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骶平衡方法

文档序号:851014阅读:1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颅骶平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康复和保健行业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入侵式手法医学 (manual medicine)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医疗和康复保健等方面,尤其可用于与头颉和脊柱有关的损伤和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背景技术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趋向于选择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手法治疗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极大的发展。颅骶系统的颅和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架,对维持人体正常体态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这个系统在结构上失衡或者在生理上受限,都可能引起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障碍以及其他的症状与疾病。在临床上,颅骶平衡技术可作为一种单独的疗法为病人解除病痛,也可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尤其以与头颅和脊柱有关的病患的治疗与康复最为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入侵式的触诊方法,治疗师用轻柔触感调校动作,直接调节脑和脊髓的功能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系统恢复正常联系和自然运动。 这种轻柔的非入侵式的触诊疗法,是一种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易于术者操作和被受术者接纳。本发明所述的颅骶平衡手法主要包括颅骨骨缝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横膈膜放松法、能量激发法。I.颅骨骨缝放松法
首先理清颅骨骨缝的方向和邻近骨骼的位置,手部轻贴受术者的头部相应的部位并施加轻微的作用力,用指端轻轻地向两侧牵拉骨缝以对抗结缔组织的抵抗力,刺激颅骨骨缝中神经末梢的本体感受器,有意识地施加作用力向不同的方向轻微移动颅骨,就可将相应的颅骨骨缝放松,犹如“四两拨千斤”之势。包括额骨放松法(冠状缝);顶骨放松法(矢状缝),颞骨放松法(H形缝),蝶骨放松法(H形缝),枕骨放松法(人字缝),上颌骨放松法(H形缝),下颌骨放松法(颞下颌关节)等。2.硬脊膜管放松法
双手置受术者的颅部和脊柱可以牵拉椎管内的硬脊膜管,推动脑脊液拍击脊神经根, 恢复和建立正常的神经反射环路,以解除肌筋膜的紧张和约束。硬脊膜管放松法有天平摆动式、弹簧拉伸式、海浪波动式。A.天平摆动式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面向受术者舒适地站立或坐在治疗台右侧,一手在骶尾部滑动并轻轻摇动受术者的身体,另一手的手掌置于其项下,托住第二、三颈椎。随着这种滑动,缓慢地作天平样上下摆动,“冲浪感”在受术者的颅-骶间波动。B.弹簧拉伸式受术者取侧卧位,术者舒适地站立或坐在治疗台右侧,一手在骶尾部滑动并轻轻摇动顾客的身体,另一手的手掌置于其项下,托住第二、三颈椎。两手同时缓慢地向两侧拉伸,然后放松,犹如拨弄一条弹簧,一种“舒适感”在颅-骶间荡漾。C.海浪波动式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舒适地坐于头侧,双手并排拢,指端置于受术者枕骨与第一颈椎间(寰枕膜)并向上抬,随着硬脊膜管的上下移动,犹如“海浪般”的感觉由近及远地波动于受术者的颅-骶间。3.横膈膜放松法
两手分别置于受术者颈、胸、腹、盆部,做轻柔的按摩,放松受纵向肌肉牵拉的横向筋膜,消除软组织的炎症和疼痛。横膈膜放松法包括舌骨横膈膜松法、胸廓上口放松法、胸廓下口放松法、盆部横膈膜放松法。(I)舌骨横膈膜松法
左手托着第二 -五颈椎,右手的一、二指放在舌骨大角上,轻微左右摆动,使舌骨上下肌群和咽喉部肌群放松。用于头痛、颈部和咽喉疾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的治疗。(2)胸廓上口放松法
左手心放在第七颈椎棘突,右手覆盖于两侧胸锁关节处并从胸骨向下指向心脏,轻轻地顺时针按揉,用于颈肩部肌肉的放松和肺部疾患的治疗。(3)胸廓下口放松法
左手心放于受术者第十二胸椎棘突,另一手放于胸骨剑突上,轻轻地顺时针按揉,用于膈肌和腰大肌的放松,治疗胸部和上腹部器官(肺、肝、胆、胃、)的疾患。(4)盆部横膈膜放松法
受术者仰卧,治疗师立其右侧,将下方的手放于骶骨后,上方的手掌覆盖于耻骨上方腹壁轻轻地顺时针按揉,双拇指向上。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器官(肝、胆、胃、)的疾患及泌尿生殖系统疾患。4.激发能量法
术者轻微的抵抗受术者身体不同部位“充满”或“排空”中的一相,诱发一个静止点。目的是激活受术者自身的反应潜能。能量作用于相应的受限部位,也可用于肌肉、筋膜、关节和骨缝活动的受限。激发能量法包括枕额能量激发,骶部能量激发,脑干能量激发等。(I)枕额能量激发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用“枕额握法”,一手托住枕部,另一手指端放在额部,手心对向颅顶中央,按“子午流注”轨迹轻推受术者头颅,使受术者产生飘荡感。(2)骶部能量激发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托住足跟,向上抬起15-20度,维持3-5分钟,强烈的漂浮感从骶部传向头部。(3)脑干能量激发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双大拇指并拢,其余四指合抱,托住枕部,维持3-5分钟,能量直达脑干,大脑进入“混沌状态”,全身充满了放松感。颅骶平衡技术用轻微的手法探测生命韵律并矫正其偏差,解除颅骶系统病理状态下的紧张和约束,使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系统恢复正常联系和自然运动,可用以评估(诊断)和修正(治疗)人体中轴颅骶系统的失衡和约束,治疗机体的多种疾病和创伤,以及解除情感或心理的困扰。颅骶平衡技术通过触感手法调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个调控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调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体液的均衡分布。颅骶平衡技术是一种整体治疗方法,可以在不激发防御反应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可以诱导受术者自身的潜能,大脑调控的是整体活动而不是单一因素的活动。从整体调节入手着重于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脏腑和经络)的“调平”(以平为期),包括调节各个系统和器官(脏腑和经络)功能趋向正常水平和相互间的平衡。适用于大量不同类型的疾病与创伤,由于能准确找出并处理身体内在的问题,所以治疗方针是以治本为目标,能得到持久而穏固的治疗效果。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引导患者参与自身的治疗,激发患者自身的潜能,加强医患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逐步从“医治”过渡到“自治”,让患者由颅骶节律运动感知觉的模糊状态上升为意识能控制的明晰状态,调教动作以训练患者的自主意识和协调运动,抑制原有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建立和巩固良性的神经生理反射。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手指的轻柔触感调校动作,直接调节脑和脊髓的功能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系统恢复正常联系和自然运动。这种轻柔的非入侵式的触诊疗法,是一种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易于术者操作和被受术者接纳。颅骶平衡技术手法主要包括: 颅骨骨缝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横膈膜放松法、能量激发法。结合病例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I.颅骶平衡技术用于脑外伤后遗症个性化康复治疗
孙某,男,1986年出生,上海人。于12岁时,奔跑中身体左侧被铁门撞击,倒地10余分钟后爬起,当时未到医院作检查和治疗。以后常感身体不适,医院影像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近期接受kkt颈椎治疗,效果甚微。仍感到胸部左侧胸闷、憋气,希望接受颅骶疗法治疗。心理测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测评,标准总分 =65,表明有中度抑郁症状(判断标准测得标准分〈52正常、52-62轻度、62-72中度、>72重度)。体格检测颈部第一颈椎和胸部左侧自锁骨向下2-4肋有轻度压痛。颅骶平衡技术治疗采用倾听颅骶节律、颅骨骨缝放松法、横膈膜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脑干能量激发等手法。每种手法持续3-5分钟,每次治疗持续50-6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自述感受“感觉很好,全身感到很放松。胸闷次数逐渐减少,现在白天几乎不再出现胸闷,晚上偶尔出现胸闷”。查体两侧协调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颈部和胸部疼痛消失。经络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经络检测仪评价脏腑和经络功能状态。治疗后患者在脏腑和经络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对脑外伤后遗留的身心损伤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颅骶平衡技术对脏腑经络功能的调节
检测对象健康青年学生志愿者15人,其中男6人、女9人,年龄20-37岁。
经络和取穴在十二经脉上取原穴。用经络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脏腑和经络的功能状态。颅骶平衡技术治疗分为8个步骤,每步操作5分钟,共持续30-40分钟。(I)起始;(2)倾听颅骶节律;(3)寻找静止点;(4)颅骨骨缝放松;(5)硬脊膜管放松;(6)横隔膜放松;(7)脑干能量激发;(8)结束。经络检测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脏腑和十二经脉的功能状态,治疗后脏腑和经脉的功能状态明显改善。颅骶平衡技术通过调控大脑的整体活动,使受术者由颅骶节律运动感知觉的模糊状态上升为意识能控制的明晰状态,训练受术者的自主意识和协调运动能力,从而抑制原有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建立和巩固良性的神经生理反射。
权利要求
1.一种颅骶平衡方法,是一种非入侵式的触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颅骨骨缝放松法、 硬脊膜管放松法、横膈膜放松法和能量激发法;所述颅骨骨缝放松法手部轻贴受术者的头部相应的部位并施加轻微的作用力,用指端轻轻地向两侧牵拉骨缝以对抗结缔组织的抵抗力,刺激颅骨骨缝中神经末梢的本体感受器,有意识地施加作用力轻微移动颅骨,就可将相应的颅骨骨缝放松;所述硬脊膜管放松法两手分别置于受术者头颅和脊柱的相应部位,牵拉椎管内的硬脊膜管,推动脑脊液按摩脊神经根,恢复和建立正常的神经反射环路,以解除肌筋膜的紧张和约束;所述横膈膜放松法两手分别置于受术者颈、胸、腹、盆部,做轻柔的按摩,放松受纵向肌肉牵拉的横向筋膜,消除软组织的炎症和疼痛;所述能量激发法两手轻微的抵抗不同部位“充满”或“排空”中的一相,诱发一个静止点;激活受术者自身天然的反应潜能;能量作用于相应的受限部位,如肌肉、筋膜、骨缝、关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颅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颅骨骨缝放松法包括额骨放松法;顶骨放松法,颞骨放松法,蝶骨放松法,枕骨放松法,上颌骨放松法和下颌骨放松法。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颅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硬脊膜管放松法有天平摆动式、 弹簧拉伸式和海浪波动式。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颅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横膈膜放松法包括舌骨横膈膜松法、胸廓上口放松法、胸廓下口放松法和盆部横膈膜放松法。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颅骶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发能量法包括枕额能量激发、 骶部能量激发和脑干能量激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颅骶平衡方法。该方法技术主要包括颅骨骨缝放松法、硬脊膜管放松法、横膈膜放松法、能量激发法。通过触感手法调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个调控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调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等体液的均衡分布。用轻微的手法探测生命韵律并矫正其偏差,解除颅骶系统病理状态下的紧张与约束,使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系统恢复正常联系和自然运动,可用以评估和修正人体中轴颅骶系统的失衡和约束。由于能准确找出并处理身体内在的问题,所以治疗方针是以治本为目标,能得到持久而穏固的治疗效果。适用于临床医疗和康复保健等方面,尤其可用于与头颅和脊柱有关的损伤和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文档编号A61H1/00GK102579223SQ2012100490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狄荣科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