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护理床和轮椅结合一体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
背景技术:
目前围绕护理床的相关产品很多,比较常用的是带背部升降的护理床。包括床体(也称床垫板)、床架、脚轮和驱动机构,其驱动机构多为手动摇杆或电动摇杆配合驱动床体的部分升降。这类护理床的主要结构相对简单,其功能也相对单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将床和轮椅结合一体的多用途护理床。其主要结构是将床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通过折叠、升降机构来控制床体的伸展和折叠,以实现轮椅和床的转换,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从躺向坐的状态转换,并且也方便了患 者的移动。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床体在折叠后作为轮椅使用时,由于原有的护栏不能使用,对于重症患者坐起后两侧缺少防护措施;二是为了满足患者躺卧翻身的需要,床体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这样折叠后的轮椅状态宽度与床体宽度一样,而通常的房门宽度小于床体宽度,这样不利于患者走出房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床体和护板双重折叠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其中床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腿部垫板10和脚部垫板18通过铰链方式依次连接组成水平向折叠的主体结构,另一部分是在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和脚部垫板18的两侧采用铰链方式分别连接左右挡板组成的垂直向折叠的防护结构;床架44采用纵横支撑体固联组成框架结构,其前部的纵向支撑体与床体的臀部垫板7通过臀部垫板与床架铰链轴41固联,其后部纵向支撑体与背部垫板I边框通过背部挡板与防下滑支撑架34铰链;脚轮由前脚轮43和后脚轮45与床架的横支撑体固联;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与床架之间,其中,电机22固定在床架上,与其联动电机伸缩杆23伸缩端与固定在背部垫板I下方的主传动分力板33铰链;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腿部升降主控杆40,腿部升降主控杆40前端与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铰链;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 一端通过腿部升降转动轴19固定在床架44前部纵向支撑体上,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另一端与固定在脚部垫板18下方的脚部垫板支架12铰链;在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另一端与铰链固定在臀部挡板7下方的挡板控制换向块16铰链;挡板控制换向块16还有另外两个铰链爪,分别与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一端铰链后形成水平向转动配合,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背部垫板I的下方也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与固定在臀部垫板7上的铰链件铰链,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脚部垫板18的下方同样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与固定在腿部垫板10上的铰链件铰链,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腿部挡板11和右腿部挡板26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在臀部垫板7中部预留有便孔6,与便孔配合的是便孔挡板6’,便孔挡板6’由便孔挡板托架39固联在便孔转动轴35上,便孔转动轴35沿床头平行向固定在便孔6正下方的床架上支撑体上,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8 连接,在便孔6下方的床架44上设有便盆托架或卡槽。或者是在臀部垫板7中部预留有便孔6,与便孔配合的是便孔挡板6’,便孔挡板6’由便孔挡板托架39固联在便孔转动轴35上,便孔转动轴35沿床体平行向固定在便孔6正下方的床架上支撑体上,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伸缩轴48铰链后,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升降外套36、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杆37铰链后最后与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8固接。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与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与左腿部挡板11和右腿部挡板26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在背部垫板I和脚部垫板18的外边框上分别插接配合有床头部挡板31和床尾部挡板15,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的外侧分别插接配合有左护栏5和右护栏24。所述的前脚轮43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所述的后脚轮45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两个后脚轮45之间由连接有刹车连杆和刹车踏板46联动。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垫板与护板同步折叠和展开的连接方式,既满足了折叠作为轮椅状态下宽度缩小和两侧增设护板的要求,同时又保持了展开状态下增加床体宽度的需要,通过一套电机驱动组合,同步实现展开为床、折叠为轮椅的双重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医院、养老院和居家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室内和室外休养治疗使用。
图I是本发明一种展开状态(床状态)实施例的立体结构 图2是图I主视图(不包括床头、床尾部挡板和左、右护栏);
图3是图I中俯视结构 图4是图I的仰视图(不包括前、后脚轮);
图5是图2是在折叠状态(轮椅状态)的结构 图6是图2中便孔挡板部分在与便孔对合状态的仰视 图7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如;
图9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 图10是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背部垫板,2-左背部挡板,3-背部挡板左从动杆,4-左臀部挡板,5-左护栏,6-便孔,6 便孔挡板,7-臀部垫板,8-臀部挡板左从动杆,9-腿部升降传动支架,10-腿部垫板,11-左腿部挡板,12-脚部垫板支架,13-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4-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5-床尾部挡板,16-挡板控制换向块,17-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8脚部垫板,19-腿部升降转动轴,20-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1-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2-电机,23-电机伸缩杆,24-右护栏,25-右臀部挡板,26-右腿部挡板,27-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8-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9-右背部挡板,30-铰链合页,30铰链轴,31-床头部挡板,32-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联动支架,33-主传动分力板,34-背部挡板防下滑支撑架, 35-便孔转动轴,36-便孔挡板升降外套,37-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杆,38-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9-便孔挡板托架,40-腿部升降主控杆,41-臀部垫板与床架铰链轴,42-腿部升降传动支架连动块,43-前脚轮,44床架,45-后脚轮,46-后轮中控刹车踏板,47销轴,48-便孔挡板伸缩轴,49-右护栏下联动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主要由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几个部分组成。参照图I和图3、图5、图7、图9,床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腿部垫板10和脚部垫板18通过铰链方式(铰链轴30 ‘或合页30)依次连接组成水平向折叠的主体结构;另一部分是在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和脚部垫板18的两侧采用铰链方式(合页30)分别连接左背部挡板2、右背部挡板29左臀部挡板5、右臀部挡板25和左腿部挡板、右腿部挡板26组成的垂直向(向上)折叠的防护结构。床架44采用纵横支撑体固联组成框架结构,其前部(本专利中出现的“前”即表示靠床尾的一侧)的纵向支撑体与通过臀部垫板7与床架铰链轴41固联,其后部(本专利中出现的“后”即靠床头的一侧)纵向支撑体通过背部垫板I边框与防下滑支撑架34铰链,这样的铰链方式实现了床体与床架两部分的整体结合,同时为腿部垫板在折叠后预留有下行的空间。脚轮由前脚轮43和后脚轮45与床架的横支撑体固联。参照附图2、4和5、10,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与床架之间。其中,电机22固定在床架下部的横支撑体上,与其联动电机伸缩杆23伸缩端与固定在背部垫板I下方的主传动分力板33铰链。这里的电机和电机伸缩杆为一体的直线驱动电机总成。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腿部升降主控杆40,腿部升降主控杆40前端与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铰链(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直板焊接腿部升降传动支架连动块42构成);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 一端通过腿部升降转动轴19固定在床架44前部纵向支撑体上,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另一端与固定在脚部垫板18下方的脚部垫板支架12铰链(这里的脚部垫板支架12为了增加其载荷可采用两组,另一组也是连接在腿部升降转动轴19和脚部垫板18下方,仅仅其支撑作用)。在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另一端与铰链固定在臀部挡板7下方的挡板控制换向块16铰链。挡板控制换向块16还有另外两个铰链爪,分别与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一端铰链后形成水平向转动配合,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背部垫板I的下方也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与固定在臀部垫板7上的铰链件铰链,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脚部垫板18的下方同样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与固定在腿部垫板10上的铰链件铰链,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腿部挡板11和右腿部挡板26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该部分是本发明的创新重点,其中的主传动分力板33汇集了驱动背部垫板、腿部垫板和脚部垫 板沿水平向伸展和折叠的驱动源,也是实现两侧挡板沿垂直方向转动的驱动源。前述三组挡板翻转机构基本相同,其中控制换向块16采用的三个铰链爪呈三通结构,本身带有中心孔,与螺钉配合后水平方向旋转固定在各自垫板的下方,其它的三个铰链爪通过垂直方向的转轴连接后带动各自的连杆形成水平方向旋转后,其连杆外端再通过水平向的转轴铰链后进行改向,即完成两侧六块挡板的向上翻转和展平。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包括
参照附图6,在臀部垫板7中部预留有便孔6,与便孔配合的是便孔挡板6’,便孔挡板6’由便孔挡板托架39固联在便孔转动轴35上,便孔转动轴35沿床体平行向固定在便孔6正下方的床架上支撑体上,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伸缩轴48铰链后,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升降外套36、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杆37铰链后最后与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8固接。或者是在臀部垫板7中部预留有便孔6,与便孔配合的是便孔挡板6’,便孔挡板6’由便孔挡板托架39固联在便孔转动轴35上,便孔转动轴35沿床头平行向固定在便孔6正下方的床架上支撑体上,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8连接,在便孔6下方的床架44上设有便盆托架或卡槽。参照附图8,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与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与左腿部挡板11和右腿部挡板26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采用该结构有利于挡板顺利翻转和展平,换向受力不易受阻。在背部垫板I和脚部垫板18的外边框上分别插接配合有床头部挡板31和床尾部挡板15,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的外侧分别插接配合有左护栏5和右护栏24,左护栏5和右护栏24的下支撑点分别与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联动的联动杆49连接。为了提高脚轮的行走和锁定稳定性,前脚轮43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后脚轮45采用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两个后脚轮45之间由连接有刹车连杆和刹车踏板46联动。
本发明中提到的铰链均是通过销轴47插接配合后的方式,可沿销轴转动的连接方式,类似于合页的连接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进行说明。在由床(即展开状态)转换为轮椅(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启动电机22,电机伸缩杆23推动主传动分力板33向上转动,背部垫板I直接受力沿着与防下滑支撑架34铰链的销轴向上抬起,腿部垫板10和脚部垫板18则通过腿部升降主控杆40和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向后拉动脚部垫板支架12后下落。与此同时,设在背部垫板I下面的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受背部垫板I抬起的拉伸作用,带动挡板控制换向块16转动,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作外伸运动,其端部推力换向作用在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内侦牝使其向上翻转。臀部挡板则受力于主传动分力板33后,与上述同样的方式翻转。同样腿部挡板受力于腿部垫板与脚部垫板之间的拉伸作用,实现腿部挡板的翻转。反之,在由轮椅(折叠状态转换为)床(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电机伸缩杆收缩,其 反向作用在主传动分力板,实现上述过程的反向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包括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床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背部垫板(I)、臀部垫板(7)、腿部垫板(10)和脚部垫板(18)通过铰链方式依次连接组成水平向折叠的主体结构,另一部分是在背部垫板(I )、臀部垫板(7)和脚部垫板(18)的两侧采用铰链方式分别连接左右挡板组成的垂直向折叠的防护结构;床架(44)采用纵横支撑体固联组成框架结构,其前部的纵向支撑体与床体的臀部垫板(7)通过臀部垫板与床架铰链轴(41)固联,其后部纵向支撑体与背部垫板(I)边框通过背部挡板与床架支撑架(34)铰链;脚轮由前脚轮(43)和后脚轮(45)与床架的横支撑体固联;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与床架之间,其中,电机(22)固定在床架上,与其联动电机伸缩杆(23)伸缩端与固定在背部垫板(I)下方的主传动分力板(33)铰链;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腿部升降主控杆(40),腿部升降主控杆(40)前端与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的铰链;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 一端通过腿部升降转动轴(19)固定在床架(44)前部纵向支撑体上,腿部升降传动支架(9)另一端与固定在脚部垫板(18)下方的脚部垫板支架(12)铰链;在主传动分力板(33)还铰链有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臀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0)另一端与铰链固定在臀部挡板(7)下方的挡板控制换向块(16)铰链;挡板控制换向块(16)还有另外两个铰链爪,分别与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一端铰链后形成水平向转动配合,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和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背部垫板(I)的下方也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背部挡板主动控制杆(27)与固定在臀部垫板(7)上的铰链件铰链,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在脚部垫板(18)的下方同样设有挡板控制换向块(16),该挡板控制换向块(16)的三个铰链爪分别铰链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后形成水平向旋转配合;腿部挡板主动控制杆(13)与固定在腿部垫板(10)上的铰链件铰链,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 )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左腿部挡板(11)和右腿部挡板(26 )内侧的铰链件铰链后形成垂直向的转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在臀部垫板(7)中部预留有便孔(6),与便孔配合的是便孔挡板(6’),便孔挡板(6’)由便孔挡板托架(39)固联在便孔转动轴(35 )上,便孔转动轴(35 )沿床头平行向固定在便孔(6 )正下方的床架上支撑体上,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8)连接,在便孔(6)下方的床架(44)上设有便盆托架或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在臀部垫板(7)中部预留有便孔(6),与便孔配合的是便孔挡板(6’),便孔挡板(6’)由便孔挡板托架(39)固联在便孔转动轴(35)上,便孔转动轴(35)沿床体平行向固定在便孔(6)正下方的床架上支撑体上,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伸缩轴(48)铰链后,便孔转动轴(35)的一端与便孔挡板升降外套(36)、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杆(37)铰链后最后与便孔挡板升降控制手柄(38)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臀部挡板左从动杆(8)、臀部挡板右从动杆(21)与固定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背部挡板左从动杆(3)和背部挡板右从动杆(28)与左背部挡板(2)和右背部挡板(29)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腿部挡板左从动杆(14)和腿部挡板右从动杆(17)与左腿部挡板(11)和右腿部挡板(26)铰链连接端分别为带有万向转接头的伸缩丝杆。
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在背部垫板(I)和脚部垫板(18)的外边框上分别插接配合有床头部挡板(31)和床尾部挡板(15),在左臀部挡板(4)和右臀部挡板(25)的外侧分别插接配合有左护栏(5)和右护栏(2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在背部垫板(I)和脚部垫板(18 )的外边框上分别插接配合有床头部挡板(31)和床尾部挡板(15),在左臀部挡板(4 )和右臀部挡板(25)的外侧分别插接配合有左护栏(5)和右护栏(24)。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脚轮(43)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所述的后脚轮(45)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两个后脚轮(45)之间由连接有刹车连杆和刹车踏板(46 )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脚轮(43)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所述的后脚轮(45)为带有锁止机构的万向轮,两个后脚轮(45)之间由连接有刹车连杆和刹车踏板(46)联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护理床和轮椅结合一体的单机双控两用轮椅床。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床体、床架、脚轮和电机驱动机构。其中床体包括水平向折叠的垫板和垂直向翻转的护板两部分;床架通过其纵向支撑体与床体铰链;电机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与床架之间,主要由一套电机同步控制的垫板水平向折叠连杆驱动机构和护板垂直向翻转连杆驱动机构。本发明通过一套电机驱动组合,同步实现展开为床、折叠为轮椅的双重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医院、养老院和居家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室内和室外休养治疗使用。
文档编号A61G7/16GK102846442SQ2012103049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6日
发明者刘庆福, 刘庆贵, 刘士玉 申请人:东营市邦恩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