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06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
背景技术
消化内镜医生常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不同的急诊内镜治疗,内镜下各种异物取出是上消化道内镜治疗经常遇到的情况之一。内镜下发现的上消化道常见异物归纳为如下4类1.金属类如刀片(单刃和双刃)、铁丝(或钢丝包括直线形和折叠弯曲形等)、铁片、钢针、钢板(条形)、铁钉和饭勺等;2.合成材料类义齿(即假牙,包括双钩、单钩和4钩等)和打火机等;3.木(竹)质类木质筷子、竹筷子(包括半折断、双根半断折叠和半根竹筷)和竹片等;4.其他类骨头、枣核和胃石(柿石和毛发结石)。一般体积小、可以抓取(或套取)、无较大风险者可在内镜下成功取出,若取出失败者转外科手术。胃内异物一般可位于胃底部、胃体部和胃窦部,多因异物形态折叠、弯曲和不规则、或长度较长等原因不能从幽门口排出而滞留于胃内。内镜下胃内各种异物取出治疗操作简单、方便,疗效也十分显著,如果能在内镜下取出异物,可起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但也可能因取出过程中发生贲门、食管损伤,出现食管穿孔和大出血等并发症。内镜治疗失败的原因多因风险较大,易于发生上述并发症,内镜医生放弃治疗,而转外科手术治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解决了内镜下异物取出时易发生食管贲门粘膜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包括管状的内镜连接部,内镜连接部一端与由医用无毒乳胶制成的保护部一端连接,靠近保护部另一端沿横截面平行设置有若干环行充气管,保护部沿其长向均勻设置有若干纵行充气管,内镜连接部内设置有主充气管,主充气管一端设置有充气接头,充气接头外壁通过连接条与充气接头塞连接,所述主充气管、环行充气管和纵行充气管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其中保护部为喇叭口状。其中纵行充气管设置有4-6条。其中环行充气管设置有3-5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内镜下异物取出提供有效地保护性措施,使内镜下异物取出治疗更安全、成功率更高,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镜连接部,2.保护部,3.环行充气管,4.纵行充气管,5.主充气管,6.充气接头,7.连接条,8.充气接头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如图1所示,包括管状的内镜连接部1,内镜连接部1 一端与由医用无毒乳胶制成的喇叭口状的保护部2 —端连接,靠近保护部2另一端沿横截面平行设置有若干环行充气管3,保护部2沿其长向均勻设置有4-6 条纵行充气管4,内镜连接部1内设置有主充气管5,主充气管5 —端设置有充气接头6,充气接头6外壁通过连接条7与充气接头塞8连接,主充气管5、环行充气管3和纵行充气管 4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工作原理为选择内镜下发现各类取出有风险胃内异物(如铁丝、坚硬、假牙等有金属突起的异物)患者为治疗对象,先将上述保护套的内镜连接部1 套于内镜前端,并用丝线捆绑固定后,将保护部2卷曲折叠于内镜前端外侧。患者空腹取左侧卧位,经诱导麻醉后(或非麻醉状态下)插入内镜至贲门以下,到达治疗部位后,从充气接头6处用医用注射器注入气体,气体经过主充气管5到达纵行充气管4,此时上述保护套保护部2可伸展并向远端延长。当气体到达环行充气管3后,上述保护套的保护部2下口充分张开,用充气接头塞8封堵充气接头6,避免气体逸出。用异物钳或圈套器等内镜工具固定异物某一部分,使异物上坚硬有突出之处超下方(内镜下调整异物方向),并提拉至保护部2内,此时异物处于保护部2内,将内镜连同异物和保护套一并缓慢取出体外,再次检查保护套是否破损,并内镜检查有无食管和贲门部位损伤,无并发症发生即可终止治疗。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的内镜连接部1和保护部2用医用无毒乳胶制成,保护部2外形似“喇叭筒样”结构。其具有一定厚度、弹性和柔软性,可以折叠和卷曲,压缩后体积较小。其长度8-18cm,外口直径5-8cm,内口直径0. 7cm。其中内镜连接部1长度3_5cm,直径 0. 7cm。其保护部2长度为5-10cm,外口直径5_8cm,内口直径0. 7cm。保护套的内镜连接部1为直管状结构,其规格为长度3_5cm,直径0. 7cm。本部分可直接套于内镜前端,其主要功能为固定上述保护套,使其与内镜头端紧密连接一起,避免保护套脱离内镜。保护套的保护部2呈“喇叭筒样”结构,其主要功能为纵行充气管4充气后可使上述保护套保护部2伸展变长。保护套的充气部包括充气接头6、主充气管5、纵行充气管4和环行充气管3,该部采用医用无毒塑胶材料制成管状结构。该充气部头端设有充气接头6,其形态为外口大、内口小的圆柱状空心结构,外口处外径8. 5mm,外口处内径6. 5mm,内口处外径5. Omm,内口处内径3. 0mm。充气接头塞8与充气接头6外形类似并能密合,其为具有弹性塑胶制成实心、外大内小的圆柱状结构,其外侧外径6. 5mm,内侧内径3. 0mm。本部供医用注射器充气时使用,充气完成后可用充气接头塞8盖紧充气接头6外口,避免气体外漏。该部充气接头塞8与充气接头6外设有可弯曲的连接条7,其大小为长度15mm, 宽度5mm,厚度1mm。主充气管5呈独立的游离状态,外径0. 2cm,内径1. Ocm,长度120cm,上端与充气接头6连接,中部在内镜外并与之伴行,下部与纵行充气管4和环行充气管3连接相通。为保护套的纵行充气管4和环行充气管3提供充气功能。纵行充气管4共设有4-6条,沿上述保护套的保护部2外侧纵行放射状排列,与保护部乳胶面紧密粘合在一起。其功能为当纵行充气管4充气时,可以使保护部2伸展变长。保护套的保护部2靠近上部和基底部外侧设有3-5条环行充气管3,其与上述纵行充气管4相互连通。长度5-lOcm,外口直径5-8cm,内口直径0. 7cm。其主要功能为当环行充气管3充气后可使上述保护套下口自动张开,以便内镜下套取异物,并牵拉异物进入保护套内,避免异物取出过程发生食管粘膜损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使内镜下异物取出治疗更安全、成功率更高。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了一种可安装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为内镜下异物取出提供有效地保护性措施,避免内镜下异物取出过程中食管贲门粘膜损伤和并发症发生,提高内镜下异物取出治疗的效率和成功率。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坚硬和不规则形状胃内异物,其在内镜下取出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所设计的专一性辅助工具,采用无毒性医用乳胶和塑胶材料制成“喇叭筒样”结构。其结构十分简单,生产和使用成本低廉,内镜操作更方便、更安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1)选择内镜下发现各类取出有风险胃内异物(如铁丝、坚硬、假牙等有金属突起的异物)患者为治疗对象;2)先将上述保护套内镜连接部1套于内镜前端,并用丝线捆绑固定;3)患者空腹取左侧卧位,经诱导麻醉后(或非麻醉状态下)插入内镜4)内镜下发现异物,并调整异物方向,使异物上坚硬有突出之处超下方(内镜下调整异物方向),以免增加取出阻力和困难,用异物钳或圈套器等内镜工具固定异物某一部分;5)从充气接头6处用医用注射器注入气体,使保护部2可伸展并向远端延长和保护部下口张开,使异物处于保护部2内;6)将内镜连同异物和保护套一并缓慢取出体外;7)检查保护套是否有破损,若有破损可能会发生食管和贲门粘膜损伤。并再次内镜检查有无食管和贲门部位损伤,无严重并发症(活动性出血和穿孔等)情况发生时,说明治疗已经成功完成,可以终止治疗。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的内镜连接部(1), 内镜连接部(1) 一端与由医用无毒乳胶制成的保护部( 一端连接,靠近保护部O)另一端沿横截面平行设置有若干环行充气管(3),保护部( 沿其长向均勻设置有若干纵行充气管G),内镜连接部(1)内设置有主充气管(5),主充气管( 一端设置有充气接头(6), 充气接头(6)外壁通过连接条(7)与充气接头塞(8)连接,所述主充气管(5)、环行充气管 (3)和纵行充气管(4)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O)为喇叭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行充气管(4)设置有4-6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行充气管C3)设置有3-5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内镜下胃内异物取出保护套,包括管状的内镜连接部,内镜连接部一端与由医用无毒乳胶制成的保护部一端连接,靠近保护部另一端沿横截面平行设置有若干环行充气管,保护部沿其长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纵行充气管,内镜连接部内设置有主充气管,主充气管一端设置有充气接头,充气接头外壁通过连接条与充气接头塞连接,所述主充气管、环行充气管和纵行充气管相互连通。为内镜下异物取出提供有效地保护性措施,使内镜下异物取出治疗更安全、成功率更高,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B17/50GK202313665SQ20112035990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刘娜, 年媛媛, 幺立萍, 张宏博, 张德新, 杨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