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341阅读:17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
背景技术
包皮是一层覆盖在阴茎前端的环型组织。刚出生时包皮是紧紧包裹着阴茎的。幼儿时期当阴茎没勃起时包皮可向前拉出覆盖着龟头,或当排尿或阴茎勃起时包皮可向上退缩。如果长大以后包皮不能上翻成包茎或包皮过长,则会影响阴茎长度和直径的发育;藏污纳垢,易发泌尿生殖炎症;易导致阳痿早泄、男性不育等疾病;损害肾功能,诱发癌症;危害女性生殖健康和疾病康复。此时通常需要行包皮环切术。本实用新型技术主要应用于包皮套扎环切手术治疗中,创伤小,简单、快捷,时间约5-10分钟,适合于门诊及小儿外科日间门诊开展。手术时应用阴茎根局部阻滞麻醉/静脉麻醉,根据阴茎发育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圈套器。将包皮粘连松解,清除包皮垢,若包皮口狭小,可先行包皮背侧纵向剪开少许, 用所选尺寸适合之圈套器置入龟头与包皮内板之间,用特制的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丝结扎在圈套器凹槽内,剪去多余包皮,术后给予止痛和消炎药。术后14天左右,当手术伤口愈合后,塑料圈套器会自动脱落。对切除的包皮长度可以自由调节,一般残留约0.5cm。手术后因小便自圈套器孔中排出,护理上相当方便,可自由活动不受限制。手术后切口外观整齐、 漂亮。包皮套扎环切术是一种适用于门诊的、单人操作完成手术的、简捷实用的好方法,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基层推广和应用。使用本发明一次性手术器械时手术方便,仅需剪刀和几把血管钳就可完成所有的手术操作,实用可靠,安全有效。目前尚没有仅需单人操作的一次性结构简单的包皮套扎手术器械的专利。以往包皮环切手术的方法有些是纯手工缝合包皮切口,费时费力,手术切缘不整齐,包皮内板留置或多或少不一致;有些是通过金属圈/塑料圈外套扎丝线,但会导致结扎不紧,包皮肿胀, 金属圈/塑料圈脱落时间过长,龟头嵌顿于金属圈/塑料圈内,伤口分泌物污染龟头处从而增加术后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中国专利公开号20139898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防嵌顿包皮套扎器,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嵌顿包皮套扎器。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包括包皮套扎器套筒和结扎钢丝圈,包皮套扎器套筒包括头部,体部和底部,所述的头部中央设有一椭圆开口,所述的底部设有一圆开口,所述的体部上设有可容置结扎钢丝圈的第一结扎槽和第二结扎槽。其不足之处在于,所述的防嵌顿包皮套扎器套筒没有设置把手柄,在使用时不方便将套筒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所述的套筒上设置的两道结扎槽在手术时无法避开包皮系带,使包皮环切不规则,不彻底,切口也不整齐。因此,亟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的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但是,关于这种包皮套扎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设有圈套器和结扎钢丝,所述的包皮套扎器还设有固定夹。所述的圈套器设有结扎槽,圈套器头端连接有三角支架。所述的三角支架设有三根支柱,所述支柱平均分布于圈套器头端。所述的一根支柱与圈套所在平面垂直连接,另两根支柱与圈套器所在平面成45 度角连接,三根支柱另一端与把手连接。所述的结扎槽设于圈套器外壁中部。所述的固定夹设有把持部和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设有环状空心槽。所述的环状空心槽与圈套器所设结扎槽结构对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用透明塑料制成,在进行包皮套扎切除手术时可以很容易掌握包皮内外板留置的长度,透明圈套器套在龟头上可以有效减少因龟头肿胀、阴茎勃起而导致的龟头嵌顿的风险;2、本实用新型设有固定夹,可用于固定圈套器与包皮的相对位置,能更精确的留置包皮内板的长度;3、本实用新型将手术伤口与龟头处物理隔离,减少了每日清洗龟头防止分泌物堆积的护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减少了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和感染的机会;4、本实用新型所用结扎钢丝为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丝结扎,可以保证结扎更加牢靠,减少出血的风险;5、本实用新型所需手术器械简单,仅需一把组织剪刀、一把持针器和几把血管钳就可完成所有的操作,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单人便可完成整个手术,便于此技术向基层、边远地区的医院推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圈套器11.结扎槽12.三角支架121.支柱13.把手2.固定夹21.把持部22.夹持部221.空心槽3.结扎钢丝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结构示意图, 所述的包皮套扎器设有圈套器1、固定夹2和结扎钢丝3,所述的圈套器1外壁中部设有结扎槽11,圈套器1头端连接有三角支架12,所述的三角支架12设有3根支柱121,支柱121平均分布于圈套器1上,所述的3根支柱121中,一根支柱121与圈套器1所在平面垂直连接,另两根支柱121与圈套器1所在平面成45度连接,3根支柱121另一端相交于一点,相交点与把手13连接,三角支架与圈套器连接处纤细,便于手术后折断;所述的固定夹2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设有把持部21,上部设有夹持部22,夹持部22上设有环状的空心槽221, 把持部21设有两个环形圈套,环形圈套用于手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圈套器1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明硬塑料制成,圈套器1成圆环形,圈套器高度为2-4mm,内径为10_30mm,内侧壁光滑,圈套器1设有多种规格,可根据患者需要选择性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圈套器1在龟头上可以有效的减少组织反应带来的渗出液,减轻术后护理的强度,减少了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和感染的机会;所述的圈套器 1上设有结扎槽11,所述的结扎槽11设于圈套器1外壁中部,结扎槽11环绕圈套器1 一圈, 略成斜形,可以在手术时保护包皮系带,并且能够均勻、彻底的切除包皮,使切口整齐美观, 操作更简单方便;所述的三角支架12与圈套器1连接处纤细,三根支柱121与圈套器1连接点在圈套器1的4点钟、8点钟和12点钟位置,其中12点钟处的支柱121与圈套器1垂直连接,另两根支柱121与圈套器1所在平面成45度夹角,便于在困难的包茎手术中固定本实用新型包皮套扎器于合适的位置,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手术完成后,3根支柱121可以在与圈套器1的连接处折断;所述的固定夹2为塑料制成,固定夹2设有把持部21和夹持部22,夹持部22上设有环状的空心槽221,塑料固定夹2用于固定圈套器1与包皮的相对位置,便于单人完成手术操作,固定夹2头部设有一个环状的空心槽221,该空心槽221与圈套器1圆环外壁的结扎槽11相对应,便于用结扎钢丝3结扎固定;所述的结扎钢丝3为特制的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丝,在圈套器1置入后用钢丝结扎并用持针器拧紧,特制的高强度高韧性不锈钢丝保证了结扎的牢靠性,可有效的防止结扎松脱和伤口出血。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用透明塑料制成,在进行包皮套扎切除手术时可以很容易掌握包皮内外板留置的长度,透明圈套器1套在龟头上可以有效减少因龟头肿胀、阴茎勃起而导致的龟头嵌顿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设有固定夹2,可用于固定圈套器1与包皮的相对位置,能更精确的留置包皮内板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将手术伤口与龟头处物理隔离,减少了每日清洗龟头防止分泌物堆积的护理工作难度和强度,减少了包皮内板与龟头粘连和感染的机会;本实用新型所需手术器械简单,仅需一把组织剪刀、一把持针器和几把血管钳就可完成所有的操作,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单人便可完成整个手术,是儿童及成年人进行门诊包皮环切术的一种有效的治疗工具,省时省力,安全有效, 便于向基层、边远地区的医院进行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设有圈套器和结扎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皮套扎器还设有固定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套器设有结扎槽,圈套器头端连接有三角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支架设有三根支柱,所述支柱平均分布于圈套器头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支柱与圈套所在平面垂直连接,另两根支柱与圈套器所在平面成45度角连接,三根支柱另一端与把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扎槽设于圈套器外壁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夹设有把持部和夹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部设有环状空心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皮套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状空心槽与圈套器所设结扎槽结构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单人操作的一次性包皮套扎器,设有圈套器和结扎钢丝,所述的包皮套扎器还设有固定夹,所述的圈套器设有结扎槽,圈套器头端连接有三角支架。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用透明塑料制成,在进行包皮套扎切除手术时可以很容易掌握包皮内外板留置的长度,透明圈套器套在龟头上可以有效减少因龟头肿胀、阴茎勃起而导致的龟头嵌顿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设有固定夹,可用于固定圈套器与包皮的相对位置,便于单人完成所有的手术操作;本实用新型所需手术器械简单,仅需一把组织剪刀、一把持针器和几把血管钳就可完成所有的操作,不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单人便可完成整个手术,便于此技术向基层、边远地区的医院推广。
文档编号A61B17/326GK202179580SQ201120303799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吴晔明, 江忠仪, 陈其民, 顾松, 鲍南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