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62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一井对吸收性物品与包装材料进行多次弯折而成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该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确保卫生性,通常利用一个个片材状的包装材料来包装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另外,为了确保在就寝时等情况下的充分的吸收力,也广泛使用延长了产品长度的吸收性物品。对于这种延长了产品长度的吸收性物品,相对于通常折为三段的情况,一般以折为四段的方式进行包装(例如,专利文献I)。并且,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以下,适当省略为包装体)中,已知ー种节约包装材料而降低制造成本的方法。例如,公开有下述包装体,首先,将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 的一端弯折,以该一端为下方将吸收性物品配置在包装材料上。接着,通过将吸收性物品的另一端与包装材料一并折叠到一端侧,从而与一端侧相接合,使弯折后的吸收性物品的侧部形状呈Z字状(參照专利文献2)。采用这种包装体,与将包装材料设在吸收性物品的整个背面上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包装材料的需要量。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3685935号(第3页-第4页、图2)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24373号(第3页-第4页、图2_图3)但是,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エ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在由包装材料连续而成的片材上之后折叠吸收性物品来制造包装材料的情况下,若为了抑制包装材料的需要量而使包装材料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则可能产生下述问题。g卩,由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没有自包装材料的侧端与包装材料相接合,因此,当欲以使用了塞勒(セ一ラー)等弯折板的以往的折叠装置对已经进行一次折叠的该一端部进行进一歩折叠时,存在有折叠后的该一端部会打开而不能较好折叠的情況。另外,即使在包装材料的长度短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的情况下,在将吸收性物品以将其纵向上的一端部预先折叠的状态配置在包装材料上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上述问题,但是,将该一端部预先折叠后的吸收性物品配置(转移)到包装材料上的情况下会引起制造装置的构造变得复杂等其它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吸收性物品配置到包装材料上之后对吸收性物品进行折叠的情况下,也能够节约包装材料的需要量且可靠地折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该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即,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包装体1),其中,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包括吸收性物品(卫生巾20),其具有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肌肤侧面(表面片材21)和位于上述使用者的内衣侧的非肌肤侧面(背面片材22),并且具有纵向(纵向L)与上述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W);片材状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10),其用于对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单独包装,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是由上述吸收性物品与上述包装材料在上述纵向上一体地折叠而成的,上述吸收性物品至少具有第一部分(第一部分20a),其包括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端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31),其借助第一折叠部(第一折叠部44)与上述第一部分相邻接;第三部分(第三部分32),其借助第二折叠部(第二折叠部41)与上述第二部分相邻接;以及第四部分(第四部分33),其借助第三折叠部(第三折叠部42)与上述第三部分相邻接,上述第一部分借助上述第一折叠部折叠到上述第二部分的非肌肤侧面侧,上述第三部分借助上述第二折叠部折叠到上述第二部分的肌肤侧面侧,上述第四部分借助上述第三折叠部折叠到上述第二部分的非肌肤侧面侦牝上述包装材料与上述第三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第四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合,而不与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相接合。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ー种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使用制造装置对包括吸收性物品、对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单独包装的片材状的包装材料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进行制造,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肌肤侧面和 位于上述使用者的内衣侧的非肌肤侧面,并且具有纵向和与上述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述制造装置具有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输送装置和设置为随着朝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而靠近上述输送装置的环状带,上述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包括配置エ序,在上述输送装置中,在沿上述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上述包装材料上,以上述纵向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上述吸收性物品;弯折エ序,通过使与上述包装材料一并输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与弯折板相抵接来使该一端部弯折,使得该一端部与上述输送方向及上述正交方向大致垂直;折叠エ序,通过使上述环状带与在上述弯折エ序中弯折了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的非肌肤侧面相抵接,从而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折叠到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侧。采用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节约包装材料的需要量且可靠地对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该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I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图2的(a) 图2的(d)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装体I的形状和折叠构造的图。图3的(a)是包装体I的沿图I的F3A-F3A线的、沿纵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的
(b)是卫生巾20的沿图2的(a)的F3B-F3B线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图4的(a) 图4的(d)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装体I的制造过程的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装体I的制造过程(第一折叠エ序)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100的立体图。图6的(a)和图6的(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折叠装置100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7是表示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折叠装置100弯折的卫生巾20的形状变化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装体I的制造过程(第二折叠エ序)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200的俯视图。图9的(a) 图9的(e)是用于说明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折叠装置200在第二部分31上形成折叠端部20fe的图。图10是表示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折叠装置200弯折的卫生巾20的形状变化的图。图11的(a) 图11的(d)是用于说明以往的折叠エ序中的·不良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參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情况不同。因而,应当參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含有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I)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的整体概略结构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I (以下,称为包装体I)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如图I所示,包装体I由包装材料10、卡定带15和卫生巾20构成。包装体I是通过ー并对包装材料10与卫生巾20进行多次弯折来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卫生巾20构成吸收性物品。包装材料10用于包装卫生巾20并防止灰尘等异物附着在卫生巾20上。包装材料10是与卫生巾20的非肌肤侧面、具体来说是与背面片材22 (图I中未图示,參照图3的(b))相抵接的片材状构件。包装材料10与卫生巾20—并弯折。作为包装材料10,能够使用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酯(polyester)、聚こ烯(polyethylene)、聚こ烯醇(polyvinyl alcohol)及上述物质的复合材料构成的薄膜等。利用热封等将弯折后的包装材料10的宽度方向W (參照图2的(a))上的两侧端粘接起来。卫生巾20与包装材料10 —并进行多次弯折。当自弯折的状态展开卫生巾20时,该卫生巾20为纵长形状。特别是,为了确保卫生巾20在就寝时等情况下的充分的吸收力,与通常的产品相比,延长了卫生巾20的产品长度。因此,相对于将通常的产品在产品的纵向L (图I中未图示,參照图2)上折为三段的情况,将卫生巾20折为四段。在包装有折为四段的卫生巾20的包装材料10上设有卡定带15。卡定带15以使用者在打开包装体I时摘除卡定带15的方式构成。图2的(a) 图2的(d)是示意性地表示包装体I的形状和折叠构造的图。如图2的(a) 图2的(d)所示,包装体I具有自纵向L的第一部分20a依次进行两次弯折之后自纵向L的端部20b侧进行一次弯折而成的折为四段的构造。卫生巾20具有一对护翼(护翼51和护翼52),并具有ー对尾翼(尾翼61和尾翼62)。这样,卫生巾20在展开状态下呈纵长状,其具有纵向L与宽度方向W。护翼51和护翼52在展开状态下向卫生巾2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出,并以折回到内衣(未图示)的裆部的非肌肤侧的状态被卡定。护翼51和护翼52在包装状态下向卫生巾20的表面片材21 (參照图3的(b))侧弯折。
护翼51 (护翼52)具有形成在与内衣相抵接的抵接面上的护翼粘合部51a (护翼粘合部52a)。作为护翼粘合部51a和护翼粘合部52a,例如能够使用由苯こ烯类聚合物、增粘剂和增塑剂构成的热熔性粘合材料。另外,在弯折后的护翼51和护翼52上,设有可剥离地与护翼粘合部51a及护翼粘合部52a相粘接的一体的护翼离型纸53。作为护翼离型纸53,能够使用在表面上形成有有机硅树脂等离型层的纸质材料等。尾翼61和尾翼62与护翼51和护翼52相同地在展开状态下向卫生巾20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出。尾翼61和尾翼62位于比护翼51和护翼52靠近使用者的臀部的位置,该尾翼61和尾翼62被固定于内衣的肌肤抵接面。尾翼61和尾翼62在包装状态下也向卫生巾20的表面片材21侧弯折。另外,尾翼61 (尾翼62)具有形成在与内衣相抵接的抵接面上的尾翼粘合部61a(尾翼粘合部62a)。作为尾翼粘合部61a和尾翼粘合部62a,能够使用与护翼粘合部51a和护翼粘合部52a相同的材料。图3的(a)是包装体I的沿图I的F3A-F3A线的、沿纵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另外, 在图3的(a)中,省略了一部分阴影处理。如图3的(a)所示,包装体I至少具有第一部分20a,其包含包装体I的端部;第二部分31,其借助第一折叠部44与第一部分20a相邻接;第三部分32,其借助第二折叠部41与第二部分31相邻接;第四部分33,其借助第三折叠部42与第三部分32相邻接。第一部分20a借助第一折叠部44折叠到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侧。第三部分32借助第二折叠部41折叠到第二部分31的肌肤侧面侧。第四部分33借助第三折叠部42折叠到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侧。第五部分34借助第四折叠部43折叠到第三部分32的非肌肤侧面侧。包装材料10与第三部分32和第四部分33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合,而不与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31相接合。图3的(b)是卫生巾20的沿图2的(a)的F3B-F3B线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3的(b)所示,卫生巾20具有用于形成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肌肤侧面的表面片材21和用于形成位于使用者的内衣侧的非肌肤侧面的背面片材22。另外,在表面片材21与背面片材22之间设有用于吸收使用者的体液等的吸收体23。表面片材21由无纺布构成。另外,并不对表面片材21的原材料进行特别限定,只要是有孔塑料片材等具有供液体透过的构造的片材状的材料即可。背面片材22由以聚こ烯(po I y e thy I ene )、聚丙烯(po I ypropy I ene )等为主体的薄膜、透气性的树脂薄膜、在纺粘型织物或水刺等无纺布上接合有透气性的树脂薄膜而成的片材等构成。吸收体23由含有亲水性纤维和纸浆的原材料构成。作为亲水性纤维,能够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以下材料,即,粉碎纸浆、棉等纤维素、人造丝、原纤化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酯纤维(acetate)、三醋酯纤维(triacetate)等半合成纤维素、颗粒状聚合物、纤维状聚合物、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或施加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等。另外,如图2的(b)、图3的(b)所示,卫生巾20具有背面粘合部24。背面粘合部24形成于卫生巾20的背面,即形成在背面片材22上。作为背面粘合部24,能够使用与护翼粘合部51a等相同的原材料。在背面片材22上设有可剥离地与背面粘合部24相粘接的主体离型纸70。作为主体离型纸70,能够使用与护翼离型纸53等相同的原材料并且,如图3的(b)所示,卫生巾20具有一对防漏部(防漏部26和防漏部27)。防漏部26和防漏部27由无纺布与弹性线(例如聚氨酯弹性线)构成。另外,例如,也可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原材料来制造卫生巾20。(2)包装体的制造方法接下来,參照图4 图10来说明包装体I的制造方法。图4的(a) 图4的(d)示意性地表示包装体I的制造过程。图5是包装体I的制造过程(第一折叠エ序)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100的立体图,图6的(a)和图6的(b)分别表示折叠装置100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7表示被折叠装置100弯折的卫生巾20的形状变化。另外,图8是包装体I的制造过程(第二折叠エ序)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200的俯视图,图9的(a) 图9的(e)是用于说明利用折叠装置200在第二部分31上形成折叠端部20fe的图。图10表示被折叠装置200弯折的卫生巾20的形状变化。以下,说明配置エ 序、第一折叠エ序、第二折叠エ序及第三折叠エ序。(2. I)配置エ序如图4的(a)和图7所示,包装材料10在包装材料10的输送方向MD上相连续且构成连续片材10C。在配置エ序中,以使卫生巾20的纵向L与输送方向MD正交的方式将卫生巾20配置在连续的包装材料10上。其结果,使卫生巾20等间隔地配置在连续片材IOC上。在配置エ序中,以如下方式将卫生巾20配置在包装材料10上,即,卫生巾20的纵向L上的一端延伸到比包装材料10的与输送方向MD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的侧端IOa靠外侧的位置。即,包装材料10与第三部分32和第四部分33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合,而不与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31相接合。包装材料10不设置在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上,而仅设置在第三部分32的非肌肤侧面、第四部分33的非肌肤侧面和第五部分34的非肌肤侧面上。另ー方面,以如下方式将卫生巾20配置在连续片材IOC上,即,第五部分34位于比包装材料1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IOb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包装材料10的沿纵向L的长度短于卫生巾20的沿纵向L的长度,由此,节约了包装卫生巾20所需的包装材料10。另外,在将卫生巾20配置在连续片材IOC上的时刻,在卫生巾20上形成有护翼粘合部51a和护翼粘合部52a,并形成有背面粘合部24。而且,在将卫生巾20配置在连续片材IOC上的时刻,在卫生巾20上也设有护翼离型纸53和主体离型纸70。(2. 2)折叠エ序在折叠エ序中,对配置在包装材料10上的卫生巾20进行多次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第一折叠エ序 第三折叠エ序,从而形成将卫生巾20折叠成四段而成的包装体
Io(2. 2. I)第一折叠エ序如图4的(a)、图4的(b)及图7所示,在第一折叠エ序中,沿着在卫生巾20的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第一弯折线41f,将卫生巾20的纵向L上的一端向卫生巾20的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展开卫生巾20的状态下,第一弯折线41f 位于卫生巾20的比纵向上的中心CT靠第二部分31的位置。在第一折叠エ序中,没有在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设置包装材料10的卫生巾20的纵向L的一端(第一部分20a)向另一端(端部20b)侧的肌肤侧面弯折。其结果,如图4的(b)所示,第二部分31以在第三部分32的肌肤侧面上不具有包装材料10的方式在第ー弯折部分41处被单独弯折。在第一折叠エ序中,使用图5 图7所示的折叠装置100。折叠装置100包括传送带110、弯折板120、8字带机构150和按压辊190。传送带110用于输送等间隔地配置有卫生巾20的连续片材10C。弯折板120与被传送带110输送来的卫生巾20的第二部分31相抵接,使第二部分31以相对于第三部分32的肌肤侧面呈大致直角的方式立起。具体来说,弯折板120具有随着朝向输送方向MD的下游而与按压辊190之间的间隔变得狭窄的形状。卫生巾20的第二部分31以外的部分被按压辊190按压,第二部分31被弯折板120弯折到按压辊190的侧面与弯折板12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8字带机构150具有纵辊160、横辊170和环状带180。纵辊160具有沿与卫生巾20的另一端(端部20b)侧的肌肤侧面相垂直的方向的轴心。另ー方面,横辊170具有与卫 生巾20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相平行并沿与输送方向MD正交的方向的轴心。以使借助弯折板120立起的第二部分31的肌肤侧面与环状带180相抵接的方式设置纵辊160。具体来说,纵辊160位于立起的第二部分31的侧方。在纵辊160的外周部上,形成有与环状带180的宽度相应的多个槽。能够根据与卫生巾20的位置关系等对用于引导环状带180的槽进行适当变更。横辊170位于比纵辊160靠输送方向MD的下游侧的、卫生巾20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上,并被设在使环状带180按压卫生巾20的一端的非肌肤侧面的位置上。环状带180以构成8字状的方式交叉地架设在纵辊160的外周部与横辊170的外周部之间。环状带180与卫生巾20的输送速度相应地进行旋转。环状带180 —边与大致垂直于卫生巾20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地立起的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相抵接,一边进行移动,第二部分31向吸收性物品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弯折。S卩,在自与卫生巾20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相垂直的方向来观察的情况下,环状带180随着朝向输送方向MD下游而自卫生巾20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移动,并且在自包装材料10的宽度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该环形带180随着朝向输送方向MD下游而靠近卫生巾20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2. 2. 2)第二折叠エ序如图4的(b)、图4的(C)和图10所示,在第二折叠エ序中,沿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第二弯折线42f,将第二部分31和第三部分32与包装材料10 —并弯折到卫生巾20的没有与上述被弯折部分重叠的该另一端侧的肌肤侧面上,该第二部分31是含有在第一折叠エ序中被弯折的卫生巾20的一端(第一部分20a)的被弯折部分,该第三部分32是与被弯折部分重叠的卫生巾20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即,弯折有第2部分31的第3部分32在第2弯折部分42处与包装材料10 —并弯折到第4部分33的肌肤侧面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折线42f设于卫生巾20的比第一部分20a靠第一弯折线41f (第一弯折部分41)侧的位置。并且,在仅第二部分31被折叠的状态下,第二弯折线42f位于卫生巾20的比纵向上的全长2/3的位置靠近第一弯折部分41侧的位置。SP,在第一折叠エ序中被弯折的卫生巾20的一端侧的第一部分20a在第二弯折线42f的位置处与第二部分31 —并弯折。其结果,如图3的(a)和图9的(b) 图9的(e)所示形成折叠端部20fe。在第二折叠エ序中,使用图8和图9所示的折叠装置200。折叠装置200具有塞勒板220、压痕形成盘230和按压辊240。塞勒板220与被传送带(未图示)输送来的连续片材IOC相抵接,并使折回有第二部分31的第三部分32以与第四部分33的肌肤侧面呈大致直角的方式立起。具体来说,塞勒板220具有随着朝向输送方向MD的下游而与按压辊240之间的间隔变得狭窄的形状。卫生巾20的第四部分33和第五部分34 (參照图9)被按压辊240按压,折回有第二部分31的第三部分32被塞勒板220与折痕形成盘230弯折到塞勒板220与按压辊240的侧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具体来说,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借助折痕形成盘230的外缘使第一部分20a弯折,从而抑制弯折后的第二部分31离开第三部分32。
折痕形成盘230与卫生巾20的输送速度相应地进行旋转。折痕形成盘230的外周部一边旋转一边与卫生巾20的第二弯折线42f 相抵接,并在卫生巾20上形成折痕。其结果,在卫生巾20上形成第二弯折部分42。(2. 2. 3)第三折叠エ序如图4的(C)、图4的(d)所示,在第三折叠エ序中,沿卫生巾20的宽度方向,沿位于第四部分33与第五部分34的分界的第三折叠位置43f,将第五部分34与包装材料10 —井向箭头AR的方向折回到第三部分32的非肌肤侧面侧,该第三部分32折回到第四部分33的肌肤侧面侧。另外,为了折回第五部分34,能够使用与第二折叠エ序所使用的折叠装置200相同的折叠装置。其结果,第五部分34在第三弯折部分43处与包装材料10 —井向被弯折至第四部分33的肌肤侧面的第三部分32的非肌肤侧面弯折。另外,如图10所不,一对护翼(护翼51和护翼52)设在第四部分33上。并且,如图4的(b)和图4的(c)所示,护翼离型纸53具有与位于第二部分31的主体离型纸70相接合的接合部分53a。接合部分53a位于比卫生巾20的纵向上的护翼粘合部51a (护翼粘合部52a)的外侧端靠纵向外侧的位置。另外,在第三折叠エ序之后,利用热熔性粘合材料使与包装材料10—井折回到第三部分32的非肌肤侧面侧的第五部分34与第三部分32相接合,并且安装卡定带15。在以上说明的包装体I中,沿卫生巾20的纵向的包装材料10的长度短于卫生巾20的长度,包装材料10仅设在第三部分32的非肌肤侧面、第四部分33的非肌肤侧面及第五部分34的非肌肤侧面上。S卩,在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上不设置包装材料10,从而能够节约包装卫生巾20所需的包装材料10的量,能够抑制制造成本。而且,若如上所述地将卫生巾20折为四段,则能够利用较少的包装材料10来可靠地包装卫生巾20。图9的(a) 图9的(e)是自输送方向下游侧观察图8的エ序SI S5的示意图。图11的(a) 图11的(e)是用于说明与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エ序SI S5相对应的以往的エ序的图。另外,在图9、图11中,简化了卫生巾20的层构造。例如,在第二部分311向卫生巾20’的肌肤侧面折回到第三部分321上的状态下,若不利用按压辊240卡定折叠端部20fe就直接进行第二折叠エ序,则有可能引起图11所示意性表示的问题。即,由于不存在供按压辊240’卡定的折叠端部20fe,因此在将第三部分321折回至第四部分331侧时第二部分311离开第三部分321 (图11的(b)、图11的
(c)),存在当到达折叠完成位置时不能较好折叠卫生巾20’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20的制造エ序中,形成由设在卫生巾20的第一部分20a侧的第一折叠部44表现的折叠端部20fe。因此,即使在不向第2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设置包装材料10的情况下,也可如图9的(a)及图9的(b)所示,在第2折叠エ序中利用卫生巾20的肌肤侧面卡定折叠端部20f e。由此,能够抑制第2部分31离开第3部分32。即,在将折回有第2部分31的第3部分32与包装材料10 —并折回到第4部分33的肌肤侧面侧时,限制第2部分31,使其不向第4部分33侧移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在向第4部分33侧折回第3部分32时不能较好折叠卫生巾20的问题。另外,通过使包装材料10的长度短于卫生巾20的长度,在图4的(d)所示的包装体I的状态下,能够降低包装材料10的重叠数量。因此,在密封包装材料10的端部时,由于包装材料10的重叠数量为两层或三层,包装材料10的重叠数量之差较小,因此即使利用相同的強度来热封包装材料10,也能够消除以下问题,S卩,包装材料10轻易打开或包装材料10被较强地过度密封而难以打开。例如,在将包装材料10设在卫生巾20的整个非肌肤侧面的情况下,当成为包装体的状态时,包装材料10的重叠次数最少部分为重叠两层,最多部分为重叠四层,从而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二部分31与第三部分32的分界的第一弯折部分41位于比卫生巾20的纵向上的中心CT靠第二部分31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卫生巾20折为四段且以较少的包装材料10来包装卫生巾20。在本实施方式中,护翼离型纸53与主体离型纸70相接合,接合部分53a位于比卫生巾20的纵向上的护翼粘合部51a (护翼粘合部52a)的外侧端靠纵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如图4的(c)所示,若使用者在展开包装体I时抓住第三部分32的端部(第一弯折部分41的一部分)向上提起,则护翼离型纸53自ー对护翼顺畅地剥离。即,使用者不需要另行剥去护翼离型纸53,因而便于安装卫生巾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折叠エ序中使用8字带机构150。构成8字带机构150的环状带180 —边与因弯折板120而立起的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相抵接,ー边将第二部分31弯折到第三部分32的肌肤侧面上。而且,由于环状带180与卫生巾20的输送速度相应地进行旋转,因此,即使在间歇性输送第二部分31的情况下,也难以产生将第二部分31卡挂在环状带180上那样的故障。在对包装材料10的没有设置连续片材IOC的第二部分31进行折叠的情况下,在使用第二折叠エ序所使用的折叠装置200时,第二部分31卡挂在塞勒板220上的可能性较高,不适合采用上述折叠装置200。(3)其它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不应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论述及附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该公开内容清楚地得到各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木。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如下的变更。不一定需要设置卫生巾20所设置的ー对护翼、ー对尾翼。另外,第二部分31、第三部分32、第四部分33和第五部分34的宽度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够以折为四段的方式进行包装即可,可以适当地变更各部分的宽度。另外,卫生巾20是折为四段的构造,但也可以是折为三段的构造。这样,本发明当然包括没有在此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根据上述说明获得的适当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另外,将日本特许出愿第2010-022625号(2010年2月3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引入到本申请说明书中。产业卜.的可利用件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节约包装材料的需要量且可靠地将吸收性物品包装起来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该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附图标记说明
I…包装体,10…包装材料,IOC…连续片材,IOa…侧端,IOb…另一端部,15…卡定带,20…卫生巾,20a…第一部分,20b…端部,20fe…折叠端部,21...表面片材,22…背面片材,23…吸收体,24…背面粘合部,26…防漏部,27…防漏部,31…第二部分,32…第三部分,33 第四部分,34 第五部分,41第二折叠部,41第一弯折部分,41f …第一弯折线,42…第二弯折部分,42f …第二弯折线,43…第三弯折部分,43f …第三弯折位置,44第一折叠部,51、52…护翼,51a、52a…护翼粘合部,53…护翼离型纸,53a…接合部分,61、62…尾翼,61a、62a…尾翼粘合部,70…主体离型纸,100…折叠机构,110…传送带,120…弯折板,150…8字带机构,160…纵親,170…横親,180…环形带,190…按压親,200…折叠装置,220…塞勒板,230…折痕形成盘,240…按压親,311…第二部分,321…第三部分,331 第四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包含 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肌肤侧面和位于上述使用者的内衣侧的非肌肤侧面,并且具有纵向和与上述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片材状的包装材料,其用于对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单独包装, 该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是由上述吸收性物品和上述包装材料在上述纵向上一体地折叠而成的, 上述吸收性物品至少具有 第一部分,其包含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端部; 第二部分,其借助第一折叠部与上述第一部分相邻接; 第三部分,其借助第二折叠部与上述第二部分相邻接;以及 第四部分,其借助第三折叠部与上述第三部分相邻接, 上述第一部分借助上述第一折叠部折叠到上述第二部分的非肌肤侧面侧, 上述第三部分借助上述第二折叠部折叠到上述第二部分的肌肤侧面侧, 上述第四部分借助上述第三折叠部折叠到上述第二部分的非肌肤侧面侧, 上述包装材料与上述第三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第四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合,而不与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向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并卡定在上述内衣的裆部处的一对护翼, 上述一对护翼具有形成在与上述内衣相抵接的抵接面上的护翼粘合部,并且该一对护翼被折叠到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上, 在弯折后的上述一对护翼上设有一体的护翼离型纸,该护翼离型纸可剥离地与一个护翼的护翼粘合部及另一个护翼的护翼粘合部相粘接,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形成在上述非肌肤侧面上的背面粘合部, 在上述背面上设有可剥离地与上述背面粘合部相粘接的主体离型纸, 上述一对护翼中的至少一部分设在上述第四部分上, 上述护翼离型纸具有用于与位于上述第三部分的上述主体离型纸相接合的接合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其中, 上述接合部分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位于比上述护翼粘合部的外侧端靠外侧的位置。
4.一种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使用制造装置对包括吸收性物品、对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单独包装的片材状的包装材料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进行制造,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肌肤侧面和位于上述使用者的内衣侧的非肌肤侧面,并且具有纵向和与上述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上述制造装置具有用于沿输送方向输送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输送装置和被设置为随着朝向上述输送方向的下游而靠近上述输送装置的环状带, 上述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包括配置工序,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以上述纵向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将上述吸收性物品配置在沿上述输送方向连续输送的上述包装材料上;弯折工序,通过使与上述包装材料一并输送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与弯折板相抵接来使该一端部弯折,使得该一端部与上述输送方向及上述正交方向大致垂直;折叠工序,通过使上述环状带与在上述弯折工序中弯折了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的非肌肤侧面相抵接,从而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折叠到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折叠工序中,上述环状带以下述方式移动,即,随着向上述输送方向下游行进,自上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移动且靠近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侧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构造及包装构造的制造方法。包装材料(10)仅设在第三部分(32)和第四部分(33)的非肌肤侧面,并且沿卫生巾(20)的纵向的包装材料(10)的长度短于卫生巾(20)的长度。第二部分(31)具有折叠端部(20fe),该折叠端部(20fe)表现为设在卫生巾(20)的与第一弯折部分(41)相对的第一部分(20a)侧的第一折叠部(44)。折叠端部(20fe)弯折到第二部分(31)的非肌肤侧面。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2753126SQ20118000802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桥野央, 野田祐树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