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28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温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起病较急,初起以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等肺卫证候为主要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冬两季。根据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本病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颇为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只能对症治疗,往往存在效果差的不足。
祖国医学认为,风温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
针对风温的发病机理,以解表袪邪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 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5 20份、连翘5 20份、牛蒡子 5 20份、玄参5 20份、麦冬5 20份、生地5 20份、赤芍5 20份、蒲公英5 25 份、知母5 20份、夏枯草5 20份、浙贝母5 20份、煅龙骨5 25份、煅牡蛎5 25 份、浮小麦5 20份、甘草3 10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10份、连翘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麦冬12 份、生地10份、赤芍12份、蒲公英15份、知母10份、夏枯草10份、浙贝母10份、煅龙骨15 份、煅牡蛎15份、浮小麦10份、甘草6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玄参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痛调经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清热利尿、散结消肿的功效; 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散结的功效;煅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煅牡蛎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浮小麦具有止虚汗、养心安神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达到治疗风温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3. 3%,治愈率达66. 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log、连翘 10g、牛蒡子10g、玄参10g、麦冬12g、生地10g、赤苟12g、蒲公英15g、知母10g、夏枯草10g、 浙贝母10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浮小麦10g、甘草6g。
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15g、连翘 12g、牛蒡子8g、玄参20g、麦冬5g、生地20g、赤苟10g、蒲公英5g、知母15g、夏枯草12g、浙贝母5g、煅龙骨25g、煅牡贩10g、浮小麦15g、甘草5g。·
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20g、连翘 5g、牛蒡子15g、玄参15g、麦冬8g、生地5g、赤苟20g、蒲公英10g、知母8g、夏枯草20g、浙贝母15g、煅龙骨5g、煅牡贩25g、浮小麦5g、甘草8g。
实施例4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5g、连翘 15g、牛蒡子20g、玄参5g、麦冬20g、生地15g、赤苟8g、蒲公英20g、知母5g、夏枯草15g、浙贝母12g、煅龙骨20g、煅牡贩5g、浮小麦20g、甘草3g。
实施例5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12g、连翘 20g、牛蒡子5g、玄参8g、麦冬10g、生地8g、赤苟5g、蒲公英25g、知母20g、夏枯草5g、浙贝母20g、煅龙骨10g、煅牡贩20g、浮小麦12g、甘草10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 16 65岁。病程I 7天,体温38. 5 40°C。
二、诊断标准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病重者可见壮热, 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四、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3)无效;病情未见好转。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3 14天,治愈40例,好转16例,无效4 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病例I :花某,女,15岁。发烧2天,体温38. 7°C,咳嗽气促作喘,汗出口渴,大便略干。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天,身热渐减,体温38°C,咳喘少轻,口渴,大便仍干;续服3 天,身热渐退,体温37. 5°C,咳喘大减,继续巩固服用3天,身热退而咳喘亦止,体温36. 5 0C, 治愈。
病例2 刘某,女,10岁。发热3天,恶寒,咳嗽气急,头痛、咽痛、食少、口渴、乏力、舌红。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天,热渐退,口微渴,咳嗽、头痛、咽痛症状减轻;续服5 天,症状全消,饮食正常,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5 20份、连翘5 20份、牛蒡子5 20份、玄参5 20份、麦冬5 20份、 生地5 20份、赤苟5 20份、蒲公英5 25份、知母5 20份、夏枯草5 20份、浙贝母5 20份、煅龙骨5 25份、煅牡蛎5 25份、浮小麦5 20份、甘草3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10份、连翘10份、牛蒡子10份、玄参10份、麦冬12份、生地10份、赤芍12份、蒲公英15份、知母10份、夏枯草10份、浙贝母10份、煅龙骨15份、煅牡贩15份、浮小麦10份、甘草6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温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金银花5~20份、连翘5~20份、牛蒡子5~20份、玄参5~20份、麦冬5~20份、生地5~20份、赤芍5~20份、蒲公英5~25份、知母5~20份、夏枯草5~20份、浙贝母5~20份、煅龙骨5~25份、煅牡蛎5~25份、浮小麦5~20份、甘草3~1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其治疗风温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940792SQ20121034725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柳晖 申请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