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39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属于ー种医疗用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ー些因糖尿病、雷诺氏病、脉管炎、冻伤引起的末梢循环不良,末梢循环障碍等疾病,治疗手段还多在使用药剂与按摩方法治疗,往往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需要一种能更有效治疗末梢循环不良的的方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其能利用加温负压来増加末梢循环血量,起到有效治疗末梢循环不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由负压罩、防漏气囊、负压阀、正压阀、电热垫、负压电磁泵、负压调整器、连接管组成,其特征在干负压罩呈筒状左侧开ロ,开ロ端内壁与防漏气囊连接,防漏气囊顶端通过负压罩伸出进气ロ,负压罩底端为电热垫,负压罩后端分别连接负压阀与正压阀,负压阀、正压阀通过连接管与负压电磁泵连接,负压电磁泵通过负压调整器控制连接电源。所述的负压调整器,由气缸,弹簧,导电支点,金属针,金属滑片组成,其中气缸内部连接弹簧,气缸顶端为活塞,活塞与金属针后端连接,金属针中段通过导电支点接通电源正极,金属针前端与金属滑片活动接触连接,金属滑片一半为导电金属另一半为绝缘体,金属滑片与电源负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对末梢循环不良症状起到有效治疗,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调整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由负压罩I、防漏气囊2、负压阀3、正压阀4、电热垫5、负压电磁泵6、负压调整器7、负压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负压罩I呈筒状左侧开ロ,负压罩I开ロ端内壁与防漏气囊2连接,防漏气囊2顶端通过负压罩I伸出进气ロ 9,负压罩I底端为电热垫5,负压罩I后端分别连接负压阀3与正压阀4,负压阀3、正压阀4通过负压管8与负压电磁泵6连接,负压电磁泵6通过负压调整器7控制连接电源;所述的负压调整器7,由气缸7-1,弹簧7-2,活塞7-3,导电支点7-4,金属针7-5,金属滑片7-6组成,其中气缸7-1底端连接负压管8,气缸7_1内部连接弹簧7-2,气缸7-1顶端为活塞7-3,活塞7-3与金属针7_5后端连接,金属针7_5中段通过导电支点7-4接通电源正扱,金属针7-5前端与金属滑片7-6活动接触连接,金属滑片7-6 —半为导电金属另一半为绝缘体,金属滑片7-6与电源负极连接。使用时,如图I所示,先将ー只手臂放入负压罩1,放入后通过进气ロ 9给防漏气囊2充气,防漏气囊2膨胀将手臂与开ロ端的漏气间隙封闭,负压罩I内的电热垫提高温度,通过负压调整器7调整指定压カ打开负压电磁泵6,压カ通过负压阀3在负压 罩I内产生负压,数分钟后打开正压阀4使负压罩I内负压归零,几分钟后再次使用产生负压,重复几次可有效改善末梢循环不良。如图2所示,负压调整器7通过气缸7-1相连的负压管压管8内的负压监测负压罩I内的压力,负压超过预设标准时,气缸7-1内的活塞7-3降低带动金属针7-5,金属针7-5前端逐渐移动到金属滑片7-6绝缘部分使负压电磁泵6断电,压カ升高后未到预设标准,弹簧7-2将活塞7-3弹起,金属针7-5接通金属滑片7-6导电金属部分,负压电磁阀6通电继续产生负压。
权利要求1.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由负压罩、防漏气囊、负压阀、正压阀、电热垫、负压电磁泵、负压调整器、连接管组成,其特征在于负压罩呈筒状左侧开口,开口端内壁与防漏气囊连接,防漏气囊顶端通过负压罩伸出进气口,负压罩底端为电热垫,负压罩后端分别连接负压阀与正压阀,负压阀、正压阀通过连接管与负压电磁泵连接,负压电磁泵通过负压调整器控制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I中所述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调整器,由气缸,弹簧,导电支点,金属针,金属滑片组成,其中气缸内部连接弹簧,气缸顶端为活塞,活塞与金属针后端连接,金属针中段通过导电支点接通电源正极,金属针前端与金属滑片活动接触连接,金属滑片一半为导电金属另一半为绝缘体,金属滑片与电源负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末梢负压循环调节器,由负压罩、防漏气囊、负压阀、正压阀、电热垫、负压电磁泵、负压调整器、连接管组成,其特征在于负压罩呈筒状左侧开口,开口端内壁与防漏气囊连接,防漏气囊顶端通过负压罩伸出进气口,负压罩底端为电热垫,负压罩后端分别连接负压阀与正压阀,负压阀、正压阀通过连接管与负压电磁泵连接,负压电磁泵通过负压调整器控制连接电源;所述的负压调整器,由气缸,弹簧,导电支点,金属针,金属滑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气缸内部连接弹簧,气缸顶端为活塞,活塞与金属针后端连接,金属针中段通过导电支点接通电源正极,金属针前端与金属滑片活动接触连接,金属滑片一半为导电金属另一半为绝缘体,金属滑片与电源负极连接。其对末梢循环不良症状起到有效治疗,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366219SQ20112051231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奇 申请人:王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