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麻醉设备的人工呼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29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麻醉设备的人工呼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麻醉设备的人工呼吸系统,该人工呼吸系统具有患者连接端口、吸气的分支、呼气的分支、将所述吸气的分支与所述呼气的分支连接起来的再呼吸管路、新鲜气体供给装置、氧气扫气装置以及作为人工呼吸驱动装置的布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的径向压气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示出了具有吸气的和呼气的分支的麻醉设备。为了再次使用呼出的气体中的麻醉气体的部分,使用所谓的半封闭的麻醉系统。这样的半封闭的麻醉系统在US5.520.172 A中示出。为了进一步减少在半封闭的麻醉回路中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必须引出
的麻醉剂的量,使用所谓的完全封闭的人工呼吸系统。在此除了封闭的回路之外使用由用于将新鲜的气体和吸入剂馈入到呼吸回路中的阀的布置并且如此对其进行控制,使得麻醉气体的损失尽可能地小。从关于Drjiger Medical GmbH 公司的麻醉设备“Zeus Infinity Empowered”的人工呼吸系统的使用说明书中,已经知道这样的封闭的人工呼吸系统,该人工呼吸系统从患者连接端口或者说Y字形物出发具有吸气的分支和呼气的分支,所述分支又通过所述系统内部的再呼吸管路彼此相连接,从而可以将由患者呼出的气体导回给所述吸气的分支,其中所述由患者呼出的气体此外通过CO2吸收器来流动并且由患者吸收的气体组成部分借助于新鲜气体供给装置来取代。在DE 10 2006 032 498 B3中示出了一种用于患者的人工呼吸或者说麻醉及治疗设备,该设备在呼气分支中具有能够控制的阀,用于将麻醉气体的损失保持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对于这样的封闭的人工呼吸系统来说,有必要的是,可以尽快地用氧气对由吸气的分支、呼气的分支和再呼吸管路构成的整个呼吸回路用氧气进行扫气,用于猛然地提高在输送给患者的呼吸气体中的氧气浓度。对于在开头引用的使用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系统来说,这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SP一方面借助于构造为径向压气机的人工呼吸驱动装置来维持在麻醉设备的人工呼吸系统中以及直到通往患者处的Y字形物的在整条呼吸回路中的恒定的呼吸气流并且另一方面借助于布置在呼气的分支与CO2吸收器之间的氧气扫气装置可以将氧气放入到所述呼吸回路中。这样的氧气扫气装置作为“02-Flush (冲洗)”为人所知并且典型地对于麻醉设备(Narkose-und Anasthesiegeraten)来说以这种形式设置为可以让使用者接近的操作元件。为此,所述氧气扫气装置具有氧气接头,比如该接头构造为连接到处于压力之下的氧气箱或者氧气压力管路上的接头。此外,存在着一种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在操纵所述扫气装置时调节并且配量氧气体积流量。由于恒定的气流,而后必要时放入的氧气可以分布在整个呼吸回路中。但是,这样的系统有缺点,即必须不断地维持呼吸回路中的气流,用于保证氧气也分布在整个呼吸回路中,并且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所述呼吸回路的一些部分未被扫气。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情况,那就可能出现所谓的回弹效应,对于所述回弹效应来说在短暂的时间之后又输入具有较低的氧气浓度的呼吸气体,在所述短暂的时间里在操纵所述氧气扫气装置之后向患者加载了具有较高的氧气浓度的呼吸气体。具有呼吸回路的人工呼吸器在DE 199 58 532 Cl中得到说明。在这条人工呼吸回路中,将所定义的呼吸气体量输送给患者并且可靠地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作为元件,在人工 呼吸器中存在着作为气体输送元件的旋转式压气机、可逆的呼吸气体容器、气体体积流量传感器、止回阀、能够控制的关闭阀和所属的测量及调整单元。在DE 197 14 644 C2中示出了一种用于人工呼吸及麻醉设备的气体输送装置。所述用于人工呼吸及麻醉设备的气体输送装置构造为具有向后弯曲的叶片的径向压气机的形式。在固定的壳体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布置了压气机叶轮,所述压气机叶轮将空气量从进气口输送到出气口。所述压气机叶轮通过电动机来驱动。对于封闭的人工呼吸系统来说另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值得追求的是,设置来自新鲜气体供给装置的在此通过麻醉剂蒸发器流动的恒定的新鲜气流,使得所述在蒸发器中的恒定的气流可以用于吸收麻醉剂。从GB 1503 261中知道一种麻醉剂蒸发器的原理上的作用方式。这样的蒸发器不能可靠地运行,如果气流由此在其强度方面变化并且尤其使用脉冲激发的气流。但是,麻醉剂蒸发器的优点是,它们在没有复杂的电气的构件的情况下足以施用并且在气流连续地从其当中流过时非常可靠地工作。但是,对于前面所解释的在所述在使用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人工呼吸系统来说,取代麻醉剂蒸发器而使用电气的喷射泵,该喷射泵将麻醉剂喷射到脉冲激发的新鲜气流中。这进一步使所描述的系统复杂化。

发明内容
因此,从最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麻醉设备(Anasthesie-oder Narkosegerat)的人工呼吸系统,该人工呼吸系统不太复杂地受到控制并且能够用氧气快速地对整个呼吸回路进行扫气。按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用于麻醉设备的人工呼吸系统得到解决。合适的实施方式从从属权利要求2到4中获得。所述按本发明的人工呼吸系统包括
-患者连接端口;
-吸气的分支,该吸气的分支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以及止回阀,如果所述止回阀的指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上的压力超过所述止回阀的指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上的压力,那么所述止回阀就打开,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相连接;
-呼气的分支,该呼气的分支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以及止回阀,如果所述止回阀的指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上的压力超过所述止回阀的指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上的压力,那么所述止回阀就打开,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相连接;-再呼吸管路,该再呼吸管路将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呼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连接起来;
-与所述再呼吸管路相连接的容器,该容器优选构造为人工呼吸袋;
-布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的用于吸收在呼吸气体中所包含的CO2的CO2吸收器;
-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与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之间的作为人工呼吸驱动装置的径向压气机,该径向压气机具有壳体,风机叶轮以能够沿旋转方向围绕着旋转轴线旋转地被驱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风机叶轮具有叶片,所述叶片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离开所述旋转轴线向外伸展,其中所述叶片优选相对于来自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的线条反向于所述旋转方向弯曲并且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区域中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背向所述风机叶轮的入口和在所述风机叶轮的平面中布置在该风机叶轮的圆周的区域中的出口 ;
-与所述再呼吸管路相连接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
-与所述再呼吸管路相连接的氧气扫气装置,该氧气扫气装置设计用于将氧气导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中;
-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与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之间;
-能够操纵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布置在所述呼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与所述CO2吸收器之间。其中所述径向压气机、氧气扫气装置和新鲜气体供给装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与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之间,其中
所述入口指向所述CO2吸收器并且所述出口指向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并且其

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布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与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之间。对于按本发明的构造来说所述氧气扫气装置如此布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使得其要么设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的背向所述吸气的分支的一侧上要么布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的朝向所述吸气的分支的一侧上,通过所述按本发明的构造来获得这样的可能性,即由所述氧气扫气装置输入的氧气通过所述径向压气机流动和/或直接流到所述吸气的分支中并且由此流往患者处。此外,不过氧气也可以流往所述CO2吸收器并且进一步一直流往所述呼气的分支的止回阀处。在此利用这一点,即对于径向压气机来说可以做到的是,气体也可以克服由所述压气机产生的升压穿过该压气机从所述出口流往所述入口,因为径向压气机不具有阀,而是在运行中仅仅产生基本上不取决于体积流量的恒定的升压。总之,对于按本发明的构造来说能够实现用氧气对整个呼吸回路进行扫气,而为此不需要复杂的控制机构。这以并行的方式来进行,对于所述并行的方式来说氧气似乎同时流过在麻醉设备中在人工呼吸回路中存在的组件以及患者与所述吸气的分支、Y字形物与呼气的分支之间的连接并且对其进行扫气。此外通过将所述压力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与所述吸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之间这种方式能够如此借助于所述径向压气机或者说其转速来调整所述吸气的分支中的止回阀的在背向患者连接端口的一侧上的压力,使得在位于所述吸气的分支中的止回阀的两侧之间的压差仅仅细微地低于阈值,对于所述阈值来说所述止回阀打开,使得而后必须由患者为自主呼吸而产生的负压很小。因此可以从新鲜气体供给装置中产生恒定的新鲜气体流入,而这没有对在所述吸气的分支中的止回阀进行挤压,因为刚好如此选择了所述止回阀的阈值,使得所述新鲜气体流入不足以用于挤压所述止回阀。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径向压气机在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布置在在该径向压气机的一侧上的CO2吸收器与在该径向压气机的另一侧上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及氧气扫气装置之间。这意味着,所述氧气扫气装置靠近所述吸气的分支并且由此靠近患者,从而在操纵所述扫气装置时氧气很快地到达患者处。反之,在扫气过程的情况中所输入的氧气还是会穿过所述径向压气机流回到所述CO2吸收器处并且进一步朝所述呼气的分支的方向流到所述再呼吸管路中并且使其同样充满氧气。尽管所述氧气扫气装置由此靠近所述吸气的分支,但还是避免了这一点,即没有用氧气对所述再呼吸管路的部件进行扫气并且由此出现已经提到的回弹效应,在出现回弹效应时在扫气之后在较短的时间之后呼吸气体又以降低了的氧气浓度到达患者处。按照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径向压气机布置在位于该径向压气机的一侧上的CO2吸收器及氧气扫气装置与位于该径向压气机的另一侧上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而后对于预先给定的新鲜气流来说可以借助于所述径向压气机来对在所述吸气的分支中的在止回阀之前的压力进行调整。这简化了麻醉剂蒸发器的在在所述新鲜气体供给装置与所述再呼吸管路之间的输入管路中的使用情况,所述麻醉剂蒸发器被恒定的气流从中流过。另一方面,通过在CO2吸收器与径向压气机之间布置氧气扫气装置的做法方便了氧气流到所述再呼吸管路的在径向压气机与呼气的分支之间延伸的区域中。最后,所述新鲜气体供给装置以优选的方式具有麻醉剂蒸发器,该麻醉剂蒸发器被所输入的新鲜气体从中流过。这样的麻醉剂蒸发器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其在没有复杂的调整机构的情况下足以施用。


下面借助于仅仅示出了优选的实施例的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其中
图I是按本发明的人工呼吸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 图2是按本发明的系统的优选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 图3是径向压气机的横截面,该径向压气机用于在图I和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并且 图4是沿图3的线条IV-IV的剖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人工呼吸系统的在图I中不出的弟一种实施例具有患者连接端口 I,该患者连接端口 I构造为Y字形物并且从该Y字形物上延伸出吸气的分支3,该吸气的分支3具有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I相邻地布置的第一端部5和远离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I的第二端部7。此夕卜,在所述吸气的分支3中设置了止回阀9,如此构造该止回阀9,从而如果该止回阀9的指向第二端部7的一侧上的压力大于指向第一端部5的一侧上的压力则其打开。尤其如此设计该止回阀9,从而只有在指向第二端部7的一侧上的压力与指向第一端部5的一侧上的压力之间的差异超过预先给定的阈值时该止回阀9打开。通过这种构造来保证,由患者呼出的并且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I中流出的气体在呼出阶段中不会从所述吸气的分支3中流出来。最后,所述吸气的分支3还具有体积流量传感器11,利用该体积流量传感器11可以测量所述在吸气的分支3中的体积流量。除了所述吸气的分支3之外,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I上还延伸出一条呼气的分支13,该呼气的分支13具有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I相邻地布置的第一端部15和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5的第二端部1 7并且在这两个端部之间延伸。除此以外,在所述呼气的分支13中同样设置了一个止回阀19,但是如此布置和构造该止回阀19,从而只有在该止回阀19的指向第一端部15的一侧上的压力超过在该止回阀19的指向第二端部17的一侧上存在的压力时该止回阀才打开。由此呼吸气体不会从所述第二端部17朝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I的方向流动。在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与所述呼气的分支13的第二端部17之间伸展着将所述第二端部7、17彼此连接起来的再呼吸管路99,其中该再呼吸管路99可以布置在所述系统的壳体中。从所述呼气的分支的第二端部17看,首先是能够控制的阀21布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该阀21能够以电气方式来操纵并且与同样设置在所述人工呼吸系统中的控制单元23相连接并且由其来触发。在所述能够控制的阀21的后面紧接着同样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相连接的人工呼吸袋25形式的容器,该人工呼吸袋25拥有可变的容积并且由患者呼出的并且从所述呼气的分支13中流出的气体可以接纳到该人工呼吸袋25中。从所述呼气的分支13的第二端部17看,在所述人工呼吸袋25的后面安置了麻醉气体引出阀27,该麻醉气体引出阀27拥有预先给定的阈值压力,必须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存在所述阈值压力,以便所述麻醉气体引出阀27打开。由此保证,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在所述人工呼吸袋25完全充满时不会形成太高的压力。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将CO2吸收器29连接到所述麻醉气体引出阀27上,该CO2吸收器为此设置用于吸收在呼吸气体中存在的co2。如可以进一步看出的一样,在所述CO2吸收器29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在与所述第二端部7相邻的情况下同样与所述控制单元23相连接的压力传感器31连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上,从而可以在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的区域中检测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的压力。在所述压力传感器31与所述CO2吸收器29之间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设置了径向压气机33,该径向压气机33的构造在图3和4中示出。该径向压气机33具有壳体35,风机叶轮37以能够围绕着所述旋转轴线39以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壳体35中。在此,所述风机叶轮37具有沿所述旋转轴线39的方向延伸的叶片41,也就是说所述叶片41构造为条带状,其中所述叶片的横向方向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39伸展。此外,如可以从图4中看出的一样,所述叶片41离开所述旋转轴线39向外伸展。所述风机叶轮37在围绕着旋转轴线39沿旋转方向43旋转的情况下旋转地被驱动,并且从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叶片41如此成形,使得其相对于来自所述旋转轴线39的径向的线条45反向于所述旋转方向43弯曲,也就是说所述叶片41的离开所述径向的线条45的间距随着与所述旋转轴线39之间的间距的增加而越来越大。最后,所述壳体35具有指向所述旋转轴线39的方向的入口 47和布置在所述风机叶轮37的平面中的出口 49。所述径向压气机33在此如此布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使得所述入口 47指向所述CO2吸收器,而所述出口 49则指向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的方向,使得所述径向压气机33在运行中产生从CO2吸收器29到吸气的分支3的气流。如果沿旋转方向43旋转地驱动所述风机叶轮37,那就朝所述出口 49的方向向通过所述入口 47流入的空气加载压力,其中所述入口 47与出口 49之间的由所述径向压气机33在此产生的压差基本上不取决于通过所述压气机33输送的体积流量并且基本上仅仅取决于转速。此外可能的是,即使所述风机叶轮37旋转地被驱动,气体也可以从所述出口 49流往所述入口 47,因为所述径向压气机不具有阻止这样的流动方向的阀。如可以进一步从图I中看出的一样,在所述CO2吸收器29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1之间除了所述径向压气机33之外还设置了第一接头50,该第一接头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一个点上,在该点处所述压力传感器31也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相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头,具有麻醉剂蒸发器53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相连接。此外,通过所述相同的第一接头50,氧气扫气装置55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相连接。所述氧气扫气装置55在这里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与处于压力之下的氧气源相连接并且具有相应的机构,利用所述机构可以在操纵所述氧气扫气装置时将氧气以预先给定的体积流量导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由此,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压气机33、氧气扫气装置55和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29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其中所述入口 47指向所述CO2吸收器29并且所述出口 49指向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此外,所述压力传感器31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33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最后,在这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压气机33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在该径向压气机33的一侧上的CO2吸收器29与在该径向压气机33的另一侧上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和氧气扫气装置55之间。在图I中示出的人工呼吸系统在正常运行中以如下方式工作。首先通过所述控制单元23来关闭所述能够控制的阀21,并且通过所述径向压气机33使呼吸气体从所述人工呼吸袋25中穿过所述CO2吸收器29朝所述吸气的分支3中输送到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1,其中此外从所述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中还有预先给定的通过所述麻醉剂蒸发器53流动的新鲜气流流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并且而后进一步流向所述吸气的分支3。在吸气阶段结束之后,所述能够控制的阀21打开,并且气体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I通过所述呼气的分支13流回到所述人工呼吸袋25中,该人工呼吸袋25在这种情况下用作容器。在所述控制阀21打开期间,将所述径向压气机33置于停止状态中或者使其以降低了的转速运行,使得在所述压力传感器31上通过所述径向压气机33和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产生的压力不足以打开所述止回阀9。如果有必要提高呼吸气体中的氧气浓度,那就操纵所述氧气扫气装置55,并且氧气流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在此如此选择氧气流,使得在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止回阀9上出现的压力如此之大,使得该止回阀打开并且氧气流到所述吸气的分支3中。此外,由于所述径向压气机33也允许反向于该径向压气机33的本来的输送方向的气流,所以氧气可以从所述氧气扫气装置55通过再呼吸管路99流往所述CO2吸收器29,从所述麻醉气体引出阀27的旁边流往所述人工呼吸袋25并且进一步流往所述止回阀19。通过这种方式,尽管所存在的径向压气机33形式的人工呼吸驱动装置,氧气不仅可以到达所述患者连接端口 I处而且可以到达完整的再呼吸管路99中,而没有必要设置持续地流过所述吸气的分支3、呼气的分支13和再呼吸管路99的气流。此外,前面所描述的人工呼吸系统能够实现这一点,即可以从所述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中提供恒定的新鲜气流,该恒定的新鲜气流 不断地从所述麻醉剂蒸发器53中流过并且就这样通过所述再呼吸管路99和所述CO2吸收器29来给所述人工呼吸袋25充满新鲜的气体并且新鲜的气体也通过所述吸气的分支3在所述径向压气机33的协作下到达患者处。这能够使用这样的蒸发器并且避免这一点,即必须在与复杂的控制及调整机构的组合中使用复杂的喷射泵。在此,可以借助于所述压力传感器31及控制单元23通过所述径向压气机33的转速的控制也在新鲜气流恒定时来如此调整在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的区域中的压力,使得在位于所述吸气的分支3中的止回阀9的两侧之间的压差比阈值低了预先给定的数值,在出现所述阈值时所述止回阀9打开。总之,在前面所描述的人工呼吸系统中实现这一点,即可以用氧气来对整个呼吸回路进行扫气,而为此不需要复杂的控制机构。在图2中示出的第二种实施例与在图I中示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氧气扫气装置55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在CO2吸收器29与径向压气机33之间连接到所述径向压气机33的指向在CO2吸收器29的一侧的第二接头57上。在图I和2中的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但是,按该图2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作用方式与按图I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作用方式没有区别。在这样的装置中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从所述氧气扫气装置55流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的氧气不仅可以流入到所述吸气的分支3中而且可以穿过所述CO2吸收器29流入到所述人工呼吸袋25中并且流入到所述控制阀21中直至所述呼气的分支13的第二端部17或者说布置在所述呼气的分支13上的止回阀19。附图标记列表:
I患者连接端口 3 吸气的分支
5第一端部(吸气的分支)
7第二端部(吸气的分支)
9止回阀(吸气的分支)
II体积流量传感器 13 呼气的分支
15 第一端部(呼气的分支)
17第二端部(呼气的分支)
19 止回阀(呼气的分支)21能够控制的阀
23控制单元
25人工呼吸袋(容器)
27麻醉剂引出阀
29CO2吸收器
31压力传感器
33径向压气机
35壳体
37风机叶轮
39旋转轴线
41叶片
43旋转方向
45径向的线条
47人口
49出口
50第一接头
51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3麻醉剂蒸发器
55氧气扫气装置
57第二接头
99再呼吸管路。
权利要求
1.用于麻醉设备(Anjisthesie-oder Narkosegerjit)的人工呼吸系统,包括 -患者连接端口(I); -吸气的分支(3),该吸气的分支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5、7)以及止回阀(9),如果所述止回阀(9)的指向所述第二端部(7)的一侧上的压力超过该止回阀(9)的指向所述第一端部(5)的一侧上的压力,那么该止回阀(9)就打开,其中所述第一端部(5)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I)相连接; -呼气的分支(13),该呼气的分支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15、17)以及止回阀(19),如果所述止回阀(19)的指向所述第一端部(15)的一侧上的压力超过该止回阀(19)的指向所述第二端部(17)的一侧上的压力,那么该止回阀(19)就打开,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5)与所述患者连接端口(I)相连接; -再呼吸管路(99),该再呼吸管路将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与所述呼气的分支(13)的第二端部(17)连接起来; -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相连接的容器(25); -布置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的用于吸收在呼吸气体中所包含的CO2的CO2吸收器(29); -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的作为人工呼吸驱动装置的径向压气机(33),该径向压气机具有壳体(35),风机叶轮(37)以沿着旋转方向(43)围绕着旋转轴线(39)旋转地被驱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壳体(35)中,其中所述风机叶轮(37)具有叶片(41),所述叶片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39)延伸并且离开所述旋转轴线(39)向外伸展,并且其中所述壳体(35)具有在所述旋转轴线(39)的区域中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背向所述风机叶轮(37)的入口(47)和在所述风机叶轮(37)的平面中布置在该风机叶轮(37)的圆周的区域中的出口(49); -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相连接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 -与所述再呼吸管路(99 )相连接的氧气扫气装置(55 ),该氧气扫气装置设计用于将氧气导入到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 -压力传感器(31),该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29)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 -能够操纵的控制阀(21),该控制阀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呼气的分支(19)的第二端部(17)与所述CO2吸收器(29)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压气机(33)、氧气扫气装置(55)和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29)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其中所述入口(47)指向所述CO2吸收器(29)并且所述出口(49)指向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并且 所述压力传感器(31)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33)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呼吸系统,其中所述径向压气机(33)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 )中布置在在该径向压气机(33 )的一侧上的CO2吸收器(29 )与在该径向压气机(33 )的另一侧上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及氧气扫气装置(55)之间。
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呼吸系统,其中所述径向压气机(33)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 )中布置在在该径向压气机(33 )的一侧上的CO2吸收器(29 )及氧气扫气装置(55 )与在该径向压气机(33)的另一侧上的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之间。
4.按权利要求I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呼吸系统,其中所述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具有麻醉剂蒸发装置(53),该麻醉剂蒸发装置被新鲜气体从中流过。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封闭的人工呼吸系统,该人工呼吸系统不太复杂地受到控制并且尽管如此能够用氧气很快地对整个呼吸回路进行扫气。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即所述径向压气机(33)、氧气扫气装置(55)和新鲜气体供给装置(51)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CO2吸收器(29)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其中入口(47)指向所述CO2吸收器(29)并且出口(49)指向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并且所述压力传感器(31)在所述再呼吸管路(99)中布置在所述径向压气机(33)与所述吸气的分支(3)的第二端部(7)之间。
文档编号A61M16/01GK102872517SQ20121022383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日
发明者R.黑施 申请人:德尔格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