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子宫牵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04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子宫牵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科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子宫牵拉器。
背景技术
目前,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最常实施的手术,它分为经腹部和阴道两种方式,传统的腹式子宫切除术是用大弯钳夹住两侧宫角或除件,然后向腹腔外牵拉子宫,子宫两侧的的血管钳和钳夹的附件组织占据了本来就比较狭窄的手术空间,不利于盆腔深部的操作。阴式子宫切除术是对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的微创手术,但阴式子宫切除术是阴道深部的操作,且术野极度狭窄,以往的牵拉方法是用组织钳夹住子宫浆层后往外牵拉,稍用力会造成滑脱或子宫表面组织撕裂,使患者有极大的生命危险,还有使用螺旋状针体刺入宫腔内进行牵拉,但损伤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子宫牵拉器,该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针体A、针体B、圆轴、钢丝、拉环、螺旋杆、螺纹、固定杆、刻度线、手柄,其特征在于针体A和针体B固定在圆轴上,针体A和针体B组合并拢构成刺针,圆轴通过钢丝固定在拉环上,钢丝贯穿于螺旋杆中,从另一端伸出固定在拉环上,螺旋杆上设置有与固定杆匹配的螺纹,固定杆上设置有刻度线,固定杆尾部设置有手柄。使用方法当针体A和针体B组合并拢构成刺针时,伸入子宫腔内,用刻度线确定深度,到达B超所确定的位置,一手拿住手柄,一手拉动拉环,使拉环通过钢丝作用于圆轴上,使圆轴向螺旋杆移动,从而使针体A和针体B撑开,内衬于子宫腔壁内部,便于将子宫牵拉到术野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子宫牵拉器结构简单,使手术创伤少,恢复快,为患者减轻痛苦,而且成本低,操作方便。

图I :本实用新型针体合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针体张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针体Al、针体BI. I、圆轴2、钢丝3、拉环4、螺旋杆5、螺纹6、固定杆7、刻度线8、手柄9。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针体Al、针体BI. I、圆轴2、钢丝3、拉环4、螺旋杆5、螺纹6、固定杆7、刻度线8、手柄9,其特征在于针体Al和针体BI. I固定在圆轴2上,针体Al和针体BI. I组合并拢构成刺针,圆轴2通过钢丝3固定在拉环4上,钢丝3贯穿于螺旋杆5中,从另一端伸出固定在拉环4上,螺旋杆5上设置有与固定杆7匹配的螺纹6,固定杆7上设置有刻度线8,固定杆7尾部设置有手柄9。使用方法当针体Al和针体BI. I组合并拢构成刺针时,刺入子宫腔内,用刻度线8确定深度,到达B超所确定的位置,一手拿住手柄9,一手拉动拉环4,使拉环4通过钢丝3作用于圆轴2上,使圆轴2向螺旋杆5移动,从而使针体Al和针体BI. I撑开,内衬于子宫腔壁内部,将子宫牵拉到术野范围内。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 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新型子宫牵拉器,包括针体A(I)、针体B(l. I)、圆轴(2)、钢丝(3)、拉环(4)、螺旋杆(5)、螺纹(6)、固定杆(7)、刻度线(8)、手柄(9),其特征在于针体A(I)和针体B(l. I)固定在圆轴(2)上,针体A (I)和针体B (I. I)组合并拢构成刺针,圆轴(2)通过钢丝(3)固定在拉环(4)上,钢丝(3)贯穿于螺旋杆(5)中,从另一端伸出固定在拉环(4)上,螺旋杆(5)上设置有与固定杆(7)匹配的螺纹(6),固定杆(7)上设置有刻度线(8),固定杆(7)尾部设置有手柄(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子宫牵拉器,包括针体A、针体B、圆轴、钢丝、拉环、螺旋杆、螺纹、固定杆、刻度线、手柄,其特征在于针体A和针体B固定在圆轴上,针体A和针体B组合并拢构成刺针,圆轴通过钢丝固定在拉环上,钢丝贯穿于螺旋杆中,从另一端伸出固定在拉环上,螺旋杆上设置有与固定杆匹配的螺纹,固定杆上设置有刻度线,固定杆尾部设置有手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子宫牵拉器结构简单,使手术创伤少,恢复快,为患者减轻痛苦,而且成本低,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2355435SQ2011204317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李秀娟 申请人:李秀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