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次性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器主要用于给患者输送药液,其结构主要包括上插针、上输液导管、滴斗、下输液导管;在使用时,如果上插针之上的液体输完以后,需要更换液体时,必须要及时要在滴斗内存储的液体滴落完之前,让新液体进入到滴斗中,否则滴斗内会进入空气,从而形成气泡,气泡会随着液体的流动顺利进入下输液导管内,这样气泡会通过注射针针孔进入人体,从而形成气栓,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同时,滴液时产生的气泡也有可能进入人体。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实际应用时,医务人员、病员和陪护人员都高度关注输液的进度情况,即便如此,失误的情况仍然很多。另外,临床上还有可能出现另外一种危险的状况平时,病员的高度低于滴斗的高度,在压力的作用下,就能正常输液。一旦两者高度关系发生逆转,滴斗低置时(比如跌落),同样由于压力的原因,患者身体内的血液就会顺着下输液导管进入滴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这种输液器能实现缺液或滴斗低置时自动双向封闭,从而确保输液的安全性。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包括上输液导管、滴斗、下输液导管,其特征是滴斗下部为阀口 ;滴斗内设置有上挡圈和浮体,浮体下设置有封闭总成,封闭总成包括固定座、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滴斗内壁上有下挡圈,下挡圈位于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之间;下挡圈中部为阀口,阀口分别和上止液片、下止液片实现封闭。优化的,浮体和封闭总成之间安装方式是轴向套接,且两者之间有轴向自由位移。优化的,在阀口和下输液导管之间设置有推压器。优化的,封闭总成的密度为O. 98—1. 02。优化的,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相适应的,下挡圈的的上下接触面截面形状为圆弧面。优化的,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的截面形状为直线,相适应的,下挡圈的的上下接触 面为平面。优化的,推压器为阀口和下输液导管之间的过渡管,过渡管的内径为O. lmnT20mm。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正常输液时,滴斗内的封闭总成悬浮在滴斗内的液体中,阀口双向开启,不会对输液过程有任何影响,当液体输完以后,封闭总成会随着滴斗内的液体的页面下降而降低,上止液片会和阀口配合实现封闭,防止空气进入造成医疗事故。当滴斗内再次进入液体时,只需挤压推压器,就能顺利复位,在本发明出现之前,这个过程是相当繁琐的。更重要的是,当滴斗低置时,下止液片会和阀口配合实现反向封闭。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中的封闭总成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I的俯视 图4是下挡圈剖面示意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如图I至图4所示,正常输液时,液体从上输液导管I进入滴斗20,再从滴斗20下部的阀口 21到下输液导管13,然后通过注射针进入人体。在此过程中,滴斗20内始终会有一定的液体用来隔绝空气(这也是当初设计它的初衷),在本发明中,封闭总成(上固定座9、上止液片4、下固定座12、下止液片5及连杆8)就浸浴在这个液体里面。由于封闭总成的比重和液体相同,所以封闭总成会处于悬浮状态,阀口 11处于双向开启状态,从而对正常输液的渠道没有任何妨碍。浮体7的作用是限制封闭总成的轴向摆动,保持封闭总成是竖直的上下移动,所以设计为套筒式的连接方式,且两者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有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上挡圈3是限制浮体7的漂浮高度的。假设,液体输完了,但是没人注意,我们的发明就会有以下的动作没有上端液体的进入,滴斗20内的液体液面逐渐降低,同时,封闭总成也会随着降低,上止液片4离下挡圈10越来越近,最终,在液体流尽之前,上止液片封闭了阀口 21,无论是液体还是空气,都不能进入下输液导管7 了,病员不会有输入空气的风险。在阀口 21下设置有推压器11,解决的问题是如果液体流尽,上止液片4和阀口21接触处于封闭状态,当需要继续输液,挂上瓶子,新液体进入到滴斗20内,理论上,所有部件和动作都能复位,但是却出现问题了,封闭总成没有任何复位的动作,其原因是上止液片4和阀口 21之间的附着力阻碍了复位动作。在本发明出现之前,为了顺利复位,医护人员普遍采用的土办法是用一只手捏住下输液导管13的末端,还不能近了,越远越好,另一只挤压着下输液导管13,把其内的液体往滴斗20赶,用着部分液体将上止液片4从阀口 21上推开,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相当耗力的动作(管子很细,强度也好),护士往往力气又不大,所以,时间的耗用也很长。我们设计的推压器11就能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推压器11实质上是一过渡管(上端和阀口相连),用手挤压推压器11,其向内变形,使得阀口 21也向内变形,就对下上止液片4有推力的直接作用,同时其内的液体也能对上止液片4有推力的作用,省力又省时。推压器9的另外一个作用如果滴斗20内产生的气泡进入到推压器11中,用手捏推压器11,气泡就会向上移动到液面之上,达到了自排气的目的。当输液器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跌落或者放置不当时,滴斗20高度会低于病员的身体高度,这时,滴斗20内的液体的流向就会逆转由滴斗20下端向上端流动。基于同样的原因,封闭总成会向上移动,挡环14会向下挡圈10靠拢,最终,下止液片5和封闭了阀口 21,这样就实现了反向封闭,杜绝了回血现象的产生。为了取得更好的反向封闭效果,本实施例中上止液片4、下止液片5和下挡圈10都是采用的柔性材料(如硅胶)制成,且接触面设计为圆弧形。加药口 2是为了添加其他药物设计,6是空气过滤器。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I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浮体7的形状有所变化,其本质原理和使 用方法是相同的。实施3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I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上止液片4、下止液片5和下挡圈10的接触面设计为平面形。另外,推压器9的形状有所变化,由和滴斗20的直接圆滑过渡连接改为具有一定角度的连接,其本质原理和使用方法是相同的。
权利要求
1.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包括上输液导管、滴斗、下输液导管,其特征是滴斗下部为阀口 ;滴斗内设置有上挡圈和浮体,浮体下设置有封闭总成,封闭总成包括固定座、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滴斗内壁上有下挡圈,下挡圈位于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之间;下挡圈中部为阀口,阀口分别和上止液片、下止液片实现封闭;在阀口和下输液导管之间设置有推压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是浮体和封闭总成之间安装方式是轴向套接,且两者之间有轴向自由位移。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是封闭总成的密度为O. 98—1. 02。
4.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是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相适应的,下挡圈的的上下接触面截面形状为圆弧面。
5.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其特征是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的截面形状为直线,相适应的,下挡圈的的上下接触面为平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排气双向自动封闭式止液防回血输液器,包括上输液导管、滴斗、下输液导管,其特征是滴斗下部为阀口;滴斗内设置有上挡圈和浮体,浮体下设置有封闭总成,封闭总成包括固定座、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滴斗内壁上有下挡圈,下挡圈位于上止液片和下止液片之间;下挡圈中部为阀口,阀口分别和上止液片、下止液片实现封闭;在阀口和下输液导管之间设置有推压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正常输液时,阀口双向开启,不会对输液过程有任何影响,当液体输完以后,防止空气进入造成医疗事故。当滴斗内再次进入液体时,只需挤压推压器,就能顺利的复位。更重要的是,当滴斗低置时,下止液片会和阀口配合实现反向封闭。
文档编号A61M5/40GK102813983SQ2012102820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雷冰 申请人:四川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