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795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科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
【背景技术】
[0002]原发性低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医学界很少像高血压一样把它当做一个重要的疾病去研究,关于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大型临床研究报道甚少。低血压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导致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诱发原有的缺血性疾病突然发作或加重。因低血压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危及生命的缺血性疾病在临床也不少见。因此,低血压的危害不可小视。西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一般只予维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等对症治疗,治“标”而不治“本”,升压疗效不能持久,症状改善不能令人满意,且糖皮质激素出现不良反应多。中医从调节体质入手,治病求本,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疗效满意。但中气不足型的临床报道较多,对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重视程度不够。本发明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研制出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疗效满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即提供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
[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由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凤尾参20?30份、土党参9?15份、石斛6?12份、山土瓜20?40份、头发七9?15份、三对叶丹参6?10份、二色补血草15?25份、桑寄生8?12份、蔓荆子4?8份。
[0005]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凤尾参:甘、微苦、温。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主治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手足痿软,筋骨疼痛,支气管炎,小儿积食,营养不良。
[0006]土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主治虚劳内伤,气虚乏力,心悸,多汗,脾虚泄泻,白带,乳汁稀少,小儿疳积,遗尿,肺虚咳嗽。
[0007]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主治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肾阴虚证。
[0008]山土瓜:甘、苦、平。益气生津,利咽解毒。主治头昏乏力,失眠,阴挺,脱肛,少乳,暑热烦渴,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瘰疬,疮疖,毒蛇咬伤。
[0009]头发七:淡、平。滋阴,利水,收涩止汗。主治肾虚体弱,头目眩晕,心悸,遗精盗汗,淋证,水肿,黄水疮。
[0010]三对叶丹参:苦、微甘、温,归肝、心、肾经。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益肾安神。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崩,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多梦,跌打损伤。
[0011]二色补血草:甘、微苦、平。补益气血,散瘀止血。主治病后体弱,胃脘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血尿,痔血。
[0012]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0013]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
[0014]原发性低血压病属于中医学中“眩晕”、“心悸”、“失眠”、“虚痨”等范畴。多因体质虚弱,先天不足,气、血、阴、阳亏虚,脉道不充,清阳之气不升,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患者以气阴亏虚为主,故治宜益气养阴,养血通络。本发明采用凤尾参、土党参健脾益气;石斛、山土瓜、头发七益气生津;三对叶丹参、二色补血草补血活血;桑寄生补肾气,以助通血脉;蔓荆子药性升发,引诸药上行,并清利头目。
[0015]优选的,所述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由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凤尾参23?27份、土党参11?13份、石斛8?10份、山土瓜25?35份、头发七11?13份、三对叶丹参7?9份、二色补血草18?22份、桑寄生9?11份、蔓荆子5?7份。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由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凤尾参25份、土党参12份、石斛9份、山土瓜30份、头发七12份、三对叶丹参8份、二色补血草20份、桑寄生10份、蔓荆子6份。
[0017]所述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可以采用现有中药制剂技术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上述组分采用水煎得到水煎剂,还可以通过其它现有中药制剂技术将所述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制备成片剂、水蜜丸、胶囊剂、散剂、膏剂、口服液、颗粒剂。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不易复发。
[0019]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临床疗效总结 I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
[0020]2病例纳入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按标准方法测得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且符合《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李宗明.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8)中的原发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0021]2.2中医证候分类:采用《慢性低血压病的中医治疗》(谢英彪.慢性低血压病的中医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9-30)的证候分类标准:气阴两虚型: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口干咽燥,面色萎黄,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弱。
[0022]3治疗方法
凤尾参25克、土党参12克、石斛9克、山土瓜30克、头发七12克、三对叶丹参8克、二色补血草20克、桑寄生10克、蔓荆子6克,按照常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水煎剂,每人每日一剂。
[0023]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100/70mmHg ;②好转:多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90/60mmHg ;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90/60mmHg。
[0024]4.2结果:经2周治疗,治愈28例,好转4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
[0025]5典型病例
患者,女,20岁。头晕目眩,伴精神萎靡,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口干咽燥I年,加重7天。查体:面色萎黄,舌红少苔,脉细弱;血压80/55mmHg。诊断:原发性低血压(气阴两虚型)。服用本发明中药药剂2周,症状消失,血压110/70mmHg。随访3个月,情况良好,血压105/70mmHgo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发明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是由凤尾参30克、土党参15克、石斛12克、山土瓜40克、头发七15克、三对叶丹参10克、二色补血草25克、桑寄生12克、蔓荆子8克,按照常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水煎剂,每人每日一剂。
[0028]实施例2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是由凤尾参27克、土党参13克、石斛10克、山土瓜35克、头发七13克、三对叶丹参9克、二色补血草22克、桑寄生11克、蔓荆子7克,按照常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水煎剂,每人每日一剂。
[0029]实施例3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是由凤尾参25克、土党参12克、石斛9克、山土瓜30克、头发七12克、三对叶丹参8克、二色补血草20克、桑寄生10克、蔓荆子6克,按照常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水煎剂,每人每日一剂。
[0030]实施例4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是由凤尾参23克、土党参11克、石斛8克、山土瓜25克、头发七11克、三对叶丹参7克、二色补血草18克、桑寄生9克、蔓荆子5克,按照常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水煎剂,每人每日一剂。
[0031]实施例5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是由凤尾参20克、土党参9克、石斛6克、山土瓜20克、头发七9克、三对叶丹参6克、二色补血草15克、桑寄生8克、蔓荆子4克,按照常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水煎剂,每人每日一剂。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凤尾参20?30份、土党参9?15份、石斛6?12份、山土瓜20?40份、头发七9?15份、三对叶丹参6?10份、二色补血草15?25份、桑寄生8?12份、蔓荆子4?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凤尾参23?27份、土党参11?13份、石斛8?10份、山土瓜25?35份、头发七11?13份、三对叶丹参7?9份、二色补血草18?22份、桑寄生9?11份、蔓荆子5?7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比例的原料药制成: 凤尾参25份、土党参12份、石斛9份、山土瓜30份、头发七12份、三对叶丹参8份、二色补血草20份、桑寄生10份、蔓荆子6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质量比例的中药组分制备成水煎剂、片剂、水蜜丸、胶囊剂、散剂、膏剂、口服液、颗粒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所述中药药剂由以下原料药制成:凤尾参、土党参、石斛、山土瓜、头发七、三对叶丹参、二色补血草、桑寄生、蔓荆子。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不易复发。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低血压的中药药剂治疗70例患者,经2周治疗,治愈28例、好转4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
【IPC分类】A61K36-8984, A61P9-02
【公开号】CN104645070
【申请号】CN201510092330
【发明人】张蕾, 张文莹, 席敦香
【申请人】张蕾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