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是ー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偏头痛又称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它是ー种反复性发作的头痛疾病,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及羞明等症状,间歇期一切正常,发病常有季节性,其发病机制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阵发 性异常反应,主症为头部疼痛,局限于ー侧或两侧,呈強烈跳痛、钻痛、胀裂痛,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间隔数天或数月反复发作,本病属中医“头痛”、“脑风”等病症。西医一般采用阿司匹林、消炎痛、西比林、脑复康等进行治疗,但西药只能缓解病痛,无法根治病情,而且西药的副作用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消除病痛、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川芎20-45份,半夏10-45份,郁金20-40份,白芍15-40份,全蝎20-40份,泽泻15-35份,芒硝10-30份,制附子10-25份,薏苡仁12-20份,半夏5-10份。以下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的方案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川弯30份,半夏25份,郁金22份,白芍30份,全蝎30份,泽湾25份,芒硝20份,制附子15份,薏该仁16份,半夏8份。本发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方解如下川芎性味辛温,归肝、心、胆三经,功用主治,活血行气,散风止痛,肝郁气滞,胸肋痛疼,偏正头痛、身痛,风湿痹症。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三经,功用主治,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宽中消痞,下气散结,痰欲阴滞,胃气上逆,胸隔痞闷胀满,咳喘气逆,凛病痈疽等症。郁金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解郁,凉血解癖的功效;主治胸腹血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痈疾,风痰,蛆血等。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ニ经,功用主治,养血敛阳,平肝,缓急止痛,阴虚血瘀,月经不调,行经腹痛,排肠肌痉挛疼痛。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有抗惊厥、扩充心血管、抑制肾上腺素上升的作用,具有祛风,止痉,通络,解毒等功效;主治惊风抽搐,癫痈,中风,半身不遂,偏头痛,风湿痹痛
坐寸o泽泻性味,甘咸寒,归肾膀肤ニ经,功用主治,利水道,清湿热,头眩院痞,胀满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
芒硝性味与归经咸、苦,寒。归胃经;肺经;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有泻下等作用,具有泻热,润燥,通经络的功效;主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癖,痈肿等。制附子性味大辛大热,归通行十二经,功用主治,补火回阳,散寒、逐湿,温中止痛,阴感阳衰,真阳虚脱,四肢厥逆,阴虚水肿。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健脾渗湿,除痹止泻。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三经,功用主治,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宽中消痞,下气散结,痰欲阴滞,胃气上逆,胸隔痞闷胀满,咳喘气逆,凛病痈疽等症。
本发明不仅能够改善血管功能、抑制不良介质释放、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而且还具有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柔肝补肾的功效,对脑神经也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上各味中药的配伍,能够达到散风化浊、泻热润燥、解痉镇痛的目的,对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经近300例临床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ー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采用下述的重量组分制备川芎30份,半夏25份,郁金22份,白芍30份,全蝎30份,泽泻25份,芒硝20份,制附子15份,薏苡仁16份,半夏8份。制备方法对各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净选、烘干、称取然后按正规制药エ艺流程,生产成各种各类型药物制剂,如制成ロ服中药液,浓缩颗粒冲剂、片剂或胶囊。服用方法上述重量的原料,制成本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后,在一日内分二次或三次服用,30日为ー疗程。或将上述重量的原料制成9粒胶囊,在一日内分三次服用,30天为ー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川芍20-45份,半夏10-45份,郁金20-40份,白芍15-40份,全蝎20-40份,泽泻15-35份,芒硝10-30份,制附子10-25份,薏苡仁12-20份,半夏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川芍30份,半夏25份,郁金22份,白芍30份,全蝎30份,泽泻25份,芒硝20份,制附子15份,薏该仁16份,半夏8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川芍20-45份,半夏10-45份,郁金20-40份,白芍15-40份,全蝎20-40份,泽泻15-35份,芒硝10-30份,制附子10-25份,薏苡仁12-20份,半夏5-10份,本发明不仅能够改善血管功能、抑制不良介质释放、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而且还具有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柔肝补肾的功效,对脑神经也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上各味中药的配伍,能够达到散风化浊、泻热润燥、解痉镇痛的目的,对治疗偏头痛有显著疗效;经近300例临床实践,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764410SQ2012102330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庞秀华 申请人:庞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