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1182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美容保健产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胖一直是人们高度重视、关注及担忧的问题。因为,过度的肥胖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体身体健康和生理功能以及肥胖代谢综合征(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诸多疾病),还会因为其导致人们生活、行动的不便及影响外在形象和体态美观而引起患者心理上的自卑和痛苦,并进一步导致其心理障碍、精神抑郁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而加重病情。 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外在仪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一些人尽管没有明显的肥胖体态,但仍然存在着外周组织及局部脂肪不断增多或逐步堆积的现象,进而开始出现整体肥胖的一些早期症状和臃肿外表等。而正是肥胖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人们对身体健康和完美曲线的追求,一些减肥产品和技术方法因此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和追捧、也是医学美容和整形美容开展最多、最常见的项目之一。目前减肥的方法主要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两大类,非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减肥方法和物理减肥方法,手术方法指整形外科手术疗法。化学减肥方法主要是通过医药的控制得以实现,目前用于减肥的药物可以分为四类食欲抑制类药物(如吗吲哚、甲苯丙胺,胃肠道YY),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如茶碱,甲状腺素),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脂肪酶抑制剂),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麻黄、黄连素、苦丁茶),这些药物虽能起到一定的减肥疗效,但多数药物具有不良的副反应、甚至会引发诸如营养不良、厌食症及其它严重的合并症和后遗症。例如有文献报道西布曲明(含盐酸西布曲明)的不良反应涉及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还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不良,奥利司他会引起肠胃产气、大便油腻、胰腺炎、腹泻、大小便失禁、草酸盐肾病等。甲状腺激素如T3、T4也可以增加生热,但是若剂量超过生理计量时会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例如骨质疏松、心血管毒性等。目前已研发出现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β受体选择性抑制剂ΚΒ2141,它在产生较少不良反应的同时能降低胆固醇并显著减轻体重。然而许多人认为中草药及复方制剂中的成分来自于天然,但是它同其它药物一样需要经过人体新陈代谢,影响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同样具有副作用,例如麻黄中的麻黄碱和假麻黄碱会引起手足麻痹、血压升高、精神紧张等。除此之外,人们对减肥还存在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减肥等于减肥体重,因此采用利尿剂、泻药等将人体中60% -70%的水分转移出去,然而一旦停用此类药物,体重就会发生反弹。物理的方法包括饮食的调整、运动加饮食控制疗法、针刺、心理疗法以及仪器疗法等。其中饮食的控制的原理主要在于通过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和食物摄入的成分使其即无饥饿感又不产生过多热量。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采用此种方法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避免饮食的控制引起的营养吸收不良,精神状态不佳,同时需要减肥者有毅力、耐心按计划进行。运动疗法中的有氧运动是主要是通过增强脂肪酸的运用和促进甘油三酯水解来减少脂肪的堆积,同饮食疗法一样需要在指导下进行,而且在实施之前需对身体进行全面的体检,确保安全第一,且应注意补水和无机盐。在目前的减肥产品中,人们研发出了一种紧身内衣,只是通过使用塑料制成的紧身衣包裹身体引起身体流汗,它只是通过物理方式的压迫塑形和增加水分的丢失,并没有减少脂肪。同样,某些厂家生产的某些减肥电疗按摩器,在直接消耗脂肪能量方面的作用较小,可能只是促进了能量转换和代谢及肌肉的结实,也并未使脂肪减少。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外科手术疗法先后开展了肠道分流手术(包括空回肠分流术、 胆肠分流术、胆胰分流术)、胃容量缩减术(包括切除部分胃、胃减容术、胃捆扎术等)、胃旁路术、腹腔镜技术(包括腹腔镜胃旁路术、腹腔镜袖套胃切除术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 这些手术方法虽然能缩短减肥的疗程,手术的目标直接、简单且有效,但外科手术在施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术后也有并发症,例如早期并发症有感染、出血,晚期并发症有营养不良、胆道或泌尿系统结石等。除此之外,针对无过敏史和凝血障碍的存在局限性脂肪堆积现象的患者,临床整形手术开展了吸脂术,是一种通过透过真空吸管,把表皮和真皮间的脂肪细胞吸走的快速减肥法。可以快速减少脂肪堆积,但不适宜用于病态型肥胖患者,且可能造成术后皮肤松弛、瘢痕、表皮移位等后遗症,反而会影响人体美观,进一步导致受术人的心理状态。然而,肥胖是由于脂肪组织堆积过多,而脂肪细胞或前脂肪细胞的不断增殖造成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其分化导致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最终形成了脂肪组织的堆积,因此,抑制脂肪细胞增殖或分化的材料或相关蛋白基因也可作为实现减肥的途径之一。目前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在分化过程会伴随一系列的标志因子的表达,并受到视黄酸X受体a (RXR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 (PPARy)、CAATs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EBPs)和脂肪细胞决定与分化因子I(ADDl)等转录因子的复杂调控。因此,人们开始考虑采用某些激动剂或拮抗剂的作用影响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或抑制前脂肪细胞或脂肪细胞的分化、脂滴的形成。例如LG100641、BADGE和SR-202、GW9662等作为PPAR的拮抗剂可阻止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研究表明多种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表现在能够诱导脂肪细胞或前脂肪细胞的凋亡或抑制其增殖分化。其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能抑制C/EBP δ来抑制PPAR Y的转录表达从而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并可能导致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凋亡。然而,这些制剂涉及到反义基因、肽类或非肽类合成等诸多高技术,其制备技术复杂、操作难度过大、制剂成本过高、且不易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而且,通过此方法调控上述成脂基因的表达,大多只能控制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但无法使原位脂肪细胞数量减少和脂肪合成终止,因此,既难以普及和推广应用、也难以取得明显的减肥美体效果。瘦素(Leptin,LP)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因子,通过在下丘脑的作用来降低一些能刺激摄食的神经肽的水平(在这些神经肽中就包括有NPY),而增加一些抑制摄食行为的物质的分泌。瘦素通过这些作用来降低体质量。在体内,瘦素可通过胰岛素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通过氧化作用而降低脂肪的储存。瘦素能增加交感神经介导的能量消耗及解耦联蛋白1、2、3的表达。在外周组织,瘦素可通过增加脂肪酸的氧化来降低甘油三脂浓度、降低酯化作用及脂肪生成酶的活性,促进脂类的分解,也能降低胰岛素的生脂活性。最终,瘦素通过减少脂肪的储存来维持苗条的身材。有研究者将LP注入鼠的脑室后发现其摄食明显减少,另有学者在小鼠下丘脑发现了具有受体特征的瘦素结合位点。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发现LP受体在下丘脑弓状核浓集分布,而其他脑组织则明显分布稀少,说明下丘脑是LP作用的关键区域。研究者发现脑内缓慢注入Lp可减少NPYmRNA的表达,这说明NPY在LP的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者将LP注入小鼠下丘脑弓状核后,发现NPYmRNA 表达下降,但糖尿病小鼠的表达水平却上升。还有学者把放射性核素标记的LP输入肥胖大鼠体内,结果发现高亲和力地结合在大鼠下丘脑细胞膜上,LP减少下丘脑NPY mRNA表达和直接抑制NPY从正常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发等区域的释放。因此,一段时间曾有人将其作为减肥制剂应用,希望能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然而,瘦素作为食物摄入和体脂储量的一个信号分子和调控因子,主要通过调控或抑制NPY神经元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而经皮途径给予对外周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及脂肪合成的直接作用微乎其微或者说基本无作用, 而且,瘦素过长、过多的滥用,很可能弓I起机体中的瘦素抵抗效应,非但不能减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神经肽Y (Neuropeptide, NPY)是最为活跃的多肽类神经递质,不仅具有调控整体摄食或食欲及能量代谢,而且也是最新发现的外周脂肪细胞的激动剂和效应分子。NPY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NPY在其多样化受体的协助下,不仅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与L印tin、 Ghre I in > Insulin、OrexinA和OrexinB等其它调控因子的共同作用,完成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食物摄取和能量平衡的调控,以加强刺激食欲,明显增加能量摄入,同时降低机体的热量消耗,使能量在体内过量蓄积,不断刺激脂肪生成并逐步形成脂肪组织增多。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了 NPY的6种受体亚型Y1、Y2、Y3、Y4、Y5、Y6它们都是7次跨膜、I个外侧区的N-糖基化位点和胞内侧区的C-短氨基酸末端、与G蛋白相偶联的刺激肽受体家族的成员,其中研究发现Υ1,Υ2以及Υ5受体亚型都与进食有关。不同型的受体在海马区的分布不同,其中 Υ2受体在此区表达最为丰富,并主要分布于海马区的多形层、锥体层及放射层。普遍认为 Υ2受体是海马中最为丰富的NPY受休亚型。Yl受体中等量表达于腹侧海马回和齿状回。Υ5 受体少量分布于腹侧和背侧海马的多形层和锥体层,而在人体脑组织中的下丘脑和齿状回颗粒层表达显著,与下丘脑其他部位比较,Υ5受体在ARC中表达最显著。整个海马结构中均未见Υ4受体的表达。通过利用受体敲除、特异的受体拮抗剂、肽类似物等研究表明Υ1、Υ5受体在调节摄食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已设计和研制出一些NPY受体拮抗剂、甚至有人可以设计出通过封闭NPY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的肽类、或非肽类、或反义基因及miRNA 或siRNA等,作为一选择性、目标靶向性治疗肥胖的新制剂和新药物。如在NPY-Yl受体 (NPYlR)拮抗剂方面,首个合成的非肽类NPYlR拮抗剂ΒΙΒΡ3226,另有1229U91、BIB03304、 J-11581、J-104870、[d-Tyr27,36, d_Thr32]、NPY(27_36)、SR120819A、CP-617,906、LY_357897 等; NPY-Y2 受体(NPY2R)拮抗剂有 PYY3_36、BIIE0246、T4_[NPY(33_36)]4 等;NPY_Y5 受体(NPY5R) 拮抗剂有CGP71683A、GW438014A、A-972等。但上述不同的NPYR拮抗剂,目前都是经过腹腔和大脑等部位注射给药才可起到抑制NPY诱导的摄食及其摄食增多引起的体重增加、脂肪合成速率加快等肥胖。而将这些NPY拮抗剂应用于经皮途径的局部作用对外周脂肪细胞的直接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理论上讲,即便这些NPY拮抗剂能够经皮途径应用,但其对外周脂肪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也将非常有限;而且,即使这些NPY拮抗剂经皮途径给予,能够抑制由NPY诱导和活化的前脂肪细胞增殖活性,但此法同样存在只可能部分阻断脂肪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及调控某些成脂基因的表达,控制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却无法迅速使原位脂肪细胞破坏及数量减少和脂肪合成终止,且这些制剂同样涉及到一些反义基因、肽类或非肽类合成等诸多高技术,制备技术复杂、操作难度过大、制剂成本过高、且不易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因此,此类制剂同样难以普及和推广应用、也难以取得明显的减肥美体效
果O目前还有学者使用重组人类生长激素(r-Human growth hormone, rh-HGH)用于人体减肥的报道。该项目研究者和使用者均认为,人类生长激素(h-HGH)是机体内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人体生长调节激素之一,具有刺激和加快脂肪细胞代谢的作用;而且,目前已有一种源于人类生长激素(h-HGH)碳端片段的合成肽类新药A0D29604已研制成功、并已进入 II期临床试验阶段,该课题组的临床研究表明,人类生长激素(h-HGH)确实具有刺激和加快脂肪细胞代谢的作用,且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地减轻肥胖症患者的体重。然而, 人类生长激素(h-HGH)主要是由肝脏合成与分泌之激素,其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等神经内分泌所调控,该激素主要调节是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骨骼增长等。另外,还有人将β2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在脂肪细胞中能选择性地作用于β 3受体,认为这样可以通过对脂肪细胞线粒体的作用,加快和促进能量代谢和热量生成,从而提高机体代谢率、减少能量储存和转化及减少身体白色脂肪生成,且目前已有学者成功研发出β 3受体激动剂有SR58611A, CL316243(ffyeth2Ayerst)和N25984等。不过,从理论上讲,人类生长激素(rHGH)主要调节是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骨骼增长等;而β 3受体激动剂仅能促进脂肪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和热量生成及对棕色脂肪组织的生热作用发挥一定生物学效应,而目前尚无科学依据和研究证实它们可经皮途径外用对外周脂肪细胞的调控发挥直接抑制作用,特别是人类生长激素(rHGH)的局部应用,在某些特定生理情况或微环境条件下,甚至有可能诱导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减肥和美体的效果。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LA)的同分异构体,是天然存在的十八碳二烯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共轭亚油酸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动物生长,调节免疫反应,改善II型糖尿病以及减少脂肪的同时增加瘦体质等。其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式、 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大量的实验证实,CLA是通过调节能力代谢、细胞凋亡、脂肪酸氧化、脂解作用、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脂肪形成等机制发挥降低脂肪积累的作用。另外,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多实验也证实,饮食添加DHA能降低血液及肝脏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降低肝脏中脂类合成、减少体脂沉积。DHA能抑制体内脂肪含量、抑制内脏脂肪堆积,认为可能与DHA增加脂肪动员、抑制肝脏内源性脂肪合成有关。另外有研究发现,DHA可诱导成熟脂肪细胞凋亡,促进脂解,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共轭亚油酸(CLA)、还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类, 这些成分的所谓减肥作用,大多是通过在饮食中添加后进行口服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和功效,而且,口服剂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过多或过少食用均很难达到减肥的要求,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共轭亚油酸(CLA),其分子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有些同分异构体对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一定作用,而有些同分异构体对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没有作用, 有些同分异构体甚至对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无论是共轭亚油酸(CLA)、还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机体外周脂肪细胞直接的抑制作用尚缺乏科学理论和基础实验数据,因此,其对外周脂肪细胞的抑制效果如何尚难定论。除此之外,某些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在进行离体细胞学研究及对体外培养的前脂肪细胞细胞实验中发现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如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和脂溶性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在较高浓度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除此之外,天然药物中的小檗碱、大黄酸、芹黄素等对前脂肪细胞均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上述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大多受其浓度影响,即不同浓度的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对前脂肪细胞的作用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且,还表现出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姜黄素在高浓度时才能抑制脂肪细胞增殖,而在低浓度时非但不能抑制脂肪细胞增殖,还能促进脂肪细胞增殖。因此,在使用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如姜黄素)时,应特别注意调控其作用浓度,而且,还应高度注意其作用时间,即所谓的时间-剂量效应,否则,可能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或适得其反。特别是上述任何制剂,均不可能同时实现既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控制该细胞数量增加、又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该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及体积增大、还可促进和加快原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凋亡、破坏、溶解等。而如果不能解决原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凋亡、破坏、溶解,使原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数目减少,即使可以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控制该细胞数量增加、也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该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及体积增大, 也只能达到控制肥胖继续加重的目的,而原位脂肪细胞数量不能减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局部减肥和美体的目的。总之,科学、合理、健康的减肥方法应该是在不影响人体正常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及身体健康的状态下,通过采用某些有效方法逐步除去人体多余脂肪组织、降低体内脂肪含量,而非单方面的体重降低等;特别是,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肥胖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人体外周组织及局部组织(如腹部、臀部、腿部等)的减肥,应该特别重视诸多肥胖病因学机制学说中的外周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学说,该学说的核心是外周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干细胞及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促进增殖和诱导分化成为成熟脂肪细胞,而肥胖的产生,既受到成熟脂肪细胞体积及大小的影响,也受到成熟脂肪细胞数目及多少的影响。而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则受到机体微环境改变的影响及脂肪细胞相关调控基因和分泌激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如果外周脂肪组织及其所分泌的脂肪细胞调控基因和分泌激素及成脂基因表达增多,则会加剧和加重外周或局部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不均匀分布及代谢异常,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及时调控外周多余或积累过剩的原位脂肪组织及其相关因子,以有效减少和控制外周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增多、 使自体脂肪组织得以重新合理分布,预防和干预其加剧或加重对整体和局部肥胖的不利影响。同时,整合现有技术优势和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或弊端,研制或发现一个既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控制该细胞数量增加、又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该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及体积增大、还可促进和加快原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凋亡、破坏、溶解的复合制剂是选择性、高效性实现局部减肥和美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提供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抗NPY单克隆抗体I X IO 6 I X IO-2α -氨基乙磺酸I XIO 3 I X 10甘露醇I 100烯醇磷脂酰胆碱I 15脱氧胆酸钠I 20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I XIO-3 5二十二碳六烯酸I ΧΙΟ·2 5小檗碱3.72 X KT4 3.72 X 10大黄酸I X ICT6 I X ICT3碳酸氢钠I 20注射用水20 90上述原料的总重量百分比为100%。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其特征是由下述优选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抗NPY单克隆抗体8X10α -氨基乙磺酸0.1甘露醇5烯醇磷脂酰胆碱2.5脱氧胆酸钠2.5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0.1二十二碳六烯酸0.1小檗碱大黄酸碳酸氢钠注射用水
4.42 X IO'3
0.5 X ΙΟ.3
86.195上述原料的总重量百分比为100%。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的制备方法(I)大黄酸溶液的配制取配方量的碳酸氢钠用适量的注射用水溶解,配制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分析天平称取配方量的大黄酸,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搅拌混匀即可;(2)水溶性成分的配制根据配方量,用分析天平称取α -氨基乙磺酸、甘露醇、脱氧胆酸钠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然后再加入步骤(I)制备的大黄酸溶液和抗NPY单克隆抗体,充分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待用;(3)油溶性成分的配制根据配方量,用分析天平称取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并置于洗净消毒过干燥过的三角烧瓶中;然后超声五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待用;(4)将步骤(3)制备的油溶性成分加入步骤(2)制备的液体中,同时加入配方量的烯醇磷脂酰胆碱,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以200rpm · mirT1的转速磁力搅拌5min,最后,并将整个体系在超声振荡器中超声IOmin左右;(5)向步骤⑷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室温静置20min过滤,滤液经微孔滤膜滤过,得到溶液即为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本发明组方基本原则外周及局部肥胖的细胞生理学和组织形态学主要体现在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原位成熟脂肪细胞内脂肪蓄积增多,即前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脂肪合成增加所致的成熟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因此,本发明采用同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快和促进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和转化,同时有效减少和降低原位和新生的成熟脂肪细胞数量,并从基因水平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等多种途径有效调控相关成脂基因或人体肥胖相关基因及其脂肪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合成及分泌,从源头上达到控制脂肪细胞增殖代谢和脂肪合成代谢及促进多余成熟脂肪细胞凋亡和破坏之目标。具体地说,本发明根据外周脂肪细胞生理学特性及局部减肥技术特点,选择不同作用途径和疗效机制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功效成分,科学合理组成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本发明的这种复合抑制剂主要包括第一,能特异性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新生脂肪细胞分化及控制脂肪细胞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物质,如能中和脂肪细胞膜受体激动剂神经肽Y(NPY)的抗NPY单克隆抗体和NPY受体拮抗剂等;第二,能促进原位脂肪细胞内蓄积脂肪降解和分解及减少原位脂肪细胞体积的物质,如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小檗碱和大黄酸等;第三,能加快和促进新生和原位脂肪细胞凋亡、破坏和溶解及有效降低和减少外周脂肪细胞数量的物质,如脱氧胆酸盐和烯醇磷脂酰胆碱等。本发明将以此复合抑制剂控制外周及局部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增殖及细胞数量增多、抑制脂肪细胞内脂肪合成及体积增大,促进成熟脂肪细胞内脂肪降解,降低和减少外周组织原位和新生脂肪细胞数量,从而有效实现和达到控制局部肥胖及外周组织减肥和美体的作用。组方中各种功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如下(I)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及其疗效机制具有特异性中和神经肽 Y (NPY)的作用,这不仅可有效抑制NPY与属G蛋白偶联受体的NPY受体结合后在G蛋白参与的脂肪增殖和分化细胞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即抑制了 G蛋白NPY受体被NPY活化后所激活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三磷酸腺苷(ATP)生成环磷酸腺苷(cAMP),而cAMP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中的第二信使可激活蛋白激酶A(PKA),而活化的PKA,则可通过磷酸化下游的不同信号分子,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发挥调控作用,亦即环磷酸腺苷&41^)/蛋白激酶4$1(八) 通路下游区信号级联放大,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而且,由于NPY可加快促进成脂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r)、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 (C/EBPa)、脂肪合成酶(LPL)等表达,从而可加快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而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特异性中和神经肽Y(NPY)的作用,从而可有效抑制或消除能直接引起和促进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神经肽Y(NPY)的作用。同时,NPY还可通过刺激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上R型钙离子通道流入胞内引起钙离子浓度上升、并可通过活化磷脂酶 C(PLC)水解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4,5 二磷酸(PIP2)生成IP3,IP3又可促进胞浆中内质网和肌浆网中储存的钙离子释放入胞中使胞内钙离子水平进一步上升。而胞内钙离子的增加可活化钙离子依赖性的蛋白激酶C(PKC),也可激活另一钙离子依赖性激酶II (CaMKII),使这两者所产生的细胞信号最终汇集到下游通路Ras-Raf-MEK-ERK,再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传导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使新的血管生成。除此之外,当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特异性与其相应的神经肽Y(NPY)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时可迅速激活补体, 而发挥促进补体对脂肪细胞的溶解作用,且两者结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还可能诱导巨噬细胞对脂肪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特异性中和神经肽Y (NPY)的作用,还能有效抑制能引起和促进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的神经肽Y (NPY)的作用。(2) α -氨基乙磺酸的主要作用及其疗效机制α -氨基乙磺酸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它虽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它作为人体的一种内源性氨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它能增加脂质和胆固醇的溶解性,能促进脂类物质的分解、消化和吸收以及降低胆固醇含量等;胰岛素可直接与胰岛受体结合而引发和诱导严重的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及成熟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而α-氨基乙磺酸可与依靠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干预胰岛素直接与胰岛受体结合而引发和诱导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特别是它能调节神经组织兴奋性,是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并有拮抗神经肽Y和钙离子调节等作用,它可以调整细胞中钙离子的浓度,使其维持生理平衡,从而能有效协同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抑制或消除直接促进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神经肽Y(NPY)的作用;同时,有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证明,α -氨基乙磺酸能降低前脂肪细胞3T3-L1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只要加入lOmmol/La-氨基乙磺酸,就能明显抑制前脂肪细胞3T3-L1的分化及脂肪细胞内脂肪的增多。这说明,α-氨基乙磺酸具有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少了外周及局部脂肪组织中成熟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增大。
(3)甘露糖醇的主要作用及其疗效机制甘露糖醇(Mannitol)是一种己六醇,其为带有六个羟基的多元醇,分子量仅为182. 17,可作为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的很好保护剂和载体。当甘露糖醇与α-氨基乙磺酸同时存在时,能有效保护和长久维持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使其高效发挥抑制或消除直接促进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神经肽Y(NPY)的作用。同时,可将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内水分聚集后通过微血管吸收而发挥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4)烯醇磷脂酰胆碱的主要作用及其疗效机制烯醇磷脂酰胆碱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主要类脂成分,它主要由甘油基、脂肪酸基团、磷酸基和胆碱构成,其分子同时具有亲水性的磷酸脂酰基、胆碱或胆胺等(极性基团)和疏水性脂肪酸基(非极性基团),是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特性、保湿作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作用等,其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乳化作用、凝聚作用、皂化反应、水解反应、氢化作用、硫化作用及氧化反应、络合作用、两电性等。而且,烯醇磷脂酰胆碱对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神经系统的激活、传导等都有重要作用。当磷脂在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进入机体后, 可参与机体的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兴奋胆碱能神经元等。而且,烯醇磷脂酰胆碱还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脂蛋白是脂肪的运转形式,可将组织内脂肪运到其它器官,参与机体的脂肪代谢。特别是,烯醇磷脂酰胆碱对不仅具有脂肪降解作用,而且,还有脂肪细胞溶解作用等。如将其在外周皮下脂肪层注射I次,即注射部位可见脂肪细胞出现皱缩、变形、失去正常形态,且部分脂肪细胞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并可见到脂肪细胞间互相融合现象;如注射 2-3次,注射部位可见脂肪组织结构破坏,脂肪细胞被大量吞噬破坏,甚至消失,组织切片上可见到脂肪细胞碎裂后遗留的空泡,即它可有效溶解外周及皮下脂肪细胞,使该细胞数量减少,从而达到外周及局部组织减肥和美体作用。烯醇磷脂酰胆碱的主要作用及其疗效机制是它作为一种双极性分子,同时具有亲水和亲脂的特性,因此,当它作用于局部脂肪组织后,可以对脂肪细胞进行乳化,从而使组织酶对脂肪细胞进行水解反应;同时,它还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细胞的β受体或者抑制其α-2受体从而加速脂解作用。另外,烯醇磷脂酰胆碱与脂肪细胞膜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在与脂肪细胞膜接触后,使其发生融合、溶解或破溃,从而使脂肪细胞数量减少。而且,它对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直接诱导成熟脂肪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膜破坏,细胞核固缩坏死。然而,目前5%以上的烯醇磷脂酰胆碱注射,可能出现明显的皮肤红肿、皮下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而我们发明中设计的2. 5%烯醇磷脂酰胆碱,减缓其较强的脂肪细胞破坏作用,仅增加I次使用既可达到同样效果,既可减轻、甚至避免了应用部位皮肤局限性的烧灼感、水肿、红斑、淤血、肿胀、瘙痒、皮下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等副作用发生,又提高了人体安全条件下的作用疗效。(5)脱氧胆酸钠的主要作用及其疗效机制脱氧胆酸是由胆酸氧化而成,它是一种C-7上缺羟基的胆汁酸,是胆酸失去一个氧原子衍生而得的一种游离胆汁酸。脱氧胆酸钠是脱氧胆酸的钠盐,是机体代谢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且具有增溶磷脂、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及促进脂溶性纤维素吸收,并且能与磷脂和胆固醇多层囊泡结构,加快类脂及胆固醇的代谢等。本发明设计加入脱氧胆酸钠, 不仅是将其促进烯醇磷脂酰胆碱增溶的作用,而且,它能使脂肪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流动性增强、膜结构的有序性降低,从而可在脂肪细胞溶解和脂肪降解作用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并同样对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有抑制作用,且同样可以直接诱导成熟脂肪细胞发生凋亡及脂肪细胞膜破坏和脂肪细胞核固缩及坏死、且具有直接裂解脂肪细胞的作用,从而可有效溶解外周及皮下脂肪细胞,使该细胞数量减少,从而达到外周及局部组织减肥和美体作用。同样,目前所应用的5%以上的脱氧胆酸钠注射,具有较为明显的刺激性, 局部应用后亦可能出现明显的皮肤红肿、皮下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而我们发明中设计的脱氧胆酸钠仅为2. 5%,因此,需要它的脱氧胆酸钠浓度亦可降低至2. 5%,这就减缓其较强的脂肪细胞破坏作用及相应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人体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LA)的同分异构体,是天然存在的十八碳二烯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共轭亚油酸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促进动物生长,调节免疫反应,改善II型糖尿病以及减少脂肪的同时增加瘦体质等。其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式、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大量的实验证实,CLA是通过调节能力代谢、细胞凋亡、脂肪酸氧化、脂解作用、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脂肪形成等机制发挥降低脂肪积累的作用。另外,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多实验也证实,饮食添加DHA能降低血液及肝脏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降低肝脏中脂类合成、减少体脂沉积。DHA能抑制体内脂肪含量、抑制内脏脂肪堆积,认为可能与DHA增加脂肪动员、抑制肝脏内源性脂肪合成有关。另外有研究发现,DHA可诱导成熟脂肪细胞凋亡,促进脂解,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7)其它成分作用机制大黄酸(Rhein,RH):该药物成分属单蒽醌类1,8_ 二羟基蒽醌衍生物,在多种中药成分中均可找到,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袁小青等研究发现各浓度组RH(0. 1、1、2. 5、5、10ug/ml)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H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且研究认为机制可能在于其能促进CHOP (C/EBP homology protein)的mRNA表达上调有关。而Tang QQ的研究发现能支撑这一观点,其研究发现CHOP作为C/ΕΒΡβ的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a2+] 的浓度变化与CHOP的表达有关,而它的耗竭可能会诱发CHOP的表达。由此,可见RH能引起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小檗碱是中药黄莲的主要成分,刘毅等研究表明小檗碱能够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R Y、C/EBP a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组方创新单独的任何制剂,均不可能同时实现既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控制该细胞数量增加、又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该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及体积增大、还可促进和加快原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凋亡、破坏、溶解等。而如果不能解决原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凋亡、破坏、溶解,使原位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数目减少,即使可以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控制该细胞数量增加、也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该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及体积增大,也只能达到控制肥胖继续加重的目的,而原位脂肪细胞数量不能减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局部减肥和美体的目的。本发明组方是在不影响人体正常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及身体健康的状态下,通过采用局部给药方法逐步除去人体多余脂肪组织、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本发明组方,可同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如抗NPY单克隆抗体和NPY受体拮抗剂等,加快和促进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和转化,如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小檗碱和大黄酸等,同时有效减少和降低原位和新生的成熟脂肪细胞数量,如脱氧胆酸盐和烯醇磷脂酰胆碱等,并从基因水平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等多种途径有效调控相关成脂基因或人体肥胖相关基因及其脂肪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合成及分泌,从而,从源头上达到控制脂肪细胞增殖代谢和脂肪合成代谢及促进多余成熟脂肪细胞凋亡和破坏之目标。具体地说,本发明根据外周脂肪细胞生理学特性及局部减肥技术特点,选择不同作用途径和疗效机制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功效成分,科学合理组成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从而有效实现和达到控制局部肥胖及外周组织减肥和美体的作用。另外,很多天然药物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很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双向调节,且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大多受其浓度影响,即不同浓度的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对前脂肪细胞的作用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有些成分在高浓度时才能抑制脂肪细胞增殖,而在低浓度时非但不能抑制脂肪细胞增殖,还能促进脂肪细胞增殖。因此,本发明组方中的天然药物浓度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才找到能达到抑制脂肪细胞增值的作用的合适浓度和剂量。2.本发明通过局部给药,避免了食欲抑制类药物(如吗吲哚、甲苯丙胺,胃肠道 YY),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如茶碱,甲状腺素),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脂肪酶抑制剂),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麻黄、黄连素、苦丁茶)引发诸如营养不良、厌食症及其它严重的合并症和后遗症;避免了西布曲明(含盐酸西布曲明)的不良反应涉及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还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和K)的吸收不良,奥利司他会引起肠胃产气、大便油腻、胰腺炎、腹泻、大小便失禁、草酸盐肾病等;还避免了一些中药成分由于全身吸收,影响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同样具有副作用,例如麻黄中的麻黄碱和假麻黄碱会引起手足麻痹、血压升高、精神紧张等。而本发明通过局部给药,药物只限于在局部发挥作用,而且在局部作用,可大大降低剂量,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3、功效协同作用强本发明从各个不同的机制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控制该细胞数量增加、又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该细胞内脂肪合成增加及体积增大、还可促进和加快原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凋亡、破坏、溶解等。同时,本发明中有些成分不仅具有功效作用,还具有保护作用,如α -氨基乙磺酸,可作为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的很好保护剂和载体。当α-氨基乙磺酸与甘露糖醇同时存在时,能有效保护和长久维持抗NPY单克隆中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从而使其高效发挥抑制或消除直接促进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神经肽Y(NPY)的作用。同时,可将外周脂肪组织及局部脂肪组织内水分聚集后通过微血管吸收而发挥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本组方全方位,多层次地作用于控制脂肪细胞数量,组方协同性好。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室温下制备,因此对于保护不耐热、高温功效成分的活性及含量、特别是保护蛋白类、肽类、酶类、细胞生长因子类等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价值,能最大限度保持其生物活性及生物学作用。5、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实际操作容易、制备高效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可节约能源和成本,又不污染环境,利于环保和产品工业化生产。


图I. 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I.制备实施举例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各原料述优选重量百分比
抗NPY单克隆抗体8 XIO'5α -氨基乙磺酸0.1甘露醇5烯醇磷脂酰胆碱2.5脱氧胆酸钠2.5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0.1二十二碳六烯酸0.1小檗碱4.42X10大黄酸0.5 Χ10·3碳酸氢钠3.5注射用水86.195上述原料的总重量百分比为100%。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配制IOOg为例)(I)大黄酸溶液的配制取配方量的碳酸氢钠3. 5g用适量的注射用水溶解,配制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分析天平称取配方量的大黄酸500ug,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搅拌混匀即可;(2)水溶性成分的配制根据配方量,用分析天平称取α -氨基乙磺酸O. lg、甘露醇5g、脱氧胆酸钠2. 5g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然后再加入步骤(I)制备的大黄酸溶液和抗 NPY单克隆抗体80ug,充分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待用;(3)油溶性成分的配制根据配方量,用分析天平称取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
O.lg、二十二碳六烯酸O. lg,并置于洗净消毒过干燥过的三角烧瓶中;然后超声5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待用;(4)将步骤(3)制备的油溶性成分加入步骤(2)制备的液体中,同时加入配方量的烯醇磷脂酰胆碱,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以200rpm mirT1的转速磁力搅拌5min,最后,并将整个体系在超声振荡器中超声IOmin左右;
(5)向步骤⑷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室温静置20min过滤,滤液经微孔滤膜滤过,得到溶液即为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2.试验实施举例I以下通过实验举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的减肥效果,但不限于本发明。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肥胖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喂养,空白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饲养两个月后,根据实测肥胖模型组体重是否大于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的20%,选择出肥胖大鼠后,随机分为实施例I制备出的减肥复合物组,肥胖对照组。减肥复合物组除了继续喂养高脂饲料,还局部给予本发明组合物,肥胖对照组继续喂养高脂饲料,空白对照组继续喂养正常饲料,共进行30天。30天后称重,比较各组大鼠体重,结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抗NPY单克隆抗体I X 10七 I X ICTzα-氨基乙磺酸I X IO-3 I X 10甘露醇I 100烯醇磷脂酰胆碱I 15脱氧胆酸钠I 20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I X 10—3 5二十二碳六烯酸I X 10—2 5小檗碱3.72 X Itr4 3.72 X 10大黄酸1X10—6 I X IO-3碳酸氢钠I 20注射用水20 90上述原料的总重量百分比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其特征是由下述优选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抗NPY单克隆抗体8 X IO.5α-氨基乙磺酸0.1甘露醇5烯醇磷脂酰胆碱2.5脱氧胆酸钠2.5反-10,顺-12共辗亚油酸0.1二十二碳六烯酸0.1小檗碱4.42 X IO-3大黄酸0.5Χ10-3碳酸氢钠3.5注射用水86.195上述原料的总重量百分比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黄酸溶液的配制取配方量的碳酸氢钠用适量的注射用水溶解,配制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分析天平称取配方量的大黄酸,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搅拌混匀即可;(2)水溶性成分的配制根据配方量,用分析天平称取α-氨基乙磺酸、甘露醇、脱氧胆酸钠溶于适量注射用水中;然后再加入步骤(I)制备的大黄酸溶液和抗NPY单克隆抗体,充分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待用;(3)油溶性成分的配制根据配方量,用分析天平称取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并置于洗净消毒过干燥过的三角烧瓶中;然后超声五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待用;(4)将步骤(3)制备的油溶性成分加入步骤(2)制备的液体中,同时加入配方量的烯醇磷脂酰胆碱,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以200rpm · mirT1的转速磁力搅拌5min,最后, 并将整个体系在超声振荡器中超声IOmin左右;(5)向步骤(4)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室温静置20min过滤,滤液经微孔滤膜滤过,得到溶液即为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用于人体局部减肥和美体的原位脂肪细胞系复合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复合物是由如下原料药组成抗N P Y单克隆抗体、α-氨基乙磺酸、甘露醇、烯醇磷脂酰胆碱、脱氧胆酸钠、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小檗碱、大黄素、碳酸氢钠、注射用水。本发明复合物可同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快和促进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和转化,同时有效减少和降低原位和新生的成熟脂肪细胞数量,并从基因水平等多种途径调控相关成脂基因及脂肪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合成及分泌,从源头上控制脂肪细胞增殖和脂肪合成;另外本发明是通过局部给药,提高了所述复合物的吸收利用率,起到了快速、高效的减肥效果。
文档编号A61K31/4375GK102580087SQ20121005989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丁克祥, 丁宇, 丁振华, 周芳, 左夏林, 朱晓亮, 杨永鹏, 罗迎霞, 肖长锦, 董萍 申请人:丁克祥, 董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