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17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生物学实验装置,涉及一种基础医学动物模型制作的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
背景技术
[000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其危害性极大,致残、死率非常高,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其主要危害是引起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机制至今尚未明了。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活体动物模型在研究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0003]目前,制作动物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先结扎动物双侧颈总动脉,然后利用立体定向仪用微量注射的方法给基底池等脑池内注射自体血;另一个方法是剪开颈总动脉,插入一根特制的尼龙线,避开翼腭动脉,到达一定距离后,用力穿破大脑中动脉,使血液流入脑池内,尼龙线退出后结扎颈总动脉。[0004]目前,市面上未见性价比高,使用方便、两种造摸方法均可使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自制尼龙绳及购买的微量注射器在造膜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0005]1)尼龙绳和微量注射器只适用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一种,无法综合性使用,不经济;[0006]2)微量注射器一般仅能反复使用20-30次,而且价格昂贵,性价比低;[0007]3)尼龙绳需要特制,根据血管粗细,在尼龙绳外包裹一层丙酮胶,保证其直径符合血管大小,而且使尼龙绳具有一定硬度,便于在血管内穿行及保持锐利度以便穿破血管。但挂胶的技术非常难,失败率很高,即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0008]4)挂胶后的尼龙绳要么锐利,还未到大脑中动脉,已经穿破血管,导致造模失败, 要么柔软,不能穿破血管,无法造模,浪费动物,很不经济。[0009]5)另外市面上特制的尼龙绳非常昂贵,而且只能使用1次,不能反复使用,性价比不高。[0010]经申请人所作的文献检索,截止目前为止,还未见同类相似装置的报道。 发明内容[001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该探针能够更好的完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制作和提高制模效率。[0012]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0013]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包括一中空且柔细长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导丝表面上有用于标记长度的数据刻度,导丝内有细针,该细针带有锋利的尖端。可自由在导丝内进出,且细针表面涂有抗凝剂。[0014]本发明的其它特点是[0015]所述的导丝由钛金属制成;[0016]所述的细针由不锈钢制成。[0017]本实用新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在制作模型时,可有效将细针安全的由导丝送入制模的血管部位,且确实有效的穿透血管,造成出血,最后可安全撤出导丝和细针,减少并发症。该探针有效提高模型成功率,减少副作用,减轻研究人员工作量和反复使用以降低实验耗材费用等都有重要意义。经申请人所作的文献检索,还未见同类相似装置。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附图1、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包括一根中空且柔细长的导丝1,导丝1表面有用于标记长度的数据刻度2,导丝1内有尖端锋利,涂有抗凝剂的金属细针3。[0021]导丝1用于将细针安全、准确送入合适血管部位,数据刻度2具有标记进入导丝的长度的功能,细针3具有穿破血管,造成出血的作用。[0022]导丝1由钛金属制成;细针3由不锈钢制成。[0023]使用时,血管暴露清楚后,切口,将导丝1送入血管,此时细针3在导丝1内,根据导丝表面数据刻度2进入一定长度后,到达合适部位,将细针3推进,从导丝1 口穿出,穿透血管,造成出血,其表面抗凝剂可维持一定出血时间,确实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先将细针 3退回导丝1内,再一起从血管中拔出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包括一中空且柔细长的导丝(1),其特征在于,导丝 (1)表面上有用于标记长度的数据刻度O),导丝(1)内有细针(3),该细针C3)带有锋利的尖端,且表面涂有抗凝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1)由钛金属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针(3)由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探针,包括一中空且柔细长的导丝,导丝表面上有用于标记长度的数据刻度,导丝内有细针,该细针带有锋利的尖端,且表面涂有抗凝剂。该探针能够有效提高模型成功率,减轻研究人员工作量和反复使用以降低实验耗材费用等都有重要意义。经申请人所作的文献检索,还未见同类相似装置。
文档编号A61B17/00GK202277354SQ20112039792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刘伟, 屈延, 张磊, 惠浩, 李兵, 林伟, 王凯, 苏宁, 蒋晓帆, 费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