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16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治疗效果好的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心包积液属心血管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心包积液进行穿刺引流,穿刺引流一方面抽取心包积液作实验室检查,以帮助进行诊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措施,另一方面缓解了心包压迫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心包积液引流管为一柔性管体,管体的一端设有注射器连接口,管体的另一端封闭并呈大于半圆的弧形,弧形管壁上设有译站马车干个通孔,这种引流管的不足是只能起到心包积液的引流,向心包内注药液时需更换注射器,操作非常不方便,有人发明了一种可同时对心包进行注药液的引流管,其用的管体一端封闭且呈弧形,弧形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管体的另一端经三通阀分别与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其不足是心包积液的引流和向心包注入药液都采用同一管体,注药液时易将积液带回心包,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治疗效果好的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设有一段医用橡胶管体,管体一端封闭且呈弧形,弧形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管体的另一端经三通阀分别与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管体内分别设有引流通道和注药通道,引流通道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通道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洲药通道的另一端与注药导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经抽液导管、引流通道抽取积液,又可以经注药导管、注药导通道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了心包积液重新进入,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消费品疗效果好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设有一段医用橡胶管体1,管体1 一端封闭且呈弧形,弧形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管体1的另一端经三通阀2分别与注药导管3和抽液导管4相连接,注药导管3和抽液导管4上分别设有控制阀5、6,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管体1内分别设有引流通道7 和注药通道8,引流通道7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引流通道7的另一端与抽液导管4 相连接,注药通道8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注药通道8的另一端与注药导管3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经抽液导管、引流通道抽取积液,又可以经注药导管、注药导通道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了心包积液重新进入,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消费品疗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1. 一种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设有一段医用橡胶管体,管体一端封闭且呈弧形,弧形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管体的另一端经三通阀分别与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管体内分别设有引流通道和注药通道,引流通道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通道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注药通道的另一端与注药导管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包积液引流治疗管,设有一段医用橡胶管体,管体一端封闭且呈弧形,弧形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管体的另一端经三通阀分别与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导管和抽液导管上分别设有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管体内分别设有引流通道和注药通道,引流通道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抽液导管相连接,注药通道的一端与管壁上的通孔相连,注药通道的另一端与注药导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经抽液导管、引流通道抽取积液,经注药导管、注药导通道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消费品疗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2236523SQ20112039768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崔雪艳, 张秀凤, 徐梅林 申请人:张秀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