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28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眩晕通常也叫头旋眼花,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发作时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对于眩晕这种疾病,目前西医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靠输液进行抗凝、扩张血管来一时缓解症状,停药后易出现反复。
中医认为,眩晕症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 视物运转为主要表现。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本病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眩晕症的发病机理,以清热化痰、补益肝肾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 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0 30份、白术5 20份、陈皮 5 20份、旱莲草5 25份、女贞子5 25份、获茶5 25份、天麻5 15份、勾藤10 30份、泽泻5 25份、当归5 25份、黄芪10 30份、黄芩5 20份、半夏5 20份、炒枣仁10 40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20份、白术12份、陈皮10份、旱莲草15份、女贞子 15份、茯苓15份、天麻8份、勾藤20份、泽泻15份、当归15份、黄芪20份、黄芩10份、半夏 10份、炒枣仁3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旱莲草具有养肝益肾、凉血止血的功效;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之功;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敛汗固脱、驱风运毒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炒枣仁具有养肝敛汗、宁心安神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健脾益肾、平肝潜阳、清热燥湿、息风化痰、补血养血之功效,对眩晕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2. 3%,治愈率达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20g、白术 12g、陈皮10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茯苓15g、天麻8g、勾藤20g、泽泻15g、当归15g、黄芪20g、黄芩10g、半夏10g、炒枣仁30g。
实施例2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30g、白术 15g、陈皮5g、旱莲草10g、女贞子25g、茯苓20g、天麻5g、勾藤15g、泽泻10g、当归25g、黄芪 10g、黄芩20g、半夏5g、炒枣仁25g。
实施例3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5g、白术 10g、陈皮20g、旱莲草5g、女贞子20g、茯苓25g、天麻10g、勾藤25g、泽泻5g、当归10g、黄芪 25g、黄芩15g、半夏12g、炒枣仁IOgo
实施例4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log、白术 20g、陈皮15g、旱莲草25g、女贞子5g、茯苓10g、天麻12g、勾藤10g、泽泻25g、当归5g、黄芪 30g、黄芩12g、半夏20g、炒枣仁40g。
实施例5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25g、白术 5g、陈皮12g、旱莲草20g、女贞子10g、茯苓5g、天麻15g、勾藤30g、泽泻20g、当归20g、黄芪 15g、黄芩5g、半夏15g、炒枣仁20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观察病例65例,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20 70岁。
二、诊断依据(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 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七天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物。
四、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变。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I 10个疗程,治愈39例,好转21例,无效5 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病例I :姚某,女,37岁。就诊15日前突感眩晕,如坐舟中,卧床不起,逐自觉头胀痛,头晕似天旋地转,呕吐,吐出大量清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干呕消失,头胀痛、眩晕减轻;续服I个疗程,头晕进一步好转,痰涎减;继续巩固2个疗程,诸症皆消,病愈。
病例2 金某,男,50岁。患眩晕两年余,发作时感觉天旋地转,甚至倒地,影响正常工作。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眩晕未再发作,正作正常,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0 30份、白术5 20份、陈皮5 20份、旱莲草5 25份、女贞子5 25份、 茯苓5 25份、天麻5 15份、勾藤10 30份、泽泻5 25份、当归5 25份、黄芪10 30份、黄芩5 20份、半夏5 20份、炒枣仁10 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20份、白术12份、陈皮10份、旱莲草15份、女贞子15份、 茯苓15份、天麻8份、勾藤20份、泽泻15份、当归15份、黄芪20份、黄芩10份、半夏10份、 炒枣仁3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党参10~30份、白术5~20份、陈皮5~20份、旱莲草5~25份、女贞子5~25份、茯苓5~25份、天麻5~15份、勾藤10~30份、泽泻5~25份、当归5~25份、黄芪10~30份、黄芩5~20份、半夏5~20份、炒枣仁10~4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益肾、平肝潜阳、清热燥湿、息风化痰、补血养血的功效,其治疗眩晕症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08GK102940785SQ20121034725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柳晖 申请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