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助行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49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儿助行器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小儿助行器骨架,特别关于一种具有安全省力的收折结构的小儿助行器骨架。
背景技术
小儿助行器,其可辅助不能正常行走的孩童以其进行移动或复健,而为了便于家长将小儿助行器进行收纳,小儿助行器的骨架上通常会设置有可收折的机构。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小儿助行器骨架,其包括有一底架及一扶手架,该底架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且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枢接座,该扶手架的两侧朝向下方延伸有两立柱,该两立柱分别枢接至枢接座并形成一可转动的转动关节,并在转动关节处设置有可将立柱及底架相对定位或可枢转的定位机构,例如在枢接座上设置卡扣槽,在立柱上以可滑移的设置卡扣件,通过手持移动卡扣件卡入卡扣槽内,使立柱与枢接座相互定位,或通过移动卡扣件脱离卡扣槽,使立柱与枢接座可相对枢转,使用者可将扶手架相对底架枢转,如此进行收折。但实际使用时,扶手架上还会进一步增加臂盘、护腰、座垫等配件,使扶手架整体增加相当的重量,在使用者需控制定位机构并将扶手架进行收折的动作中,因为定位机构邻近于转动关节,使用者手持位置距离转动关节相当短,其支点(转动关节)及施力点(手持位置)之间形成的施力臂也相当短,需要费力的将扶手架进行收折,当扶手架的整体重量过重时,使用者更可能会无法稳定的握持扶手架,产生夹伤手部等意外,因此现有技术的小儿助行器骨架,其收折机构距离转动关节距离短,收折费力且危险的缺点,尚须进一步的改进以更适于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小儿助行器骨架具有收折费力且危险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的技术手段可以改进。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小儿助行器骨架,其包括有一底架、一扶手架、两定位机构及两连动把手,其中该底架为一架体;该扶手架两侧具有两立柱,两立柱的底端分别枢接于该底架的两侧处并分别形成
一转动关节;该两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两转动关节处;该两连动把手分别位于该两定位机构的上方,并以其底端连接该定位机构。优选的,在该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座,该立柱与枢接座形成枢接,在该枢接座的顶端形成有一卡扣槽;该定位机构包括有两覆壳及两卡扣件;该两覆壳的外侧壁面各穿设有一第一长孔,两覆壳分别套设于两立柱,该第一长孔相对于该卡扣槽;该卡扣件以可滑移的设置于该第一长孔内,其可移动卡入卡扣槽内或移动脱离卡扣槽,该连动把手的底端连接于该卡扣件。优选的,在该两覆壳的外侧壁面进一步各穿设有一第二长孔,该第二长孔位于该第一长孔的上方处,该连动把手顶端的两侧分别突出形成握持部,该握持部以可滑移的位于第二长孔内并以其端部突出于覆壳外。优选的,所述枢接座为两间隔的片体,两片体分别位于该覆壳的两侧,该卡扣件的两端突出于覆壳外。优选的,所述底架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本实用新型的可控制收折机构的连动把手的设计,可使使用者通过移动连动把手即可控制收折机构,使用者可握持立柱邻近连动把手之处进行操作,此时的手持位置至转动关节的距离比现有技术的长,使施力臂的长度增加,在扶手架上增设配件使重量增加的情形下,使用者可较省力且稳定的进行操作,同时也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底架100滚轮11枢接座110枢轴孔111卡扣槽20扶手架21立柱210枢轴22转动关节 30定位机构31覆壳310第一长孔311第二长孔 32卡扣件40连动把手 41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小儿助行器骨架,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有一底架10、 一扶手架20、两定位机构30及两连动把手40 ;该底架10为一架体,其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100,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底架10为一长杆弯折形成,在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枢接座11,该枢接座11为两间隔的片体,在两片体底端处的表面上穿设有相对的枢轴孔110,在两片体的顶端片缘凹设有卡扣槽 111 ;[0036]该扶手架20为一架体,架体两侧各连接有一朝向下方延伸的立柱21,两立柱21底端分别枢接于该底架10的两侧处并分别形成一转动关节22,使该扶手架20可相对于底架 10转动,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立柱21位于枢接座11的两片体间,该立柱21底端以可相对立柱21转动的设有一枢轴210,该枢轴210的两端穿设结合于两片体的枢轴孔 110 内;该两定位机构30分别设置于两转动关节22处,当该定位机构30运作时,该扶手架20的立柱21无法相对底架10转动,形成相互定位的状态,当该定位机构30停止运作时, 该扶手架20可相对底架10转动,形成可枢转收折的状态,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定位机构30包括有两覆壳31及两卡扣件32 ;该两覆壳31分别套设于两立柱21上,每一覆壳31的底端处位于枢接座11的两片体间,在该两覆壳31的外侧壁面各穿设有一第一长孔310及一第二长孔311,该第二长孔311位于第一长孔310的上方处,当该立柱21相对底架10枢转至一位置时,该第一长孔 310可相对于该卡扣槽111 ;该卡扣件32为一片体,片体以可滑移的设置于该第一长孔310内,其片体两端突出于第一长孔310外,该卡扣件32可移动以两端卡入卡扣槽111内或移动脱离卡扣槽111 ;该两连动把手40分别设置于该两定位机构30的上方处,并以其底端连接定位机构30,使用者可通过该连动把手40将该定位机构30开启或关闭,在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连动把手40为一设置于覆壳31内部的长形片体,片体顶端的两侧分别突出形成握持部41,该握持部41以可滑移的位于第二长孔311内并以其端部突出于覆壳31外,该连动把手40的底端以固定件连接至该卡扣件32的片体顶端处。请参阅图3所示,图中所示的该定位机构30为开启状态,也就是该卡扣件32卡入至111卡扣槽中,该转动关节22此时为不可转动,该扶手架20、立柱21及底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为固定;当使用者欲进行收折时,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使用者以双手分别握持于两立柱21位于连动把手40处的位置,并握持于连动把手40的握持部41,再将该连动把手 40朝向上方移动,使该连动把手40带动定位机构30形成关闭状态,也就是以该连动把手 40带动卡扣件32朝向上方移动并脱离该卡扣槽111 ;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当定位机构30 形成关闭状态后,该立柱21即可相对底架10枢转,此时使用者的双手仍分别握持于两立柱 21位于连动把手40处的位置,将扶手架20收折至该底架10内,取得较小的收纳体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儿助行器骨架,其包括有一底架、一扶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两定位机构及两连动把手,其中该底架为一架体;该扶手架两侧具有两立柱,两立柱的底端分别枢接于该底架的两侧处并分别形成一转动关节;该两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两转动关节处;该两连动把手分别位于该两定位机构的上方,并以其底端连接该定位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助行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在该底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座,该立柱与枢接座形成枢接,在该枢接座的顶端形成有一卡扣槽;该定位机构包括有两覆壳及两卡扣件;该两覆壳的外侧壁面各穿设有一第一长孔,两覆壳分别套设于两立柱,该第一长孔相对于该卡扣槽;该卡扣件以可滑移的设置于该第一长孔内,其可移动卡入卡扣槽内或移动脱离卡扣槽,该连动把手的底端连接于该卡扣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儿助行器骨架,其特征在于,在该两覆壳的外侧壁面进一步各穿设有一第二长孔,该第二长孔位于该第一长孔的上方处,该连动把手顶端的两侧分别突出形成握持部,该握持部以可滑移的位于第二长孔内并以其端部突出于覆壳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儿助行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座为两间隔的片体,两片体分别位于该覆壳的两侧,该卡扣件的两端突出于覆壳外。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儿助行器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小儿助行器骨架,其包括有一底架、一扶手架、两定位机构及两连动把手;该扶手架以两侧的立柱与该底架相互枢接以形成转动关节;两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于两转动关节处;两连动把手分别位于该两定位机构的上方并连接该定位机构;使用者可通过连动把手带动定位机构开启或关闭,使操作更加安全及省力。
文档编号A61H3/04GK202236169SQ2011203651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方玉群 申请人:惠州安东五金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