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360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一、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诊疗辅助设施,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二、背景技术[0002]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传统的止血方式多为橡胶管或乳胶带对肢体进行捆扎,虽然结构简单,但存在操作费时,捆扎力度不易控制,患者感觉捆扎不适。因此手动气压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一些大型电子器械式止血带也被大型医疗单位使用,前者经常由于急救的特殊性而出现操作失误而耽误病情,后者既不便携带,购置和使用费用也较高,难以在一些中小型医疗单位、尤其是急救场所推广应用。三、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种适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的通过智能电子控制模块能够方便对气压和时间进行调节的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智能机和止血带等构成,所述智能机是由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微型电机驱动的微型气压泵和由电子控制模块构成的时间和压力控制电路组成,其表面设置了时间调节按钮、压力调整按钮、电源开关和显示屏,气压泵的出气管接头通过气管与止血带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止血带由外层弹性编织物和内置充气胶囊构成, 并于其两端正反面分别缝制尼龙粘扣的一半。所述电子控制模块构成的时间和压力控制电路的压力范围可设定在0 SOltfa之间,压力设定步进为lkPa,压力稳定精度彡IkPa;其时间范围设定在0 120min,时间设定步进为lmin,时间设定精度< lmin,初始充气时间 ^ lmin,为了防止伤肢缺血坏死,每间隔40 60分钟气压泵停止工作1 2分钟。[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气压止血带与自动控压控时充气装置结合成一体,克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实现了止血时防止伤肢缺血环死的现象发生,通过微型气压泵智能化管理,彻底解决了大型止血气压泵不便携带难易推广应用的缺陷,具有结构简单、智能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急救和临床止血。[000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1为外壳,2为电源开关,3为时间调节按钮,4为压力调整按钮,5为显示屏, 6为微型电机,7为微型气压泵,8为电子控制模块,9为出气管接头,10气管,11为止血带, 12为尼龙粘扣。五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采用金属或塑料为原料,制成长20厘米、宽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外壳1,在外壳1的面盖上设置显示屏5孔洞以及安装时间调节按钮3、压力调整按钮4和电源开关2的孔洞。外壳1内部设置微型电机6、微型气压泵7和由电子控制模块8构成的时间和压力控制电路,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分别嵌入壳面盖上的孔洞内。取弹性纤维编织物制作长度450mm的外层、以长为280mm的橡胶气囊为内芯,制作宽为30mm的多层柔性复合带作为止血带11,该止血带11的两端正反面分别缝制长100mm、宽30mm的尼龙粘扣12的一半。止血带11上还设有橡胶气囊充气口,通过气管10与设置于外壳1上的气压泵出气管接头9相连。实施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止血带11根据患者病况绑好在肢体上,再将气管10与智能机外壳1上的气压泵出气管接头9相连,按下电源开关2,通过显示屏5上的显示的数据,调整控制面板上的时间调节按钮3和压力调节按钮4,选定适当的给压时间和压力值,然后按下确认按钮13,微型电机6工作带动微型气压泵7工作,使止血带11内达到设定气压对被止血带绑住的肢体挤压达到止血之目的,为了防止伤肢缺血坏死,自动设置每间隔40 60分钟气压泵停止工作1 2分钟。
权利要求1. 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它包括智能机和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是由设置于外壳(1)内部的微型电机(6)驱动的微型气压泵(7)和由电子控制模块(8)构成的时间和压力控制电路组成,其表面设置了时间调节按钮(3)、压力调整按钮、电源开关( 和显示屏(5),气压泵(7)的出气管接头(9)通过气管(10)与止血带(11)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止血带(11)由外层弹性编织物和内置充气胶囊构成,并于其两端正反面分别缝制尼龙粘扣(1 的一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智能止血带,它解决了手动止血带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形成医疗事故和大型器械式止血带携带不便等问题,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设置于外壳(1)内部的微型电机(6)驱动的微型气压泵(7)和由电子控制模块(8)构成的时间和压力控制电路组的成智能机和止血带构成,外壳表面设有电路控制面板和显示屏(5),气压泵(7)的出气管接头(9)通过气管(10)与止血带(11)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止血带(11)由外层弹性编织物和内置充气胶囊构成,并于其两端正反面分别缝制尼龙粘扣(12)的一半。具有结构简单、智能操作、携带方便、保护环境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意外事故现场急救和医院手术等止血场合。
文档编号A61B17/135GK202235550SQ2011203265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书琪, 刘云升, 刘云峰 申请人:刘云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