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23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0),是指发热时间超过3周,体温在
38.5°C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它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症状或病患,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午后或傍晚发作为多见。西医针对FU0,应诊断明确引起发热是何疾病,才可给药。然而,持续的发热,不 仅伤及正常生理功能,贻害机体,有损健康,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发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身体健康状态欠佳或其他疾病,患者昏昏沉沉,意识不清,思维受限,全身不适,饮食不思,睡眠受扰,严重影响其工作和学习,甚至酿积隐发的严重疾病,危害生命。目前西医并无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专用特效药物。从中医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可知,所谓不明原因发热,在中医的体系中其实都有着不同的证型,其中的阴虚内热、虚火内盛耗伤精血、骨蒸劳热或称骨蒸潮热、邪伏血分、心烦体干涸、两颧潮红、咽干口渴等中医发热证型、发热症状表现较为常见。早在春秋战国,祖国医学就有治疗各种发热的方药,秦汉以后,疗热治验日臻成熟,其后两千年持续实践的积累,更完善了中医治疗各种发热的完整理论体系与方剂体系,加之中药合理配伍后,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因此,目前通过中医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具有一定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效良好的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地骨皮21-39份,银柴胡10-20份,胡黄连10-20份,秦艽10-20份,知母10-20份,桑叶7-13份,青蒿21-39份,麦冬14-26份,天冬14-26份,鳖甲21-39份,甘草3-7份。进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地骨皮25-35份,银柴胡12-18份,胡黄连12-18份,秦艽12-18份,知母12-18份,桑叶8-12份,青蒿25-35份,麦冬16-24份,天冬16-24份,鳖甲25-35份,甘草4-6份。更进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30份,银柴胡15份,胡黄连15份,秦艽15份,知母15份,桑叶10份,青蒿30份,麦冬20份,天冬20份,鳖甲30份,甘草5份。其中,它是由各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是口服制剂。更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或口服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I)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2)鳖甲先煎;下除青蒿外的其他原料药煎煮后,再后下青蒿;收集水煎液,药渣再加水煎煮,合并各次水煎液,浓缩后,加上药学上可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规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发热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物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是治疗阴虚内热、虚火内盛耗伤精血、邪伏血分所致反复发热、骨蒸潮热、心烦体干涸、两颧潮红、咽干口渴的药物。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 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符合组方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对不明原因发热这样病因复杂难查、西医无法下药、治疗非常困难的疾患或症状进行调控,可以取得比西药更好、更彻底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组方正遵循了这一原则。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不明原因发热广涉肺、胃(脾)、肝(胆)肾、骨脉等脏腑、组织、经络,以及表卫、卫气、气营、营血、血分等不同的病位深度,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体质不同、环境不同,均可由不同病因患及,遭罹不同病状表现的发热。而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肾阴虚,可酿成阴虚生热,甚或发为虚火旺盛,虚火旺盛又进一步耗伤阴血,形成恶性循环,日久还可导致热邪深伏血分。无论阴虚生热,还是虚火旺盛或邪伏血分,都可以出现持续发热不退,即西医之不明原因发热。这种发热常表现为口燥咽干,两颧发赤或潮红,骨蒸劳热,潮热盗汗,腰脊痠痛(虚火亢盛甚者可出现筋骨痿弱),小便黄少,男子梦遗,女子梦交,还可以表现为暮热早凉,热退无汗等症见。。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重用善清虚热退骨蒸的地骨皮,以之为君药,挫邪鸱张之势。又以银柴胡、胡黄连、秦艽、知母四味清虚热、退骨蒸的药味为臣药协助地骨皮,使热邪得挫,潮热、颧红等症状可得缓解。桑叶、青蒿二味有透发泄热作用,故选其为“左路”佐药从另一通道裨助上述清热药透热退烧;而虚热之病根在于阴虚,虽若只滋阴而不清热降火则热势难于控制,但若只清热降火而不育阴热势却难以长久肃清,故遣二冬(天冬、麦冬)与鳖甲为“右路”佐药以养阴生津,夯实滋阴清热之本。甘草甘缓,有调和百药之功,故以之为使药,协调全方,更好地发挥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组药味职司分明,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中医学所独有的复方配伍用药如排军布阵般的思辨性科学研究方法论,故能取得良好疗效。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消除或极大缓解不明原因发热症状,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取地骨皮30克,银柴胡15克,胡黄连15克,秦艽15克,知母15克,桑叶10克,青蒿3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鳖甲30克,甘草5克。各药味按量称取,掺以足量的净水,武火先煎鳖甲,沸后改文火再煎煮30分钟以上。继下除开青蒿之外的其余各药,沸后再煎煮15分钟左右。最后再下青蒿,继续煎煮5分钟至8分钟。收集水煎液后,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各次水煎液,即得汤剂。本方中,地骨皮、青蒿、鳖甲的用量均应较大。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取实施例I制备的汤剂,浓缩后,加适当淀粉、糊精混匀后制粒。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取地骨皮35克,银柴胡20克,胡黄连20克,秦艽20克,知母20克,桑叶13克,青蒿35克,麦冬26克,天冬26克,鳖甲35克,甘草8克。各药味按量称取,掺以足量的净水,武火先煎鳖甲,沸后改文火再煎煮30分钟以上。继下除开青蒿之外的其余各药,沸后再煎煮15分钟左右。最后再下青蒿,继续煎煮5分钟至8分钟。收集水煎液后,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各次水煎液,浓缩后,干燥,加入适量糊精、可溶性淀粉制粒后,压片,即得片剂。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取地骨皮25克,银柴胡10克,胡黄连10克,秦艽10克,知母10克,桑叶7克,青蒿25克,麦冬14克,天冬14克,鳖甲25克,甘草3克。各药味按量称取,掺以足量的净水,武火先煎鳖甲,沸后改文火再煎煮30分钟以上。继下除开青蒿之外的其余各药,沸后再煎煮15分钟左右。最后再下青蒿,继续煎煮5分钟至8分钟。收集水煎液后,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后,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混匀后,装胶囊,即得胶囊剂。以下通过试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临床(门诊)治疗情况(一)收治患者情况患者性别及年龄范围涵盖男女老幼,具备下述症状特点,共收治192例。症状特点反复发热,口燥咽干口渴,两颧发赤或潮红,骨蒸劳热,潮热盗汗,也可以表现为暮热早凉,热退无汗等症见。体温多在38. 5°C以上,发热病程达到3周甚或更长,经西医一周详细的检查却未明确诊断病因。除以上主症外,其他常伴有心烦不寐,腰脊痠痛,小便黄少,男子梦遗,女子梦交,头晕或头昏蒙、食欲不振等。经中医诊断,多是由阴虚内热、虚火内盛耗伤精血、邪伏血分所致的发热证。(二)治疗标准痊愈上述发热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正常并检验未见相关指标异常。疗效显著上述发热症状明显减轻,同时体温有相当程度下降。疗效明显上述取其一(患者症状表现与体温指标)。有一定效果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或体温稍有下降。无效发热症状依旧,体温指标没改善。(三)治疗方法
I、实施例I所制药液,每次趁温热时服用200至400ml,或日常吃饭所用饭碗I碗(儿童按前述方法酌减服量,但需酌加日服次数),每隔4小时至6小时服用一次,按时按量服用,若有感冒或其他新患疾病时暂时停服。2、注意并科学调理生活起居(如不饮酒、抽烟,不暴饮暴食,不吃或少吃干燥无液、辛辣煎炸、肥甘厚味等“燥热伤阴” “上火生热”的食物,多吃新鲜、清淡、有清润生津、滋阴补液作用而较有营养的食物;不生气、发怒、自闭怄阴气或郁郁寡欢,保持乐观与心情舒畅;绿化、美化起居环境,并使其卫生整洁,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又不能室温过高或过低;休息与活动适度,并较有规律。等等)。(四)治疗结果数十年间以实施例I药物组合物治疗本病男女老幼患者192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时间,根据各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等具体情况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3周至6周就有较明显的效果,4周 8周左右即可结束治疗,改用上述调理即收全功。按上述治疗标准,192例患者中,有116例痊愈,治愈率达60. 5% ;37例效果显著,达19. 2% ; 15例效果明显,占7. 8% ;8例有一定效果,占4. 2% ;16例效果不明显(无效),占8. 3%。总有效率达91. 6%。典型病例患者,男,26岁,已发烧20余日,经西医诊治不效,在医院反复检查也未查出病因。发作时间在每日入夜,发时全身潮热,骨如熏蒸,十分难受,颧红口渴,头昏心烦,对任何事物均失去兴趣,查体38. 50C以上,失眠多梦,常有梦遗,小便黄赤,脉细数,舌红少苔。诊后,予以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与服(实施例1),每隔6小时服一次,并按上述“治疗方法”之“2”科学调理。服用一周后,全身潮热、骨如熏蒸、颧红口渴、头昏心烦、失眠梦遗等症见大为减轻,体温也明显降低,常低于38. 5°C。坚持继续服用,并注意起居、饮食等科学调理,又一周,症状继续减轻,有的已消失,体温持续降低,已多在38°C以下徘徊。服药4周,症状全部消失,查体已完全正常,复体检,未见异常指标,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消除或极大缓解不明原因发热症状,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21-39份,银柴胡10-20份,胡黄连10-20份,秦艽10-20份,知母10-20份,桑叶7-13份,青蒿21-39份,麦冬14-26份,天冬14-26份,鳖甲21-39份,甘草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25-35份,银柴胡12-18份,胡黄连12-18份,秦艽12-18份,知母12-18份,桑叶8-12份,青蒿25-35份,麦冬16-24份,天冬16-24份,鳖甲25-35份,甘草4_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30份,银柴胡15份,胡黄连15份,秦艽15份,知母15份,桑叶10份,青蒿30份,麦冬20份,天冬20份,鳖甲30份,甘草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各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ロ服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ロ服制剂为颗粒剂、散剤、丸剂、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或ロ服液。
7.权利要求I 3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 (2)鳖甲先煎,再下除青蒿外的其他原料药煎煮,最后下青蒿,收集水煎液,药渣再加水煎煮,合并各次水煎液,浓缩后,加上药学上可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规制剂。
8.权利要求I 6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发热的药物中的用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治疗阴虚内热、虚火内盛耗伤精血、邪伏血分所致反复发热、骨蒸潮热、心烦体干涸、两颧潮红、咽干ロ渴的药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地骨皮21-39份,银柴胡10-20份,胡黄连10-20份,秦艽10-20份,知母10-20份,桑叶7-13份,青蒿21-39份,麦冬14-26份,天冬14-26份,鳖甲21-39份,甘草3-7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消除或极大缓解不明原因发热症状,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文档编号A61K36/8968GK102836333SQ20121034516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李戎, 杨明 申请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