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035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接骨板。
背景技术
锁骨为长管状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胛骨之间,成为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骨性支架。锁骨的内侧端与胸骨相连,组成胸锁关节;外侧端与肩峰相连,组成肩锁关节。锁骨全长均可在皮下摸到,其中内侧1/3较粗,呈三棱形;中1/3较细;而外侧1/3呈扁平装,前后宽、上下薄;锁骨骨折为骨科门、急诊常见的损伤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 ;锁骨外端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该处骨折更为常见。锁骨外端骨折的常用内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张力带技术,具体方法是采用克氏针经外侧的肩锁关节固定骨折后,使用钢丝呈“8”字型在克氏针上绕行、收紧。张力带内固定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被“A0”学派承认和推荐的一种内固定方法,可有效保持骨折复位后的良好对位对线,保证了患肢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部功能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价格低廉且取出简便,是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的一种锁骨外端骨折治疗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接骨板内固定技术,骨折开放复位后采用接骨板固定锁骨外端骨折,此固定方式牢固,不易使骨折移位,可明显减少外固定时间,使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的发生。张力带技术的最大弊端在于治疗过程中克氏针松动的发生率较高,向外移动容易导致骨折固定失败,向内移位有造成锁骨下血管神经或肺损伤的危险。目前临床更倾向于采用接骨板固定的方式治疗锁骨外端骨折,达到同样固定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如前所述,由于锁骨解剖的特殊性及病人的个体差异,目前并无适应于其外端固定的解剖型钢板,常用的为锁骨钩钢板,使用时将钢板钩紧贴肩峰后下方骨皮质插入,钢板压在锁骨表面,钻孔并拧入螺钉。由于肩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锁骨钩钢板固定后仍允许其微动,长期的微动应力可能导致固定钢板的螺钉松动而使钢板翘起。应用于长管状骨骨干的重建钢板虽然塑型性较好,但无法在骨折的远端骨片固定足够螺钉,亦不适应于锁骨外端骨折的固定。综上所述,目前临床采用的锁骨外端骨折固定方式并不理想,张力带方式容易造成固定失败;锁骨钩钢板虽保留了肩锁关节的活动度,但该关节的微动可能造成钢板螺钉的松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用于锁骨外端骨折内固定的组合型钢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骨外端组合型钢板,是在目前临床使用的重建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获得,由医用不锈钢或钛合金制成,可反复高温消毒。该组合型钢板由板体I和分布于板体I上的若干螺钉孔2组成,其中板体I又分为外侧板体11和内侧板体12两部分;从正面观,固定骨折远端的外侧板体11呈等边三角形形状,其一底边朝向外侧,该底边对应的顶端朝向内侧,并与内侧板体12相接,形成一整体;内侧板体12根据“重建带”样设计而成。本实用新型中,外侧板体11上的螺钉孔2分布为两列,靠近外侧的一列为2 3 孔,内侧的一列为I孔;内侧板体12由若干连接棒通过螺钉孔2依次连接组成,所述连接棒的长度为 0. 5cm-0. 8cm,直径为 0. 2cm_0. 4cm。本实用新型中,螺钉孔2设计可为锁定或非锁定装置行式,螺钉孔内径为
2.5mm-3. 2mm。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长度为13 cm 20cm,其中,外侧板体11边长为2cm_4 cm ;内侧板体12的长度为10cm-17cm,宽度为lcm-1. 5cm。本实用新型根据锁骨外端骨折的解剖学特征设计而成,外侧板体11的螺钉孔布局有利于有效固定远端骨折块,内侧板体12的“重建带”样设计有利于钢板整体塑形,使之与锁骨骨面更贴合。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板体,2螺孔,11外侧板体,12内侧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限制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如附图I 3所示,本实用新型锁骨外端组合型钢板由板体I及分布在板体I上的螺钉孔2组成,其中板体又分为外侧板体11和内侧板体12两部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等不同,整个钢板长度为13-20cm,螺钉孔2的数目为7-15,外侧板体11上的螺孔分布为两排,靠近外侧的一排为2-3孔,内侧的一排为I孔,此种布局有利于有效固定远端骨折块。内侧板体12由若干连接棒通过连接棒端部的所述螺钉孔2依次链接组成,所述连接棒的长度为0. 5 cm 0. 8cm,直径为0. 2cm 0. 4cm。该结构有利于钢板整体塑形,使之与锁骨骨面更贴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骨折线位置,选取合适长度钢板并塑形,将钢板置于锁骨表面,骨折复位后安置螺钉进行固定,确保远端骨块固定至少有3枚螺钉。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与骨面贴伏性好,适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外侧板体的螺孔布局,使得对于远端骨块的固定更为可靠,内侧板体采用重建带样设计,有利于钢板的快速塑形,节约了手术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其特征在于由板体(I)和分布于板体(I)上的若干螺钉孔(2)组成,其中板体(I)又分为外侧板体(11)和内侧板体(12)两部分;从正面观,固定骨折远端的外侧板体(11)呈等边三角形形状,其一底边朝向外侧,该底边对应的顶端朝向内侧,并与内侧板体(12)相接,形成一整体;内侧板体(12)根据“重建带”样设计 rfu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体(11)上的螺钉孔(2)分布为两列,靠近外侧的一列为2 3孔,内侧的一列为I孔;内侧板体(12)由若干连接棒通过连接棒端部的所述螺钉孔(2)依次链接组成,所述连接棒的长度为 0. 5 cm 0. 8cm,直径为 0. 2cm 0. 4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孔(2)设计为锁定或非锁定装置行式,螺钉孔内径为2. 5mm-3. 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长度为13cm-20cm,其中,外侧板体(11)边长为2cm_4cm ;内侧板体(12)的长度为10cm_17cm, 宽度为 lcm-1. 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锁骨外端骨折的组合型钢板。该组合型钢板由板体和分布于板体上的若干螺钉孔组成,板体又分为外侧板体和内侧板体两部分;从正面观,固定骨折远端的外侧板体呈等边三角形形状,其一底边朝向外侧,该底边对应的顶端朝向内侧,并与内侧板体相接,形成一整体;内侧板体根据“重建带”样设计而成。外侧板体上的螺钉孔分布为两列,靠近外侧的一列为2~3孔,内侧的一列为1孔;内侧板体上的螺钉孔成一行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根据锁骨外端骨折的解剖学特征设计而成,外侧板体的螺钉孔布局有利于有效固定远端骨折块,内侧板体的“重建带”样设计有利于钢板整体塑形,使之与锁骨骨面更贴合。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2342170SQ20112027742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
发明者刘岩, 苟三怀, 郭永飞, 陈爱民 申请人:刘岩, 苟三怀, 郭永飞, 陈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