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27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着物品,更具体而言,涉及一次性尿布、排泄训练用内裤(training pants)、失禁用内裤等穿着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形成有腰部开口部和腿部开口部且能够使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衣物侧翻折的一次性尿布。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在尿布的腰部开口部安装有由弹性体、尿烷泡沫等形成的高摩擦性构件,腰部开口部沿着该高摩擦性构件的下端部翻折。即,能够将高摩擦性构件作为翻折的引导线。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 2003-305083 号公报(JP2003-305083A)
在腰部开口部安装高摩擦性构件会使整个腰部开口部的刚性增大,有可能使尿布的穿着感变差。在不安装高摩擦性构件的情况下,由于无需形成腰部开口部的翻折的引导线,因此难以将腰部开口部弯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物品,该穿着物品能够在不增大腰部开口附近的刚性的前提下沿着在横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容易地弯折。本技术方案涉及穿着物品的改进,该穿着物品具有纵向及横向,且包括身体侧及与身体侧相反的一侧;主体(日文'> ^ 一'>),其包含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及位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吸液构造体,其从上述裆部区域向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延伸;以及腰部弹性体,其以沿上述横向伸长的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上述主体具有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和沿上述纵向延伸的两侧边缘,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的上述两侧边缘相互接合而形成由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围成的腰部开口,并形成由上述前腰部区域的前裆部端边缘及后腰部区域的后裆部端边缘和上述裆部区域的上述两侧边缘围成的一对腿部开口。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穿着物品中,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和上述吸液构造体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分开距离地安装,在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将上述前腰部端边缘与上述吸液构造体的前端边缘的分开距离和后腰部端边缘与上述吸液构造体的后端边缘的分开距离设为相等,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重叠的上述纵向上的长度尺寸为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的上述纵向上的长度尺寸的70% 98%,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包含第I区域以及与上述第I区域相邻的第2区域,该第I区域从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向上述裆部区域侧延伸并至少与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一部分重叠,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多根第I腰部弹性体以伸长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I区域,并且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与上述构造体前后端部分开地安装,使上述第I区域的拉伸应力小于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方式,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多根第2腰部弹性体以伸长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2区域,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的粗细比上述第2腰部弹性体细,并且,使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的伸长率大于上述第2腰部弹性体的伸长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吸液构造体具有吸液性的芯部;覆盖片,其用于覆盖上述芯部;以及前翼部及后翼部,其由上述覆盖片形成且位于上述芯部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的上述纵向外侧,以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前翼部及后翼部重叠的方式安装该第I腰部弹性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I区域的拉伸应力为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的70% 9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包括与上述第2区域的上述裆部区域侧相邻的第3区域,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被划分成上述第 I区域、第2区域及第3区域,并且使上述第3区域的拉伸应力小于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比上述第3区域的拉伸应力大15% 5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上述裆部区域具有沿上述纵向延伸并且在上述横向上分离的一对密封罗口,在上述密封罗口处安装有沿上述纵向延伸并且能够在伸长状态下收缩的密封罗口弹性体,上述密封罗口弹性体以与最靠近上述裆部区域侧的上述前腰部弹性体及后腰部弹性体分开的方式安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将最靠近上述裆部区域侧的上述前腰部弹性体及后腰部弹性体与上述密封罗口弹性体的端部之间的分开距离分别设为Imm 25mm。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根据上述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包括第I区域,其自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向裆部区域侧延伸,并至少与吸液构造体的一部分重叠,在横向上具有弹性;以及第2区域,其与第I区域相邻且在横向上具有弹性,由于使第I区域的拉伸应力小于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I区域在横向上伸长。上述第I区域易于沿吸液构造体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弯折,从而能够在不增大腰部开口部附近的刚性的前提下弯折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


图I是作为穿着物品的一例而示出的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图2是从身体侧观察到的尿布的展开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2的分解组装图。图6是穿着尿布时的参考图。图7是穿着尿布时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图,作为穿着物品以一次性尿布为例进行说明。图I是尿布10的腰部开口 15及腿部开口 16被保持为环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从尿布10的身体侧观察到的尿布10的展开俯视图,是表示使尿布的各弹性体克服其收缩力而伸长并将尿布10保持为平面的状态的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2的分解组装图。在图3及图4中,附图中的比虚拟纵向中心线P-P靠右侧的部分表示各弹性体收缩后的状态。尿布10具有纵向Y及横向X,包括身体侧及作为其相反的一侧的衣物侧、前腰部区域U、后腰部区域12、以及位于该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之间的裆部区域13。尿布10还具有将横向X的长度尺寸二等分而得到的虚拟纵向中心线P-P以及将纵向Y的长度尺寸二等分而得到的虚拟横向中心线Q-Q,且该尿布10形成为相对于该虚拟纵向中心线P-P及虚拟横向中心线Q-Q大致对称。尿布10包含在纵向Y上彼此分离的前腰部构件20、后腰部构件30以及用于连接 这些前腰部构件20、后腰部构件30的裆部构件40。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形成有将在横向X上分离的两侧边缘21、31彼此接合的接缝部(日文△部)14。利用该接合来形成腰部开口 15和一对腿部开口 16。具体而言,利用前腰部构件20的两侧边缘21及后腰部构件30的两侧边缘31的接合分别形成由前腰部构件20的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构件30的后腰部端边缘32包围而成的腰部开口 15以及由前腰部构件20的前裆部端边缘23及后腰部构件30的后裆部端边缘33和裆部构件40的两侧边缘包围而成的一对腿部开口 16。另外,将接缝部14沿纵向Y延伸的区域设为前腰部区域U、后腰部区域12。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包括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其在横向X上延伸,并且形成腰部开口 15 ;以及前裆部端边缘23、后裆部端边缘33,其位于裆部区域13侧并形成腿部开口 16的一部分。前腰部构件20包含位于身体侧的内表面片24和位于衣物侧的外表面片25,后腰部构件30包含位于身体侧的内表面片34和位于衣物侧的外表面片35。利用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和裆部构件40的一部分形成本发明的主体。裆部构件40包括吸液构造体41、密封罗口 50以及阻漏罗口 60。吸液构造体41包括吸液性的芯部42 ;吸收面片43,其作为覆盖芯部42的覆盖片而覆盖芯部42的吸收面;底面片45,其用于覆盖芯部42的底面;以及防漏片44,其位于芯部42的底面和底面片45之间。作为芯部42,能够使用由纸巾(tissuepaper)、纤维无纺布等透液性的片覆盖的短纤楽:(flap plup)、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或短纤楽;与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混合物等。这种芯部42具有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随着朝向虚拟横向中心线Q-Q变小从而中间变细的形状。将芯部4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300mm 410mm,优选设为大约310mm 380mm。将吸收面片43和防漏片44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于芯部4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将吸收面片43和防漏片44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350mm 450mm,优选设为大约370mm 430mm。在上述吸液构造体41中,且是在芯部42的纵向Y外侧,形成有仅由吸收面片43、防漏片44和底面片45形成的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在该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中,利用热熔(hot-melt)粘接剂等粘接方法使吸收面片43、防漏片44和底面片45相互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即从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到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的分开距离设为大约30mm。此外,芯部42的透液性的片有时也会从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延伸出,在该情况下,在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中有时也含有透液性片。作为吸收面片43,能够使用透液性的纤维无纺布等。作为该吸收面片43,例如能够使用单位面积重量约为10g/m2 25g/m2的热风纤维无纺布、点粘合(pointbond)纤维无纺布、纺粘型(spunbond)纤维无纺布等。作为防漏片44,能够使用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至少利用该防漏片44覆盖芯部42的底面来防止尿液等体液漏到尿布10之外。作为底面片45,能够使用透湿性且不透液性的纤维无纺布等。作为该底面片45,例如能够使用单位面积重量约为10g/m2 25g/m2的纺粘-熔喷-纺粘(SMS、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纤维无纺布、点粘合纤维无纺布、纺粘型纤维无纺布等。在芯部42的横向X外侧,利用从上述芯部42延伸出的吸收面片43、防漏片44以 及底面片45来形成密封罗口 50。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方法使上述片相互接合。在密封罗口 50中的、由底面片45形成的翻边部内安装有沿纵向Y延伸的密封罗口弹性体51。密封罗口弹性体51由多根弹性线构成,且以伸长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作为密封罗口弹性体51,能够使用大约620dteX的弹性线,以大约280%的伸长率安装。阻漏罗口 60是通过将从密封罗口 50延伸出的底面片45在吸液构造体41上折叠成大致Z字状而形成的。由多根弹性线构成的阻隔罗口弹性体61沿纵向Y延伸并以伸长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在折叠的底面片45之间。在阻漏罗口 60中,仅纵向Y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与密封罗口 50侧相接合,阻漏罗口 60的其它区域不与密封罗口 50侧相接合。因而,利用阻隔罗口弹性体61的收缩力使阻漏罗口 60以从密封罗口 50立起的方式与密封罗口 50分离。对于密封罗口 50和阻漏罗口 60,如图3的右侧所示,在穿着尿布10时,使阻漏罗口 60以自吸收面片43分离的方式立起而紧贴于穿着者的大腿根附近,并且密封罗口 50也能够借助密封罗口弹性体51而在纵向Y上具有弹性,且以朝向穿着者侧弯曲的方式使密封罗口 50紧贴于穿着者的大腿周围。因而,能够利用阻漏罗口 60和密封罗口 50形成双重罗口(cuff),防止尿液等从腿周围漏出。底面片45与前腰部构件20的内表面片24及后腰部构件30的内表面片34相接合,从而连结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与裆部构件40。裆部构件40的吸液构造体41以与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重叠的方式安装于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能够将吸液构造体41的与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重叠的部分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的约70% 98%,优选设为约80% 96%,更优选设为约90% 96%。将从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到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的分开距离tl设为大约5mm 25mm,优选设为大约IOmm 2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开距离tl设为大约10mm。在将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和裆部构件40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密封罗口弹性体51以不与第3腰部弹性体83重叠的方式安装。即,密封罗口弹性体51的前端部51a及后端部51b以不与最靠近裆部区域13侧的第3腰部弹性体83重叠且分别与上述第3腰部弹性体83分离的方式安装。将上述分开距离t2设为大约Imm 25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10mm。
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包含从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向裆部区域13侧延伸并且与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重叠的第I区域71、与第I区域71相邻的第2区域72以及与第2区域72相邻的第3区域73。第I区域71与第2区域72由虚拟线74划分而成,第2区域72与第3区域73由虚拟线75划分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虚拟线74,75位于相邻的各弹性体的纵向Y的中间。第I区域71、第2区域72和第3区域73是在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的范围内形成为环状的区域。在前腰部构件20的内表面片24与外表面片25之间及后腰部构件30的内表面片34与外表面片35之间安装有腰部弹性体80。具体而言,将第I腰部弹性体81安装于第I区域71,将第2腰部弹性体82安装于第2区域72,将第3腰部弹性体83安装于第3区域73。第I腰部弹性体81、第2腰部弹性体82和第3腰部弹性体83由从一侧的侧缘21、31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侧的侧缘21、31的多根弹性线形成。通过以沿横向X伸长的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第I腰部弹性体81、第2腰部弹性体82和第3腰部弹性体83,从而使第I区域71、第2区域72和第3区域73在横向X上具有弹性。
作为第I腰部弹性体81,能够使用大约320dtex 620dtex的弹性线,能够将间距设为大约4mm 12mm,优选设为大约5mm 8mm。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纵向Y隔开大约8mm的间距的方式安装470dtex的多根弹性线。此外,所谓“间距”是指相邻的弹性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以下相同)。将第I腰部弹性体81的伸长率设为大约210% 27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240%。此外,在“伸长率”中,例如,将大约IOOmm的弹性构件伸长为大约200mm的情况设为伸长率200% (以下相同)。第I腰部弹性体81中的最靠近裆部区域13侧的一根弹性线与吸液构造体41的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重叠。将安装有第I腰部弹性体81的第I区域71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20mm 4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30mm。第2腰部弹性体82从前翼部46及后翼部47越过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而安装于与芯部42重叠的位置。作为第2腰部弹性体82,能够使用大约620dtex 1240dtex的弹性线,能够将间距设为大约4mm 12mm,优选设为大约5mm 10mm。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纵向Y隔开大约IOmm的间距的方式安装大约940dtex的多根弹性线。将第2腰部弹性体82的伸长率设为大约190% 24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200%。将安装有第2腰部弹性体82的第2区域7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25mm 10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30mm。作为第3腰部弹性体83,能够使用大约320dtex 780dtex的弹性线,能够将间距设为大约4mm 12mm,优选设为大约5mm 10mm。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沿纵向Y隔开大约IOmm的间距的方式安装大约470dtex的多根弹性线。将第3腰部弹性体83的伸长率设为大约190% 24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200%。在上述那样的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中,将第I区域71和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设为分别小于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通过以下方法测量拉伸应力。在尿布10的两侧边缘21、31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分别切取第I区域71、第2区域72和第3区域73并将其用作样品。在切取各区域时,对于存在吸液构造体41的区域,也同时切取吸液构造体41而使其包含在样品中。在各样品中,将从因弹性体而收缩的状态下的一侧的接缝部14的内端到另一侧的接缝部14的内端的距离设为SW,将从克服各弹性体的拉伸力而沿横向X伸长的状态下的一侧的接缝部14的内端到另一侧的接缝部14的内端的距离规定为PW。将各区域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L。将样品固定在卡盘间的距离被设定为SW的自动绘图仪(autograph)(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的卡盘上,以卡盘速度100mm/min将样品拉伸至O. 875 XPff的距离。将卡盘间的距离为O. 875XPW的时刻的收缩力设为整体的拉伸应力Fa (N)。利用整体的拉伸应力Fa(N) /LX 10求出样品的单位宽度IOmm的拉伸应力F。测量结果为,第I区域71的拉伸应力F为大约O. 73N/10mm,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F为大约O. 93N/10mm,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F为大约O. 78N/10mm。第I区域71的拉伸应力F为大约O. 60N/10mm I. 05N/10mm,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F为大约O. 80N/10mm
I.45N/10mm,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F为大约O. 60N/10mm I. 20N/10mm,能够将第I区域71的拉伸应力设为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的大约70% 90%,优选设为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的大约75% 85%。将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设为比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高大约15% 5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比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高大约20%。图6和图7是示出给婴幼儿等穿着者穿着尿布10时的一例的图。在欲给穿着者穿着尿布10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以下情形母亲等照料者用双手I夹着尿布10的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并且将大拇指2插入到尿布10的内侧、即身体侧,通过使上述大拇指2沿横向X分离而使尿布10沿横向X展开,在使腰部开口变大后进行使用。在沿横向X展开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的情况下,由于将第I区域71的拉伸应力设为小于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因此第I区域71所在的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附近易于展开。另外,当如上述那样沿横向X拉伸第I区域71时,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易于沿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弯折。特别是在将大拇指2插入到尿布10内并沿横向X拉伸该尿布10的情况下,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易于朝向尿布10的外侧弯折。由于在第I区域71中安装有与安装于第2区域72的第2腰部弹性体82相比较细的第I腰部弹性体81,因此与第2区域72相比,能够将第I区域71的拉伸应力设定得较小,从而能够使横向X上的拉伸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在第I区域71中以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为界、因片的层叠张数不同而使刚性变化,S卩,第I腰部区 域11和第2腰部区域12易于沿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弯曲。由于吸液构造体41配置于主体的内侧、即身体侧,因此借助吸液构造体41的刚性而弯折的第I区域71易于向主体的外侧、即衣物侧弯折。腰部弹性体80借助热熔粘接剂等接合方法而间断地安装于内表面片24与外表面片25之间和内表面片34与外表面片35之间。因此,不会使内表面片24、外表面片25和内表面片34、外表面片35的刚性极度增大。由于第I区域71由上述内表面片24、外表面片25和内表面片34、外表面片35构成,因此能够维持第I区域71的柔软性,并使第I区域71与安装有吸液构造体41的其他区域之间的刚性差变大,从而第I区域71更加容易沿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弯曲。另外,由于将第I腰部弹性体81的伸长率设为大于第2腰部弹性体82的伸长率,因此能够使第I区域71中的基于横向X上的收缩而产生的变化量大于第2区域72中的基于横向X上的收缩而产生的变化量,从而能够第I区域71更加容易沿横向X展开并且弯折。
由于能够如上所述那样在使第I区域71弯折后的状态下给穿着者穿着尿布10,因此穿着者的腿不会被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勾住,容易给穿着者穿着尿布10。另外,由于能够抓住弯折后的第I区域71而上提尿布10,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尿布10配置于期望位置。 如图7所示,当自图6的位置进一步向横向X外侧拉伸尿布10时,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易于沿第2区域72中的、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弯折。由于在第2区域72中,刚性以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为界线进行变化,因此第I腰部区域11和第2腰部区域12易于沿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弯曲。通过使尿布10沿第2区域72弯折,能够实质地缩短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从而能够易于使穿着者的腿通过腿部开口 16。由于能够在缩短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之后提起尿布10,因此容易使尿布10的裆部区域13紧贴于穿着者的大腿。由于能够实质地缩短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因此能够使尿布10在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的整体区域中沿横向X展开。即,不仅能够使第I区域71和第2区域72展开,还能够使第3区域73展开。特别是由于将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设为小于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因此第3区域73易于追随第2区域72的展开而展开。另外,由于密封罗口弹性体51与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的前裆部端边缘23、后裆部端边缘33分离,因此不会因密封罗口弹性体51而妨碍第3区域73的横向X上的展开。即,虽然密封罗口弹性体51以能够沿纵向Y收缩的方式安装,但不会招致该密封罗口弹性体51的收缩力较强地作用于第3区域73的情况下,第3区域73在横向X上难以展开的不良情况。由于尿布10形成为以虚拟横向中心线Q-Q对称,因此在使前腰部端边缘22及后腰部端边缘32对齐而形成有接缝部14的情况下,能够使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和芯部42的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在横向X上对齐,从而使它们形成环状,从而能够容易使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沿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和前端边缘42a及后端边缘42b弯折。另外,第3腰部弹性体83以与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分离的方式安装,而不与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重叠。假设在腰部弹性体和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对齐的情况下,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容易沿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随意弯折,特别是,前腰部区域11在穿着时有可能陷入穿着者的腹部而向外侧弯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使腰部弹性体83和吸液构造体41的前端边缘41a及后端边缘41b对齐,能够防止在穿着时发生上述弯折。本发明能够以尿布10在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较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的尿布为对象。优选的是,即使在减小了尿布10在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的情况下,也不减小吸液构造体41,以避免尿液等的吸收量减少。于是,吸液构造体41相对于尿布10的所占比例增大,特别是,吸液构造体41在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中占据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的约70% 98%。由于吸液构造体41的刚性通常较大,因此当吸液构造体41所占的比例增大时,尿布10在横向X上难以展开,穿着者难以穿着。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靠近腰部开口的第I区域71的拉伸应力较小,从而容易沿横向X展开上述尿布10,能够使作为穿着者的幼儿容易芽着。本发明的尿布10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380mm 520mm,优选为大约400mm 45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400mm。同样地,裆部构件40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350mm 450mm,优选为大约370mm 430m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大约380mm。用于形成前腰部区域11的前腰部构件20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80mm 130mm,优选为大约85mm 12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约90mm。用于形成后腰部区域12的后腰部构件30的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80mm 190mm,优选为大约85mm 185m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约90mm。虽然为了使前腰部构件20及后腰部构件30在横向X上变得有弹性而使用多根弹性线,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使用带状弹性体 等各种弹性体。同样地,作为密封罗口弹性体51及阻隔罗口弹性体61,也能够使用各种弹性体。作为芯部42,虽使用中间部的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小于前后部的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的芯部,但也能够使用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全部相同的芯部。尿布10相对于虚拟横向中心线Q-Q呈对称,通过这样做,能够无区别地使用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以使前腰部区域11位于穿着者的腹侧和背侧中的任意一方的方式使用尿布10。因而,在穿着时,能够不确认尿布10的前后地进行穿着。但是,尿布10并不限于以虚拟横向中心线Q-Q对称,也可以呈非对称。例如,也可以在用于构成后腰部区域12的后腰部构件30中形成比后裆部端边缘33进一步向裆部区域13侧延伸而覆盖穿着者的臀部的罩。虽然第I腰部弹性体81、第2腰部弹性体82和第3腰部弹性体83均从一侧的侧边缘21、31连续地安装至另一侧的侧边缘21、31,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在与芯部42重叠的区域不安装弹性体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使弹性体的收缩力降低或衰减的结构。这样,在腰部弹性体的收缩力在横向X上间断地作用的情况下,腰部弹性体的伸长率根据以下算式来计算。即,伸长率=K从一侧的侧边缘21、31到另一侧的侧边缘21、31的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间隔地配置的腰部弹性体在非伸长状态下的长度尺寸A) X 100}。算式中的长度A能够根据下式求得,即,长度A={(安装有腰部弹性体的区域的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 (腰部弹性体的伸长率)+ (腰部弹性体的收缩力降低或衰减的区域的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腰部区域11及后腰部区域12被划分为第I区域71、第2区域72及第3区域73,但第3区域73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至少使拉伸应力不同的第I区域和第2区域相邻即可。作为用于构成尿布10的各构成构件,除了本说明书所述的材料以外,能够无限制地使用在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附图标记说明10、尿布(穿着物品);11、前腰部区域;12、后腰部区域;13、裆部区域;15、腰部开口 ;16、腿部开口 ;20、前腰部构件(主体);21、两侧边缘;22、前腰部端边缘;23、前裆部端边缘;30、后腰部构件(主体);31、两侧边缘;32、后腰部端边缘;33、后裆部端边缘;40、裆部构件(主体);41、吸液构造体;41a、吸液构造体的前端边缘;41b、吸液构造体的后端边缘;42、芯部;43、吸收面片(覆盖片);45、底面片(覆盖片);46、前翼;47、后翼;50、密封罗口 ;51、密封罗口弹性体;51a、前端部;51b、后端部;71、第I区域;72、第2区域;73、第3区域;80、腰部弹性体;81、第 I腰部弹性体;82、第2腰部弹性体;X、横向;Y、纵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穿着物品,其具有纵向及横向,且包含身体侧及与身体侧相反的一侧;主体,其包含前腰部区域、后腰部区域及位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吸液构造体,其从上述裆部区域向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延伸;以及腰部弹性体,其以沿上述横向伸长的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上述主体具有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和沿上述纵向延伸的两侧边缘,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的上述两侧边缘相互接合而形成由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围成的腰部开口,并形成由上述前腰部区域的前裆部端边缘及后腰部区域的后裆部端边缘和上述裆部区域的上述两侧边缘围成的一对腿部开口,上述芽着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和上述吸液构造体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分开距离地安装,在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将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和上述吸液构造体的前端边缘之间的分开距离与后腰部端边缘和上述吸液构造体的后端边缘之间的分开距离设为相等,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重叠的上述纵向上的长度尺寸为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的上述纵向上的长度尺寸的70% 98%,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包含第I区域以及与上述第I区域相邻的第2区域,该第I区域从上述前腰部端边缘及后腰部端边缘向上述裆部区域侧延伸并至少与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一部分重叠,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多根第I腰部弹性体以伸长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I区域,并且,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与上述构造体前后端部彼此间分开地安装,使上述第I区域的拉伸应力小于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沿上述横向延伸的多根第2腰部弹性体以伸长状态且以能够收缩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2区域,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比上述第2腰部弹性体细,并且,使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的伸长率大于上述第2腰部弹性体的伸长率。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液构造体具有吸液性的芯部;覆盖片,其用于覆盖上述芯部;以及前翼部及后翼部,其由上述覆盖片形成且位于上述芯部的前端边缘及后端边缘的上述纵向外侧,以上述第I腰部弹性体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前翼部及后翼部重叠的方式安装该第I腰部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区域的拉伸应力为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的70% 90%。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包括与上述第2区域的上述裆部区域侧相邻的第3区域,上述前腰部区域及后腰部区域被划分成上述第I区域、第2区域及第3区域,并且使上述第3区域的拉伸应力小于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区域的拉伸应力比上述第3区域的拉伸应力大15% 50%。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裆部区域具有沿上述纵向延伸并且在上述横向上分开的一对密封罗口,在上述密封罗口处安装有沿上述纵向延伸并且处于伸长状态且能够收缩的密封罗口弹性体,上述密封罗口弹性体以与最靠近上述裆部区域侧的上述前腰部弹性体及后腰部弹性体分开的方式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最靠近上述裆部区域侧的上述前腰部弹性体及后腰部弹性体与上述密封罗口弹性体的端部之间的分开距离分别设为Imm 2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增大腰部开口附近的刚性的前提下容易地沿着在横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弯折的穿着物品。尿布(10)包括前腰部构件(20)、后腰部构件(30)和裆部构件(40)。裆部构件(40)的吸液构造体(41)在芯部(42)的纵向(Y)外侧形成有仅由吸收面片(43)、防漏片(44)及底面片(45)形成的前翼部(46)、后翼部(47)。前腰部构件(20)、后腰部构件(30)包括与前翼部(46)、后翼部(47)重叠的第1区域(71)、与第1区域(71)相邻的第2区域(72)以及与第2区域(72)相邻的第3区域(73)。在前腰部构件(20)、后腰部构件(30)的各个内外表面片之间,第1腰部弹性体(81)被安装于第1区域(71),第2腰部弹性体(82)被安装于第2区域(72),第3腰部弹性体(83)被安装于第3区域(73)。使第1区域(71)和第3区域(73)的拉伸应力分别小于第2区域(72)的拉伸应力。
文档编号A61F13/496GK102933187SQ2011800272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桑野诚一, 桥野夕贵, 正木俊介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