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796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中医俗称“偏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主要是因颅内动脉收缩或扩张引起,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本病以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或持续性头痛,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频繁发作,伴恶心、呕吐或畏光。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常以镇静止痛为主,治标不治本,并且西药对胃有刺激,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
[0003]偏头痛属于祖国医学“头痛”范畴,多因情志、饮食、劳倦、房劳、体虚等原因而发病,导致肝阳偏充,痰池中阻,瘀血阻奇,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病理改变,以致头窍失养,或清窍被扰,而发头痛。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采用清热平肝、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西医以镇静止痛治疗偏头痛存在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0-40份、天麻5-20份、乌金草5-25份、全蝎
5-20份、鸡血藤5-25份、桃仁5-20份、黄芪5_25份、红花5_20份、鹅不食草5_25份、延胡索10-30份、防风5-20份、僵蚕5-20份、吴茱萸5_20份、新塔花5_25份、桑叶10-30份、罗布麻5-20份、六月雪5-20份、紫苏5-25份、甘草5_15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川芎30份、天麻10份、乌金草15份、全蝎10份、鸡血藤15份、桃仁10份、黄芪15份、红花10份、鹅不食草15份、延胡索20份、防风10份、僵蚕10份、吴茱萸10份、新塔花15份、桑叶20份、罗布麻10份、六月雪10份、紫苏15份、甘草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天麻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乌金草具有平肝阳、养心安神、养血调经的功效;全蝎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鹅不食草具有祛风通窍、解毒消肿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疲、理气止痛的功效;防风具有怯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疫定搞的功效;僵香具有怯风定te、化痰散结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新塔花具有疏散风热、清抻头目、安神强壮的功效;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罗布麻具有清热平肝、利水消肿的功效;六月雪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清热平肝、活血祛瘀、祛风通窍、通络止痛、行气开郁的功效,对偏头痛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3%,治愈率68%。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川芎30g、天麻10g、乌金草15g、全蝎10g、鸡血藤15g、桃仁10g、黄芪15g、红花10g、鹅不食草15g、延胡索20g、防风10g、僵蚕10g、吴茱萸10g、新塔花15g、桑叶20g、罗布麻10g、六月雪10g、紫苏15g、甘草1go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川芎15g、天麻20g、乌金草5g、全蝎15g、鸡血藤10g、桃仁20g、黄苗5g、红花15g、鶴不食草10g、延胡索30g、防风5g、僵蚕15g、吴茱萸12g、新塔花25g、桑叶15g、罗布麻20g、六月雪5g、紫苏25g、甘草12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川芎25g、天麻5g、乌金草20g、全蝎12g、鸡血藤25g、桃仁5g、黄芪20g、红花12g、鹅不食草25g、延胡索10g、防风20g、僵蚕12g、吴茱萸15g、新塔花20g、桑叶10g、罗布麻5g、六月雪20g、紫苏10g、甘草15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川芎log、天麻15g、乌金草10g、全蝎20g、鸡血藤5g、桃仁15g、黄芪10g、红花20g、鹅不食草5g、延胡索25g、防风12g、僵蚕5g、吴茱萸20g、新塔花5g、桑叶25g、罗布麻12g、六月雪15g、紫苏5g、甘草8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川芎40g、天麻12g、乌金草25g、全蝎5g、鸡血藤20g、桃仁12g、黄芪25g、红花5g、鹅不食草20g、延胡索10g、防风15g、僵蚕20g、吴茱萸5g、新塔花10g、桑叶30g、罗布麻15g、六月雪12g、紫苏20g、甘草5g。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5?70岁。
[0018]二、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1、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
2、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
3、疼痛频次: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4、舌脉象:舌质红,苔黄,或苔黄燥,脉弦数,或弦滑数。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六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0020]四、疗效标准:
(1)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脑血流图正常;
(2)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脑血流图基本正常;
(3)有效:头痛发作程度及伴随症状减轻,脑血流图有改善;
(4)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0021]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5个疗程,痊愈68例,随访未见复发;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
严某,男,38岁。患者自述:2年前出现头部左侧跳痛或刺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诊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头部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3]病例2:
白某,女,52岁。患者自述:头痛I年,有时头部一侧疼痛,有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疼痛可持续I天或数天,并伴有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口苦而干等症。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晨起时仍头痛,胸闷胁痛等症状消失;继续服用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疫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0-40份、天麻5-20份、乌金草5-25份、全蝎5_20份、鸡血藤5_25份、桃仁5_20份、黄芪5-25份、红花5-20份、鹅不食草5-25份、延胡索10-30份、防风5_20份、僵蚕5_20份、吴茱萸5-20份、新塔花5-25份、桑叶10-30份、罗布麻5_20份、六月雪5_20份、紫苏5_25份、甘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川;30份、天麻10份、乌金草15份、全蝎10份、鸡血藤15份、桃仁10份、黄芪15份、红花10份、鹅不食草15份、延胡索20份、防风10份、僵蚕10份、吴茱萸10份、新塔花15份、桑叶20份、罗布麻10份、六月雪10份、紫苏15份、甘草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0-40份、天麻5-20份、乌金草5-25份、全蝎5-20份、鸡血藤5-25份、桃仁5-20份、黄芪5-25份、红花5-20份、鹅不食草5-25份、延胡索10-30份、防风5-20份、僵蚕5-20份、吴茱萸5-20份、新塔花5-25份、桑叶10-30份、罗布麻5-20份、六月雪5-20份、紫苏5-25份、甘草5-1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平肝、活血祛瘀、祛风通窍、通络止痛、行气开郁的功效,其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K35-646, A61K35-64, A61K36-8988, A61P25-06
【公开号】CN104645078
【申请号】CN201510034923
【发明人】董艳丽
【申请人】董艳丽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