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803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踝足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学领域的一种矫形辅助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
背景技术
踝足矫形器是用于踝足部畸形病变的预防和治疗的辅助矫形装置。现有的踝足矫形器在牵伸治疗方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好,具体举例如下公开(公告)号为CNlOl 112336[申请(专利)号CN200710062324. 8,申请日 2007.07. 18,公开(公告)日2008.01.30]的实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种踝足康复牵引器,采用活动连接的足托板与小腿固定板,并在足托板与小腿固定板上分别设置固定带。在使用时,将脚部与腿部分别用固定带固定在足托板和小腿固定板上,即可进行牵引恢复训练,适用于脑部疾病、脑损伤、脊髓损伤、踝足部骨折、踝足部烧伤等疾病引起的踝足关节挛缩并发症的预防、训练和治疗问题。缺点与不足为1、只能做静态牵伸,不能佩戴活动;2、结构过于简单,未能按照足底及小腿结构,以及力学特点个体化设计。公开(公告)号为CN201642442U[申请(专利)号=CN2OlO2Ol5755L 6,申请日 2010.04. 14,公开(公告)日2010.11.2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动活动式膝踝足支具,主要包括大腿护板,活动关节,小腿护板,足部护板,尼龙搭扣等,所述大腿护板通过活动关节与小腿护板相连,小腿护板通过活动关节与足部护板相连,大腿护板和小腿护板上各装有一个尼龙搭扣,足部护板上装有两个尼龙搭扣。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固定、矫形、保护作用,且能防止脑瘫术后患者膝屈曲、尖足、足外翻畸形,在患者佩戴后还能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训练,防止跖屈挛缩。缺点与不足为不能用于牵伸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佩戴活动,便于牵伸治疗的踝足矫形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踝足矫形器包括相连接的足托基体和小腿固定板,所述足托基体上设置有足部固定装置,所述小腿固定板上设置有小腿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足托基体通过踝关节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小腿固定板,该踝足矫形器还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足托基体和小腿固定板,所述牵引装置为可调节长度的硬质构件。较佳地,所述足部固定装置和小腿固定装置都包括固定带。关于所述足部固定装置和小腿固定装置,一种更佳的设置方式为,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足部固定装置和小腿固定装置还分别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带收紧程度的扣件,所述扣件上具有供所述固定带穿过的孔。关于所述足部固定装置和小腿固定装置,另一种更佳的设置方式为,所述足部固定装置和小腿固定装置还都包括固定带对接固定件,所述足部固定装置的固定带对接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足托基体对应前足跖趾关节处的部位,所述小腿固定装置的固定带对接固定件设置在小腿固定装置对应胫骨中部两侧的部位。较佳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两段条板,所述两段条板上设置有多个规格相同的扣合结构。较佳地,所述牵引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踝足矫形器的两侧。较佳地,所述牵引装置为可拆卸结构较佳地,所述足托基体为适应足形的模塑件,所述小腿固定板为适应小腿外形且高度不超过腓骨小头下方的模塑件。较佳地,所述踝关节活动连接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踝足矫形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及脑瘫或踝足部骨折、踝足部烧伤等疾病引起的踝足关节挛缩并发症的预防、训练和治疗。2、本实用新型既可减轻康复治疗师徒手牵伸的劳动强度、实现持续牵伸、量化牵伸角度及幅度,3、穿戴后可抗痉挛,预防和治疗足下垂,抑制足内、外翻;4、可实现静态牵伸与动态活动的结合,可穿戴步行;5、同时为家庭康复提供了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确切的便利训练器材,弥补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便到康复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问题,减轻了家庭康复护理人员的负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踝足矫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踝足矫形器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足托基体,2-小腿固定板,3-踝关节活动连接件,4-足部固定装置,5-小腿固定装置,6-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根据弹性组织蠕变、应力松弛、滞后现象以及应变率依赖性等原理,依照从小腿到足底的结构,制作踝足矫形器,对踝关节运动进行控制,配合牵引装置,矫正足外翻和足内翻,牵伸跟腱,去掉牵引装置可变为踝关节可动的踝足矫形器,便于步行,是利用生物软组织粘弹性特性的力学疗法的治疗手段,实现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以提高疗效,成人、儿童均可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踝足矫形器包括相连接的足托基体1和小腿固定板2,所述足托基体1上设置有足部固定装置4,所述小腿固定板2上设置有小腿固定装置5,其中,所述足托基体1通过踝关节活动连接件3连接所述小腿固定板2,该踝足矫形器还包括牵引装置6,所述牵引装置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足托基体1和小腿固定板2,所述牵引装置6为可调节长度的硬质构件。所述足部固定装置4和小腿固定装置5都包括固定带和固定带对接固定件,所述足部固定装置4的固定带对接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足托基体1对应前足跖趾关节处的部位, 所述小腿固定装置5的固定带对接固定件设置在小腿固定装置5对应胫骨中部两侧的部
4位。所述固定带上可以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固定带对接固定件可以为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带收紧程度的扣件,所述扣件上具有供所述固定带穿过的孔。所述牵引装置6包括两段条板,所述两段条板上设置有多个规格相同的扣合结构,通过卡合位置的选择可以调节所述牵引装置6的长度,实现图1和图2两种状态的转换。所述牵引装置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踝足矫形器的两侧。所述足托基体1为适应足形的模塑件,所述小腿固定板2为适应小腿外形且高度不超过腓骨小头下方的模塑件,防止卡压,造成腓总神经损伤。所述踝关节活动连接件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踝足矫形器的两侧。上述踝足矫形器既可用于使踝关节固定,也可穿戴进行活动。在使用时,将足托与小腿固定板用牵引装置连接,调整足背伸角度即可进行牵伸训练;活动时可去除牵引装置, 成为普通的踝关节可动的踝足矫形器,进行步行练习或自主活动。
权利要求1.踝足矫形器,包括相连接的足托基体(1)和小腿固定板O),所述足托基体(1)上设置有足部固定装置G),所述小腿固定板( 上设置有小腿固定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托基体(1)通过踝关节活动连接件( 连接所述小腿固定板O),该踝足矫形器还包括牵引装置(6),所述牵引装置(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足托基体(1)和小腿固定板O),所述牵引装置(6)为可调节长度的硬质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固定装置(4)和小腿固定装置( 都包括固定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足部固定装置(4)和小腿固定装置( 还分别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固定带收紧程度的扣件, 所述扣件上具有供所述固定带穿过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固定装置(4)和小腿固定装置( 还都包括固定带对接固定件,所述足部固定装置的固定带对接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足托基体(1)对应前足跖趾关节处的部位,所述小腿固定装置(5)的固定带对接固定件设置在小腿固定装置( 对应胫骨中部两侧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6)包括两段条板, 所述两段条板上设置有多个规格相同的扣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踝足矫形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6)为可拆卸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托基体(1)为适应足形的模塑件,所述小腿固定板( 为适应小腿外形且高度不超过腓骨小头下方的模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踝关节活动连接件C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踝足矫形器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包括相连接的足托基体(1)和小腿固定板(2),所述足托基体(1)上设置有足部固定装置(4),所述小腿固定板(2)上设置有小腿固定装置(5),其中,所述足托基体(1)通过踝关节活动连接件(3)连接所述小腿固定板(2),该踝足矫形器还包括牵引装置(6),所述牵引装置(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足托基体(1)和小腿固定板(2),所述牵引装置(6)为可调节长度的硬质构件。该踝足矫形器既可用于使踝关节固定,也可穿戴进行活动。
文档编号A61F5/048GK202191386SQ20112029426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刘先杰, 张庆民, 杨智权 申请人:杨智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