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子控制单元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夹子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68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夹子控制单元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夹子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对消化道出血病症进行止血处理或对脉管、组织等进行闭合、固定处理的装置,尤其涉及ー种配合内窥镜辅助管道及相应的具有柔性插入部分的输送系统,到达消化道出血病症组织附近并对病变组织进行夹持式止血操作的夹子控制単元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夹子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配合内窥镜辅助管道使用的夹子输送系统可分为可重复使用和一次性使用两种装置,其均能实现操作丝在螺旋鞘管内的伸縮动作,一些输送系统还能实现操作丝在螺旋鞘管内的旋转动作。一些产品在将夹子从输送系统上断开时采用的是拉断处理,还有一些产品采用的是其它一些断开结构。如波士顿公司的Resolution Clip虽可以将夹子在打开后重新闭合,但该产品的输送系统是一次性使用的设备,且不能实现夹子的旋转功能,在成本、功能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考虑到医师在夹紧病症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夹紧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夹子闭合后可重新打开是ー项非常实用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可重复使用的夹子输送系统不能保证夹子打开后可重新闭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子控制单元,包括从外到内顺次套接的外鞘管、螺旋鞘管以及操作丝;螺旋鞘管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处沿圆周方向设有一段以上的旋转通槽;外鞘管和操作丝均可沿螺旋鞘管的轴向移动;操作丝的远端设有夹持臂,夹持臂在自然状态下弹性打开,夹持臂受到径向约束时闭合。操作丝沿螺旋鞘管轴向移动时,可夹紧并带动夹子単元伸縮、旋转,设置旋转通槽与夹子单元翼片上的突起配合,当需要旋转夹子単元伸出时的角度吋,突起与旋转通槽卡接,螺旋鞘管和夹子单元暂时达到轴向定位,有利于保证旋转时的稳定性,提高旋转操作的精度;当夹子单元所需的角度达到控制目标的时候,通过向螺旋鞘管的远端移动外鞘管,并使其覆盖住旋转通槽,可使夹子单元与旋转通槽脱离轴向定位状态,此时推拉操作丝,即可带动夹子単元移动。本发明可按照需要精确调整夹子单元的打开状态,并且只要操作丝与夹子单元还未分离,可随时收回打开状态下的夹子,使之重新回到套管内,即闭合状态。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旋转通槽有两段,沿螺旋鞘管远端处沿圆周方向对称设置,每段的开设角度为0-165°。为保证操作效果的稳定性,操作丝包括线缆主体,该线缆主体的远端向外侧分叉成两支,形成一对夹持臂,每只夹持臂均包括从近端到远端顺次连接的弾性臂,扩展臂以及连接部;连接部的ー侧为半圆形,另ー侧设有切槽,切槽沿半圆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切槽的截面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于连接部与夹子单元的接头近端连接,将连接部设计成半圆形,可减小接头的的长度,即减小了滞留在人体内的夹子单元的总长度;方形通孔使夹子単元与操作丝之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保证两者连接状态时,操作丝可带动夹子単元同步转动;操作丝的线缆主体可由不锈钢丝绞制而成,夹持臂则可由不锈钢制成。为保证外鞘管能有效解除夹子单元与夹子控制单元轴向定位,前述外鞘管远端ロ 的内缘上设有圆角或倒角。一种夹子控制单元配合使用的夹子单元,包括夹子、接头以及套管;所述套管侧壁上设有ー对可弹性内缩的翼片,翼片外侧设有突起,突起可卡在前述旋转通槽内;夹子的远端在自然状态下弹性打开,受到径向约束时闭合,夹子的近端与接头远端连接;接头近端可与夹持臂连接,夹持臂闭合时可夹紧接头并带动接头旋转、移动;套管套接在接头外侧,两者的两端处为紧配合连接,与翼片对应的位置处为间隙设置。翼片外侧的突起卡入旋转通槽内,可在轴向上双向固定套管与螺旋鞘管的相对位置,此时,用カ拉动操作丝,可使接头沿套管轴向前后运动,实现夹子的开合,即当夹子进入套管内吋,即闭合,当夹子脱离套管、 且位于螺旋鞘管内吋,部分打开,当夹子同时脱离套管和螺旋鞘管吋,完全打开;套管与接头在两端处紧配合连接,保证了在突起卡入旋转通槽吋,操作丝带动接头旋转吋,夹子单元的各个部件可保证同步旋转,而在翼片对应的位置设置间隙,则为受压的翼片留有足够的伸縮空间,保证在夹子単元旋转到位后,外鞘管压迫突起,可较容易的解除夹子单元与夹子控制单元之间的轴向定位关系。为保证需要时突起能更容易的从旋转通槽内滑开,前述突起包括下部的圆柱部、 顶部的圆顶部。为加强夹子单元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夹子包括由近端至远端顺次连接的U形连接部、弹性臂、扩展臂、组织夹持部;接头包括由近端到远端顺次连接的尾部、控制部、近端固定部、细径部、远端固定部和夹子卡接部;夹子卡接部上设有凸起,凸起与夹子的U形连接部卡接;控制部为方形,近端固定部、以及远端固定部均为圆柱形,近端固定部以及远端固定部与套管之间紧配合连接,细径部位置对应套管上可弾性内缩的翼片,翼片上的突起可完全内缩入套管内。凸起与夹子的U形连接部卡接,便于接头和夹子的组装;细径部的设计为翼片的内缩预留空间,也减少了操作丝拉动接头时的阻力。为进一歩提高组装后夹子单元的稳定性,近端固定部和远端固定部上还各设ー对挡块,即近挡块和远挡块,两对挡块均与套管过盈配合。近挡块的作用是在组装夹子单元时给出ー个组装到位的信号,即套管近端接触近挡块即组装完成;远挡块的作用是在夹子取得良好的组织夹紧效果后,顶住夹子套管的近端边缘,防止夹子从夹子套管中向远端滑出的趋势与可能。为加强夹子的夹紧效果,夹子所述组织夹持部远端的咬合处呈齿状,且夹子闭合吋,两个咬合处的齿状处相互啮合。夹子闭合后,组织夹持部上相互啮合的齿状处能更好的夹紧病症组织,防止夹子从组织上滑落。为使扩展臂有较好的闭合效果,弹性臂呈圆弧状,且两段圆弧相切;弹性臂与扩展臂、U形连接部在连接处均相切。这种设计,保证夹子闭合时,扩展臂在长度方向上能同时闭合,且弹性臂可以顺滑的被拉入套管中,拉动时的阻力小。
为增强夹子在长度方向上抵抗挠性变形的能力,夹子截面呈V字型或\且沿夹子中线的长度方向上冲压出一条加强筋。为便于整个夹子単元的装配,弹性臂远端宽近端窄,扩展臂远端窄近端宽,两者均在相接处达到各自的最大宽度,U形连接部宽度小于弹性臂的最窄处。本发明的优点是夹子控制単元可控制夹子移动、旋转,其控制精确可靠;夹子单元的的夹紧效果理想,且夹子闭合后可重新打开。


图1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推入状态)。图2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轴向定位状态)。图3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推出状态)。图4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脱离状态)。图5是本发明操作丝的结构示意图(夹持臂自然张开的状态)。图6是本发明操作丝的结构示意图(夹持臂受カ弹性闭合的状态)。图7是夹子控制单元中螺旋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夹子単元中夹子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夹子単元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夹子単元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分离状态)。图11是夹子単元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组装状态)。图12是夹子単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发明包括夹子单元以及夹子控制单元10。所述夹子控制单元10包括从外到内顺次套接的外鞘管70、螺旋鞘管60以及操作丝20 ;螺旋鞘管60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处沿圆周方向设有旋转通槽62a ;外鞘管70和操作丝20均可沿螺旋鞘管60轴向移动;操作丝20的远端设有夹持臂,夹持臂在自然状态下呈弹性打开,夹持臂受到径向约束时呈闭合状态。所述夹子単元包括夹子30、接头40以及套管50 ;所述套管50侧壁上设有ー对可弾性内縮的翼片51a,翼片外侧设有突起51b,突起51b可卡在前述旋转通槽62a内;夹子 30的远端在自然状态下呈弾性打开,受到径向约束时呈闭合状态,夹子30的近端与接头40 远端连接;夹持臂闭合时可夹紧接头40的近端并带动接头40旋转;套管50套接在接头40 外壁上,两者的两端处为紧配合连接,与翼片51a对应的位置处为间隙设置,操作丝20带动接头40旋转时,套管50、接头40同步旋转;拉动操作丝20,通过接头40使得夹子30在套管50的内径中来回运动。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组装好的夹子单元推入螺旋鞘管60内,操作丝20带动夹子単元向螺旋鞘管60 的远端移动。然后,随着夹子単元向远端推动到套管50上的突起51b卡入旋转通槽62a内吋, 套管50与螺旋鞘管60轴向定位,此时,夹子单元和夹子控制単元10实现轴向定位,操作丝20按照手术需要旋转接头40,即可精确调整夹子的角度;如操作丝20此时拉动接头40,将夹子30拉入到套管50的内径中,即可完成夹子30的闭合动作;如操作丝20此时推动夹子 30,将夹子30从套管50的内径中推出,即可使夹子30重新打开;前述三个操作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操作。在夹子30夹紧病症组织后,通过外鞘管70按压套管50上的翼片51a外侧上的突起51b,即可解除套管50与螺旋鞘管60的轴向定位,前述外鞘管70可由塑料或树脂等材料制成,优选的是在外鞘管70远端ロ的内缘上设有圆角或倒角,以更方便的滑过突起51b并对其施加径向力。此时,向近端拉回螺旋鞘管60及外鞘管70,将操作丝20远端的夹持臂从螺旋鞘管60的内径中暴露出来,夹持臂将会因失去径向约束而弹性打开,使夹子单元脱离夹子控制单元10。如图5-6所示,操作丝20包括线缆主体21,该线缆主体21的远端向外侧分叉成两支,形成一对夹持臂,其中,每只夹持臂均包括从近端到远端顺次连接的弹性臂22,扩展臂 23以及连接部对。夹持臂在自然无约束的条件下呈现打开状态;连接部M的ー侧为半圆形,另ー侧设有切槽25,切槽25沿半圆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切槽25的截面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夹持臂受到径向的约束カ吋,会受カ闭合形成铜钱状的咬合面,咬合面中心处的正方形的通孔由两个切槽25对接组成,该通孔的形状与前述夹子单元与夹持臂连接处的形状配合。将连接部设计成半圆形,可减小夹子単元的长度,即减小了滞留在人体内的夹子単元的总长度;方形通孔使夹子単元与操作丝20之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保证两者连接状态时,操作丝20可带动夹子単元同步转动;操作丝20的线缆主体21可由不锈钢丝绞制而成,而夹持臂则可由不锈钢制成。如图7所示,螺旋鞘管60的远端包括螺旋绕圈61和远端管62。螺旋绕圈61可由扁平的不锈钢丝绕制而成,而远端管62由不锈钢加工而成,并沿其周向设有旋转通槽62a。如图8-12所示,夹子30包括由近端至远端顺次连接的U形连接部31、弹性臂32、 扩展臂33、组织夹持部34;
所述组织夹持部34远端的咬合处呈齿状,且夹子30闭合时,两个咬合处的齿状处相互啮合;这使得夹子30闭合后,组织夹持部34上相互啮合的齿状处能更好的夹紧病症组织, 防止夹子30从组织上滑落;
弹性臂32呈圆弧状,且两段圆弧相切,使扩展臂33有较好的闭合效果; 弹性臂32与扩展臂33、U形连接部31在连接处均相切,以此保证夹子30闭合吋,扩展臂33在长度方向上能同时闭合,且弹性臂32可以顺滑的被拉入套管50中,拉动时的阻力小;夹子30可由金属,如不锈钢板件冲压而成,其截面呈V字型,这种截面形状加强了夹子的刚性,增强了其在长度方向上抵抗挠性变形的能力,此外,还可沿夹子中线的长度方向上冲压出一条加强筋,同样能达到增强其在长度方向上抵抗挠性变形能力的效果;
扩展臂33远端窄近端宽,弹性臂32远端宽近端窄;,两者均在相接处达到各自的最大宽,U形连接部31宽度小于弹性臂32的最窄处;该设计便于整个夹子単元的装配;U形连接部31与接头40的远端凸起45相连接。接头40可由树脂注模成形,接头40包括由近端到远端顺次连接的尾部41、控制部42、近端固定部43、细径部44、远端固定部48和夹子卡接部49 ;控制部42为方形,其与操作丝20远端夹持臂闭合吋,切槽25形成的方形通孔契合,这种设计便于操作丝20带动接头40旋转,进而带动夹子30旋转;近端固定部43、以及远端固定部48均为圆柱形,近端固定部43以及远端固定部48与套管50之间紧配合连接,细径部44位置对应套管50上可弾性内縮的翼片51a,翼片51a完全内缩时,突起51b顶部与套管50内壁接触,夹子卡接部 49上设有凸起45,凸起45可与夹子30的U形连接部31卡接。细径部44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套管50的翼片51a的内缩预留空间,此外也可以减少在套管50内径中拉动接头40时的阻力。此外,在近端固定部43和远端固定部48上还各设ー对挡块,即近挡块46和远挡块47。近挡块46的作用是在组装夹子单元时给出一个组装到位的信号,即套管50近端接触近挡块46即组装完成;远挡块47的作用是在夹子30取得良好的组织夹紧效果后,顶住夹子套管的近端边缘,防止夹子30从夹子套管50中向远端滑出的趋势与可能。套管50包括套管主体51和套管小帽52,套管主体51由具有合适弹性的刚硬树脂注模成形;当夹子30的弹性臂32全部或部分位于套管50内,夹子30即全部闭合;由于套管小帽52要与夹子30配合,在材料上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刚度,故可由不锈钢等刚硬金属制成;套管主体51与套管小帽52通过对应阶梯轴与阶梯孔的过盈配合达到成型连接,在套管主体51外周设有ー对受压力时可弹性内缩的翼片51a,在翼片51a的外周上还形成两个突起51b,翼片51a的厚度从远端向近端渐縮,该设计是为了减少翼片内缩时所占用的空间。 突起51b包括根部的圆柱段和顶端的圆顶部,当将突起51b的圆柱段嵌入旋转通槽62b中吋,可以沿轴向完全定位套管50与螺旋鞘管60的相对位置。突起51b的高度大于螺旋鞘管60的壁厚,当通过外鞘70按压突起51b吋,可使突起51b的圆柱段完全被压入螺旋鞘管 60的内径中。进ー步拉动操作丝20,突起51b的圆顶部将沿旋转通槽62a的内边缘滑入鞘管内径中,解除套管50与螺旋鞘管60的轴向定位。此外,优选的是能进一步减小螺旋鞘管 60中远端管62的壁厚,这样可使得突起51b的圆顶部滑入螺旋鞘管60内径中的操作更为可靠。此外,因为两段旋转通槽6 是不连贯的,故夹子单元不能在360°的范围内自由旋转,绝大部分情况下,当旋转角度范围达到165° X2=330°,能满足手术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夹子控制单元,其特征是包括从外到内顺次套接的外鞘管、螺旋鞘管以及操作丝;螺旋鞘管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处沿圆周方向设有一段以上的旋转通槽; 外鞘管和操作丝均可沿螺旋鞘管的轴向移动;操作丝的远端设有夹持臂,夹持臂在自然状态下弹性打开,夹持臂受到径向约束时闭I=I 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控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通槽有两段,沿螺旋鞘管远端处沿圆周方向对称设置,每段的开设角度为0-1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控制单元,其特征是操作丝包括线缆主体,该线缆主体的远端向外侧分叉成两支,形成一对夹持臂,每只夹持臂均包括从近端到远端顺次连接的弾性臂,扩展臂以及连接部;连接部的ー侧为半圆形,另ー侧设有切槽,切槽沿半圆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切槽的截面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控制单元,其特征是前述外鞘管远端ロ的内缘上设有圆角或倒角。
5.与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子控制単元配合使用的夹子单元,其特征是 包括夹子、接头以及套管;所述套管侧壁上设有ー对可弹性内缩的翼片,翼片外侧设有突起,突起可卡在前述旋转通槽内;夹子的远端在自然状态下弹性打开,受到径向约束时闭合,夹子的近端与接头远端连接;接头近端可与夹持臂连接,夹持臂闭合时可夹紧接头并带动接头旋转、移动; 套管套接在接头外侧,两者的两端处为紧配合连接,与翼片对应的位置处为间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前述突起包括下部的圆柱部、顶部的圆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夹子包括由近端至远端顺次连接的U 形连接部、弹性臂、扩展臂、组织夹持部;接头包括由近端到远端顺次连接的尾部、控制部、近端固定部、细径部、远端固定部和夹子卡接部;夹子卡接部上设有凸起,凸起与夹子的U形连接部卡接;控制部为方形,近端固定部、以及远端固定部均为圆柱形,近端固定部以及远端固定部与套管之间紧配合连接,细径部位置对应套管上可弾性内缩的翼片,翼片上的突起可完全内缩入套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近端固定部和远端固定部上还各设一对挡块,即近挡块和远挡块,两对挡块均与套管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夹子所述组织夹持部远端的咬合处呈齿状,且夹子闭合时,两个咬合处的齿状处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弾性臂呈圆弧状,且两段圆弧相切;弹性臂与扩展臂、U形连接部在连接处均相切。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夹子截面呈V字型或\且沿夹子中线的长度方向上冲压出一条加强筋。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夹子単元,其特征是弹性臂远端宽近端窄,扩展臂远端窄近端宽,两者均在相接处达到各自的最大宽度,U形连接部宽度小于弹性臂的最窄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子控制单元及与其配合使用的夹子单元,包括从外到内顺次套接的外鞘管、螺旋鞘管以及操作丝;螺旋鞘管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处沿圆周方向设有一段以上的旋转通槽;外鞘管和操作丝均可沿螺旋鞘管的轴向移动;操作丝的远端设有夹持臂,夹持臂在自然状态下弹性打开,夹持臂受到径向约束时闭合。本发明的优点是夹子控制单元可控制夹子移动、旋转,其控制精确可靠;夹子单元的的夹紧效果理想,且夹子闭合后可重新打开。
文档编号A61B17/122GK102525593SQ2012100183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倪中华, 易红, 顾兴中, 黄笛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