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痛的栀子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1523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胃痛的栀子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胃脘痛的病因虽各异,但发病机制确有共同之处,即气机郁滞不通,不通则痛。在疼痛程度上又各有特征和差异,临床上不难分辨,一般分为脾气虚弱、脾胃虚寒、肝气犯胃、肝郁胃寒、肝胃郁热、胃阴不足、痰饮中阻和瘀阻胃络8个证型,中医学认为,脾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同属于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胃主受纳、降浊,脾主升清、运化,使人体的气机有升有降,处于动态平衡。同时脾胃之气的 升降,有赖于肝的疏泄,肝气条达,人体气机调畅,使胃气得降,脾气得升,共同完成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胃脘痛,其病变在胃,但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若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则病生肠胃,胃腑受损,失于通降,则生腑病;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物及水液得不到正常的运化,可致食滞胃脘;情志失调,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肥甘,或外感六淫,使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胃气不得降,脾气不得升,而致脾胃病。中医药具有药性平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作为胃痛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理想持久,治愈高,并无毒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疗程短,治愈不易复发,成本低的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桅子100-260克,牡丹皮100-220克,佛手100-260克、蒲公英200-320克、竹茹100-220 克,麦冬 100-220 克。所述的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桅子180克,牡丹皮160克,佛手180克、蒲公英260克、竹茹160克,麦冬160克。所述的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桅子180克,牡丹皮160克,佛手180克、蒲公英260克、竹茹160克,麦冬160克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150ml-2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一周为I
个疗程。本发明的中药原料中,桅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竹茹甘、微寒,归肺、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 心除烦;诸药共奏疏肝泄热和胃之功,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对肝胃郁热型胃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缓解胃脘灼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有显著疗效,本药物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中药原料桅子180克,牡丹皮160克,佛手180克、蒲公英260克、竹茹160克,麦冬160克。制法将桅子180克,牡丹皮160克,佛手180克、蒲公英260克、竹茹160克,麦冬160克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力口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实施例2:中药原料桅子260克,牡丹皮220克,佛手260克、蒲公英320克、竹茹220克,麦冬220克。制法将桅子260克,牡丹皮220克,佛手260克、蒲公英320克、竹茹220克,麦冬220克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力口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实施例3:中药原料桅子100克,牡丹皮100克,佛手100克、蒲公英200克、竹茹100克,麦冬100克。制法将桅子100克,牡丹皮100克,佛手100克、蒲公英200克、竹茹100克,麦冬100克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力口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实施例4 I、临床实验采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共治疗46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55岁,年龄最小者19岁。2、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实施例I中药汤剂,每次150ml_2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一周为I个疗程。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疼痛消失,体征及症状完全改善,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显效疼痛基本消失,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情舒畅,精神很好。有效疼痛改善,体征及症状有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
无效体征无改变,症状如前。4、治疗结果患46例病例中,经两周治疗,其中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实施例5 典型病例秦某,男,39岁,胃脘灼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口服本发明实施I中药汤剂,用药3疗程,痊愈,随访无复发。实施例6 典型病例方某,女,30岁,胃脘灼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口 服本发明实施I中药汤剂,用药4疗程,痊愈,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桅子100-260克,牡丹皮100-220克,佛手100-260克、蒲公英200-320克、竹茹100-220克,麦冬100-220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桅子180克,牡丹皮160克,佛手180克、蒲公英260克、竹茹160克,麦冬160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胃痛的桅子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将桅子180克,牡丹皮160克,佛手180克、蒲公英260克、竹茹160克,麦冬160克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 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痛的栀子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栀子100-260克,牡丹皮100-220克,佛手100-260克、蒲公英200-320克、竹茹100-220克,麦冬100-220克,诸药共奏疏肝泄热和胃之功,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对肝胃郁热型胃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缓解胃脘灼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有显著疗效,本药物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P1/04GK102716356SQ2012101968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李良 申请人:李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