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01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医疗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脑 瘫步行训练康复器。
背景技术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我国治疗脑性瘫痪的主要医疗方法有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推拿、针灸、中药、西药、手术、引导式教育等。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脑瘫康复机构数量十分有限,目前无法满足广大脑性瘫痪患者的康复需求,仅有小部分脑瘫患者毎年能在康复机构维持治疗数月。由于脑性瘫痪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姿势的异常,导致运动发育迟缓,尤其是无法独立、安全的行走,使患者错过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期,智力开发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步行基础功能训练和歩行训练,其歩行能力仍然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仅靠患者自身的能力或家属的帮助,歩行训练过程十分困难,即便在专业的康复医疗机构,歩行训练效果也不尽理想,且过程繁琐,时间久,难度大。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够安全、有效的辅助脑性瘫痪患者进行步行相关的基础能力训练、步行训练和步态训练的康复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用于安全、有效的辅助脑性瘫痪患者进行步行相关的基础能力训练、歩行训练和步态训练,也可作为ー种患者的辅助代步工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由主体架和若干个附属器械组成,可以使步行训练更加安全和有效。所述的主体架由底架、脚轮、矩形承载板、扶手架、把手、上肢托垫、侧方扶手、悬挂架、悬挂带、减重吊兜组成。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可辅助下肢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进行重心转移训练、减重歩行训练、平衡能力训练,也可作为ー种患者的辅助代步工具。利用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可使患者长时间站立或歩行,每天进行较长时间的步行训练,提高身体机能,解决患者家人必须时刻陪护的难题,促进患者身心的独立,提高患者的独立活动的能力。所述的底架,呈“Π”形,底架下部的两端设置四个脚轮,脚轮具有刹闸。在所述底架上平行设置ー对矩形承载板,矩形承载板面上等距设置均距固定孔。所述的均距固定孔,均匀且等距地分布在矩形承载板上,并与扶手架,上肢托垫、侧方扶手、悬挂架、座椅架上设置的孔相适配,用以调节上述装置在矩形承载板上的位置,以满足训练需要。所述的扶手架,呈“Π”形,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将其固定于矩形承载板外侧面上,可根据训练需要置于水平位或垂直位。所述的ー对把手,用螺钉固定于扶手架上。[0011]所述的上肢托垫,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由内向外将上肢托垫、矩形承载板及扶手架固定,使上肢托垫、矩形承载板及扶手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的侧方扶手,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固定于矩形板内侧面。所述的悬挂架,呈“Π”形,由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垂直固定于矩形承载板外侧面上,悬挂架下连接两条悬挂帯,悬挂带下方连接减重吊兜。所述的若干个附属器械包括可调式漫歩装置、可调式训练椅、ー对膝部活动杆、软套垫、固定杆、一组圆状重盘。所述的可调式漫歩装置,由两个相同的摆臂组成。每个摆臂由固定座、旋转轴及安装其中的向心球轴承、升降方柱、升降方杆、踏板架、十字方管、踏板、一对塑柄螺栓组成。所述的固定座,由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将其固定于矩形承载板内侧面上,固定座通过轴承孔与旋转轴中的向心球轴承相连。所述的旋转轴下部连接升降方柱,升降方柱下部与升降方杆相连,升降方柱的截面形状与升降方杆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升降方杆可沿升降方柱内壁移动,升降方柱下部设置ー个定位孔,升降方杆上等距设置若干个臂长调节孔,由螺钉通过定位孔与不同高度的臂长调节孔将升降方柱与升降方杆固定,可调节摆臂的长度。所述的踏板架,与升降方杆下部连接,踏板架可与十字方管套接。所述的十字方管,由长管和短管构成“十”字且交叉部相通,短管和长管的截面形状与踏板架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与踏板架套接后可沿踏板架的外壁移动,根据训练要求将长管或短管与踏板架套接后,通过旋紧短管或长管上设置的塑柄螺栓实现定位。所述的踏板,其底面与十字方管的上面连接。患者进行训练时,双下肢前后交替摆动或侧方左右摆动,可増加下肢的肌カ和运动耐力、扩大下肢的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降低痉挛肌群的异常肌张力、増加下肢交互运动的协调性。所述的可调式训练椅由座椅架、座垫、靠背架、ー对座椅扶手、一组圆状重盘组成。所述的座椅架,由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将座椅架固定于矩形承载板上。所述的座垫,固定在座椅架的中央位置。所述的ー对座椅扶手,分别固定于座椅架两侧。所述的靠背架,其下部与座椅架后部连接,其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胸部固定带和腹部固定带,可固定患者的位置,用以保证患者训练时的安全、防止训练时出现异常姿势或代偿模式。患者可进行膝关节交替伸展及屈曲训练、共同伸展及屈曲训练、伸膝保持训练等训练内容,增强膝关节屈曲及伸展的运动肌カ及耐力、扩大膝关节活动度、改善交互运动协调能力。所述的ー对膝部活动杆,外侧套接部分的截面形状与升降方柱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可套接在升降方柱的外部并移动,通过旋紧塑柄螺栓实现其在升降方柱上的定位,内侧的杆状部分连接软套垫、圆状重盘、腿部固定帯。所述的固定杆,用螺钉通过矩形承载板上的均距固定孔定位,可套接软套垫,在训练中起到减震、固定位置的作用。所述的ー组圆状重盘,中心部可与膝部活动杆内侧杆状部分套接,在训练中起到配重的作用,调节运动负荷。所述的若干固定带,在训练中固定能力较差患者脚、踝等部位的位置,也可以根据训练需要将固定杆与其他装置绑定。另外,底架、扶手架、悬挂架也可呈倒“ U”形、框形等其他形状。本实用新 型的有益效果是一件器械即可完成身体多个部分的功能训练,既可以进行被动训练,也可以进行助力训练和抗阻训练,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步行训练。使用本实用新型使治疗人员和家属在步行训练中感到省力、放心,增强康复的信心。经过短时间的康复训练可提高肌力、降低痉挛肌群的肌张力、抑制异常运动模式、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尤其适合对年龄较小的脑瘫患者进行步行及歩行基础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配置医用慢速跑台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上矩形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配置可调式漫歩装置的前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漫歩装置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配置可调式漫歩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配置调式训练椅的前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配置可调式训练椅的左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主体架配置可调式训练椅的俯视图;图中I底架,2脚轮,3矩形承载板,4扶手架,5上肢托垫,6把手,7侧方扶手,8悬挂架,9悬挂带,10减重吊兜,11均距固定孔,12固定座,13旋转轴,14向心球轴承,15升降方柱,16定位孔,17升降方杆,18臂长调节孔,19踏板架,20踏板,21十字方管,22塑柄螺栓,23固定杆,24座椅架,25座垫,26座椅扶手,27胸部固定带,28腹部固定带,29靠背架,30膝部活动杆,31软套垫,32圆状重盘,33摆臂,34刹闸,35腿部固定带,36主体架,37短管,38长管,39医用慢速跑台放置区域,40可调式漫歩装置,41可调式训练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I所示,利用主体架36进行立位训练和歩行训练。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由主体架36和若干个附属训练器械组成,主体架36是由底架I、脚轮2、矩形承载板3、扶手架4、上肢托垫5、把手6、侧方扶手7、悬挂架8、悬挂带9、减重吊兜10组成。主体架36设置有“Π”形底架1,底架I下部的两端设置四个脚轮2,脚轮2具有刹闸34,底架I的两个平行边分别设置ー个矩形承载板3,两个矩形承载板3居中并处于相对位置,矩形承载板3上等距设置均距固定孔11,矩形承载板3上设置扶手架4,在相对于扶手架4水平位置的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设置上肢托垫5,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设置侧方扶手7,矩形承载板3上方设置“ Π”形悬挂架8,悬挂架8下连接两根悬挂带9,悬挂带9下方连接减重吊兜10。训练时,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将训练器移置于硬实平地上,对训练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扶助患者站立于训练器底架I间的平地上,将减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躯干上,调整扶手架4、上肢托垫5的水平位置至适宜水平位,然后通过调节悬挂带9的长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减重,调节完毕后,患者握住把手6推行主体架36进行步行训练;也可刹住主体架36下四个脚轮2上的刹闸34,患者在主体架36中间进行立位训练,如踏步训练、单侧下肢 负重能力训练、平衡训练、跨步训练等歩行基础能力训练。进行利用本实用新型训练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减少减重程度和増加训练时间,増加患者下肢的承重与歩行能力。训练结束后,刹住主体架36下四个脚轮2上的刹闸34,解除减重吊兜10,扶助患者退出训练器。实施例2如图2所示,可在主体架36下的医用慢速跑台放置区域39内,配置医用慢速跑台进行辅助步行训练。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将训练器移置于硬实平地上,对训练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刹住主体架36下四个脚轮2上的刹闸34,将“Π”扶手架4和上肢托垫5反向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上,调整至训练需要的水平位置,用螺钉由内向外将上肢托垫5、矩形承载板3及扶手架4固定,在医用慢速跑台放置区域39内放置医用慢速跑台,患者站立于跑台上,将减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躯干上,调节悬挂带9处于需要长度,患者上肢放于上肢托垫5上,双手抓握扶手架4上设置的ー对把手6,开启医用慢速跑台后,辅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若患者的歩行能力较差,辅助者可帮助患者的双下肢进行跨步和步行训练。实施例3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可调式漫步装置40由两个相同的摆臂33组成,每个摆臂33由固定座12、旋转轴13及安装其中的向心球轴承14、升降方柱15、升降方杆17、踏板架19、十字方管21、踏板20、ー对塑柄螺栓22组成。设置在矩形承载板3上的固定座12,由螺钉将其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上;固定座12通过轴承孔与旋转轴13中的向心球轴承14相连;旋转轴13下部连接升降方柱15 ;升降方柱15下部与升降方杆17连接,升降方柱15的截面形状与升降方杆17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升降方杆17可沿升降方柱15内壁移动;升降方柱15下部设置ー个定位孔16,升降方杆17上垂直设置若干个臂长调节孔18,由螺钉通过定位孔16与不同高度的臂长调节孔18将升降方柱与升降方杆17固定,可调节摆臂33的长度;升降方杆17下部连接踏板架19,踏板架19与十字方管21套接,十字方管21,由短管37和长管38构成“十”字且交叉部相通短管37和长管38的截面形状与踏板架19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与踏板架19套接后可沿踏板架19的外壁移动,根据训练要求将长管38或短管37与踏板架19套接后,通过旋紧短管37或长管38上设置的塑柄螺栓22实现定位,踏板20与下方的十字方管21连接。实施例4如图4所示,利用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进行髋关节屈曲及伸展训练。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将训练器移置于硬实平地上,对训练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刹住主体架36下四个脚轮2上的刹闸34,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11分别与两个固定座12连接,将两个摆臂33分别设置于两个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的对称位置上,用螺钉通过定位孔16与不同高度的臂长调节孔18将升降方柱15与升降方杆17固定,调节两个摆臂33的长度均与患者下肢长度相适配,将十字方管21上的短管37与踏板架19套接,调节于训练需要位置后,旋紧塑柄螺栓22实现定位。患者在辅助者帮助下,双脚站立于双侧踏板20上,将减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躯干上,对称调节悬挂带9拉カ以调节减重程度;患者上肢放于上肢托垫5上,双手握扶手架4上置的把手6。训练时,患者双下肢前后交替摆动或单侧肢体前后摆动,髋关节进行屈曲及伸展交替训练,增强股四头肌、臀大肌等肌肉力量和协调运动能力、增强体能、改善下肢活动功能及歩行姿态;若患者双下肢的运动能力较差,辅助者可辅助患者的双下肢进行训练。当需要对患者某一侧髋关节进行屈曲及伸展的加强训练吋,在对侧踏板20后方位置设置固定杆23,固定杆23通过相应高度的均距固定孔11用螺钉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上,用固定带绑定一侧漫步装置上的踏板架19与固定杆23,即固定侧进行站立,另ー侧进行髋关节屈曲及伸展训练。当患者的下肢异常模式得到矫正后,可卸下上肢托垫5或减重 吊兜10进行训练。由于摆臂33长度可调节,当患者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摆臂33长度能与患者的下肢长度相适配,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实施例5如图6所示,利用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进行髋关节外展及内收训练。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将训练器移置于硬实平地上,对训练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刹住主体架36下四个脚轮2上的刹闸34,卸下上肢托垫5,将“Π”扶手架4竖直设置在矩形承载板3上,开ロ侧朝下且高度与悬挂架8相同,将两条悬挂带9分别设置在扶手架4与悬挂架8上,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11分别与两个固定座12连接,将两个摆臂33设置于同一侧的矩形承载板3的内侧面同一水平位置,且两个固定座12之间的宽度与患者的左、右侧髂前上棘之间的宽度相适配,由螺钉通过定位孔16与不同高度的臂长调节孔18将升降方柱15与升降方杆17固定,以调节摆臂33的长度与患者下肢长度相适配;将十字方管21上的长管38与踏板架19套接,调节于训练需要位置后,旋紧塑柄螺栓22实现定位;患者在辅助者帮助下,双脚站立于双侧踏板20上,患者双手抓握矩形承载板3上设置的侧方扶手7,辅助者将减重吊兜10固定于患者躯干上,对称调节悬挂带9拉カ以调节减重程度,在两个踏板20中间位置设置固定杆23,由螺钉通过与踏板20高度相同的均距固定孔11将固定杆23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上,固定杆23外套接软套垫31,防止在训练中两个脚踏板19发生碰撞引发危险,起到减震、保护作用。训练时,患者单侧或双侧髋关节进行外展及内收训练,尤其增强臀中肌、臀小肌等肌肉的力量,改善股内收肌群的痉挛及歩行姿态。当需要对患者某一侧髋关节进行外展及内收的加强训练时,用固定带绑定一侧踏板架19与固定杆23,即固定侧进行站立,对侧下肢进行髋关节外展及内收训练;若患者双下肢的运动能力较差,可辅助患者进行训练;由于摆臂33长度可调节,当患者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摆臂33长度能与患者的下肢长度相适配,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实施例6如图7、图8、图9所示,利用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进行膝关节运动训练。可调式训练椅41由座椅架24、座垫25、靠背架29、一对座椅扶手26、一组圆状重盘32组成。由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11将座椅架24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的适宜水平位置;座垫25固定在座椅架24的中央;座椅架24两侧分别固定ー个座椅扶手26 ;靠背架29与座椅架24后部连接,靠背架29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胸部固定带27和腹部固定带28膝部活动杆30外侧套接在升降方柱15外部,通过旋紧塑柄螺栓22实现在升降方柱15上的定位,膝部活动杆30内侧的杆状部分连接软套垫31、圆状重盘32、腿部固定带35。[0067]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将训练器移置于硬实平地上,对训练器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刹住主体架36下四个脚轮2上的刹闸34,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11将可调式训练椅41设置于矩形承载板3的适宜水平位,患者坐于座垫25上,调整坐姿后用胸部固定带27和腹部固定带28固定患者躯干,卸下套接于双侧升降方柱15内的升降方杆17及以下的连接部分,用螺钉通过均距固定孔11分别与两个固定座12连接,固定于两侧矩形承载板3的内侧面相対称的位置,且其连线通过双膝关节活动轴心,;将ー对膝部活动杆30分别套接于两侧升降方柱15移动膝部活动杆30的位置,使其内侧的软套垫31抵于双侧小腿下部的适宜位置,通过旋紧塑柄螺栓22实现定位,并系好腿部固定带35。训练吋,患者膝关节进行交替伸展及屈曲训练、共同伸展或屈曲训练、伸膝保持训练等内容,增强膝关节屈曲及伸展的运动肌カ及耐力、扩大膝关节活动度、改善交互运动协调能力;若患者膝关节运动能力较差,可辅助患者运动;患者膝关节运动能力改善后,拔出膝部活动杆30上的软套垫31,根据训练需要将一定重量的圆状重盘32套接于膝部活动杆30上,然后再将软套垫31置于原位,增减圆状重盘32的个数及训练时间以调节训练強度。当需要对患者某一侧膝关节进行伸展及屈曲的加强训练吋,在对侧升降方柱15后方位置设置固定杆23,固定杆23通过相应高度的均距固定孔11用螺钉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上,用固定带绑定固定杆23与一侧升降方柱15,另ー侧进行膝关节屈曲及伸展训练;由于膝部活动杆30在升降方柱17上的固定位置可调节,当患者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摆臂33长度能与患者的小腿长度相适配,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架(36),主体架(36)包括底架(I)、脚轮(2)、矩形承载板(3)、扶手架(4)、上肢托垫(5)、把手¢)、侧方扶手(7)、悬挂架(8)、悬挂带(9)、减重吊兜(10);底架⑴下部的两端设置四个脚轮(2),脚轮⑵具有刹闸(34);底架(I)上设置ー对矩形承载板(3),两个矩形承载板(3)分别位于底架(I)两边中间位置且对称设置,矩形承载板(3)板面上设置固定孔(11),并与扶手架(4),上肢托垫(5)、侧方扶手(7)、悬挂架(8)、座椅架(24)上设置的孔相适配;扶手架(4),通过固定孔(II)固定于矩形承载 板(3)外侧面上;ー对把手(6)固定于扶手架(4)上;矩形承载板(3)之间水平设置上肢托垫(5),通过固定孔(11)由内向外将上肢托垫(5)、矩形承载板(3)及扶手架(4)固定,使上肢托垫(5)、矩形承载板(3)及扶手架(4)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设置侧方扶手(7),通过固定孔(11)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悬挂架(8)通过固定孔(11)垂直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外侧面上,悬挂架(8)下连接两条悬挂带(9),悬挂带(9)下方连接减重吊兜(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干底架(I)、扶手架(4)、悬挂架(8)均呈“Π”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孔(11)为等距且均匀设置均距固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主体架(36)上还可配置若干个附属器械,包括可调式漫歩装置(40)、可调式训练椅(41)、ー对膝部活动杆(30)、软套垫(31)、固定杆(23)、ー组圆状重盘(32)中的ー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可调式漫歩装置(40),由两个相同的摆臂(33)组成,每个摆臂(33)由固定座(12)、旋转轴(13)及安装其中的向心球轴承(14)、升降方柱(15)、升降方杆(17)、踏板架(19)、十字方管(21)、踏板(20)、一对塑柄螺栓(22)组成;固定座(12)通过固定孔(11)将其固定于矩形承载板(3)内侧面上,固定座(12)通过轴承孔与旋转轴(13)中的向心球轴承(14)相连;旋转轴(13)下部连接升降方柱(15),升降方柱(15)下部与升降方杆(17)相连,升降方柱(15)的截面形状与升降方杆(17)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升降方杆(17)可沿升降方柱(15)内壁移动,升降方柱(15)下部设置ー个定位孔(16),升降方杆(17)上等距设置若干个臂长调节孔(18),由螺钉通过定位孔(16)与不同高度的臂长调节孔(18)将升降方柱(15)与升降方杆(17)固定,可调节摆臂(33)的长度;踏板架(19)与升降方杆(17)下部连接,踏板架(19)可与十字方管(21)套接;十字方管(21)由长管(38)和短管(37)构成“十”字,且交叉部相通,短管(37)和长管(38)的截面形状与踏板架(19)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十字方管(21)与踏板架(19)套接后可沿踏板架(19)的外壁移动,根据训练要求将长管(38)或短管(37)与踏板架(19)套接后,通过旋紧短管(37)或长管(38)上设置的塑柄螺栓(22)实现定位;踏板(20)与下方的十字方管(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干可调式训练椅(41)由座椅架(24)、座垫(25)、靠背架(29)、一对座椅扶手(26)组成;座椅架(24)由螺钉通过矩形承载板(3)上相应高度的固定孔(11)固定;座垫(25)固定在座椅架(24)的中央位置;ー对座椅扶手(26)分别固定于座椅架(24)两侧;靠背架(29)下部与座椅架(24)后部连接,其上部和下部分别水平设置胸部固定带(27)和腹部固定带(2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ー对膝部活动杆(30),外侧的套接部分的截面形状与升降方柱(15)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可套接在升降方柱(15)的外部并移动,通过旋紧塑柄螺栓(22)实现其在升降方柱(15)上的定位;内侧的杆状部分连接软套垫(31)、圆状重盘(32)、腿部固定带(3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杆(23),通过矩形承载板(3)上的固定孔(11)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ー组圆状重盘(32),中心部可与膝部活动杆(30)内侧杆状部分套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其特征在干所述的软套垫(31),在利用可调式漫歩装置(40)进行训练时,将其套接在固定杆(23)上,在利用可调式训练椅(41)训练时,将其套接在膝部活动杆(30)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由主体架和若干个附属器械组成,主体架包括底架、脚轮、矩形承载板、扶手架、把手、上肢托垫、侧方扶手、悬挂架、悬挂带、减重吊兜;附属器械设置于主体架上,包括可调式漫步装置、可调式训练椅、一对膝部活动杆、软套垫、固定杆、一组圆状重盘。该脑瘫步行训练康复器可安全、有效的辅助脑性瘫痪患者进行步行相关的基础能力训练及步行、步态训练,也可作为一种患者的辅助代步工具。
文档编号A61H1/02GK202355552SQ2011204310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侯小飞, 刘鹏, 吕智海, 姜志梅, 庞伟, 杨本利, 汤敬华 申请人: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