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28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制备装置,具体为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药方面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最能反映中医特色的就是中药汤剂。 但是中药煎药大多仍在使用沿用千年的老方法。用砂锅或者电锅煎煮,人们必须在旁边等待,人们熟知煎药煎三遍,待煎好后将汤剂倒出,注入水再煎反复三次这才能煎好。这样即费时间,又无法掌握准确时间精准煎药,同时还劳人,万一人们没耐心在旁等待或者忘了时间,可能引起火灾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煎药快速,煎药质量高,注水、煎药、倒药、保温,反复煎药,解放人力的一体化流水式作业的自动煎药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包括注水箱、煎药罐、储药器皿、加热箱、加热器、导药泵、 传输机及电脑,其特征在于注水箱与煎药罐通过注水导管相连接,注水箱上安装有注水阀门,导药泵通过管路与煎药罐相连接,导药泵的泵出端与一导药管相连接,导药管的前端位于储药器皿的上端口处,煎药罐内装设有加热器,储药器皿设置在传输机上,传输机的一侧装设有一加热箱,所述的加热器装设在加热箱上,煎药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储药器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脑与交换机的输入端相连接,交换机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四个智能开关,四个智能开关分别与所述的加热器、煎药罐内置加热器、传送机电机、导药泵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煎药的费时费人,提高煎药速度和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脑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包括注水箱1、煎药罐3、储药器皿5、加热箱6、加热器7、 导药泵12、传输机14及电脑9,注水箱1与煎药罐3通过注水导管2相连接,注水箱1上安装有注水阀门8,导药泵12通过管路与煎药罐3相连接,导药泵12的泵出端与一导药管4 相连接,导药管4的前端位于储药器皿5的上端口处,煎药罐3内装设有煎药加热器18,储药器皿5设置在传输机14上,传输机14的一侧装设有一加热箱6,加热器7装设在加热箱6上,煎药罐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储药器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13。电脑9通过四线总线15与交换机10的输入端相连接,交换机1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四线总线15和三线总线16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13、阀门继电器19及四个智能开关17电连接,四个智能开关17分别与加热器7、煎药罐内置加热器18、传送机14的电机、导药泵12电连接。电脑9、煎药罐3、加热器7、注水阀门8、交换机10导药泵12、传输机14连接220伏交流电源。整个装置放在一个平台上。 工作过程将要煎的中药放入将要煎的中药放入煎药罐内,在电脑的自动控制软件上设置煎药时间和需水量等参数,电脑自动启动注水阀,开始注水当达到所需水量时关闭注水阀,煎药罐开始加热。煎药罐温度传感器时时监测煎药温度,当煎药完成时,电脑切断加热电源同时启动导药泵将药导入储药器皿。导完药剂后,电脑开启注水阀再注水,可反复多次,煎药工作完成。此时温度传感器时时监测储药器皿温度传入电脑,当电脑监测出药剂低于饮用温度时,启动传送机电机将器皿送入加热箱内,同时启动加热器加热,达到饮用温度再断开,时刻保持最佳的饮用温度,便于长期存放。
权利要求1. 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包括注水箱、煎药罐、储药器皿、加热箱、加热器、导药泵、传输机及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水箱与煎药罐通过注水导管相连接,注水箱上安装有注水阀门,导药泵通过管路与煎药罐相连接,导药泵的泵出端与一导药管相连接,导药管的前端位于储药器皿的上端口处,煎药罐内装设有加热器,储药器皿设置在传输机上,传输机的一侧装设有一加热箱,所述的加热器装设在加热箱上,煎药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储药器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电脑与交换机的输入端相连接,交换机的输出端分别电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四个智能开关,四个智能开关分别与所述的加热器、煎药罐内置加热器、传送机电机、导药泵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中药自动煎药装置属于自动控制装置的实用新型。由电脑控制,水箱通过导管连接煎药罐,阀门开启注水,导管连接煎药罐出药口与小泵,通过小泵将煎好的汤药泵入盛药器皿内,器皿安装温度传感器,器皿置于传送带上,一头连接保温箱,保温箱连接加热器,经传送带将汤药送入保温箱内保温。本装置将人们从繁琐的煎药中解放出来,煎药过程流水线作业,作业效率高,高速度,高质量完成煎药及保温工作,是良好的煎药装置。
文档编号A61J3/00GK202198840SQ20112032465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姜明燕, 林建阳, 王宁宁, 阚周密 申请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