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氏腔镜淋巴结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35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涂氏腔镜淋巴结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钳,尤其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涂氏腔镜淋巴结钳。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肿瘤、淋巴结的主要手段,内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微创外科手术发展采用的重要手段。目前无适合的器械用于在内腔镜手术中摘除淋巴结,只好使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内腔镜分离钳等代替来摘除淋巴结。如


图1所示内腔镜分离钳包括钳把1、 传动丝杆2、钳头联动组件3以及接电极4和吸气孔5。其中钳把1包括手夹持柄11和管套12,管套12内设置传动丝杆套6,传动丝杆2设在传动丝杆套6内,一端21与手夹持柄联动,另一端22与钳头联动组件3联动,接电极4从管套12外向传动丝杆2延伸,并与传动丝杆2电连接,起电凝止血作用;吸气孔5设在管套12上,并向传动丝杆套6内腔延伸, 用以吸取电极电凝产生的气体或者手术中内腔残留血液。外科手术中,操作者夹持手夹持柄12,控制钳头联动组件3的钳头捡取端部31的张合以摘除淋巴结。现有内腔镜分离钳的钳头捡取端部一般采用Allis钳、血管钳端部结构,或者镊子的结构,操作中难以钳夹淋巴结,反而会挤压淋巴结,造成淋巴结的破裂,不能完整摘除淋巴结,从而留下复发和转移的隐患,同时影响手术快速进行摘除,使得手术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头结构简单,不破坏淋巴结完整性、快速进行摘除手术的外科手术用涂氏腔镜淋巴结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涂氏腔镜淋巴结钳包括钳把、传动丝杆、钳头联动组件以及接电极和吸气孔,其钳把包括手夹持柄和管套,管套内设置传动丝杆套,传动丝杆设在传动丝杆套内,一端与手夹持柄联动,另一端与钳头联动组件联动,接电极从管套外向传动丝杆延伸,并与传动丝杆电连接,吸气孔设在管套上,并向传动丝杆套内腔延伸,其中钳头联动组件的钳头捡取端部对称设置,夹合形成中空椭圆形状,椭圆壁上设有孔隙。所述的管套上还设有传动丝杆径向转动调节部件。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利用中空椭圆形状的钳头联动组件的钳头捡取端部, 清扫、活检淋巴结时,不会破坏淋巴结的完整性,并且椭圆壁上设有孔隙,能够摘除体积大于中空椭圆内腔的淋巴结,这样可以达到内腔镜手术中快速进行摘除的目的,具有手术效率高、清扫活检干净,不留残留物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传动丝杆通过调节部件径向可以转动调节,使得涂氏腔镜淋巴结钳操作更灵活。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内腔镜分离钳的局部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涂氏腔镜淋巴结钳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钳头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或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钳把1、传动丝杆2、钳头联动组件3以及接电极4和吸气孔5,其钳把1包括手夹持柄11和管套12,管套12内设置传动丝杆套6,传动丝杆2设在传动丝杆套6内,一端21与手夹持柄11联动,另一端22与钳头联动组件1 联动,管套12上还可以设有传动丝杆2径向转动调节部件7,接电极4从管套12外向传动丝杆2延伸,并与传动丝杆2电连接,起电凝止血作用;吸气孔5设在管套12上,并向传动丝杆套6内腔延伸,用以吸取电极电凝产生的气体,吸气孔5不使用时,设有盖帽51堵口。 其中钳头联动组件3的钳头捡取端部31对称设置,夹合形成中空椭圆形状,椭圆壁上设有孔隙32。外科手术中,操作者夹持手夹持柄,控制钳头联动组件3的中空椭圆形状钳头捡取端部31的张合以摘除淋巴结。
权利要求1.涂氏腔镜淋巴结钳,包括钳把、传动丝杆、钳头联动组件以及接电极和吸气孔,其钳把包括手夹持柄和管套,管套内设置传动丝杆套,传动丝杆设在传动丝杆套内,一端与手夹持柄联动,另一端与钳头联动组件联动,接电极从管套外向传动丝杆延伸,并与传动丝杆电连接,吸气孔设在管套上,并向传动丝杆套内腔延伸,其特征在于钳头联动组件的钳头捡取端部对称设置,夹合形成中空椭圆形状,椭圆壁上设有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氏腔镜淋巴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套上还设有传动丝杆径向转动调节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氏腔镜淋巴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孔设有盖帽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氏腔镜淋巴结钳,其包括钳把、传动丝杆、钳头联动组件以及接电极和吸气孔,其钳把包括手夹持柄和管套,管套内设置传动丝杆套,传动丝杆设在传动丝杆套内,一端与手夹持柄联动,另一端与钳头联动组件联动,接电极从管套外向传动丝杆延伸,并与传动丝杆电连接,吸气孔设在管套上,并向传动丝杆套内腔延伸,其中钳头联动组件的钳头捡取端部对称设置,夹合形成中空椭圆形状,椭圆壁上设有孔隙。采用以上结构,清扫、活检淋巴结时,不会破坏淋巴结的完整性,可以快速进行摘除手术,具有手术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2191357SQ20112028344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涂远荣, 陈剑锋 申请人:涂远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