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支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01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术台支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台支柱,其包括支柱脚、与支柱脚连接的支柱部件、用于与手术台的病人支承面连接的头部件和多个支承头部件的调节驱动装置,所述调节驱动装置分别具有第一元件和相对于第一元件可直线调节的、作用于头部件上的第二元件。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手术台支柱例如由DE 4423402A1公开。在该文献所描述的方案中,板状的头部件在其中间通过万向节与导向支柱的上端部连接。围绕导向支柱并且与其间隔开地设置三个直线调节驱动装置,头部件可借助所述调节驱动装置围绕由万向节定义的轴线转动,以便对与头部件连接的病人支承面进行前后倾斜和左右歪斜调节。导向支柱和三个调节驱动装置设置在一个支架上,该支架可借助单独的提升装置在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柱脚进行调节。调节驱动装置的这种设置相对昂贵并且需要相对大的空间,并且在手术台支柱中的机械部件没有碰撞危险的情况下头部件仅可有限地进行调节。尤其是在微创外科手术中,期望手术台上的病人能被设置到一个允许外科医生符合人体工程学地进行工作的位置中。为此要求病人支承面在尽可能小的支柱高度的情况下进行大转动角度的前后倾斜和左右歪斜的组合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构造开头所提类型的手术台支柱,使得其在较小的空间要求和较低的支柱高度的情况下允许病人支承面围绕该支承面的纵轴线和/或横轴线分别进行大转动角度的转动。该任务在开头所提类型的手术台中以下述方式得以解决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与支柱部件这样连接,使得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仅能在垂直的第一轴线的方向上调节,其中,头部件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围绕水平的第二轴线和围绕垂直于该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与支柱部件围绕平行于第二轴线的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其中,头部件与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围绕平行于第二轴线的轴线和围绕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并且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与头部件间隔开地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并且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与头部件分别通过万向节连接。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中,头部件仅通过调节驱动装置来支承。该头部件并非直接支承在支柱部件上。头部件围绕平行于第二轴线的轴线的调节——该调节对应于病人支承面围绕其横轴线的前后倾斜运动一仅通过第一和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的不同程度的伸出来进行。此时在第一和第二调节驱动装置之间出现的距离改变通过第二调节驱动装置围绕该第二调节装置与支柱部件的连接轴线的转动得以补偿。头部件围绕第三轴线的转动——该转动对应于病人支承面围绕其纵轴线的左右歪斜运动——仅通过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的运动来进行。所述第三调节驱动装置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活动的、第二元件连接并且因此无需在支柱部件上加以引导。所提出的方案允许各调节驱动装置围绕支柱部件的极其紧凑的布置,并且同时在手术台支柱中的机械部件没有内部碰撞危险的情况下允许病人支承面的前后倾斜和左右歪斜的大调节角度。优选第一和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通过杆分别在含有第二轴线或者平行于第二轴线的轴线的铰链中彼此连接,头部件可转动地支承在构成第三轴线的杆上。由此,用于调节头部件的转轴实际上处于头部件的平面中并且由此靠近病人支承面的平面。因而病人和支承面的重心与头部件的转轴之间的距离保持很小,由此在病人支承面转动时出现的倾覆力矩也可保持很小。相反,在传统的方案中,头部件和与此病人支承面的重心往往以相对大的距离位于病人支承面之下,因而在病人支承面前后倾斜和左右歪斜时,病人和支承面的重心的移动会导致出现很大的倾覆力矩。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柱部件包括垂直的导向支撑件和可借助提升装置在该导向支撑件上垂直调节的支承框架,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与该支承框架刚性连接,并且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围绕其转轴可转动地与该支承框架连接。由此,头部件可在很大的移动行程上进行高度调节,在头部件仅通过第一和第二调节驱动 装置的第二元件的均匀的移动就已能在高度上得以调节时也是如此。优选各调节驱动装置由压力介质操作的活塞-缸装置构成,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直线调节装置、如螺杆传动装置。在各调节驱动装置构造为液压缸时,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规定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作为活塞杆的第二元件沿轴向穿过构成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第一元件的缸,所述活塞杆的一个上端部与头部件连接且活塞杆的另一个相反的端部与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连接。为了确保上述调节装置所需的刚度和运行安全性,符合目的的是,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与其转轴间隔开地在支承框架的叉形件中引导,使得该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不能在该转轴的方向上运动且由此避免作用于头部件上的力不必要地加载该转轴的支承件。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由下面的结合附图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附图如下图I为从图2中箭头A方向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不含覆盖元件的手术台支柱的侧视图;图2为图I中所示的不含支柱脚的手术台支柱的俯视图;图3和4分别为从图2中箭头B和C方向观察的手术台支柱的侧视图;图5为沿图2中的线V-V的手术台支柱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中示出的手术台支柱包括总体上以10标记的支柱部件、仅示意性示出的支柱脚12、用于连接未示出的病人支承面的头部件14以及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和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这些调节驱动装置共同支承头部件14。
支柱部件10包括导向支撑件22和支承框架24,该支承框架可调高度地引导于导向支撑件上。借助提升装置26进行高度调节,该提升装置设置在导向支撑件22中(图5)并且构造成公知的液压伸缩缸的形式,该提升装置具有与脚部件12固定连接的活塞杆28、内部的第一缸30和外部的第二缸32,该第二缸在其上端部与支承框架24的水平的板件34连接。通过使伸缩缸30、32沿垂直的第一轴线35的方向伸出,可升高支承框架24。
支承框架24用于支撑第一和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6、18。这些调节驱动装置也构造为液压缸。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具有构成其第一元件的缸36,该缸借助卡箍38刚性固定在支承框架24上。构成调节驱动装置16的第二元件的活塞杆40穿过缸36。活塞杆40的上端部与铰链头42连接,该铰链头可围绕水平的第二轴线44转动地铰接在连接杆46的一个端部上。该连接杆46在穿过头部件14的支承件48中可围绕垂直于第二轴线44的第三轴线50转动地支承并且在该连接杆与铰链头42相反的端部上与铰链头52连接,该铰链头52本身围绕平行于轴线44的轴线54铰接在活塞杆56的上端部上,该活塞杆56构成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的第二元件。接纳活塞杆56的、构成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第一元件的缸58以其下端部在支承框架24的两个侧部60之间围绕平行于轴线44和54的轴线62可转动地支承。因此,缸58虽然可围绕轴线62转动,但却这样引导在侧部60之间,使得缸58不能在轴线62的方向上运动。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也构造为液压缸。构成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第一元件的缸64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活塞杆40的自由的下端部通过万向节66连接。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的活塞杆68以其上端部通过万向节70铰接在头部件14上(图3)。由此,头部件14在三个不同的点上受到支撑并得到稳定。当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活塞杆40和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的活塞杆56 —同在相同程度上伸出时,则头部件14被升高。当活塞杆40和56以不同程度伸出时,则头部件14围绕图5中的轴线44和54向左或向右转动。此时在两个调节驱动装置16和18的两个活塞杆40和56之间出现的距离缩短通过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围绕其转轴62的转动来补偿。在调节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活塞杆40时,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的活塞杆68被一同调节,当该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活塞杆缩回或伸出时,头部件14围绕第三转轴50转动。如上述说明和附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给出一种极其紧凑的结构,即使如此,该结构也允许头部件和由此病人支承面前后倾斜和左右歪斜时大的转动角度,并且不存在各支柱部件自身碰撞的危险。由于前后倾斜轴线和左右歪斜轴线位于头部件14中且由此紧密地位于病人支承面之下,所以在支承面转动时躺在支承面上的病人的重心移动很小,由此作用于手术台支柱上的倾覆力矩也可保持很小。
权利要求
1.手术台支柱,其包括支柱脚(12)、与支柱脚(12)连接的支柱部件(10)、用于与手术台病人支承面连接的头部件(14)和多个支承头部件(14)的调节驱动装置(16、18、20),所述调节驱动装置分别具有第一元件(36、58、64)和相对于第一元件可直线调节的、作用于头部件(14)上的第二元件(40、56、68),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第一元件(36)与支柱部件(10)这样连接,使得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第二元件(40)仅能在垂直的第一轴线(35)的方向上调节,其中,头部件(14)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40)围绕水平的第二轴线(44)和垂直于该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5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的第一元件(58)与支柱部件(10)围绕平行于第二轴线(44)的转轴¢2)可转动地连接,其中,头部件(14)与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的第二元件(56)围绕平行于第二轴线(44)的轴线(54)和围绕第三轴线(50)可转动地连接;并且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的第一元件¢4)与头部件(14)间隔开地与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第二元件(40)并且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的第二元件¢8)与头部件(14)分别通过万向节(66、7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的手术台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6、18)的第二元件(40、56)通过杆(46)在含有第二轴线(44)或者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轴线(54)的铰链(42、52)中彼此连接,并且头部件(14)可转动地支承在构成第三轴线(50)的杆(46)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的手术台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件(10)包括垂直的导向支撑件(22)和借助提升装置(26)在该导向支撑件上可垂直调节的支承框架(24),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第一元件(36)与该支承框架刚性连接并且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58)围绕其转轴¢2)与该支承框架可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之一的手术台支柱,其特征在于,各调节驱动装置(16、18、20)由压力介质操作的活塞-缸装置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手术台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的作为活塞杆的第二元件(40)沿轴向穿过构成第一调节驱动装置(16)第一元件(36)的缸,所述活塞杆的一个端部与头部件(14)连接且所述活塞杆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三调节驱动装置(20)的第一兀件(6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之一的手术台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驱动装置(18)的第一元件(58)与其转轴(62)间隔开地被引导在支承框架(24)的叉形件(60)中。
全文摘要
一种手术台支柱,其包括支柱脚(12)、支柱部件(10)、头部件(14)和多个分别具有第一元件(36、58)和第二元件(40、56)的调节驱动装置(16、18)。第一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36)与支柱部件这样连接,使其第二元件(40)仅能在垂直的第一轴线的方向上调节,头部件与第二元件(40)围绕水平的第二轴线(44)和第三轴线(5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58)与支柱部件围绕平行于第二轴线的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其第二元件(56)与头部件围绕轴线(54)和围绕第三轴线(50)可转动地连接。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一元件与头部件间隔开地与第二元件(40)通过万向节连接并且第三调节驱动装置的第二元件与头部件通过万向节连接。
文档编号A61G13/10GK102631271SQ20121002954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0日
发明者G·科赫, R·雷弗尼斯 申请人:迈奇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