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251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一般采用1、小诺米星①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能引起听神经和肾脏毒害;②少数病人可出现皮疹等变态反应,对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过敏史者忌用;③肾功能减退及老年人慎用;④肝功能异常及孕妇慎用。2、氧氟沙星①胃肠道反应比较常见;②偶见头痛、失眠、肝功能一过性改变。3、阿米卡星肾毒性与耳毒症必然存在。偶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皮疹、震颤、感觉异常、关节疼痛、嗜酸粒细胞增多、贫血及低血压等。4、诺氟沙星①胃肠道症状多见;②皮疹、白细胞减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③有报告可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故幼儿慎用。5、核糖霉素偶见皮疹、头痛、麻木、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及注射局部疼痛。6、异帕米星偶见皮疹、瘙痒、发热、麻木、耳鸣、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加、转氨酶一过性升高等。7、庆大霉素①在治疗剂量时,本品以听力损害为主,但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肾毒性较强。8、卡那霉素本品对听神经和肾脏均有毒性,前者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因以前庭损害为主,故比较严重),为此对老年人、孕妇(可影响胎儿)必须高度警惕为妥;后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是泄泻,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本证在《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难经》有五泄之分,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
病因病机由于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常,宿食不化或宿食下注,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它的技术方案为取麦芽9重量份、谷芽6重量份、鸡内金6重量份、荞麦9重量份、神曲6重量份、莱菔子6重量份、番木瓜9重量份、榲梓6重量份、杉木6重量份、佛手3重量份、沉香6重量份、阿魏6重量份、玫瑰花3重量份、青皮6重量份、青木香3重量份、茅膏菜6重量份、郁金3重量份、罗勒3重量份、玳玳花6重量份、柚6重量份、枳壳3重量份、枳实3重量份、枸橘6重量份、柿蒂3重量份、丁香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将以上26味中药放A 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该发明的优点是本方26味中药,在药店均能买到,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麦芽、谷芽、鸡内金、荞麦、神曲、莱菔子、番木瓜、榲梓,以上8味药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消食化滞、宽中健脾、健脾和胃、开胃消积、止痛之功效。在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故为君药。杉木、佛手、沉香、阿魏、玫瑰花、青皮、青木香、茅膏菜、郁金、罗勒、玳玳花、柚、枳壳、枳实、枸橘、柿蒂,以上16味药具有行气止痛、利水消肿、解毒杀虫、消胀止痛、理气开胃、清热燥湿、消食化积、祛瘀、清心解郁、疏肝理气、祛风止痒之功效。在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过程中,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丁香辛,温。入脾、胃、肾三经。温中降逆、暖肾壮阳、行气止痛、醒神开窍、辟秽杀虫。能率诸药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缓解诸药之毒性,故为使药。麦芽、谷芽、鸡内金、荞麦、神曲、莱菔子、番木瓜、榲梓、杉木、佛手、沉香、阿魏、玫瑰花、青皮、青木香、茅膏菜、郁金、罗勒、玳玳花、柚、枳壳、枳实、枸橘、柿蒂、丁香、甘草,这26味药配伍 应用,共同起到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宽中健脾、健脾和胃、开胃消积、止痛、行气止痛、利水消肿、解毒杀虫、消胀止痛、理气开胃、清热燥湿、祛瘀、清心解郁、疏肝理气、祛风止痒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是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最佳配方。麦芽甘,平。入脾、胃、肝经。下气消食,和中开胃,行气散瘀。谷芽甘,温。入脾、胃经。和中消食,健脾开胃,治疗热毒下痢、津伤烦渴。鸡内金甘,平。入脾、胃、大肠、膀胱经。消化化滞,宽中健脾,解毒消肿,固涩止遗。荞麦甘,酸,寒。入脾、胃、大肠经。开胃消积,解毒疗疮。神曲甘,辛,温。入脾、胃经。治疗外感伤食、脾虚胀满、产后回乳,消积止痢,下气消痰。莱菔子辛、甘,平。入脾、胃经。消食化积,降气定喘,消痰止嗽。番木瓜甘,平。入脾、胃经。消食止痛,行水利湿。榲梓辛、酸、甘,温。入脾、胃经。下气消食,除臭解酒。杉木辛,微温。入脾、胃经。下气降逆,消胀止痛,祛湿消肿。佛手辛、苦、酸,温。入肝、胃经。止咳化痰,理气开胃。沉香辛、苦,温。入肾、脾、胃经。行气止痛,降逆调中,交通心肾,温肾纳气,温肾暖精,壮阳除痹。阿魏辛、苦,温。入肝、脾、胃、大肠经。除臭止臭,行气化瘀,杀虫消积,辟秽解毒,温中止痛,截疟,升清降浊。玫瑰花甘、微苦、气香、温。入肝、胃经。行气解郁,和血散瘀。青皮苦、辛、温。入肝、胆经。疏肝破气,散积化滞。青木香辛、苦,寒。入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消肿,清热燥湿,解毒辟秽。茅膏菜甘、辛,平。入肺、脾、胃经。行气活血,消食化积,调气止痢。郁金辛、苦,寒。入心、肺、肝经。行气祛瘀,清心解郁,凉血止血。罗勒辛,温。入肺、脾、胃、大肠经。疏风行气,化湿消食,通经活血,解毒止痒,散寒通痹。玳玳花甘、微苦,温。入肝、胃二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疼。柚辛、甘、酸,寒。入肝、脾、胃三经。理气宽中,化痰止咳,解酒毒。枳壳苦、辛,凉。入肺、脾、大肠经。破气消积,下气祛痰,行气止疼,利气消肿,治疗皮肤风痒、肠风下血、脱肛阴挺。枳实苦,微寒。入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行气除痞。枸橘辛、苦,温。入肝、胃二经。疏肝理气,行气止疼,祛风止痒,解酒毒。柿蒂苦、涩,平。入肺、胃二经。降逆止呃,止咳下气,淋下尿血。丁香辛,温。入脾、胃、肾经。温中降逆,暖肾壮阳,行气止痛,醒神开窍,辟秽杀虫。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取麦芽9g、谷芽6g、鸡内金6g、荞麦9g、神曲6g、莱菔子6g、番木瓜9g、媪梓6g、杉木6g、佛手3g、沉香6g、阿魏6g、玫瑰花3g、青皮6g、青木香3g、茅膏菜6g、郁金3g、罗勒
花6g、柚6g、积壳3g、积实3g、枸橘6g、柿蒂3g、丁香9g和甘草9g,以上26味药一起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共煎药液390毫升,当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病人需要治疗时,使药液温度为36°C,每次13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服第二疗程,以至痊愈。351例食滞肠胃型结肠炎患者中,男性215例,占61. 25% ;女性136例,占38. 75%。男性多于女性。表一、351例食滞肠胃型结肠炎患者的年龄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麦芽9克、谷芽6克、鸡内金6克、荞麦9克、神曲6克、莱菔子6克、番木瓜9克、榲梓6克、杉木6克、佛手3克、沉香6克、阿魏6克、玫瑰花3克、青皮6克、青木香3克、茅膏菜6克、郁金3克、罗勒3克、玳玳花6克、柚6克、枳壳3克、枳实3克、枸橘6克、柿蒂3克、丁香9克和甘草9克,将以上26味中药放入18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30分钟,过滤去渣共煎药液390毫升,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目前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一般采用小诺米星,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能引起听神经和肾脏毒害。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麦芽、谷芽、鸡内金、荞麦、神曲、莱菔子、番木瓜、榅桲、杉木、佛手、沉香、阿魏、玫瑰花、青皮、青木香、茅膏菜、郁金、罗勒、玳玳花、柚、枳壳、枳实、枸橘、柿蒂、丁香和甘草,将以上26味中药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即为治疗食滞肠胃型结肠炎的中药。它的优点是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液毒副作用小,疗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处。应用中药的同时,避免了西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文档编号A61P1/00GK102631630SQ20121009544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日
发明者马素侨 申请人:马素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