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17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轮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轮椅结构,其包括:一椅架、两后轮以及两导向结构。该椅架包括一椅背以及一椅座。两后轮分别利用一轮轴组将两后轮各别结合于位于该椅背两侧。两导向结构分别结合于该椅架的该椅座前方往下延伸的两轮架上,其分别包括:一枢转机构、一架体、多个轮组、一履带、一缓冲装置以及一定位装置。多个轮组枢设于架体,且该履带框围于多个轮组上。枢转机构该定位装置设置于该枢转机构上,并与该架体保持一预设间隙。该导向结构接触到地面障碍时,可通过该多个轮组所连动的该履带来增大前轮的一虚拟半径且构成较低的重心,以增强跨越较高凸出物或较宽凹洞等障碍的能力。
【专利说明】轮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结合有履带传动式的导向结构的轮椅结构配合一缓冲装置,使该轮椅行进中遇到崎岖障碍时可通过该多个轮组所连动的该履带沿着该障碍物外表进行跨越,达到可将该轮椅结构顺利通过障碍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轮椅的发明为下肢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替代双脚的行动工具,而通过手动轮椅的使用,大大地增加了行动不便者的活动能力。传统的手动轮椅除了驱动效率不彰外,其使用的环境也受到许多限制。为了使手动轮椅具有高效率且兼具安全、舒适、方便及实用性,使其能适应多种环境并适用于更多使用者,手动轮椅的研究仍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0003]一般市面上常见的轮椅不论是医疗设备行贩卖或是医院所提供借用的免费爱心轮椅大都类似于图1所不的现有轮椅结构9为主,该现有轮椅结构9包括一椅架91、该椅架91上的底端上设有一对前轮92以及一对后轮93。该现有轮椅结构9主要以手动的方式驱动,当使用者乘坐于该椅架91上时,必须利用双手推动位于该椅架91后端两侧的该后轮93的轮盘进行转动使该现有轮椅结构9达到前进、后退、或转向等动作。
[0004]但是,该现有轮椅结构9往往都适用于较为平坦的道路或室内行进,当遇到地面不平有突起的障碍物或是颠颇的路面或凹陷时容易跳动翻覆造成乘坐者的伤害,且由于该前轮92为导向轮的型态并位于椅架91下方前端,所以该前轮92的半径比以手动操作的该后轮93的半径小,因此遇到具有孔洞或缝隙的水沟盖或是小排水沟时,使得小半径的该前轮92容易卡住孔洞或缝隙而无法顺利跨越,且其轮椅于行进中突如其来遭阻碍的冲力更有令乘坐者造成跌落的风险。
[0005]因此,本发明人本着服务于广大残障同胞的精神,针对现有轮椅结构9上使用时所产生种种缺失与不便,进一步在现有轮椅结构9的构造上加以改良,以突破上述现有轮椅结构9无法行驶的路面状况,达到可于崎岖路面行驶的目的,以大幅改善轮椅使用者长年因行动不便所造成困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轮椅结构,利用履带传动式的导向结构配合一缓冲装置所构成的轮椅,使该轮椅行进中遇到崎岖障碍时可通过该履带所连动的该轮组沿着该障碍物外表进行跨越,达到可将该轮椅顺利通过障碍的目的。
[0007]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轮椅结构,其包括:一椅架,包括一椅背以及一椅座;两后轮,分别利用一轮轴组将两后轮各别结合于该椅背两侧;以及两导向结构,分别结合于该椅架的该椅座前方往下延伸的两轮架上,每个导向结构包括:一枢转机构,结合在该轮架上,该枢转机构能够沿着该轮架延伸方向为轴心做旋转摆动;一架体,结合于该枢转机构;多个轮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该架体上;一履带,框围套附于该多个轮组;以及一缓冲装置,至少连接于该架体,可使该架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有回复到其一原始位置的趋势。
[0008]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枢转机构包括一第一旋转结构以及一第二旋转结构;其中,该第一旋转结构枢接于该轮架上,且该第一旋转结构的轴心线与该第二旋转结构的轴心线相互呈垂直状态;
[0009]该架体为倒U形,其包括两垂直面以及连接两垂直面的一水平面;位于该水平面上设有相对应的两轴承架,且该两轴承架供一中心轴贯穿并结合于该第二旋转结构上;
[0010]该多个轮组分别位于倒U形的架体中,且各该轮组分别固定于两垂直面上;
[0011]该履带位于该两垂直面之间;
[0012]该缓冲装置连接于该枢转机构与该架体之间;以及
[0013]各个该导向结构分别更包括一定位装置,其设置于该枢转机构上,并与该水平面保持一间隙。
[0014]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各个该导向结构的该多个轮组呈倒三角形状排列,其包括:一第一轮组、一第二轮组以及一第三轮组;其中,该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分别位于该第一轮组的两侧,且仅以该第一轮组接触地面,而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各别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与该第一轮组的轴心线呈平行状态。
[0015]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第一轮组的轴心线与该第一旋转结构的轴心线间隔一距离,且该第一轮组的半径长度大于该第二轮组的半径长度且该第一轮组的半径长度大于第三轮组的半径长度。
[0016]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第二轮组与该第三轮组的半径长度相同,且各别该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的轴心线位置`分别至该第一轮组的轴心线位置的垂直距离相同。
[0017]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第三轮组的周缘表面上分别设有环状的一滑槽用以定位并容纳该履带;并且,该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第三轮组分别包括一第一轴承组、一第二轴承组以及一第三轴承组;其中,分别通过该第一轴承组、一第二轴承组以及一第三轴承组将该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第三轮组分别固定于两垂直面上所各别对应设置的多个轴孔中。
[0018]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缓冲装置是一压缩弹簧、油压缸、气压缸或弹性簧片;该履带材质是一金属、橡胶或皮带。
[0019]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第一旋转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轴承固定于该轮架上,且该第一轴承嵌附于该枢转机构内。
[0020]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第二旋转结构位于该第一旋转结构下方,并且该第二旋转结构与该架体的该水平面间隔一距离,而该第二旋转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轴承,且该中心轴固定于该第二轴承上,并以该中心轴的两端固定于两轴承架上。
[0021]所述的轮椅结构,其中,该第一旋转结构的轴心线与该第二旋转结构的轴心线相互交会;并且,该轮椅结构更包括一履带调整装置,该履带调整装置结合于该架体上,通过该履带调整装置位移其中一轮组以达到绷紧该履带的效果。
[0022]该导向结构接触到地面障碍时,可通过该多个轮组所连动的该履带来增大轮椅前轮的一虚拟半径且构成较低的重心,以增强跨越较高凸出物或较宽凹洞等障碍的能力,并通过该缓冲装置减少跨越该障碍物时所造成的震动。【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轮椅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A-A剖面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发明轮椅结构于前进时的该导向结构转向示意图;
[0028]图6为本发明轮椅结构于后退时的该导向结构转向示意图;
[0029]图7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该导向结构障碍跨越动作示意图;
[0030]图8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剖面意图;
[0031]图9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履带调整装置俯视剖面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轮椅结构;11_椅架;111-椅背;112_椅座;113_脚踏板;1121-轮架;12_后轮;121_轮轴组;13_导向结构;131_枢转机构;1311_第一旋转结构(第一轴承);1312_第二旋转 结构(第二轴承);1313_螺孔;132、132a-架体;1321、1321a_垂直面;13211-轴孔;13212a-沟槽;1322、1322a-水平面;13221_轴承架;13222_中心轴;1323a-挡片;133_轮组;1331_第一轮组;13311_滑槽;13312_第一轴承组;1332_第二轮组;13321-滑槽;13322_第二轴承组;1333、1333a-第三轮组;13331_滑槽;13332_第三轴承组;13333a-轮轴;134-履带;135-缓冲装置;136-定位装置;137-履带调整装置;
1371-座体;13711、13711’-侧架;137111、137111’ -轴孔;13712_ 连接部;137121_ 螺孔;
1372-调整螺丝;13721-底端;51、52、53、54、55_轴心线;71_前进方向;72_后退方向;8-障碍物;9_现有轮椅结构;91_椅架;92_前轮;93_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侧视示意图。于本发明中该轮椅结构I定义有一相互垂直的X、Y、Z轴方向,其包括:一椅架11、两后轮12以及两导向结构13。该椅架11包括:一椅背111以及一椅座112,于椅架11前方设有自椅座112前端向下向前延伸的两脚踏板113。两后轮12分别利用一轮轴组121将两后轮12各别结合于该椅背111两侦1K两导向结构13分别结合于该椅架11的该椅座112前方往下延伸的两轮架1121上,其分别包括:一枢转机构131、一架体132、多个轮组133、一履带134、一缓冲装置135以及一定位装置136。
[0034]请参阅图3、图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剖面示意图以及导向结构A-A剖面示意图。该导向结构13的该枢转机构131结合在轮架1121上且包括有:一第一旋转结构1311以及一第二旋转结构1312。该第一旋转结构1311枢接于该轮架1121上,且该第一旋转结构1311的轴心线51与该第二旋转结构1312的轴心线52相互呈垂直状态。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承1311的轴心线51与该第二轴承1312的轴心线52相互交会,且该第一旋转结构1311为至少一第一轴承(以下第一旋转结构称的为第一轴承)固定于该轮架1121上。该第一轴承1311嵌附于该枢转机构131内,并与该轮架1121相互枢接,使该枢转机构131以及所连接的该架体132得以沿着该轴心线51 (也就是轮架1121延伸的方向)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摆动。[0035]该架体132结合于该枢转机构131且为一倒U形的架体,其包括两垂直面1321以及连接两垂直面的一水平面1322 ;其中,位于该水平面1322上设有相对应的两轴承架13221,且通过一中心轴13222贯穿两轴承架13221并结合于该第二旋转结构1312上。该第二旋转结构1312则位于该第一轴承1311下方,并与该架体132的该水平面1322间隔一预设距离D。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旋转结构1312包括至少一第二轴承(以下第二旋转结构称的为第二轴承),且将该中心轴13222贯穿枢接于该第二轴承1312上,并令该中心轴13222的两末端固定于两轴承架13221上。
[0036]多个轮组133以可滚动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该架体132上。于本实施例中,多个轮组133分别位于该架体132内,也就是设置于两垂直面1321的中央处,且该轮组133分别固定于两垂直面1321上。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轮组133呈倒三角形状排列,其包括:一第一轮组1331、一第二轮组1332以及一第三轮组1333 ;其中,该第一轮组1331、第二轮组1332以及第三轮组1333其周缘表面上分别设有环状的一滑槽13311、13321、13331用以定位并容置该履带134。
[0037]该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分别位于该第一轮组13331的两侧上方处,且仅以该第一轮组1331为主要接触地面的核心轮,而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各别的轴心线54、55位于同一 X轴方向的水平线上,并与该第一轮组1331的轴心线53呈平行状态。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轮组1332与该第三轮组1333的半径r2、r3长度相同,且各别该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的轴心线54、55至该第一轮组1331的轴心线53的Y轴方向垂直距离相同。
[0038]也就是说,该第一轮组1331的半径rl长度分别大于该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的半径r2、r3的长度,且该第二轮组的半径r2等于该第三轮组的半径r3长度(rl > r2,rl > r3 ;r2 = r3)。当然,于另外实施例中(图中未示),该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的半径r2、r3的长度亦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加以改变其半径长度比例,例如:r2 > r3或r3 >r2。此外,各别该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设置于该架体132上的位置,也就是该第二、第三轮组1332、1333的轴心线54、55至该第一轮组1331的轴心线53的Y轴方向垂直距离亦可以设置为不同长度的距离。
`[0039]换句话说,该多个轮组133以该第一轮组1331为主要的核心轮组用以与地面接触,而相对于该第一轮组1331位于其两侧上方的该第二轮组1332以及该第三轮组1333则将该履带134由该第一轮组1331下方处往Y轴方向呈倾斜方式绷紧于各别的该滑槽13311、13321、13331内,使该履带134位于该两垂直面1321中央处,可进一步将所有的该第一轮组1331、第二轮组1332以及第三轮组1333加以框围套附,进而固定于该架体132的两垂直面1321上,通过该多个轮组133将所套附的该履带134加以传动行驶于地面上。
[0040]进一步说,该第一轮组1331、第二轮组1332以及第三轮组1333分别包括一第一轴承组13312、一第二轴承组13322以及一第三轴承组13332,且分别设置于该架体132上;其中,分别通过该第一轴承组13312、一第二轴承组13322以及一第三轴承组13332将该第一轮组1331、第二轮组1332以及第三轮组1333分别固定于该架体132的两垂直面1321上所各别对应设置的多个轴孔13211中,并利用该履带134将该第一轮组1331、第二轮组1331以及第三轮组1333加以串连并同时予以连动。
[0041]该缓冲装置135为一弹性体,其分别连接于该枢转机构131与该架体132之间,用以提供一复位弹力,使得该架体132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有回复到其原始位置的趋势。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缓冲装置135可以是一压缩弹簧、油压缸、气压缸或弹性簧片。该履带134材质可以是金属、橡胶或皮带。该定位装置136设置于该枢转机构131上,并与该架体132的该水平面1322保持一预设间隙d的距离枢转机构,以限制该架体132以该中心轴13222为中心摆动的角度。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36为一螺栓,并设置于该枢转机构131的一螺孔1313内,通过旋转螺栓可以控制并调整该定位装置136至该水平面1322所间隔的该预设间隙d的距离。
[0042]换句话说,该架体132通过两轴承架13221并通过该中心轴13222贯穿结合于该第二轴承1312上,使该架体132的该水平面1322至该枢转机构131所间隔预设距离D提供该架体132以该中心轴13222的轴心线52沿着Z轴方向进行前后摆动,其摆动的幅度受限于该定位装置136末端至该架体132的该水平面1322的预设间隙d的距离。该预设间隙d的距离大致为lcnT3Cm之间。 [0043]请参阅图5、图6并参考图3、图4所示,图5、图6分别为本发明轮椅结构于前进时的该导向结构动作示意图以及轮椅结构于后退时的该导向结构动作示意图。一般于现有手动轮椅在设计上,位于轮椅下方前缘的小直径尺寸的前轮的主要作用可说是用来辅助轮椅行进及转向,该前轮的中心轴线与转弯时的垂直转轴会有一段偏移量,当轮椅的手动后轮与前方的该前轮以不同的转速驱动时,其轮椅本身会有一个转弯的力矩存在,此时通过地面与前轮之间的摩擦力加上前轮上两回转轴间偏移量,会让前轮本身产生一个旋转力矩,促使前轮自行产生转向的作用。
[0044]换句话说,于本发明该轮椅结构I的该导向结构13中,该第一轮组1331的轴心线53与结合于该轮架1121的该第一轴承1311的轴心线51也就是该第二轴承1312的轴心线52于该Y轴方向间隔一预设距离t,因此,同样使该轮椅结构I的两轮架1121分别与所枢接的该导向结构13于前进或后退时形成一旋转力矩造成回转偏移量,由原本如图5所示的该第二轮组1332朝向一前进方向71行进时,由乘坐者针对该两后轮12于施以逆转动力而产生该导向结构13以该轴心线51为中心呈180度回旋,使整体的该轮椅结构I得以如图6所示的该第二轮组1332朝一后退方向72行驶。
[0045]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该导向结构障碍跨越动作示意图。其中,本发明该轮椅结构I的该导向结构13行经于该前进方向71而遭遇到一障碍物8时,由呈倒三角形排列的该多个轮组133外围所套附框围的该履带134通过该第二轮组1332下方至该第一轮组1331所连接的该履带134区段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Θ处沿着该障碍物8表面进行跨越接触。由于该障碍物8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于该导向结构13以该履带134行进接触并跨越该障碍物8的时,通过该障碍物8本身的高度将该导向结构13的该第二轮组1332往Y轴方向推挤,使设置该多个轮组13的该架体132倾斜一角度,但该架体132所倾斜的角度仍受限于该定位装置136所限制的位置,也就是仅就该定位装置136与该架体132的该水平面1322所间隔的该预设间隙d提供该架体132倾斜角度的限制。此时,该缓冲装置135扮演着避震阻尼(damping)以及弹性回复的角色可随着该架体132倾斜角度予以减缓颠颇的效果,直到该履带134跨越该障碍物8并脱离该第三轮组1333下方至该第一轮组1331所连接的该履带134区段后,更可经由该缓冲装置135将该架体132复原呈水平状态,使该架体132内所设置的该第二轮组1332与该第三轮组1333各别的轴心线54、55回复于X轴方向的同一水平线上。此外,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导向结构13中的架体132前端(或后端)顶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F (也就是架体132前端顶缘的高度),即使在跨越障碍物8而被向上抬高至最高(也就是扬升角度最大)的状态下,此一距离F也必须小于(低于)轮椅11的脚踏板113最低处与地面之间的距离E(也就是脚踏板113后底缘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如此,导向结构13在操作的过程中才不会卡到脚踏板113。事实上,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轮椅9的所以要把前轮92直径做的那么小,就是为了避免前轮92在操作时会受到脚踏板的阻碍,可是如此一来却也导致小半径的该前轮92容易卡住孔洞或缝隙而无法顺利跨越的缺点。相反地,本发明的导向结构13的独特设计可通过该多个轮组所连动的该履带来增大轮椅前轮的一虚拟半径且构成较低的重心,以增强跨越较高凸出物或较宽凹洞等障碍的能力,同时又可避免受到脚踏板113阻碍,确实大幅改善了现有轮椅技术的总总缺失。
[0046]以下所述的本发明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元件相同或类似于前述实施例,故相同的元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且相同的元件将直接给予相同的名称及编号,并对于类似的元件则给予相同名称但在原编号后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且不予赘述,合先叙明。
[0047]请参阅图8、图9所示,图8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履带调整装置俯视剖面示意图。由于图8、图9的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大体上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元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本发明轮椅结构的导向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该导向结构13更包括一履带调整装置137。该履带调整装置137包括:一座体1371以及一调整螺丝1372。该座体1371外观大致为一 U形状态,由两相对应的侧架13711、13711’以及一连接部13712所构成。该座体1371通过U形的开口处套附并结合于该架体132a的上并位于该第三轮组1333a的外侧,使得两侧架13711、13711’上分别相对设置的一轴孔137111、137111’,并利用该架体132a的两垂直面1321a上所分别相对设置的一沟槽13212a令该第三轮组1333a中央的一轮轴13333a两端得以分别贯穿且游移于该两沟槽13212a中,并使该轮轴13333a的两末端分别枢接于该轴孔137111、137111’内,使该履带调整装`置137的该座体1371与该第三轮组1333a的该轮轴13333a进行枢接。
[0048]于该座体1371的该连接部13712上设有一螺孔137121用以提供该调整螺丝1372予以螺纹连接,且于该架体132a的该两垂直面1321a并位于该第三轮组1333a所设置的侧端处设有一挡片1323a,而该挡片1323a周缘分别垂直且连接该两垂直面1321a与该水平面1322a。该挡片1323a用于提供该调整螺丝1372贯穿于该连接部13712上所设的该螺孔137121后,进一步提供该调整螺丝1372的一底端13721抵靠的施力点。也就是说,当该调整螺丝1372螺旋锁入于该连接部13712上的该螺孔137121内时,进一步使得该调整螺丝1372的该底端13721抵靠于该挡片1323a,同时间接使得该两侧架13711、13711’上相对应设置的两轴孔137111、137111’内所枢接该第三轮组1333a中央的该轮轴13333a横跨于该架体1321a相对应的两沟槽13212a中进行横向移动,也由于两沟槽13212a所提供该第三轮组1333a的移动方向与该调整螺丝1372的螺旋中心轴向相同,因此,当该调整螺丝1372旋入该螺孔137121内时,通过该调整螺丝1372的该底端13721推挤该挡片1323a可通过两侧架13711、13711’反向拉动该第三轮组1333a的该轮轴13333a,进一步将套附于该第三轮组1333a上的该履带134达到绷紧的作用,由此调整该履带134松紧程度以减少脱落的风险。[0049]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轮椅结构I包括:一椅架11、两后轮12以及两导向结构13。该椅架11包括一椅背111以及一椅座112。两后轮12分别利用一轮轴组121将两后轮12各别结合于位于该椅背111两侧。两导向结构13分别结合于该椅座112前方往下延伸的两轮架1121上,其分别包括:一枢转机构131、一架体132、多个轮组133、一履带134、一缓冲装置135以及一定位装置136。
[0050]该枢转机构131包括:一第一旋转结构1311以及一第二旋转结构1312 ;其中,该第一旋转结构1311枢接于该轮架1121的上,且该第一旋转结构1311的轴心线51与该第二旋转结构1312的轴心线52相互呈垂直状态。该架体132为一倒U形的架体,其包括两垂直面1321以及连接两垂直面1321的一水平面1322 ;其中,位于该水平面1322上设有相对应的两轴承架13221,且通过一中心轴13222贯穿两轴承架13221并结合于该第二旋转结构1312上。多个轮组33分别位于倒U形的该架体132的中央处,且该轮组33分别固定于两垂直面1321上。
[0051]该履带134位于该两垂直面1321中央处,且将该多个轮组133加以套附并框围。该缓冲装置135分别连接于该枢转机构131与该架体132之间。该定位装置136设置于该枢转机构131上,并与该架体132的该水平面1322保持一预设间隙。该导向结构13接触到地面一障碍物8时可通过该缓冲装置135减缓震动并将该轮组33所连动的该履带134沿着该障碍物8外表进行攀附,使该导向结构13得以于该定位装置136所限制的跨越范围通过该障碍物8,进一步令本发明的该轮椅结构I于行进中遇到凸出障碍时可凭借该履带134所连动的该轮组33沿着该障碍物8外表进行跨越,达到可将该轮椅结构I顺利通过该障碍物8的目的。
[0052]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不应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可应用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容所界定技术精神及其均等变化所含括的范围为主者。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故都应视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状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椅架,包括一椅背以及一椅座; 两后轮,分别利用一轮轴组将两后轮各别结合于该椅背两侧;以及 两导向结构,分别结合于该椅架的该椅座前方往下延伸的两轮架上,每个导向结构包括: 一枢转机构,结合在该轮架上,该枢转机构能够沿着该轮架延伸方向为轴心做旋转摆动; 一架体,结合于该枢转机构; 多个轮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该架体上; 一履带,框围套附于该多个轮组;以及 一缓冲装置,至少连接于该架体,能够向该架体提供复位弹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枢转机构包括一第一旋转结构以及一第二旋转结构;其中,该第一旋转结构枢接于该轮架上,且该第一旋转结构的轴心线与该第二旋转结构的轴心线相互呈垂直状态; 该架体为倒U形,其包括两垂直面以及连接两垂直面的一水平面;位于该水平面上设有相对应的两轴承架,且该两轴承架供一中心轴贯穿并结合于该第二旋转结构上; 该多个轮组分别位于倒U形的`架体中,且各该轮组分别固定于两垂直面上; 该履带位于该两垂直面之间; 该缓冲装置连接于该枢转机构与该架体之间;以及 各个该导向结构分别更包括一定位装置,其设置于该枢转机构上,并与该水平面保持一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该导向结构的该多个轮组呈倒三角形状排列,其包括:一第一轮组、一第二轮组以及一第三轮组;其中,该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分别位于该第一轮组的两侧,且仅以该第一轮组接触地面,而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各别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与该第一轮组的轴心线呈平行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组的轴心线与该第一旋转结构的轴心线间隔一距离,且该第一轮组的半径长度大于该第二轮组的半径长度且该第一轮组的半径长度大于第三轮组的半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轮组与该第三轮组的半径长度相同,且各别该第二轮组和第三轮组的轴心线位置分别至该第一轮组的轴心线位置的垂直距离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第三轮组的周缘表面上分别设有环状的一滑槽用以定位并容纳该履带;并且,该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第三轮组分别包括一第一轴承组、一第二轴承组以及一第三轴承组;其中,分别通过该第一轴承组、一第二轴承组以及一第三轴承组将该第一轮组、第二轮组以及第三轮组分别固定于两垂直面上所各别对应设置的多个轴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装置是一压缩弹簧、油压缸、气压缸或弹性簧片;该履带材质是一金属、橡胶或皮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转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轴承固定于该轮架上,且该第一轴承嵌附于该枢转机构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旋转结构位于该第一旋转结构下方,并且该第二旋转结构与该架体的该水平面间隔一距离,而该第二旋转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轴承,且该中心轴固定于该第二轴承上,并以该中心轴的两端固定于两轴承架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转结构的轴心线与该第二旋转结构的轴心线相互交会;并且,该轮椅结构更包括一履带调整装置,该履带调整装置结合于该架体上。
【文档编号】A61G5/06GK103655073SQ201210340195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曾文昌, 江仁森 申请人:曾文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