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7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盗汗症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种病症,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原因和疾病,均可引起盗汗。目前,对于专治盗汗症的中药不多,主要有五砂散、五味敷剂、玉屏风散等药物,使用这些脐疗药后能减轻一些临床症状,疗效不是十分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盗汗症效率高的中药。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盗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及各组成重量份数是朱砂1-3、黄芪60-180、白芷30-90、麻黄根20-60、熟地黄25-75、黄芩30-60、黄连 20-60、黄柏 20-60本发明的优选配比为朱砂2、黄芪120、白芷60、麻黄根40、熟地黄50、黄芩40、黄连40、黄柏40。治疗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本发明各组份的药性及功效是朱砂性味甘、凉,有毒,入心经,安神,定惊,明目,解毒。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白芷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麻黄根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入肝、肾经,滋阴,补血。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泻火,燥湿,解毒、杀虫。黄柏性味苦、寒,入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中医认为,盗汗的发生是因脾胃失调或体弱阳虚或素体阴虚内热郁蒸所致,同时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将十分严重。据此,本发明所用原料药大部分具有滋补肾、脾、心以及宁心安神、收汗敛汗的作用。上述诸药相合为伍,共奏滋神肾、 脾、心,宁心安神,收汗敛汗之功效。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疗效高,本药经3年对60例盗汗患者进行治疗,40例全愈,8 例好转,总有效率达8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
取朱砂0. 3克、黄芪20克、白芷9克、麻黄根6克、熟地黄7克、黄芩6克、黄连6 克、黄柏6克。将上述组份按所重量合成一剂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欢。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及各组成重量份数是 朱砂1-3 黄芪60-180 白芷30-90麻黄根20-60熟地黄25-75 黄芩30-60 黄连20-60 黄柏20-6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盗汗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及各组成重量份数是朱砂2、黄芪120、白芷60、麻黄根40、熟地黄50、黄芩40、黄连40、黄柏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由朱砂、黄芪、白芷、麻黄根、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经一定配比合成,具有宁心安神、滋补肾脾、敛汗收汗等功效,对于盗汗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
文档编号A61K36/804GK102526329SQ2012100397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简福川 申请人:简福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