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发病率较高,有调查发现中学生中痤疮发病率男性占45. 6 %,女性占38. 5%。现代医学多称为“粉刺、“暗疮”、“青春痘”,以面部、背部甚至头皮部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为其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常发生在暴露部位,若未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可形成色素沉着甚至遗留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而且使患者日常活动、工作、社交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可能因此产生自卑感和社交恐惧等问题。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发病机理除了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外,饮食不节,睡眠、 情绪紧张、化学刺激均可导致本病加重。西医多采取对症治疗,常用的有抗雄性激素类药物、抗生索、抑制皮脂腺分泌和抗角化以及维生素等药物。由于此病易复发,难根治,长期服用难免有副作用。中医认为痤疮主要由于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于头面、 胸背而发为疮疹;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脾气不足,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致湿热内生,蕴于肠胃,不能下达,循经上蒸头面;风热之邪侵入体内,日久波及血分,或素体血热,致血热郁滞于面部,发为痤疮。中医药治疗痤疮有中药内服、外用及针灸等方法。其中,中药外敷治疗痤疮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药效直达患处、操作简便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内服中药口感差、针刺疼痛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内服中药口感差和针刺疼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且无痛苦的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25-35份,连翘 10-15份,绿豆皮10-20份,酒大黄25-35份,乳香25-35份,没药25-35份,乌梅肉25-35 份,僵蚕25-35份,五倍子10-20份,白附子10-20份,白芷10-20份,冰片4_8份。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30份,连翘12份,绿豆皮15份,酒大黄30份,乳香30份,没药30份,乌梅肉30份,僵蚕30份,五倍子15份,白附子15份,白芷15份,冰片6份。本方为发明者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是针对痤疮的病机特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并遵循药物外用的原则而创作的用方,配方中各药物原料的功效如下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绿豆皮甘,寒,归肺、肝经。清暑止渴,利尿解毒,退目翳。用于暑热烦渴,泄泻,痢疾,水肿,丹毒,目翳。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其炮制方法可按照《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所公开的方法进行。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常相须为用,如《本草纲目》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内服可止血,外敷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 皮肤瘙痒,颂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五倍子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白附子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 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配比称取干燥的原料药混合后超微粉碎,密封备用;
2)取绿茶1.0克,用30ml 185°C以上水冲泡,将其隔夜放置12-24小时后滤出茶水备
用;
3)取上述粉碎的药末适量,与上述隔夜绿茶水以约1:2的质量比将药物调成膏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方针对痤疮的主要病机特点,将开腠理、清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通经走络、 祛疤痕、引经药物等同用,组方配伍合理,标本同治,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简、便、廉、 验、捷的特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应用本发明的药物临床试验如下 1. 1 一般资料
患者共60例,年龄在15-43岁,男性26例,女性34例。1.2诊断标准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1. 3症状评分标准治疗前仔细清点和记录病人痤疮皮损数目、形态、部位。1个丘疹评分1分。1个粉刺评分1分。1个脓疱评分2分。1个结节直径彡0. 5cm,评分3分;0. 5cm<直径彡Icm,评分5分;直径>lcm,评分 7分。1个囊肿直径彡Icm,评分8分;lcm<直径彡1. 5cm,评分10分;直径>1. 5cm,评分12分。1. 4治疗方法
每晚睡前将本发明药物均勻敷于患处,次日清晨用清水洗净,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 6个疗程。1. 5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旧皮损积分减少> 95% ;无新出皮损; 显效旧皮损积分减少> 70% ; 好转旧皮损积分减少> 30% ; 无效旧皮损积分减少<30%。1. 6 结果
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M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到9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
1、处方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30份, 连翘12份,绿豆皮15份,酒大黄30份,乳香30份,没药30份,乌梅肉30份,僵蚕30份,五倍子15份,白附子15份,白芷15份,冰片6份。2、制备方法上述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配比称取干燥的原料药混合后超微粉碎,密封备用;
2)取绿茶1.0克,用30mll85°C以上水冲泡,将其隔夜放置12-24小时后滤出茶水备
用;
3)取上述粉碎的药末适量,与上述隔夜绿茶水以约1:2的质量比将药物调成膏状。3、用法及用量每晚睡前均勻敷于患处,次日清晨用清水洗净,10天为一个疗程。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25份,连翘15 份,绿豆皮20份,酒大黄25份,乳香35份,没药25份,乌梅肉25份,僵蚕25份,五倍子20 份,白附子10份,白芷20份,冰片4份。制备方法和用量、用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35份,连翘10 份,绿豆皮10份,酒大黄35份,乳香25份,没药35份,乌梅肉35份,僵蚕35份,五倍子10 份,白附子20份,白芷10份,冰片8份。制备方法和和用量、用法同实施例1。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 25-35份,连翘10-15份,绿豆皮10-20份,酒大黄25-35份,乳香25-35份,没药25-35份, 乌梅肉10-15份,僵蚕10-18份,五倍子10-20份,白附子10-20份,白芷10-20份,冰片4_8 份。
2.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 30份,连翘12份,绿豆皮15份,酒大黄30份,乳香30份,没药30份,乌梅肉12份,僵蚕12 份,五倍子15份,白附子15份,白芷15份,冰片6份。
3.—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步骤组成1)按配比称取干燥的原料药混合后超微粉碎,密封备用;2)取绿茶1.0克,用30ml85度以上水冲泡,将其隔夜放置12 M小时后滤出茶水备用;3)取上述粉碎的药末适量,与上述隔夜绿茶水以约1:2的质量比将药物调成膏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且无痛苦的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蝉蜕25-35份,连翘10-15份,绿豆皮10-20份,酒大黄25-35份,乳香25-35份,没药25-35份,乌梅肉25-35份,僵蚕25-35份,五倍子10-20份,白附子10-20份,白芷10-20份,冰片4-8份。一种上述治疗痤疮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1)按配比称取干燥的原料药混合后超微粉碎,密封备用;2)取绿茶1.0克,用30mll85℃以上水冲泡,将其隔夜放置12-24小时后滤出茶水备用;3)取上述粉碎的药末适量,与上述隔夜绿茶水以约1:2的质量比将药物调成膏状。本发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治疗痤疮,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K9/06GK102512550SQ2012100135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杜冬青, 马玉侠, 高树中, 高翔 申请人: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