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33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可以用于进行鼻饲又可以用于进行胃肠减压的胃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为了治疗需要,给予患者经鼻置入胃管,既能达到胃内容物减压,又能经管饲以营养。然而,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这样的胃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饲食管粗,而胃减压管非常细,鼻饲食无问题,但胃内容物难以减压出。另一种是胃减压管较粗,而饲食管很细,这一种胃内容物减压容易,但饲食仅能水样物,而且易阻塞。这两种类型的胃管结构均是细管嵌合在粗管中,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饲腔空间以及减压腔空间都能够得到较好保证的胃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胃管构成为,具有用于进行鼻饲的鼻饲腔以及用于进行胃肠减压的减压腔,该胃管包括主管体,在所述主管体内设置有弹性薄膜,由所述弹性薄膜将主管体内部分隔成所述鼻饲腔和减压腔。采用如此结构的胃管,由于以弹性薄膜分隔鼻饲腔与减压腔,因而,在进行鼻饲的时候,食物进入鼻饲腔从而给弹性薄膜施加压力使其向减压腔一侧发生弹性变形,因而使得鼻饲腔的空间变得较大,从而保证了不会因管腔径细使食物阻塞,能够容易地进行鼻饲。此外,由于通过弹性薄膜的弹性变形能够保证鼻饲腔的空间,因而能够通过适当的设置弹性薄膜的位置和结构而保证在单独进行胃肠减压时减压腔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弹性薄膜上于减压腔一侧沿所述主管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纵向条状的凸起,即,在所述弹性薄膜上设有向减压腔一侧凸出的凸起。并且,该凸起可以与所述弹性薄膜一体形成。采用具有这样结构的胃管,由于在弹性薄膜的减压腔一侧设有沿主管体长度方向的凸起,因而,弹性薄膜向减压腔一侧变形但由于凸起的阻挡而不会贴合在主管体的内壁上从而不会影响减压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主管体的第一端分叉为与所述鼻饲腔连通的鼻饲支管以及与所述减压腔连通的减压支管,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鼻饲支管与所述减压支管这二者的分叉处连接。采用具有这样结构的胃管,利用分叉式的鼻饲支管以及减压支管,与现有技术的包套式的胃管相比,能够使得管道更通畅,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鼻饲以及胃肠减压。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减压支管与所述鼻饲支管直接与主体管连接,所述减压支管和鼻饲支管远端分别安装有用于封闭以及开放所述减压支管与所述鼻饲支管的塞子。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主管体的第二端封闭且在该第二端局部或附近的管壁上设有多个与鼻饲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在远离所述主管体的第二端一距离的减压腔管壁区域的设有多个第二通孔。采用具有这样结构的胃管,鼻饲腔与设在主管体端部的第一通孔连通,减压腔与设在主管体中间某处的第二通孔连通,从而能够提高鼻饲以及胃肠减压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主管体的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管壁区域附近以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的管壁区域附近设有不透X光标记。采用具有这样结构的胃管,由于在用于鼻饲的第一通孔附近以及用于进行胃肠减压的第二通孔附近设有不透X光标记,因而能够通过X光照射容易地辨认胃管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胃管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说明弹性薄膜的设置方式的、胃管的从垂直于弹性薄膜的平面部的方向上来看的侧视示意图,图中省略了与减压腔连通的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胃管1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胃管1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主管体10,在主管体10的一端(第一端,图1中右侧端,鼻饲时为食物进入端,胃肠减压时为胃液等排出端)连接有用于胃肠减压的减压支管20以及用于鼻饲的鼻饲支管30,或者也可以说是分叉为减压支管20以及鼻饲支管30。在减压支管20以及鼻饲支管30的远端(开口端)设有能够封闭或开放该端口的塞子(未图示)。另外,在主管体10内设有弹性薄膜4,弹性薄膜4连接在主管体10的内壁上,由该弹性薄膜4将主管体10的内腔分隔为与鼻饲支管30连通的鼻饲腔32以及与减压支管20 连通的减压腔22。关于弹性薄膜4在主管体10内的具体设置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 1、2、3所示,弹性薄膜4具有一体的平面部41与过渡连接部42,其中,平面部41在不使用时呈平面状态,且沿着主管体10的长度方向与主管体10的圆形截面的直径相重合地设置, 即,从主管体10的横截面上来看,由该平面部41分隔的减压腔22与鼻饲腔32的容积大致相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部41的靠近主管体10的第一端(鼻饲时食物进入端, 减压时胃液等的排出端)一侧的端部连接在减压支管20与鼻饲支管30的分叉处。过渡连接部42 —体地连接在平面部41的靠近主管体10的第二端(鼻饲时食物进入端)一侧的端部,且向减压腔22 —侧尺寸逐渐减小地与主管体10的内壁连接而在主管体10内部封闭该减压腔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从垂直于平面部41的方向上来看,过渡连接部42与主管体10内壁的连接部4 呈弧形。主管体10的第二端(图1中左端,鼻饲时为食物排出端)封闭,且在该第二端部附近的管壁上设有多个与鼻饲腔32连通的通孔31。此外,在离开该端部一距离的减压腔管壁区域设有多个与减压腔22连通的通孔21。换言之,即用于鼻饲的通孔31与用于胃肠减压的通孔21相隔一距离,该距离可以通过适当地设定主管体10的长度来保证。在使用胃管1时,用于胃肠减压的通孔21位于胃中,而用于鼻饲的通孔31位于胃下部的十二指肠至空肠中,为了有利于饲食,设有通孔31的主管体10的第二端最好是能够较深入地进入十二指肠,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使位于通孔21与31之间的主管体10的长度(也就是通孔21 与31之间的距离)为30 50mm,优选约40mm。此外,如图2所示,在减压腔22中,于弹性薄膜4上沿主管体10的长度方向设有
4两个纵向条状的凸起43。该凸起43可以与弹性薄膜4 一体形成,也可以分别形成而通过粘接等方式将凸起43连接在弹性薄膜4上。另外,如图1所示,在主管体的上述鼻饲时为食物排出端(即通孔21附近)设有不透X光标记33,在通孔21的靠近通孔31—侧(图1中左侧)的附近位置管壁上设有不透 X光标记21,从而能够容易地获知用于鼻饲的通孔21以及用于减压的通孔31的位置。当然,关于不透X光标记33与21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上述这样,只要是分别位于通孔21与 31的附近即可。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胃管1,由于由弹性薄膜4分隔鼻饲腔32与减压腔22,因而, 在仅进行鼻饲的时候,食物进入鼻饲腔32从而给弹性薄膜4施加压力使其向减压腔22 — 侧发生弹性变形,因而使得鼻饲腔32的空间变得较大,即,能够保证鼻饲腔32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不会使食物阻塞,能够容易地进行鼻饲。另一方面,在仅进行胃肠减压时,胃液等被吸入减压腔22,并经由减压腔22排出到减压器中,此时弹性薄膜4也向减压腔22 —侧变形。如上所述,由于能够保证在使用时鼻饲腔32具有足够的空间,因而可以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设置弹性薄膜而使减压腔22 与鼻饲腔32容积相等(在不使用状态下),这与现有技术的将减压管嵌在鼻饲管中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减压腔22的空间,并且,即使是在仅进行减压时弹性薄膜4向减压腔一侧变形,一般而言,此时弹性薄膜4两侧的压差较小(与仅进行鼻饲以及同时进行鼻饲与减压时相比),因而也能够保证减压腔22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容易地进行减压。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弹性薄膜4设置在使减压腔22与鼻饲腔32容积相等的位置,能够很好地保证减压腔22与鼻饲腔32在使用时都具有使各自的工作(鼻饲或减压)能够顺利进行的空间。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胃管1,由于在弹性薄膜4的减压腔22—侧设有沿主管体 10长度方向的凸起41,因而,即使同时进行鼻饲和减压等弹性薄膜4两侧的压差较大时,由于凸起41的阻挡作用而使弹性薄膜4不会贴合在主管体10的内壁上,从而不会影响减压的效果。关于该凸起41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并且该凸起41也并不限于沿主管体10的长度方向而设置的长条状。此外,利用分叉式的鼻饲支管30以及减压支管20,与现有技术的包套式的胃管相比,能够使得管道更通畅,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鼻饲以及胃肠减压。在治疗的最后阶段,也可以将减压支管20、减压腔22用于鼻饲。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胃管,具有用于进行鼻饲的鼻饲腔(3 以及用于进行胃肠减压的减压腔(22), 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体(10),在所述主管体(10)内设置有弹性薄膜(4),由所述弹性薄膜 (4)将所述主管体(10)内部分隔成所述鼻饲腔(3 和所述减压腔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薄膜(4)上设有向减压腔 (22) 一侧凸出的凸起(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沿所述主管体(10)的长度方向的长条状,且与所述弹性薄膜(4) 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的第一端分叉为与所述鼻饲腔(3 连通的鼻饲支管(30)以及与所述减压腔0 连通的减压支管(20),所述弹性薄膜(4)与所述鼻饲支管与所述减压支管这二者的分叉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支管00)与所述鼻饲支管(30) 直接与主体管连接,所述减压支管和鼻饲支管远端分别安装有用于封闭以及开放所述减压支管与所述鼻饲支管的塞子。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为圆管,所述弹性薄膜(4)具有一体的平面部Gl)与过渡连接部(42),其中,所述平面部在所述胃管不被使用时呈平面状态,且沿着所述主管体(10)的长度方向与该主管体的圆形截面的直径相重合地设置,所述过渡连接部一体地连接在所述平面部Gl)的靠近所述主管体 (10)的第二端一侧的端部,且向所述减压腔0 —侧尺寸逐渐减小地与主管体(10)的内壁连接而在主管体(10)内部一侧封闭该减压腔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所述平面部的方向来看,所述过渡连接部0 与所述主管体(10)的内壁的连接部(42a)呈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的第二端封闭且在该第二端附近的管壁上设有与所述鼻饲腔连通的多个第一通孔(31),在远离所述主管体 (10)的第二端一距离的减压腔管壁区域设有多个第二通孔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1)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为30 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管体(10)的管壁上,于所述第一通孔(31)附近以及所述第二通孔附近设有不透X光标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饲腔空间以及减压腔空间都能够得到较好保证的胃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胃管构成为,具有用于进行鼻饲的鼻饲腔以及用于进行胃肠减压的减压腔,该胃管包括主管体,在所述主管体内设置有弹性薄膜,由所述弹性薄膜将主管体内部分隔成所述鼻饲腔和减压腔。
文档编号A61J15/00GK202198861SQ20112022418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刘吉福, 徐波 申请人:刘吉福, 徐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