4)与所述安装部(2)结合成一体,并且能够以所述铰链构件(4)为中心在所述安装部(2) 的一侧转动,所述防护臂(6)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防护位置,在所述防护位置,所述针(11)经过所述开口(60)进入到所述防护臂(6)的内部,安装部O),所述安装部(2)包括针座孔(21),所述针座(12)能够安装在所述针座孔 (21)中,位于所述针座孔两侧的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和位于所述防护臂(6)两侧的一对第二卡合构件(8),当所述防护臂(6)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所述防护位置时,所述一对第二卡合构件(8)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卡合;以及保持装置(5),所述保持装置( 包括从所述安装部⑵向着所述防护臂(6) —侧延伸的保持臂(50),位于所述保持臂(50)自由端的第一突起(51),和位于所述防护臂(6)上的第二突起(52),其中,当所述防护臂(6)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接近所述针(11)的包装位置时,所述第二突起(5 与所述第一突起(51)接合并越过所述第一突起(51)而被约束在所述第一突起(51)和所述针帽(16)之间,使所述防护臂(6)以可解除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包装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5)还包括位于所述保持臂(50)自由端并与所述第一突起(51)方向相反的第三突起(53),在所述第三突起 (53)的远离所述第一突起(51)的一侧形成有凹部64),当所述防护臂(6)相对于所述安装部(2)转动到远离所述针(11)的使用位置时,所述防护臂(6)上的第二突起(52)与所述第三突起(53)接合并越过所述第三突起(53)而伸入所述凹部(54),以将所述防护臂(6) 以可解除的方式保持在所述使用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包括柱状部分 (20)和从所述柱状部分00)的一端向着所述防护臂(6) —侧延伸出的连接部分(M),所述针座孔形成在所述柱状部分OO)中间,所述一对第一卡合构件(7)从所述柱状部分OO)的周面沿切向对称地延伸,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04)连接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臂(6)包括底防护壁 (63)和从所述底防护壁(63)的两侧向着所述安装部(2) —侧延伸的一对侧防护壁(61), 所述底防护壁(63)和所述一对侧防护壁(61)形成了所述防护臂(6)的所述开口(60)。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安全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防护壁(63)的两侧通过一对铰链构件(4)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分(M),所述保持装置(5)位于所述一对铰链构件(4) 之间,其中,所述保持装置(5)的所述保持臂(50)形成在所述连接部分04)上,所述第二突起(5 —体地形成在所述底防护壁(6 上,与所述保持臂(50)相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针组件,不仅能够防止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和采血器等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发生意外刺伤,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针组件包括针头和针头防护装置。在针头防护装置中,防护臂的一侧形成有开口并通过铰链构件以可转动的方式一体连结于安装部。防护臂能够以铰链构件为中心相对于安装部转动到防护位置,在防护位置,针经过开口进入到防护臂的内部。当防护臂相对于安装部转动到防护位置时,位于安装部两侧的一对第一卡合构件分别与位于防护臂两侧的一对第二卡合构件卡合。在针座和针座孔之间形成有能够防止针座和针座孔沿轴向和周向相对运动的凸凹结构。
文档编号A61M5/32GK202113434SQ2011201445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林作钱 申请人:上海萌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