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558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
背景技术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 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临床跟痛症常伴有骨刺形成,但足跟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正比,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如骨刺斜向下方则常有疼痛,若骨刺与跟骨平行,可没有症状。引起跟痛症的原因虽有多种,但主要的病因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目前的治疗多为穿用软底鞋,口服或者外用解热镇痛药物,重者采取局部封闭,但是除封闭外的无创治疗方案起效慢、止痛效果差,而局部封闭缺点是次数多,易于复发,而且患者难以接受。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腧穴上烧灼、温烫,借灸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但是单纯的艾条灸,通阳效果稳定,但是通经活络效果不足,故而后世衍生出各种药灸,如隔药灸和药条灸,前者如隔葶苈子灸,后者如太乙神针、雷火针药条灸。跟痛症位于足跟部,皮肤较厚,所以目前尚缺乏效果稳定的药灸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其重量配比为萆蘚6 12份、香茅3 10份、透骨草6 12份、千年健6 12份、络石藤6 12份、两面针6 12份、大蓟3、份、硫黄f 3份,艾绒6(Tl20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萆蘚10份、香茅6份、透骨草10份、千年健10份、络石藤10份、两面针10份、大蓟6份、硫黄2份,艾绒100份。其中所述的萆蘚,薯菌科草本植物背薯菌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绵萆蘚D. septemlobaThumb.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平。归肝、胃、膀胱经。功可利湿通淋,祛除风湿。香茅,禾本科香茅属植物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 (DC. ) Stapf全草。性味辛,温。功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透骨草,为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Baill.、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紫葳科角蒿属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的全草和杜匿$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 ) Rehd.的全株。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肾经。功可祛风除湿,解毒止痛。千年健,为天南星科平丝芋属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 (Lour. )Schott的干燥根茎。性味苦,辛,温。归肝、肾经。功可祛风湿,健筋骨,活血止痛。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 (Lindl. )Lem.的干燥带叶藤茎。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功可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的根或枝叶。性味辛;苦;微温。归肝;心经。功可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硫黄,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性味酸,温。归肾、大肠经。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
大蓟,为菊科蓟属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全草。入肝、脾经。性味甘,凉。功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艾绒,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i, et Vant.的干燥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制成的纤维状物质。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功可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组方原理足跟痛是一种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其诱发因素很多,如长途步行,因工作需长久站立,或体重超负荷,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等。祖国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此在治疗上本发明治则采取祛邪为主,温通为辅,促使气血畅通、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治疗目的。本发明取萆蘚、香茅、透骨草、千年健、两面针、络石藤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千年健、大蓟有活血散瘀之功,以达到改善局部滑囊、脂肪垫微循环的作用;透骨草、硫黄、艾绒性温,可以补火温经、散寒止痛。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使用方便,止痛效果更明显。此外,由于足跟部皮肤较厚,本发明组方中通络作用较强,且加入了硫黄,硫黄为壮火之品,其温通之力强于艾绒,增加透皮吸收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药配方与重量如下萆蘚6份、香茅10份、透骨草6份、千年健6份、络石藤6份、两面针6份、硫黄3份、大蓟9份,艾绒60份。实施例2,原料药配方与重量如下萆蘚12份、香茅3份、透骨草12份、千年健12份、络石藤12份、两面针12份、硫黄I份、大蓟3份,艾绒120份。实施例3 :原料药配方与重量如下萆蘚10份、香茅6份、透骨草10份、千年健10份、络石藤10份、两面针10份、硫黄2份、大蓟6份,艾绒100份。实施例f 3药灸条的制备方法为取经干燥处理后的萆蘚、香茅、透骨草、千年健、络石藤、两面针、硫黄、大蓟,研成细末,加入到艾绒中混勻,外用3层厚棉纸包裹紧,制成长
20cm,直径约1.5 cm左右的药条,用胶水封口,两头纸端抒结完成。实施例f 3药灸条的使用方法为。(I)痛点治疗法用时点燃熏患处痛点,取温和灸,将点燃药条的明火熄去,用手执本发明所述的药灸条远端,艾火距穴约3cm左右,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但又不会灼伤皮肤为宜,每次约15 20min,最后将药艾灰涂抹患处,每日I次,7天为I疗程。可连用2 3个疗程。(2)取穴治疗法选阿是穴、丘墟、水泉、昆仑、太溪穴位作灸。取温和灸,将点燃药条的明火熄去,用手执本发明所述的药灸条远端,艾火距穴约3cm左右,每穴灸5mirTl0min,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但又不会灼伤皮肤为宜,最后将药艾灰涂抹于阿是穴处,每日I次,7天为I疗程。可连用2 3个疗程。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治疗跟痛症之目的,且使用方便。上述 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I. I 对象。I. I. I纳入标准跟痛症患者126例,其中男34例,女92例;年龄范围为42岁 73岁,平均59. 33±19. 34岁;有外伤史26例,有慢性劳损史42例,其余58例均无特殊病史。I. I. 2临床表现足跟部肿痛,在跟骨跖面,跟骨结节与跖筋附着或足跟处压痛,行走时疼痛加重,晨起或久坐、站立时足跟不敢着地,步履艰难。经X线照片检查,跟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者98例,余28例无特殊变化。I. 2 方法。I. 2. I药灸条的制备入组病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述的药灸条进行治疗。其中原料药重量比例为萆蘚10份、香茅6份、透骨草10份、千年健10份、络石藤10份、两面针10份、硫黄2份、大蓟6份,艾绒100份。制备方法为取经干燥处理后的萆蘚、香茅、透骨草、千年健、络石藤、两面针、硫黄、大蓟,研成细末,加入到艾绒中混匀,外用3层厚棉纸包裹紧,制成长20cm,直径约I. 5cm左右的药条,用胶水封口,两头纸端抒结完成。I. 2. 2选穴选阿是穴、丘墟、水泉、昆仑、太溪穴位作灸。I. 2. 3药条灸穴法取温和灸,将点燃药条的明火熄去,用手执本发明所述的药灸条远端,艾火距穴约3 cm左右,每穴灸5mirTl0min,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但又不会灼伤皮肤为宜,最后将药艾灰涂抹于阿是穴处,每日I次,7天为I疗程。可连用2 3个疗程。I. 2. 4疗效标准跟骨部疼痛和肿胀消失,无休息痛,无压痛,行走自如;有效行走无痛或有轻微痛,局部有轻微压痛,休息痛偶有发生;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甚至症状加重。2.结果本组126例,经I个 3个疗程治愈112例,占88. 89%;有效10例,占
7.93% ;无效4例,占3. 17%。总有效率96. 82%。3.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可以有效治疗跟痛症,能改善跟痛症病人局部疼痛和肿胀症状,具有疗效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其重量配比为萆蘚6^12份、香茅3 10份、透骨草6 12份、千年健6 12份、络石藤6 12份、两面针6 12份、大蓟3、份、硫黄f 3份,艾绒6(Γ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其重量配比为萆蘚10份、香茅6份、透骨草10份、千年健10份、络石藤10份、两面针10份、大蓟6份、硫黄2份,艾绒10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跟痛症的药灸条,以解决跟痛症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其重量配比为萆薢6~12份、香茅3~10份、透骨草6~12份、千年健6~12份、络石藤6~12份、两面针6~12份、大蓟3~9份、硫黄1~3份,艾绒60~120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可以有效治疗跟痛症,能改善跟痛症病人局部疼痛和肿胀症状,具有疗效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P19/08GK102671020SQ2012101379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魏学师 申请人:魏学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